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飞翔的荷兰人“,棱堡的出现及作用,荷兰人的强势崛起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2-04-29 23:08 已读 1292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随着

火器时代

的来临,中世纪欧洲人的

"龟壳战术"

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

收敛

。尤其是

重型火绳枪

的出场,直接让重甲骑兵退出历史舞台,穿着厚厚铠甲的中世纪各国士兵,被轻装简从的

新式军队

所取代。

火绳枪

不行就

重型火绳枪

,重型火绳枪不行就直接上

火炮

。那么大口径重型火炮的出场,使得

"龟壳战术"

的另外一个必杀技——

城堡

,也在火器时代慢慢处于

边缘化

的地位。只不过,就在城堡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前,他依然回光返照了那么一段日子。

6park.com

中世纪火炮

划时代棱堡的出现,荷兰独立,发达的造船业和金融业

对中世纪城堡的改进,集中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的

力学、几何学、建筑学

的爆发式知识积累。新出现的改良型城堡,被叫作

"棱堡"



"棱堡"

棱堡出现之前的欧洲城堡,大部分是凸多边形的城堡模板,因此在城堡防卫过程中,防守一方的配备比较单一,最多就是设计一些垛口、角楼、塔楼以降低瞭望难度,增加打击角度等等。或者就是把城墙加高、加厚,厚到一定的程度不过瘾,那就再加一层,比如此前东罗马的首都新罗马城。所以当这种城堡遇到火力空前强大的火炮,哪怕火炮的设计十分傻大黑粗,都扛不住几轮大炮的轰击而惨遭攻破。因此在特定的那么一段时间之内,火炮成了城堡的克星。

后来在意大利战争过程中,意大利人发明了一种

新型城堡

,就是棱堡。棱堡是一种典型的

凹多边形

的设计思路。如此设计的最初设想,是为了增加射击点,进攻一方无论从哪个角度发起攻击,都会被至少两个以上的防守火力锁定。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立体交叉式火力覆盖,这样的棱堡出现,也就空前增加了防守一方的军事科技含量。


荷兰纳丹棱堡

尤其是

棱堡

到了荷兰人手里,居然成了荷兰人能够成功赢下最终独立的

制胜法宝

。荷兰军事专家在意大利棱堡的基础上,将棱堡的高度降低,同时将墙体加厚,并且将堡垒外墙同地面的夹角设计成了钝角。这样一来,棱堡不仅易守了,而且难攻了,更加难以倒塌了。在此基础上,荷兰人还在棱堡外围挖了一圈又一圈的壕沟,充分利用了低地国家的独特地形特点,冷不丁给壕沟灌水,增加进攻一方的机动难度。

从公元16世纪90年代开始,

尼德兰

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大量

棱堡

。如此设计的棱堡,真的就像是一个又一个难啃的龟壳,防守一方不需要多少人手的投入,进攻一方却要付出十分高昂的代价。攻克一个棱堡所付出的代价,大到难以想象。根据当时对

卑尔根-欧普-索姆围城战

的记载,当时西班牙一方的围城作战指挥官斯皮诺拉,率军围困这座棱堡达三个月之久,结果天气已经入冬了依然无计可施。进攻一方的西班牙人,除作战阵亡之外,还有饥饿、寒冷、掉队损失的人员总共达

一万八千多名士兵


关键是,你使出吃奶的劲儿打下了一座棱堡,其实并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况且前面还有无数个棱堡,嘲弄一般等着你去攻克。而且就这样的围城战效率,即便保证全胜的情况下,一年也拿不下几个棱堡。等你撤军了,荷兰人就又开始优哉游哉地建设新的棱堡。虽然建设起来同样麻烦,但看着你无可奈何地撤军,就已经足够鼓舞士气了。西班牙人终于意识到,不问青红皂白地同棱堡战术周旋,是多么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事情。与其在这里烧钱,还不如缓一缓吃紧的政府财政。


棱堡

公元1609年,西荷双方签订

《十二年休战协定》

。已经断断续续打了四十多年的作战双方,欣然接受了暂时休战这样的玩法。谁知道,这一等,就等来了三十年战争的全面开打。这场第二次的全面欧战,西班牙与荷兰毫无悬念地卷入其中。只不过,双方都还算是具有契约精神,西荷双方于公元1621年准时再战。战争的结局我们已经知道了。

