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习园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救世还是灭世?从《沙丘2》看史诗剧里的警世寓言
送交者: 不知笔名[☆★★声望品衔12★★☆] 于 2024-03-16 21:13 已读 3670 次 1 赞  

不知笔名的个人频道

被困在时间里的人类,如果有一天得到了预知未来的能力,是会选择成全宿命里的未来,还是会选择反抗既定的宿命?

这是电影《沙丘2》给观众抛出的疑问,也是一个古老的俄狄浦斯王命题。《沙丘1》铺陈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在遥远未来的星际宇宙中,上演着中世纪权力的游戏;而《沙丘2》探索的却是人性的选择,一直在反抗宿命的男主角保罗,最终选择成为民族预言中的“救世主”,通过宗教统治,他实现了复仇、登基和万众皈依的信仰,却独独失去了自我。




这种史诗般的悲剧让《沙丘》原著小说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也映射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的集体潜意识,集成了反战思想、天主教思想和东方禅宗思想。但放到现在,《沙丘》的救世主叙事已经不再新鲜,《权力的游戏》《星球大战》《进击的巨人》都有类似的故事模型——主角走向预言的未来后,被自己的黑暗面反噬,最终从拯救者变为毁灭者。

如今的观众已经很熟悉这种叙事了,那么如何才能为旧瓶装上新酒呢?导演维伦纽瓦的选择是颠覆了原著中女主角契妮的性格,把她从一个顺从的妻子形象变成一个和男主分庭抗礼的独立女性角色,不仅具有女性力量,还有反英雄主义的视角。维伦纽瓦曾在采访中表示,“契妮是一个对保罗具有批判性的视角,能确保我的改编忠实于原著作者的警世寓言。”




《沙丘2》上映一周时间,目前票房累计达到2.04亿元,豆瓣评分达到8.3,很多观众都给出了科幻史诗的评价,还表示最喜欢的人物是契妮。在《沙丘2》的口碑不断发酵中,维伦纽瓦也和《流浪地球》系列的导演郭帆展开了对谈,进一步探讨了当下的观众为何需要科幻电影——它能让我们去触及平常难以触及的话题,比如宗教和政治。在现实讨论中可能会冒犯到某一类群体,但如果放置在一个未来的世界中,就可以自由地展开这些讨论。

当人变成了神

在《沙丘》原著中,保罗有一句话:“我是一个傀儡。当人变成了神,他就再也不能控制局势了。”

《沙丘1》中保罗是一个有限的人,尽管他能从梦境中看见未来,但依然有面对未知时的恐惧和脆弱。与其听从宿命摆布,他更想要主动地反抗那个未来。他不想成为家族的接班人,不想成为姐妹会制造的先知,更不想成为弗雷曼人传说里的救世主。但当保罗的家族在沙丘星球上惨遭灭门之后,和母亲一起在沙漠里活下来,成为了这个脆弱的孩子唯一的目标。为此,他们必须获得沙丘原住民弗雷曼人的信任。




这就迎来了《沙丘2》的故事,身为外来者的保罗想要成为弗雷曼人中的一员,必须经历沙漠试炼,征服巨大的沙虫,抵御外敌的袭击,他一步步印证了自己是弗雷曼人信仰里的那个救世主,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是姐妹会炮制的谎言。如果他成为救世主,未来他就会发起战争,千千万万的人将会血流成河。他本想干预未来,用自己的方式来带领弗雷曼人抵御外敌,但帝国军队的猛烈进攻和不生即死的抉择,最终让他走向了预言的未来。

如果说第一部是科幻版的王子复仇记,内核是哈姆雷特式的“我是谁”的探寻,那么第二部就是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神话,内核是“人的自由精神与命定未来的冲突”。

保罗虽然是沙丘世界里的救世主,但他不是真正的神,他只是命运的一枚棋子,被无数双手推上了神的位置,成为了权力的傀儡。保罗的身不由己,不仅来自于自身对复仇和权力的欲望,更是来自于弗雷曼人狂热且盲目的信仰。弗雷曼人信仰的起点是姐妹会灌输的一个谎言,在经历了无数年的等待之后,这种信仰已经变成了一种可怕的执念。因此在第二部中,观众感受到的是讽刺和可笑,而不是第一部里的庄严和肃穆。




