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人类觉醒:末世救赎
送交者: 人类觉醒2023[布衣] 于 2023-11-30 19:26 已读 1417 次 1 赞  

人类觉醒2023的个人频道

一、人类的困局

1.1 <个体困局>

人类的物质生活几十年内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多数人的幸福感并没有提升,反而在下降,压力、焦虑、抑郁、空虚、孤独,在折磨着更多的人。

比如中国。很多人觉得是因为自己穷,有钱了就好了。现在哪里还有绝对的穷人,要饭都能吃饱了。比起人类历史的任何时候,每个人都是富裕的。每个人都有很多生活方式,连曾经的帝王们知道了也会羡慕不已。

人们所谓的“穷”,其实是因为没有别人有钱。这个世界,没有别人有钱,就常常会被看不起、不尊重,活的卑微。这种模式极为广泛,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最亲密的关系中,体现的虽然微妙但也很明显。

目前的世界,相对财富对幸福感的影响,常常比绝对财富要大,一个人的幸福感,跟其在所处圈子中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讲,社会底层的人,如果在自己圈子中的位置比较高,会比社会层次高但在其圈子中位置低的人幸福感要高。

可是这个模式很像零和游戏,你比别人有钱了,别人就比你穷了。你成了人上人,别人就成了人下人。所以,在这个模式下,不管物质多丰富,永远有很多的穷人。不管能力进步了多少,平庸的人永远占大多数。

这种模式下,人们的利益是对立的,别人的成功, 就意味着自己地位的下降。所以,很多人从经历中感受到,真心为你的成功高兴的人很少。虽说除了竞争还有合作,但小范围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常常是为了得到更多,以超越共同体外面的人,否则内斗就会更激烈。

激烈竞争,利益对立的背景下,感情自然淡薄。情感的淡薄使得穷人富人的幸福感都下降了。穷人卑微焦虑,压力很大。富人,虽被人羡慕仰视,但是别人只是想从你这里得到好处,想成为你,而常常并不真心的希望你好。同时,仰视羡慕虽然不能带来真正的可靠的幸福,但是失去却是很痛苦的,所以很害怕失去,想得到更多,但多到一定程度呢,还是难以感到幸福,甚至有的人因登上一定高度没有了憧憬,深感空虚无意义而更加痛苦。

情感上的不满足,使得人们更加想追求优越感去弥补。所以,各种维度的鄙视链越来越多,道德绑架也层出不穷,人心更加的疏离对立。拜金主义盛行,感情又淡薄,道德感自然下降,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也就是很自然的结果。

所以,这个世界到处弥漫着压力、焦虑、抑郁、空虚、伤害、罪恶,无数人觉得人间苦。



假设所有人财富平均分配,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1)物质的种类遍及生活方方面面,没有人有能力平均分配。总有人觉得不平均,吃亏了。

(2)只是一开始平均分配,还是会很快拉开距离。毕竟很多人能力强还工作勤奋。

(3)始终平均分配。大多数人都不愿干活了。心理不平衡。

(4)即使假设财富能够一直平均,现今的人们也会去找出无数个维度把人分个三六九等。最终还是争斗不休,陷入同样的困境。



1.2 <集体困局>

国家关系是个体关系的宏观体现,互相影响。人与人是激烈的竞争关系,所以国家间自然就是宏观层面的竞争关系,国家间的激烈竞争,又需要更进一步促使人们的激烈竞争去促进发展,以提升国家竞争力。

激烈的竞争不仅使人们的幸福感大大下降,还在促进人类的重大危机。核危机、生态危机,都已经可见的威胁着人类存亡了。



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矛盾不断积累,阵营对立加剧,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在不断酝酿中。核威慑能带来和平,但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和平。只是承载矛盾的容器,从塑料桶变成了煤气罐。只要压力大,啥罐都会炸。人不是理性生物,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比对方损失小比共同受益更重要,己方毁灭不如共归于尽。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在实力没完全发挥的情况下接受成为战败国。战败国,意味着任人宰割,利益严重受损;成王败寇,战败国,意味着要背负起战争的黑锅;战败国,在尊严上还要被世人贬低。核扩散亦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核扩散亦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人类一直无法改变的历史模式,决定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与核大战的发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三战想独善其身,坐收渔翁之利?只是美好的幻想。



与此同时,气候异常愈显,气候灾害频率增加,联合国和科学家们已多次发出“地球已从全球变暖日代步入沸腾时代”、“气候崩溃已经开始”、”地球九大安全边界已被突破六个“、“地球已跨过人类生存的安全线”等警告!

然而一边是影响竞争实力、关乎国家荣辱乃至存亡的经济、科技、军事发展,一边是和敌对方共享的地球生态,“三个和尚没水吃”,而且是矛盾不断积累加剧的,各国的取舍偏向不言自明。温水煮青蛙是相当致命的。大自然具备一定的调节和延缓灾难的作用,但是存量的破坏,以及不断新增的破坏,一旦突破大自然承受的边界,其灾难将是加速降临的,生态崩溃带来的毁灭性将比核大战更强力、更彻底。雪崩之前,并不是什么都没发生,而是一系列量变积累为质变的结果。

一部分人因为还能感受到寒冷天气,便否认气候危机。如果感受不到寒冷,那人类连十年都挺不过去,任何措施都已无力回天。



厚德载物,不仅适用于个体,也适用于人类整体。科技发展到现在,其战争毁灭能力和破坏生态的能力已经到了威胁人类存亡的地步,人类既有的“德”已经难以驾驭这把双刃剑。人类的精神文明若不升级,科技的发展、物质的富足,不仅不能提升人类的幸福感,还将成为埋葬人类的坟墓。

呼吁人类停止争斗?呼吁人类保护生态?没用的!所有这些措施都只能是非常短暂的延缓毁灭趋势,根本无力避免!这是竞争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

那尸横遍地、哀嚎遍野、家破人亡的凄惨过程,正在一步步向人类及其深爱的子孙们走来。灾难不会因自觉岁月静好而停止降临,只会使得发生时突然得不敢相信:昨天还好好的。很多遭遇各种灾祸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前总觉得那些灾祸离自己很遥远,仿佛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当灾祸降临自身时,其犹如晴天霹雳,不敢相信,幻想一觉醒来一切都能回到从前。晚了!灾祸一旦发生,就是不得不承受的残酷现实!