公元

1648年

,哈布斯堡王朝全面溃败,同欧洲诸强签订了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和约的签订也标志着荷兰的

正式独立

。公元1648年,哈布斯堡王朝全面溃败,同欧洲诸强签订了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和约的签订也标志着荷兰的正式独立。

荷兰独立了,但实际上早在正式独立之前,荷兰就已经成为欧洲小霸之一。首先荷兰的经济基础雄厚,早在英法百年战争时期,尼德兰地区就是著名的纺织业中心,而到了资本主义兴起,荷兰的造船业又享誉欧洲。在公元15—16世纪的荷兰巅峰时代,光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个城市,就有上百家造船厂。据说,当时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到了当时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荷兰出品商船的性价比,也是远远高于当时的另外一个竞争对手英格兰。


荷兰船队

除了造船业,荷兰人另外一个撒手锏就是商业。

商业在荷兰的兴起也不稀奇,因为荷兰或者说广义的尼德兰地区,本身就处于东西航路同南北航路的交汇处。东西方向上,由北海到波罗的海的航线,荷兰可以参与;南北方向上,由英吉利海峡到比斯开湾乃至于广袤大西洋的航线,荷兰一样可以参与。并且借助

莱茵河

,海洋属性的荷兰,连通了广大的德国与法国大陆腹地,正因为如此,荷兰城市

鹿特丹

成了

欧洲第一大港口



莱茵河流域

这还不算完。荷兰人还是最早的玩

金融

的国家,现代世界流行的银行体系,股票市场等概念,最早都是诞生于荷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堪称当时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能够拿到全欧洲最大的现金流,财富如此集中,荷兰人完全有实力干大事。

凭借这样的一身本事,公元16世纪末,刚刚独立的荷兰,尚未完成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就迅速参与到了开拓殖民地的全球争霸中去了。

最倒霉的,就是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国被腓力二世兼并,葡萄牙人等于是没有了为自己撑腰的中央政府。这件事情很快就祸及他们的海外殖民地,同样是小国寡民的荷兰,很快就取代了此前葡萄牙人在大航海时代的位置。

公元1595年,荷兰人第一次绕过了

好望角

,看到了眼前烟波浩渺的印度洋。公元1602年,荷兰人在

阿姆斯特丹

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号称是公司,还是个股份有限公司,但这个公司却是个具有国家功能的组织。这家公司能够组建军队,发行货币,甚至是指导荷兰人在整个东方进行迅速殖民。

荷兰

东印度公司

的成立,直接将葡萄牙人此前在

印度洋


亚洲地区

的特权全盘拿下,新主人的名字就叫荷兰。


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

公元1621年,荷兰人照方抓药,又以政府名义批准成立了荷兰西印度公司。

西印度公司

的职责更加明确,它主要负责

抢夺

葡萄牙、西班牙早期没有彻底站稳脚跟的

美洲殖民地

,并随时准备同后起之秀英格兰与法国开战,瓜分更多的全球利益。

并且那个时代的荷兰,是世界上

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他们的现实中并不存在国王,虚幻中也并不怎么信仰上帝。所以,当时的荷兰人不管对待竞争对手还是对待殖民地原住民,方法

更直接

,手段也

更加凶残

。除了

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

,荷兰人敏锐地察觉到好望角的重要性,于是荷兰人赶走了葡萄牙人,抢占了

好望角

。并且以此为中心,

控制

了整个

南非

。有了一东一西两个公司,中间还有个好望角,这是典型的气吞寰宇之势。

17世纪早期的荷兰人的殖民帝国,地缘布局确实相当完美。

巅峰时代的荷兰殖民帝国,在北美洲拿下了今天纽约这块地方,起了个名字叫作

"新阿姆斯特丹"

,以此为中心圈下一大片土地,起了个名字叫作

"新尼德兰"

;在南美洲,荷兰人拿下了今天的圭亚那地区,包括今天的英属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并硬生生地从巴西占下了东北部的一大片;在非洲,前文已经说过,荷兰人占了南非;而在亚洲,荷兰人斩获颇丰。他们拥有斯里兰卡,并且在同西班牙人的较量中拿下了中国台湾,还殖民了整个的印度尼西亚。