而契妮作为保罗的爱人,她看到的是保罗身上人性的一面,而不是神性的一面。透过契妮的眼睛,观众可以看到保罗的变化。契妮刚开始见到保罗时,她看到了他的恐惧与脆弱,就说他只是个孩子。之后保罗想在沙漠中生存下去,帮助弗雷曼敢死队对抗敌人,契妮看到的是他身上的单纯和自由。可是后来那些预言一点点塑造她身边的这个男人,把保罗变成了一个自视甚高的先知,他开始为了夺权欺骗民众和契妮。第二部结尾契妮的出走是对保罗所代表的权力最好的反抗。

饰演契妮的演员赞达亚在接受采访时说:“她是唯一没有被权力欲玷污的人。她没有万贯家财,没有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成员的那种超能力。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却想方设法去保护其他人。我想,这就是她如此强大,又如此有趣的原因。”




在沙丘世界里有太多拥有异能的超凡之人,但反而是一个普通人,拥有无知者无畏的自由。而保罗作为天选之人的悲剧性在于,他上千次亲眼看到预见的未来变成现实,这看似是一种天赋,其实是一种诅咒,他永远不能无畏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只能不停地在预言的干预下创造未来,但最后未来也创造了保罗。

在《沙丘》原著中,保罗成为皇帝十二年之后,契妮生下继承人后死去,瞎眼的他自愿遵循弗雷曼人的传统走向沙漠。这个结局和《俄狄浦斯王》有惊人的相似性,俄狄浦斯王发现自己印证了弑父娶母的预言之后,懊悔到无以复加,最终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保罗这个反英雄的悲剧,也许可以用保罗妹妹的一句感慨来总结——“保罗一生都在逃避战争,避免被神化。至少,他现在自由了。他选择了自由!”

史诗剧里的警世寓言

预言里的救世主基督,会为人们带来天国,这是《新旧约全书》所启示给人们的。

两千年来,古今中外的创作者都在《新旧约全书》里汲取灵感和素材,将救世主的叙事和作品的世界观重组,形成一套自己的表达体系。这种故事模型不仅在经典文学中有迹可循,在近年来的影视剧里也频频出现。尤其是在史诗剧中,这种作者自创的“人造神”叙事能为作品添上一层神秘的警世色彩。

好比《权力的游戏》这部中世纪奇幻史诗剧,虽然烂尾烂得很彻底,但我们也依然能从最后六集的剧情里,还原出编剧想表达的命题——龙妈,这个预言里的天选之女,以为自己将会成为打破命运之轮,解放奴隶的革命女王,但最终失去挚友龙子的她,像父王一样疯狂,以龙焰屠城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龙妈的黑化,也是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当一个渴望救世的革命者手握权力之后,却成为了杀伐果断的独裁者。对于她来说,普通人的生命只是一串数字,在更大的目标面前是可以被牺牲的。就像《沙丘2》里,保罗可以选择保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发动生灵涂炭的战争;或者牺牲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存。在两难困境之间,他们都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一个。




当他们心中装的是对人类的大爱时,他们是作品里颂扬的英雄,但当他们心中装的是个体的私欲,就变成了作品要批判的反英雄。

同样的叙事也出现在奇幻史诗剧《指环王》里,象征着至尊权力的魔戒,成为了中土世界纷争的起因。而拯救世界的任务交给了弱小的霍比特人弗罗多。天性善良的弗罗多,在销毁魔戒的最后一刻,也被魔戒象征的权力引诱,差点变成像咕噜一样的结局。可见当巨大的权力集中在一个个体身上,救世者与灭世者往往就是一念之差。

权力对人的侵蚀,《指环王》用“佩戴魔戒”这种象征性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无论是咕噜的变态,还是魔君的疯狂,抑或是弗罗多的逐渐摇摆,他们离权力越近,拥有权力越久,内心的黑暗面就会滋生得越多,直到吞噬了自己的本性彻底成魔。这种象征性的设计和金庸《笑傲江湖》里的《葵花宝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教教主东方不败何尝不是另一个魔君索伦呢?




