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ZT 为何古人的名字里都要取一个“字”呢?古代直呼其名就是在骂人
送交者: 取个笔名真难[♀☆★★声望品衔11★★☆♀] 于 2021-01-02 0:29 已读 130 次  

取个笔名真难的个人频道

回答: 红楼梦的刊印者程伟元“字小泉”? 由 澳洲雪梨子 于 2021-01-01 23:26

看过古装片的人都知道,古人都有一个“名”和一个“字”;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字云长;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等等。这些都是“名”和“字”的很好体现。那么,为何古人的名字里面都要取一个“字”呢?这个“字”有代表什么意思呢? 6park.com

因为古人不能像我们现在一样随时随地的上网,这就没有办法给自己取一个网名,因此也就没有机会享受今天人们穿着多件“马甲”来怼人的“乐趣”。但是,古人本身就有自己的马甲,也就是我们说的“字”。关于古人的“字”,在《礼记·檀弓》中有这样是这样解释的:“幼名,冠字。” 6park.com

关羽,字云长 6park.com

人一生下来就得由父母来取个名,但这个名称只是“小名”或者“乳名”。等长到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将头发绾起带上帽子,预示着已经长大成人,此时,还得由父母郑重其事地为其举行“冠礼”,再给孩子取个名,这个“名”就叫做“字”,也叫做“表字”。这主要表示着他“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人不可复称其名,故冠而加字”。 6park.com

因此,古代平辈之间,甚至是一般关系的尊长对晚辈都应该以“字”来称呼对方,以此来表示尊重,但自称则必须用名。所以这样看来,“字”虽然是自己的称呼,却是外人称呼自己时候准备的,自己本人却从来不使用它。这一点,我们从很多历史典籍或者古装片中都能看出来。 6park.com

曹操,字孟德 6park.com

比如三国中的诸葛亮对自己的称呼,也从来都只是“亮”,则不能自称为“孔明”;曹操在自称时,也是用“曹操”,并不用“孟德”。除此之外,“名”与“字”之间还有着其他不同的功能。 6park.com

一般来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婴儿出生时,父母和长辈显然是无法断定其将来的德行是如何的,因此,为孩子取名的时候,一般都选用一些意思比较宽泛的字。等到孩子长大,到弱冠之年,其个性也好,禀赋也好,甚至是优缺点,德行也好,都已被外界所了解。这个时候,长辈们再为其加冠表“字”,而这就有了表扬,劝诱和敦促之意了。 6park.com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6park.com

在《白虎通义》中记载道:“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盖名之与字相比附故”。这儿的“名”与“字”,或相互补充,或相承或相反或相关或相近。二者在意义上往往存在着相同、相近、相关或者相反的关系。比如三国里面的周瑜,字公瑾,“瑜”和“瑾”意思相近,都有“美玉”的意思,而“玉”在古人眼中,就象征着美德,此外,玉还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洁。 6park.com

再比如,杜甫,字子美,其中“甫”是对男子的美称;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等等。这些皆为意义相关、相补之特点。 6park.com

此外,在“名”和“字”外,还有“号”。一般来说,名、字都是父母师长给取的,自己不能随意更改,以此表示对长辈的尊重。但是号则是朋友或者自己给拟的,可以自由发挥,也更能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就比如杜甫,就自号“少陵野老”,性格特点彰显得淋漓尽致。 6park.com

参考文献: 6park.com

《白虎通义》《礼记·檀弓》

版主:取个笔名真难于2021_01_02 0:33:14编辑

喜欢取个笔名真难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取个笔名真难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