荷兰西印度公司

在中国台湾,荷兰人建立了两个著名的军事商贸据点——热兰遮与赤崁楼。热兰遮这个名字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对,热兰遮只是音译,这个单词的词源,就是联省共和国除了荷兰之外的另外一个大省"

泽兰"

;更加神奇的是印度尼西亚,这片岛屿从古至今都没有任何政权统一过,但在赶走葡萄牙人之后,荷兰人居然像变戏法一样整合了这块万岛之地,并起了个新名字叫作

"荷属东印度"


当时在

大西洋海域

,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牙手中接过了

黑奴买卖

的接力棒——启程从欧洲运出

盐、布匹、枪械、纺织品

到西部非洲,中程又从西部非洲运出黑奴到美洲,最后返程再从美洲运出

糖、烟草、稻米、棉花

等到欧洲。这样的

黑三角贸易

,在荷兰人手中变成了标准化流程,荷兰人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在了沾着人血的肮脏的黑奴交易中了。但与此同时,巨额利润就源源不断地回流到了荷兰。


印度洋海域

,荷兰

垄断

了整个

印度洋

以及

东亚地区


贸易


商路

。欧洲的

木材


毛皮

进入亚洲,而亚洲的

香料


瓷器


丝绸

则被转运到欧洲。当然,在当时的东方有中国的大明和大清用朝贡体系来维持亚洲国际秩序。

这一点上,荷兰人心知肚明,他们对这两个王朝虚与委蛇,并不当面招惹。转过身去则猛捞实惠,垄断同日本(引发了日本的

"兰学"

)、印度的贸易,潜心夯实自己的印度尼西亚殖民地,并且一占就是三百年。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明或者大清并不知道身边已经崛起了荷兰这样一个海洋帝国,甚至还用中国人对荷兰人的绰号"红夷"命名了来自欧洲的"红夷大炮"。

当然,最初用葡萄牙人命名佛郎机大炮,到后来用荷兰人命名红夷大炮,这本身也讲述了葡萄牙人与荷兰人霸权更替的一段历史。强,实在是强。


红夷大炮

昙花一现的强大荷兰

但说白了,荷兰人的强大只是

昙花一现

。说到底,它的

体量

还是

太小

了。荷兰人跟当年的葡萄牙情况有点类似,都属于是小姐脾气丫鬟命,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典型代表。公元17世纪早期的荷兰人,在自己所谓的

"黄金时代"

,全国总人口也不过

一百五十多万

人。这点人口,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它像西班牙人那样进行彻底地殖民。它也只能是像当年的葡萄牙人一样广泛地设立商站和军事据点,而当欧洲真正的霸权英法起势的时候,荷兰人也只能是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到了公元17世纪后半叶,在北美荷兰人向英国人

交出


新尼德兰

,在南美又被

英法瓜分了圭亚那

。公元1640年,

葡萄牙人

复国,之后不久就在巴西挤对走了荷兰人,重新

独占


巴西

。而在东方,众所周知的,公元1662年,

郑成功

将荷兰人从台湾逐出,

收复


台湾

。在此期间,

英法

海上势力

崛起


三次英荷战争


一次法荷战争

,荷兰人最终都被打到跪地求饶。


郑成功雕像

结语:

到公元18世纪后期为止,荷兰人基本上销声匿迹于大航海时代。除了依靠外交努力,还勉强拥有印尼,荷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我们中文语境中,很多时候都把这个时代的欧洲小霸荷兰,称之为

"海上马车夫"

。然而经过我们多方查证,这个说法很有可能是百年来翻译造成的误读。在西方人的语境中,基本上没有人提及所谓的

"海上马车夫"

这个说法。我们不妨采用一个在西方文化中更加流行的称呼——

"飞翔的荷兰人"

。飞翔的荷兰人,代表人定胜天,自由自在。当然,也代表孤苦伶仃,漂泊一生。


《东印度公司船员》

荷兰黄金时代的海景画家弗洛姆的作品《东印度公司船员》,可以看出海上贸易的空前盛况。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