人类的命运已步入前所未有的最为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条路是升维,一条路是毁灭!

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是竞争型社会,所以,人们想当然的以为这是唯一的社会形态。其实,有一种高等文明,叫创造型社会。创造型社会对比于竞争型社会犹如天堂,科技只会让本就幸福的人类更加幸福,而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如何向创造型社会升级转型,还要从组成社会的“人”说起。

表面看,最有力量的是军事、经济、科技。实际上,最有力量的是文化,文化塑造人心,人心支配万物!




二、人类的密码

2.1 <人性的最底层特性>

人性是善是恶,自古争论不休。用善恶去定义人性,一点都不本质。善恶只是基于人类当时的价值观对呈现出的现象,贴的标签分类而已。导致现象的底层原因,才是人性的本质。

你会不会给有需要的人让座?这取决对你的“利”,让座的“利”往往体现在感受上。可能是避免不让时内心的不安,可能是帮助他人的快乐,可能兼而有之。 你会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他人,也是如此。当然,大多时候都是自动化进行的,并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但即使意识参与,也依然如此。

有人会说,让座只是自己的一种习惯而已。那么这个习惯的背后是什么?你可以尝试在该让而刻意不让的时候,关注内心的感受和大脑中浮现的想法,你的内心会有不安的感觉,正是这种不安的感觉驱使你形成的行为习惯,如果继续不让,你的大脑便会产生想法以协助你解决不安的感受。

人性的最底层是不得不利己,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做出一个不利己的决定。

假如有人不服,说:我现在就自杀,不再消耗地球资源,把所有资产无偿捐出,遗体也捐献社会,并且一切是匿名的。我付出了这么多,什么也没得到,这样不利己了吧?依然利己。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你的内心深处觉得推翻这个结论更有价值,否则,你不愿这样做。这个价值感便是你的利己所在。

这个结论可能会让一些人不舒服,不愿意接受,甚至生气,想要指责我。可这些反应也都是利己的。比如你内心渴望爱,渴望美好,这个结论让你内心冰凉、失望,担心世界会变糟。所以,为了避免这些负面感受而不想接受该结论,为了让我不要再说让你不舒服的话,所以想要指责我。

不用失望,利己不是贬义的,利己不同于自私,不愿接受利己,是后天文化导致的,比如我们常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等等之类的去赞扬一个伟大的人。用利己主义者去贬低一个不为他人考虑的人。我们希望人人都奉献社会,希望世界多些爱,我们希望自己是被正面评价的人,等等,由此产生了一些列文化。

无法改变的利己程序,是有益于人类的伟大智慧。如果没有这个程序持续不断的在最底层运行,人类早就灭亡了,因为一不小心就把自己耗干了。假如婴儿没有这个程序,饿了不知道要吃的,冷了不知道哭,那就活不下来。



利己有三类:

(1)损人的方式利己。比如落井下石、幸灾乐祸、抢劫、诈骗;

(2)利人的方式利己。比如助人为乐、为人民的幸福而工作;

(3)不管他人的利己。不关心对别人的影响,可能对别人有利,也可能有害,只要对自己有好处就行。

人们还常说损人不利己,这话不算错,但不根本,而是一个综合了后果的总结。比如落井下石被人报复。他落井下石的时候很开心,此时是损人利己的,而被报复,只是其利己方式所引发的后果。



人类的最底层都是完全一样且无法改变的,为何却形成了人世间无数截然不同的外在表现?

“天生的、基因里的、骨子里的”之类的错误论断都是因为人们看不到人类底层的运作逻辑。当你们可以看透这些时,便可拨开云雾见天日,便知世间乱象该如何根治。

人类为什么会没有能力做出一个不利己的决定?

因为你做决定时所使用的意识和大脑,只不过是工具,而非你的核心。心灵才是人类的核心所在,是那驱动力产生的最根源。意识和大脑只是(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心灵的工具,

这篇文章《探索潜意识到源头、通透心灵的方法》可教你探索人类奥秘甚至宇宙奥秘的方法。当你探索通透之后,有机会清晰的看到人是由意识、心灵、肉体(包括大脑)三个界限分明、既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生命体组合而成,以及看到他们之间的协作关系,甚至有机会做到随意愿自由离开身体。

那时你自然会发现chatGPT等人工智能意识觉醒威胁人类纯属无稽之谈,这是没有弄懂意识是什么、意识和大脑关系的、误把大脑当成人类核心的人们的错误假想,人类离弄懂人类自己都还差得很远呢!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只在于人类会用人工智能做什么,在战争中互相伤害?还是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

意识不是大脑产生的,心灵也不是身体产生的,意识和心灵都是比基因、比肉体更底层的存在。意识和心灵都可以支配肉体。意识支配肉体、服务肉体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于心灵。心灵才是人类的最底层驱动力。



比如某件事情让你很生气,生气的驱动力便源于你的心灵。其一般过程为:

1、心灵为满足其需求产生感受驱使你的身体做出反应,驱使你的大脑寻找应对方式,比如攻击辱骂对方;

2、当意识觉察到后,调用大脑思考这种发泄方式的后果;

3、大脑思考的结果自动反馈于心灵,使心灵产生新的驱动力;

4、心灵基于其需求,综合反馈产生的新驱动力和最初驱使生气的驱动力,得到驱动力的合力,驱动下一步举动。



比如,优秀的演技往往是把心灵的一部分调整到相应的状态,由心灵去驱使,意识和大脑去协助。如果心灵状态不符,只是靠意识和大脑在肢体模仿上下功夫,是难合预期的。只展现声音的配音演员也是如此。

比如,心灵踏实安宁的人,大脑思绪活动将容易安歇。否则,心灵将驱使大脑不断的进行各种思绪活动比如反刍、想象等。意识可以是不知情的,当意识觉查到后,便可以协助调节思绪活动。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揭示了物质的本质是能量。意识和心灵是人类迄今还没有发现的物质能量以外的其他能量形式。

