[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拥有半壁江山的南明弘光王朝,为何不到一年便土崩瓦解?
送交者: 雪狼99[☆★★★声望勋衔15★★★☆] 于 2023-08-29 23:36 已读 2214 次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在崇祯帝咽气的一瞬间,意味着大明历史就此完结,但是明朝除了在北京有一套政权外,南京还有一套,于是明朝众臣聚于南京,推举福王朱由崧称帝,开始了新的政权——南明弘光政权。

弘光王朝虽只有大明的一半,但根基还在,且地理环境、军事、经济等方面均不弱,但其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迎来了土崩瓦解,最后还将这半壁江山也拱手让了人。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对手确实强大之外,南明弘光政权自身也有四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福潞之争”埋祸根

南明建立时,虽然福王朱由崧登上了皇帝之位,成为了南明的第一位皇帝,但是他的登基之路并不顺遂,其中最大的障碍便是潞王,或者说是潞王背后的党派势力。

大臣推举福王朱由崧为帝的理由很简单,在当时的各位藩王中,只有朱由崧是崇祯帝的兄弟,其他几位都是崇祯帝的叔叔辈,按照明朝的继位传统,朱由崧是最合适的人选。

另一些大臣之所以反对立朱由崧为帝,主要是怕朱由崧上位之后报复他们,这批大臣们多是东林党人,因为朱由崧的父亲朱常洵曾差点被万历帝立为太子,因为东林党人从中作梗,才让朱常洵成了福王。

6park.com

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是李自成打入了北京城,这大明的皇帝之位怎么也轮不到福王的头上。过往的恩怨摆在那里,东林党人不得不防,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共同拥立潞王朱常淓为帝。

两方政权谁也不让谁,最后甚至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立桂王朱常瀛为帝,这下朱由崧不干了,设法联系上了高杰等几个手握重兵的将领,直接动用武力登上了皇帝之位,毕竟乱世之中,光动嘴皮子是不管用的,谁握住了“枪”,谁才有话语权。


第二个问题:“三大案”成导火线

朱由崧万万没想到,即便他登上了皇帝之位,朝中的党派之争依旧没有停止,拥立潞王的声音也没消失,甚至在南明三大案中愈演愈烈。

南明三大案指的是妖僧案、伪太子案、童妃案。一个自称是明朝亲王,乱世做了和尚,现在要以亲王的身份拥立潞王为帝;一个自称是崇祯帝的儿子,是大明太子,应该登上帝位;一个自称是朱由崧的继妃,跟朱由崧在乱世中走散,现在来相认。

三个人最后均以假身份被识破处死为结局,看似对朱由崧的皇位没有什么本质的影响,但这已经侧面反映出来,许多人对朱由崧这位皇帝的继位感到不满,这三件事情加在一起,不仅是朝中大臣,就连普通百姓都议论朱由崧继位的合理性,甚至有人直接开始怀疑,此时的朱由崧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朱由崧。


大部分东林党人甚至将三大案当成话柄,各种造谣抹黑,拥立潞王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同时东林党人还在不断抨击支持朱由崧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搅得朝廷之中乌烟瘴气。

两派势力都将时间与精力用在了针锋相对上,谁也没有真正的为南明这个新朝廷考虑,在这样纷争的环境下,南明走向灭亡是迟早的事情,用顾城的话来说,就是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


第三个问题:江北四镇拥兵自重

朱由崧的皇帝之位来的不易,守着也不易,但是不管怎么样,朱由崧早已登上的皇位,既然如此就要对支持过他的人进行封赏,其中最重要的几个人就是手握重兵的将领,因为他们可以送你上皇位,也能把别人送上皇位。

于是,朱由崧将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这四个主力将分了侯,并且将徐州、凤阳、淮安等江北地区的军事全部交给了他们,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江北四镇”。

不过平心而论,这四位将领的带兵打仗能力并没有多强,之前也没有立下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功,可以得到如此高位,全是因为拥立了朱由崧为帝,而在朱由崧为帝之后,朱由崧依旧需要他们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不过已经手握重兵且地位提升的四个人却打起了其他的主意。


他们并不想为南明打仗出生入死,或者帮着朱由崧解决琐事,反而希望守着自己的地盘,在里面做一个小皇帝,过几天舒服日子,如果他们真的有所行动,只可能是互相抢夺地盘,争权夺利。

到了后期,这四个人完全不把朱由崧放在眼里,到了公然违抗命令的程度,朱由崧指望他们替自己守江山完全是异想天开。


第四个问题:糟糕的“联清灭顺”计划

在李自成攻破北京的一周后,清兵进入了北京,一边继续作战,一边对关内的汉人进行剃发易服和圈占土地等民族压迫性的政策,这极大地激化了满汉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

此时作为汉文化的主体南明,本应该先与李自成合作共同对付清朝,但朱由崧却直接制定了“联清灭顺”的计划,一定要先除掉大顺,除掉李自成。

朱由崧做皇帝之后其实推行了很多政策与方针,但是他为人处世一贯拖沓,导致许多计划直接夭折,但是在制定“联清灭顺”后,朱由崧却立刻实施了,派出使臣与清朝议和,提出了“剖山海关外地与清、给清岁币十万”等条件。


谁料接待南明使臣的清内院刚林,根本就不跟南明使臣谈正事,反而一再强调朱由崧的即位缺乏合法性,双方各持一词,话不投机还吵了起来,最终导致议和之事拖拖拉拉谈了近一个月,还什么也没谈拢,南明使臣只好无功而返。

议和之事似乎对南明最终的灭亡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实际上,清朝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为自身赢得了逐个击破南明和李自成的准备时间,最终夺得了天下。

由此可见,朱由崧手中的这半壁江山之所以不到一年时间,就开始土崩瓦解,并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出了错,而是在桩桩件件事情的推动下,必然产生的结局。

参考资料

《南明史》


喜欢雪狼9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