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为什么我说如果没有外族入侵,满清撑不过30年
送交者: 龙珠雷达[☆★声望品衔8★☆] 于 2017-01-25 5:19 已读 9653 次 1 赞  

龙珠雷达的个人频道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对晚清50年的看法。




1. 大清实亡于太平天国:其实历朝历代,出现这种波及全国的大型农民运动,中央政府失去军事控制是必然的,一个朝代也就基本结束了。晚清之所以又坚持了50年,一方面在于外族入侵转移了焦点,另一方面页在于李鸿章与慈禧太后的心照不宣。从天平天国以后,大清的军队主力就转移到了南方士大夫手里,镇压太平天国中,装备最先进的是湘军和淮军。满族政府从来没有再次掌控过淮河以南的军事。“刺马案”其实是曾国藩与慈禧太后的一次权力博弈。从此以后,慈禧自知无法再染指南方事物,而南方士大夫也暂时满足于维系朝廷的颜面,这种平衡直到辛亥革命才打破。




2. 如果没有洋人入侵,失去军事主导权的满族政府1860年代就被南方是大夫赶走了,根本撑不了50年。恰恰是外族的入侵转移了焦点,之前的满汉矛盾反而成了次要的。老佛爷在这关键时刻及时扛起了救亡图存的大旗,洋务运动是满清为自己的执政合法性寻找到了新的基点。在之后的30年,南方士大夫和满洲贵族之间达成了难得的蜜月期。不过必须看到,其实二者的目标是不同的。南方士大夫是真的想改革,而老佛爷的根本目标在于维系大清国本。满汉关系和大清的军权旁落,始终是老佛爷一生纠结的困境,这也解释了她戊戌以后一系列的反常行为。




3. 北洋水师实际上是李鸿章的私家军队,满清政府是无法越过李鸿章去调动的。老佛爷不愿给北洋水师添加装备,因为北洋越强,对满族统治者越不利。南北双方在1880年代其实已经暴露了差异。这个差异直到甲午战争以后才凸显出来。甲午的战败,看似李鸿章损失巨大,实则老佛爷损失更大,因为“救亡图存”失败了,自己的执政合法性依据就减弱了。这时,要么主动让位于更优秀的执政者,要么进行更加激进的改革,继续充当扛旗的角色。




4. 最初,慈禧是不反对维新的。可是,在之前的洋务运动中,满族贵族并没有拿回军事上的主导权,新的装备和技术反而使得南方收益,所以慈禧对新的改革格外小心,生怕所谓的维新运动,演变成南方对北方的夺权运动。所谓的维新派都是南方士大夫,而朝廷内的相对开明人士也都是重要的湘军,淮军统帅。变法越搞,皇帝的实权越被架空,设想李鸿章等人一旦与维新派结合,随时可以取代满清政府成为新的旗手。毕竟,维系大清国本才是老佛爷最根本的追求,戊戌政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 慈禧最被后人唾弃的错误,在于那个对十一国的宣战诏书。我只能说,慈禧在晚年确实有些糊涂了。戊戌之后,李鸿章被排挤,于是开启了留洋之旅,先后访问德国,英国,美国等等。慈禧深知国内的维新派和洋务派一直与西方关系友好,加上载漪等人的挑唆,慈禧就误把洋人与南方视为一伙儿。而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切中了慈禧的心思。毕竟,这是慈禧最后一次拿回南方军事控制权的机会,于是慈禧在半信半疑之下决定赌一把。之后东南互保,满清的执政合法性完全丧失。随着对满清还算忠诚的李鸿章一代相继去世,新兴的南方士大夫已经无意于维系大清的颜面,满清灭亡就是必然的了。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龙珠雷达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龙珠雷达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龙珠雷达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