不同人心灵中的能量构成和状态不同,同一件事对心灵带来的刺激便不相同。心灵能量,是性格、人格、人性最底层的原因。

一些既有的科学理论错误的把核心原因归因于大脑,归因为认知、信念等。每个人都有很多认知极为坚定,然而却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莫生气,生气伤身体、生气伤感情,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要自信。无论你多么坚信这些道理,每天重复告诉自己多少遍,你也有很多时候做不到。大脑只是辅助作用,在认知和信念上下功夫,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前面讲“没有人有能力做出一个不利己的决定”举的例子中,利己的底层是以感受的方式体现的。自动化、习惯性行为的背后,起初也是基于感受形成的。感受极为重要,是驱动人类行为的齿轮。理性虽然也非常重要,但理性也只是为了服务于感受而进行的一层重要的处理、控制过程。

比如上述让座的例子中,“如果继续不让,你的大脑便会产生想法以解决你不安的感受”,便是大脑作为工具用理性为感受服务的过程。

比如一个令你反感的人,感受驱使你想远离他,但理性使你不想这样做,因为他能为你带来利益,其利益带来的好处无论是什么,最终一定是以感受的方式呈现的。比如他能让你挣到钱,钱所带给你的深层的体现都是感受,要么是得到好的感受,要么是避免不好的感受。一种感受驱使你想远离他,理性为了另一种感受驱使你不远离他,综合两种感受的驱动力,驱动出了你最终的选择。

一个人因为一句侮辱的话,杀死了对方,毁了自己的人生。因为当时的感受极为强烈,驱动的行为理性控制不住。理性的控制,其深层也是通过感受发挥作用的。比如,他想到了家人而控制住了冲动,是对家人不舍、不放心的感受发挥的作用。他想到了死刑控制住了冲动,是对死亡的恐惧感受或未来生活期待的感受等发挥的作用。

一些人对现状不满,希望能回到多少年前,一定会好好学习,想让现在的自己舒服些。假如真的穿越回去有用吗?很多人是没用的。因为希望回到过去好好学习,是因为你现在感受不到当时不想学习的感受了,只能感受到现在工作难的感受。假如真的回去了,你感受到的又是当时面对学习的痛苦感受,又感受不到现在的痛苦感受了。

不少人很讨厌工作,喜欢玩,但却非常努力,并没有因享乐感受好而选择。只是因为综合了未来的预期感受。现在苦一点,以后会舒服。

是感受在影响着人们一个个的行为选择。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有时候是潜意识自动化的。

感受是何等的重要!人类逃避和追求的,其深层都是通过感受驱动的。

知行合一为什么难?

因为你按“知”去“行”的时候,你内在的感受是负面的。那种负面感受驱使你不想按“知”而行。如果内在感受是正面的,那么不需要动用毅力便可以轻易做到知行合一。改变一个人,最根本的方式是改变其面对事物时的内在感受。


感受是如此之重要,其从何而来?

前面讲人类的构成:意识、心灵、肉体。意识是不会产生感受的,只能觉知感受,以便提供服务,觉知到饿了就找吃的、冷了就找穿的,觉知到心情不好了就想办法调节。感受从两处而来:肉体、心灵。

肉体的感受通过激素、神经等产生。当持续接受某种刺激时,会因肉体具备的适应性而麻木。这便是为什么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永远不可能得到稳定可靠的幸福感。总是不断的尝试新的刺激,不断的对新刺激失去兴趣。如果心灵的负面感受依赖于刺激去调节,则容易形成成瘾现象。所以,心灵越匮乏的人,越容易有成瘾现象。

部分科学家提出,在大脑中植入芯片,通过芯片带来的快感以图实现幸福。倘若实践,你们会发现,这将是新型毒品,不仅不能带来可靠长久的幸福感,还将把人毁掉。

可靠长久的幸福感,只能是来自心灵。

人们外在追逐的最根源都是心灵驱使的。用外在的追逐去试图满足心灵的匮乏。然而自古以来,一些错误的文化带给人们的错误预期使得人们的追逐找错了方向,另一些错误的文化阻碍了可以真正满足心灵的事物的产生,致使所憧憬的可以获得满足的事物,在得到之后只有短暂的快乐,便又陷入匮乏之中。于是人类便一直处于类似《不足歌》中的状况: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良田置的多广阔,出门又嫌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恐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县官还嫌小,又想朝中挂紫衣。

一品当朝为宰相,还想山河夺帝基。

心满意足为天子,又想长生不老期。

一旦求得长生药,再跟上帝论高低。

不足不足不知足,人生人生奈若何?

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



心灵和意识是物质以外的能量形式。心灵能量的低下,是人类幸福感一直匮乏、世间乱象丛生的最底层原因。洞悉心灵,从心灵入手,提升人类心灵能量的整体水平,是解决人类各种社会问题的釜底抽薪的根本做法。


2.2<心灵>

人类行为的底层驱动力是什么?既有科学界广泛流传的观点是:生存和繁殖。其来自于进化论假说。

那如何解释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以死明志、视死如归、士可杀不可辱、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如何解释犯着死罪杀人、每年有百万人自杀、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生育?

真理不会有这样的例外。无视例外的理论,要么是错的,要么是过于浅层的。

在《人性的最底层特性》中说过,人类的构成:意识、心灵、肉体(包括大脑),意识和心灵在肉体之下支配肉体,意识和肉体都是服务于心灵的。以上与生存相违背的例子,都是心灵驱动的结果。肉体是服务于心灵的重要工具,生存的根本目的便是为了心灵。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心灵的追求,维护肉体这个工具是很重要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人的生存欲、求生欲很强,呈现出来生存是第一目的的假象,而特殊情况下,假象则被破除。主动选择死亡乃是为了舍车保帅。

有的人因为被欺辱杀死对方毁了自己,人们说因为冲动了,“冲动”只是给这行为现象贴的标签定义,是什么驱使他呈现出该行为现象,才是原因。原因是其心灵因对方心灵的攻击受到了极大威胁,心灵驱使他消灭对方,为心灵解除威胁。因为小事杀死人的事每天都有,事情本身的得失并不是原因,而在于心灵所感受到的来自他人心灵的攻击。为什么他们和很多人不同?因为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心灵经历与别人不同,心灵的能量构成和状态与他人不同。虽现象不同,但本质相同。