同样作为太空歌剧的《星球大战》,前三部的主角阿纳金,被绝地武士认为是预言中平衡原力的天选之子,可他成就预言的方式,却是倒向了自己的黑暗面,成为了绝地武士的清剿者。所谓命运给出的预言,最吊诡的地方在于,它只会告诉你结局,却不会告诉你如何成就。

除了好莱坞的宏篇巨作,日本的《进击的巨人》作为近十年来最受关注的动漫作品,其中也拥有着救世主叙事。艾伦是帕拉迪岛上的救世主,为了拯救自己的民族,他选择发动地鸣,召唤出大量巨人,屠杀墙外百分之八十的人类。对于帕拉迪岛民来说,艾伦是救世主,但对于岛外的其他民族来说,他就是恶魔。如果“救世主”没有对苍生的悲悯之心,只有对目标的执着欲望,那他就是一个掌握巨大权力的笨蛋,他会把人们导向死亡和仇恨,而不是爱与和平。



纵观这些史诗剧杰作的“救世主”叙事,体现的都是对权力的批判和反战思想,那些在古典主义叙事里的民族英雄,赫赫战功下是无尽的白骨。过去他们会赢得万众崇拜,但放到今天观众也许会反问——“拯救,多少罪恶借汝之名?”这也是《沙丘2》里想要传达给观众的“警世寓言”。

票房不敌《周处除三害》,引进片彻底失灵了?

不过,《沙丘2》表达的宏大世界观和深刻的含义,并没有完全转化成票房。

该片于3月8日上映,首日票房为4297.9万,不敌《周处除三害》的4941.7万。截至目前,其票房也才将将突破2亿,无论是日票房、观影人次、上座率还是预售,都落后于后者。即便是面对好莱坞巨资制作的科幻大片,《周处除三害》这部台湾犯罪动作片依然不落下风。

这种现象的背后,一方面证明了围绕《沙丘2》的讨论虽然热烈,但对票房的助益来说较为微弱,更多的还是针对科幻影迷群体和原著党。另一方面也是长期以来引进片市场大盘的冷淡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都说春节过后的三月是引进片的春节档,这段时间有超过9部引进片上映,但三月过半,这些影片的票房表现都不理想。破亿的《沙丘2》已然称得上其中的佼佼者,惨淡如漫威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蜘蛛夫人:超感觉醒》,截至目前票房仅有569万,豆瓣评分只有5.1,被评为“好莱坞历史上漫威超英最低的起点之一”。再往前数,于2月23日上映的《阿盖尔:神秘特工》,目前票房也仅超1500万,冗杂的叙事让它在北美和国内票房双扑。

三月的后半月也许值得观众期待,《功夫熊猫4》和《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分别定档3月22日和3月29日。《功夫熊猫》系列的前三部电影已经在中国拿下超过18亿票房,不知《功夫熊猫4》能否成为三月的票房黑马,带动票房大盘进一步上升。

总的来看,引进片的大爆款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再不复疫情之前的辉煌。其实无论是《奥本海默》这样的口碑之作,还是《芭比》这样的票房爆款,在国内也都未能突破10亿的票房大关。重复的类型、扎堆的续作、单一的审美,几乎耗尽了国内观众对引进片的信任。

相比之下,反而是国产电影的整体表现,在疫情之后呈现出回暖趋势,在引进片的优势领域如科幻、奇幻、悬疑等类型也实现了赶超。国产电影在类型上的持续探索和对大众情绪的敏感捕捉,使其在本土文化上的耕耘日见成效。在近几年的年度票房前十里,也已少见引进片的影子。也许只有更多的“沙丘”和“奥本海默”出现,才能给低迷已久的引进片市场带来惊喜了。

喜欢不知笔名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不知笔名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学习园地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