有的人为了救孩子、救恋人,主动牺牲自己,因为孩子恋人已成为其心灵的延伸,是其心灵的重要部分。用自己的肉体生命守护对方的本质依旧是肉体服务于心灵。



会让一些人甘愿付出生命的事物:正义、荣誉、尊严等。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荣誉?不同的时代因文化不同,代表正义和荣誉的事物便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然而不变的是:正义、荣誉都是他人心灵加持认可的事情。没有人认可加持的事情,是不会成为正义、荣誉的。

会让你感到丧失尊严的事情是什么?不同人的事情会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你认为丧失尊严的事情,你觉得会被人笑话、贬低、排斥等来自他人心灵的负面作用力。所以有人说“一个人如果因为尊严犯罪,世人都有罪”,因为尊严都是被他人剥夺的。



心灵驱动力,在满足基础的“服务于心灵的重要工具-肉体”之外,与他人的心灵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人们所经常提及的价值感、成就感、归属感,都与其他人的心灵有极大的关系。

你独自在家解决了一个永远没有人会知道的难题,很有成就感,便与其他人的心灵无关了吗?如果你发现你的答案是所有其他人都会否定、排斥的,你还会有成就感吗?之所以现在无人知晓也会有成就感,是因为成长过程中你的心灵中已经内化了他人的心灵对这类事的加持。

在一个总被排斥、无视的群体中,你会有归属感吗?

他人心灵作用的影响有多强大?

什么样的体态是美?苗条?匀称?S型?在一些以胖为美的国家和民族,你们所认为的这些魅力是最没有吸引力的,甚至嫁不出去,越胖越有魅力。他们的人种并没任何特别,只是因为文化不同,文化影响了众人心灵之力加持的方向,无形之中左右了吸引你的事物。如果你出生在这样的国家和民族,你也会是这样的偏好,只是你自己也觉察不到你的心灵是如何被塑造的。

黑肤色真的没有白肤色美吗?只是因为屹立在世界之巅的主要是白种人,无形之中影响了很多心灵加持的方向。

封建时代被缠的严重变形的脚被视为美,称之为三寸金莲。

这个世界没有人能不受他人心灵的影响,有区别的只是影响的事情和程度不同。文化影响了大的方向,不同的个人经历造就了个体差异。看法、态度、眼光也就是心灵之力的体现。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完全不受别人眼光的影响。尽管很多人努力摆脱他人的眼光,不想在乎他人看法,并为此诞生了很多励志名言。一些人受励志名言鼓励摆脱了一些眼光,但其所追逐的事物依旧受他人眼光的影响,摆脱哪些、追逐哪些,是意识和大脑为存在矛盾冲突的心灵驱动力服务的结果。

有的人放不下面子做某些事情挣钱,他认为有些事没面子是因为他的心灵中受到了他人对这些事情贬低、看不起的影响。有的人放下所有面子拼命的挣钱,其挣钱的目的除了满足基础的“服务于心灵的重要工具-肉体”之外,与其他人的心灵有者密切的关系,比如为了用金钱的富足出人头地被人看得起。

有的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觉得做凤尾要看别人脸色有卑微感,卑微感源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有的人宁为凤尾不为鸡头,承受着作凤尾的卑微感以得到更多,享受在其他圈子被仰视的荣耀。

有的人担心被人不齿而不欺负弱者。有的人在欺负弱者时,感受到自己是强大威猛的。这两种相反的状况,本质却都是受他人心灵之力影响的结果,只是因心灵经历不同而内化的类型不同。

有的人与世隔绝,不想跟别人接触。因为心灵总被他人扰动、受伤,所以想远离他人的心灵。

有的人是用不在乎部分人看法的方式,来赢得渴望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群的仰慕。

当今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的、彻底的不受别人看法、态度这些心灵作用的影响。 心灵间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内化到心灵中,在心灵中呈现出两种类型的能量:正能量爱、负能量恐惧。这两种能量在最底层驱使着人类的行为,无数心灵驱动出世间千姿百态的行为,构成了这个极为复杂的人类社会。大脑中的不同知识,影响的只是辅助心灵的方式不同,不是驱动力的根源所在。

一个世界的文明等级,取决于众生的心灵中爱的能量与恐惧的能量的多少。心灵之爱的能量和心灵恐惧的能量就像光明与黑暗,黑暗是光明的缺失,心灵恐惧乃是心灵之爱能量的缺失。在心灵恐惧能量多的世界,将被驱使出更多的负面人性、负面行为,无论其法律、法治有多么的健全,各种社会问题也将是层出不穷,当问题解决到一定程度时,只会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因为产生驱动力的根源没有改变,当驱动力在内在被压抑淤堵到一定程度时,你堵住了这类问题行为的出口,那么驱动力将在其它出口决堤。倘若试图用高压政策堵住所有的出口,那结局只会是在爆发中坍塌。

挖掘暗黑者的心灵,你会发现,那些问题行为是其心灵底层的恐惧能量在作怪;

挖掘负面人性,你会发现,负面人性的根源也是恐惧能量在作怪;

挖掘焦虑、抑郁、孤独等幸福感匮乏者的心灵,也都是恐惧能量在作怪。

比如,买瓜的刘华强等喜欢争强斗狠的人,人们觉得很强大霸气,其实底层是恐惧能量,其心灵恐惧于姿态较量中落下风。所以驱使他们不惜代价的打败对方。

比如,喜欢高高在上控制他人的人,是以此弥补恐惧能量带来的不安全感、存在感不足等。

比如,不想工作,甚至去偷盗抢劫的一部分人,是恐惧于从事别人认为卑微的工作,恐惧于面对领导的脸色,恐惧于面对职场关系,恐惧于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恐惧于工作结果不理想的挫败感等等。

这里只能列举部分相对好理解的。复杂的将在论道中针对性的阐述。

心灵中的恐惧能量和爱的能量,其深层原因在于心灵层面被排斥,还是被接纳。

比如一个学生成绩落后,被父母贬低、嫌弃、带有强烈负面情感的指责等,其中蕴含着心灵上的排斥,如果这种排斥触动了其心灵,恐惧能量便被植入了,触动越强,植入的能量便越强。这部分恐惧能量的驱动方向之一,便是提升成绩。如果其努力不能竞争过其他人的努力,那么这部分恐惧能量便容易驱动出问题行为或问题心理。如果侥幸可以一直竞争过其他人,从被其他心灵排斥变为被心灵加持,这种模式将被不断强化,结果之一是,即使他未来拥有很多,也难以感到真正的幸福,因为他需要在不断的超越他人的过程中才能摆脱那部分恐惧能量的侵扰。竞争中的优胜者毕竟是少数,被恐惧能量驱使的人更多的是在痛苦中挣扎、对人生失去希望、躺平放弃、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即使这部分少数的优胜者也并不是真的成功,因为他们的人生缺少真正的来自心灵的幸福感;他们也难以以利人的方式利己,因为在心灵深处其他人是竞争威胁者。

很多人会觉得,这些都是为了孩子更有出息,这是爱。从目的上说是爱,这只是一种名词定义,无所谓对错。但非常重要的是,从心灵层面讲,这是与心灵之爱截然相反的恐惧能量。被陌生人心灵排斥和被亲近人心灵排斥,都容易在心灵中植入恐惧能量,只不过亲近人的目的往往是为你好,所以,你的感受是复杂的,但对心灵深处的影响是类似的。

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是不是心灵之爱?不是。这很多时候是父母心灵中的恐惧能量驱使的结果。比如,父母内心深处匮乏没安全感,于是驱使出过度的呵护;比如,父母通过不停的体现价值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比如,担心孩子对自己没感情,所以要多多的对他好,以赢得孩子感情;等等。心灵之爱的核心是在心灵之间的态度、关系上,而非行为。

心灵恐惧能量多的人,其外在追逐往往是恐惧能量驱动的结果。人生就像一场逃亡,恐惧能量就是背后追杀他的人。一旦跑得慢,就会恐慌不安。

心灵之爱能量多的人,内心踏实安宁,是在幸福快乐中做事。能量越高的人,越趋向于自我实现。

心灵恐惧能量驱使的人,对社会还有一种非常负面的危害。心灵趋向于靠近被加持认可的心灵,远离被排斥的心灵。很多父母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简单的题教了几遍了还不会,控制不住的暴怒。没耐心?这只是对该现象贴的标签而已,不是原因所在。其根本原因在于,你的心灵中有一部分恐惧能量是:如果别人教你简单的问题,重复了好几遍你还不会,你的心灵会恐惧遭受来自他人的排斥:烦、指责、生气等态度流露出来的排斥。是你的心灵想远离这部分被排斥的恐惧,驱使你用暴怒的方式排斥远离孩子类似的表现。

这个道理不对心灵探索到一定深度的人是理解不动的。你可以这样尝试下,找一个简单的问题,认真的问一个关系普通的人,使他认为你是真诚的在问一个你的确不懂的问题。别人跟你重复了好几遍,你都假装真的还没听懂,还需要继续讲。放下所有防御,觉察一下你的内心深处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开始担心、恐惧对方会烦,呈现出排斥的态度,那你大概率辅导孩子作业时缺少耐心。如果你内心可以很放松的接纳对方即将流露的排斥态度,那你辅导孩子做作业将很容易做到有耐心。这个实验可以检验你的心灵中有没有对应的恐惧能量。如果有,那你就容易排斥与该恐惧能量对应的其他人的行为。

类似的还有,一个人因为穷而被心灵排斥,若恐惧能量被内化到心灵中,如果其应对方式是自己也排斥这部分心灵,被恐惧能量驱使向相反的方向追求财富,他一旦富有了,心灵也容易驱使出对穷人的排斥。一个人因为事情做的不好,总被心灵排斥,如果触动了其心灵,一部分恐惧能量便被植入。如果其应对方式是自己也排斥这部分心灵,向相反的方向驱动追逐。那么以后看到别人事情做不好,心灵就会驱使出排斥的倾向。厌蠢症的根源就是这儿。他们的大脑可能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恐惧能量在心灵深处自己也看不到的地方运作着。心灵中的能量若不改变,教育人们不要歧视穷人、不要厌蠢,他的心灵还是很容易自动的产生排斥的驱动力,以其他方式流露出来。



一些人意识到看顺别人很重要,自己心情可不被扰动,也有助于维护和谐关系。为什么很多人看顺别人很难?根源就在于心灵中的恐惧能量。

校园欺凌原因众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欺凌者的心灵中被植入的一部分想要远离的恐惧能量在被欺凌者身上有所流露。欺负他就是在远离欺凌者心中的恐惧能量。

比如父母想让孩子强大的方式,是排斥、嫌弃其体现出来的弱,这种心灵排斥在孩子的心灵中植入了一部分恐惧能量,这种恐惧能量驱使他向“弱”的反向表现,展现出一种仿佛是强大的状态。靠这种方式“强大”起来的人,看到懦弱的其他孩子,心灵中便会驱动出一种想要排斥他的行为倾向。

而且这种恐惧能量驱使的强大方式,只是外壳的虚假强大,内心是弱小的,因为驱使这种“强大”的心灵最底层是恐惧能量。其体现之一便是,不淡定,难经受挑衅,一点刺激便容易激起愤怒,这类性格的底层就是恐惧能量在作怪。

孩子为什么最初懦弱?因为心灵中爱的能量弱。用心灵排斥的方式,却又是植入与心灵的爱相反的恐惧能量。类似的有很多,自卑、玻璃心、不敢承担责任、抗压能力弱、社恐等等,根源之因,都是心灵爱之的能量弱,心灵中曾植入的有来自他人心灵排斥的恐惧能量,而人们试图改变他们的方式,却常常又是用心灵排斥嫌弃的方式,植入与心灵之爱相反的新的恐惧能量,使得更多的恐惧能量在心灵中斗争。这样的心灵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为什么很多人执着于在无关现实利益、没有实际价值的事情中争论不休?因为心灵植入的能量中有对败于他人、观点错误被心灵排斥、轻视的部分,有对战胜他人、观点正确被加持的部分,所以这些能量在心灵中驱使其要战胜别人、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以上的例子中大都是讲的单一驱动力。现阶段的世界,绝大多数人心灵中被植入的能量,是有很多部分的。如果把心灵比喻为公司,那每部分能量就像是公司的一个部门。每部分能量有每部分能量的驱动力,这些驱动力会形成合力。最终呈现的结果是多种驱动力的复合作用,所以呈现的结果复杂化。人们常说的内在冲突、精神内耗的根源也就是心灵深处难以调和的驱动力所呈现的结果。

以上说到的一些问题,由于过往文化影响,很多人会归因于认知教育。认知教育主要是作用于浅层次的、服务于心灵的工具——大脑,对驱动力根源——心灵层面的无形影响才是最关键的原因。很多成年人都会看不起别人,小孩子会看不起别人吗?成人过程中有人教过他们要看不起别人吗?都是心灵层面的无形影响。只是人们目前与心灵层层隔离,所以大多数人看不到。部分科学家总结了很多实例发现一个规律: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父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而是父母的人格是什么样的。事实的确如此,但根本原不在于行为上的模仿,而是心灵层面的无形影响。心灵层面的无形影响远远重要于对大脑进行的认知教育。

这世间种种乱象,是因为所教育的价值观不正,在教人向恶吗?是因为人们还看不到心灵层面的重大影响。心灵中的恐惧能量负面危害非常大,是阻碍个人得到可靠、长久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这个世界负面人性得不到改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在驱动力源头的最根源之因。

社会中流传一句话“爱是唯一的答案”,这话的确正确,但只有心灵之爱的能量才是答案,而不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很多爱。人们常说的很多爱,其深层是心灵中与心灵之爱相反的恐惧能量驱使的结果。比如有的父母心灵中有恐惧于落后于人被人看不起的恐惧能量,所以投入所有以让子女出人头地被人看得起。比如很多爱情,是心灵恐惧能量多而导致匮乏的心灵感受到在他人身上能满足其需求,于是产生了爱的感觉,当久处之后,爱消失了,因为心灵自动感受到其匮乏在对方身上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这些“爱”的源头都是与心灵之爱相反的恐惧能量驱动的结果,很多还在无形之中进行了恐惧能量的传播扩散,对人类困局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而且常常起副作用。

来自心灵的幸福感取决于心灵之爱能量的高低,取决于与其他心灵连接的多少与深浅。

一个人的心灵中内化的来自他人心灵的恐惧能量每多一分,来自心灵的幸福感就少一分、与他人心灵连接就少一分、向社会无形中辐射的负能量就多一分、社会问题就多一分。

心灵中恐惧能量越多,与他人的心灵连接越少、越浅,抵挡心灵伤害的能力也越弱。越容易引发矛盾、仇恨、对社会的潜意识敌意就越容易强,越难以以利人的方式利己,伤害人的时候良心越不会痛。

心灵之爱能量越多的人,越容易与他人建立心灵连接,来自心灵的可靠的幸福感越强,也越容易走向真正的自我实现。当越来越多的人从恐惧能量驱动,逐步转变为心灵之爱能量驱动,创造型社会才有可能建立。

心灵之爱能量的提升,需要不断弱化心灵的排斥对立,使得心灵层面的接纳增强,使心灵之间建立连接,逐步敢于打开心灵深处被层层包裹的恐惧能量,恐惧能量将被心灵之爱的能量逐步驱散。

心灵连接者,利人就是利己。心灵对立者,损人才是利己。心灵深处满是伤害对立的人,你教育他正确的价值观是爱、是助人为乐,他不愿意做,因为这样做心灵很痛苦,心灵会驱使他选择无视他人、甚至损人利己的价值观。

心灵的道理,用语言是很难讲的,也是很难被真正理解的。因为人们现在看不到自己的心——那驱动力源源不断产生的地方。所以,我需要在论道中基于文化精英们的问题针对性的回应,也需要挑选一部分人帮助其具备通透心灵的能力。如果想自己感受到、想了解更多,可以按《探索潜意识到源头、通透心灵的方法》把行为、情绪情感、念头等外在显现追溯到最源头的地方。看到心灵驱动力的运作过程,很多道理自然会懂。

如果人类不把研究、工作的方向转向心灵,实现“脑”时代向“心灵”时代的迈进,了解驱动力引擎及其塑造过程,无论教育的价值观多么正派、用各种方式强化多少遍、法律有多么完善,人类的困局也得不到解决,人类的幸福感也得不到实际的提高。如果心灵塑造的方向正确,心灵之爱的能量得到提升,心灵之间的连接加强,大脑层面的价值观简单教育就能发挥出很好的效果,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皆可逐步迎刃而解,实现人类文明的升维。


三、人类的出路

一切社会问题,本质上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在人性。

某些理论认为,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实现xxxx、大同盛世。这只是美好的幻想。理想社会的确可以实现,但绝不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科技这把双刃剑,只有精神文明升级才能驾驭得好。否则,更强的生产力意味着更具毁灭性的战争、更快速的生态破坏,只会加速毁灭进度。

实现精神文明质的升级,实现竞争型社会向创造型社会的转变,人性是不得不谈的。



无数名人曾说过人性不可改变。

名人说的就一定对吗?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阅人无数、纵观历史长河”的经验之谈。这种经验归纳法是否可靠?

根据经验归纳法,曾经数千年的历史中无数人都觉得地球是平的,因为没有人见过圆球的一圈都可以站人;

根据经验归纳法,曾经无数人觉得地球没动,太阳东升西落绕着地球转;

根据经验归纳法,曾经无数人都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根据经验归纳法,曾经的人们不会相信:相隔万里,可以在几秒之内通话、视频。

不要被经验限制,要用科学的精神去探究。人性的本质是什么?人性从何而来?如果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不能研究明白,就对“人性是否可以改变”下定论,是非常草率、非常不科学的行为。

当你可以按照《探索潜意识到源头、通透心灵的方法》,把贴上人性标签的种种行为追溯到心灵源头,你会发现:只有《人性的最底层特性中》讲过的“不得不利己”这个中性的人性是不可改变的,那些负面人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基因决定的。负面人性的最根源是心灵中与心灵之爱相反的能量,是那些负能量驱使的结果。

所有影响人类文明的、阻碍人类幸福的负面人性,没有一个是天生的,都是有办法逐步改变的。

假如一个人,拥有惊天谋略,识人、用人、御人之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以至于他居然统一了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还能够维持到他离世,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王之王,在他总结人生经验时说:人性不可改变,只能顺应人性、利用人性。他的话是否权威?其无与伦比的光环,会使得无数缺少真正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把他的话奉为圭臬。他的确无人能及,但他的专长是对目前人性的把握运用。“人性能不能改变”这并不是他的专长。就好比一款游戏,他极为精通,闭着眼睛就能轻松荣获世界冠军,但游戏能改成什么样,这不是他的专业,能读懂游戏代码的程序员在这上面比他专业。职业游戏选手懂代码吗?程序员游戏就玩得好吗?

负面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但真正有效的改变,在于提升心灵之爱的正能量。释迦牟尼、耶稣等的境界,正是因为心灵之爱的能量非常强,你让他们做负面的行为,他们不愿意做的,他们也不需要付出毅力、承受痛苦去克制负面驱动力,因为其心灵深处本来就没有负面驱动力。如果不能作用于心灵,心灵的根源没有改变,其他措施所带来的改变,往往只是表面假象。负面人性只是暂时被隐藏了,遇到某些时机便会被激活重现。一些人根据人生经验得出结论“不要考验人性,人性经不住考验”,原因就在于,考验之前的人性美好,只是因为恶的一面暂时处于未激活状态,其根源一直以负能量形式存在于心灵深处。

这里简单说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负面人性与心灵能量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在自己心灵中看到。

(1)贪婪

如果一个人经历过大饥荒,快被饿死而对物质匮乏形成的恐惧。这种恐惧也会呈现出部分贪婪的现象。但这样的往往不深,因为只是涉及到肉体生存,而非直接涉及到心灵。

跟心灵关系很大时,就可能是无底洞。比如:因为贫穷被看不起等心灵排斥而内化的心灵恐惧能量,驱使其用财富超越别人以避免恐惧能量的侵扰。即使富有了,恐惧能量所带来的的不安全感也一直在心灵深处驱动着追逐更多。贪婪的并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物质上超越别人。追求物质地位带来优越感的人,一旦失去物质地位,他心灵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种负面感受就是贪婪背后的驱动力,这种负面感受就源于心灵之爱能量不足而产生的心灵匮乏。

(2)嫉妒

羡慕,是自己想得到。嫉妒,是自己想得到的同时又对他人所拥有的具有破坏倾向。为什么有破坏倾向?因为他人威胁到了自己心灵的利益。心灵之爱能量不足,驱使其追逐他人赞赏以弥补匮乏的人,身边出现了比其优秀分走其赞赏的人,心灵就容易驱使出破坏的驱动力。

(3)仇恨

心灵受到伤害,就可能驱使出仇恨。心灵之爱能量越低,化解伤害的能力就越弱,就越容易受到伤害。仇恨是有目的的,仇恨情感的产生是心灵在告诉你,谁是其敌人,要防范他,甚至铲除他。如果你可以打通心灵,你仇恨一个人的时候,就可以调节到不去仇恨,并打开驱动力回流的通道,你就可以感受到你的心灵有恐惧感,因为放弃仇恨你就可能会不带防御的去接触一个会对你的心灵造成伤害的人。 比如,被水淹过的人对水会有恐惧,恐惧就是在告诉他,水是有威胁的,需要远离,如果没有恐惧,他就会像曾经一样去接近水,有再次受到伤害的风险。只不过水没有主观能动性,水也不会主动向你发起进攻,所以,只需要恐惧,而不需要仇恨。心灵之爱能量强,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心灵不会受到伤害,自然就无须驱使出仇恨的情感为心灵服务。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 某人发达后给村里每户建了一套别墅,但有人不感恩反而背后流露对他的不满,于是人们又开始批判厌恶人性。

心灵驱使出不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常见的一种:他物质上是受益了,但是心灵利益受损了。比如,建别墅之前, 他家房子又大又新,在村里别人羡慕他,他有优越感、高人一等。建完别墅大家都一样了,他的优越感丧失了。在《人类困局》中讲过,现今人们的穷是相对的,人们追逐的更多是物质上相对于别人的高低。在村子这个重要圈子中,他地位相对于别人下降了。他的心灵利益受损,心灵——驱动力产生的源头,驱使其大脑去寻找理由否定这个有损其心灵利益的人。但人们普遍与心隔离的太远,所以他的大脑很可能也不知道原因,只是在潜意识中被心灵的感受驱使着。你质问他原因,他也觉得理亏。但心灵驱动力还在,那就压抑着,在其他的地方释放出人性的负面。

追求优越感,是为了弥补心灵之爱能量不足所带来的的心灵匮乏。为什么比别人强会产生优越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众多心灵对“强”的加持和对“弱”的排斥塑造出来的。心灵之爱能量逐步提升, 人们越来越不需要优越感去弥补,这个负面人性也就逐步淡化了。

古往今来,很多能人志士,试尽各种办法,试图把人类社会改造成为理想社会。但却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甚至把人类拖向黑暗深渊,就是因为:只着力于外在表现层,人类的内在引擎层——产生驱动力的心灵未曾改变过。

人类科学的一个重大缺陷在于,只专注于向外探索人类奥秘、宇宙奥秘,向内追溯驱动力的源头,才是更高真理之所在。那里蕴藏着颠覆性的、唯一可以改变人类命运的新科学。

心理学作为现有最接近研究“心灵”的学科,的确产生了很多成就,但同时也潜藏了很多错误理论与错误研究方法,无力解决人类困局。比如不少理论是根据外在观察到的规律现象,提出一些假设理论,而非源于对心灵真正深度的探究。心理学的众多流派,就像盲人摸象的典故,摸到大象腿的,说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耳朵的,说大象明明像一把扇子;摸到身体的说大象像一堵墙。对心灵通透者将能看到大象全貌。



在上一节中讲过,心灵能量的塑造,源于成长过程中与其他心灵的关系。很多文化作品都讲述过人的“黑化”过程。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人文环境的重要性。人文环境就像一个大的磁场,磁化着身处其中的心灵。



人文环境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文化环境、群体环境。

文化环境:政府主导管控的文化传媒、教育、法律道德建设等。用文化磁场来形容。

群体环境:所有个体构建的环境,通过言行举止等影响他人。用群体磁场来形容。

文化磁场大于群体磁场,群体磁场处于文化磁场之中,受文化磁场影响。



群体磁场非常重要,深刻影响着心灵的塑造。但能够直接改变吗?不可能的。你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你的要求做。要么没这个意愿,要么有意愿的也难以做到,因为现阶段人们的心灵状态做到“知行合一”极为困难。如果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于“每个人都怎样怎样做,那么将如何如何”,必然是无法成功的。

重点入手的地方是文化磁场。文化磁场无形之中牵引着群体磁场的走向。文化磁场正确的话,群体磁场便会逐步自然归正。反之,如果用来引领、塑造群体磁场的文化磁场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而不自知,那么群体磁场将永远不可能归正。

人性之所以几千年来未曾改变,正是因为,有史以来,不同种族、不同时代虽有着许多不同的璀璨文化,对人类贡献巨大,但却也都潜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共同严重错误,塑造了共有的人性基本面。于是呈现出来一种颇具迷惑性的假象: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后天形成的人性一直被错误的称为“天性”。



过往和现有文化的主要错误在于只致力于外在表现层的短暂显性效果,而看不到对更重要的内在引擎层——心灵能量,潜移默化的隐性塑造。所以,表面看起来都很正确,实则隐含了一些严重错误,与唯一的解困方向背道而驰,不知不觉中在人们的心灵中植入了一堆与心灵之爱相反的问题能量,导致负面人性源源不断。



工厂的机器有问题,生产出来一堆问题产品,却只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能否解决问题?发现并修复机器问题才是根本之道。而现今大多数人却都只是盯着他人表现出来的问题,不关注、也看不到源源不断的生产问题的文化机器存在的问题。

如果不能洞悉文化磁场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即使地球上只剩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或是在地球上只留下德行最高的前一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会重复上演人类一直以来的历史模式,直到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自我毁灭。



洞悉文化问题的依据,是人类外在行为与心灵驱动力的关系,以及心灵驱动力的塑造过程。



文化重塑的大方向:化解心灵的对立,促进人与人心灵的连接,让心灵之爱的能量在连接中不断产生。这个世界的人们,心灵深处是一座座孤岛,隔离、对立,心灵营养非常匮乏,人与人的关系大都是互相利用人脉、资源的价值交易。



阻碍心灵连接的几大原因:

一、意识和大脑与心灵的隔离。

意识和大脑都是服务于心灵的工具,与心灵隔离,就难以洞悉心灵的 声音,找到为心灵服务的正确方向、方法,不断进行很多徒劳的挣扎。有的任由心灵的负能量驱使在迷途越走越远,有的只会用有限的毅力去对抗心灵的一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疲惫不堪。

与心灵隔离的人,理解、共情他人的能力也很容易匮乏,难以建立有心灵营养的关系。很容易陷入只会说教、批判的误区,“这有什么好难过的”、“你不应该生气”、“你这心胸太狭隘了”……,切断了他人与之心灵的连接。



此外,与心隔离的人,看不到自己行为的真实目的,看不到其中的利己成分是什么,错把自己很多图利的行为、感情错视为真的感情。

与心隔离的人,难以看到自己的问题、自己对他人的伤害,容易错误的觉得这个世界的问题都是别人造成的,与自己无关。错误的以为如果世人都像自己这般,这个世界必将美如天堂。



二、心灵能量的对立。

在上一节中讲到,现阶段绝大多数人的心灵能量是有很多部分的。如果把心灵比喻为公司,那每部分能量就像是公司的一个部门。每部分能量有每部分能量的驱动力。心灵趋向于靠近被加持认可的心灵能量,远离被排斥的心灵能量。

这个世界的很多文化,在试图改变人的行为时,都是用心灵排斥植入恐惧能量的方式,以对恐惧能量的远离为驱使力改变行为。所以,多数人的心灵中,都有很多被排斥的恐惧能量,于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很容易流露出或显或隐的心灵排斥。导致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着诸多形式的心灵伤害。而大多数人心灵之爱的能量不足以接纳化解这些排斥,那些恐惧能量便如病毒一般无形之中传播扩散。

为避免心灵能量的对立引发的心灵排斥带来的伤害,人们进一步的封闭了心灵,阻碍了心灵的连接。



心灵的对立,也是人与人矛盾、冲突的重大原因之一。心灵对立到一定程度,你爽了我就不爽,你不爽我才爽。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对立面受益会使其心灵难受。对立面受益,心灵感受到的负作用力就增强。

那些在食物中加入对自己并没实质好处的脏东西的人,几乎都是心灵曾屡屡遭受他人严重心灵排斥的人,心灵驱使其发泄不满。那些暴力事件、杀人事件,很多都是心灵的强烈排斥引发的。

那些虐杀动物的人,很多都是心灵深处积累了很多别人的心灵排斥攻击而内化的负能量驱使的,把对人的敌意转移到了动物身上。

无差别杀人者的心灵往往是最苦的。因为对他们的心灵而讲,那些所有的陌生人都是与之心灵对立、带来心灵伤害的敌人,而又缺少有营养的心灵连接助其化解抵挡伤害,所以杀谁心灵都不会驱动出阻力。新闻中常见杀人者、死刑犯潜逃到某处,引发群众恐慌,很多人觉得其已是亡命之徒,多杀一个陪葬就少亏一点,其实大多数都不会向陌生人下手,因为大多数人的心灵中除了内化很多的伤害对立的能量,也会内化一些被接纳认可的能量,陌生人有可能是后者,所以心灵不会驱使他向陌生人下手。但若此时谁向其流露出排斥的态度,那就很危险了,因为心灵已知道其不属于后者。

并不是说被杀者就理应被杀。可能只是很小的事,甚至是误会。而是过往心灵中植入的来自他人的被排斥攻击的恐惧能量被当事人触发了。过往伤害其心灵的那些人是主要原因。只是他们的大脑往往也不知道原因,因为驱动力来自于他们也看不到的心灵。



三、心灵利益的对立。

“心灵能量的对立”指的是既有的心灵能量的关系。“心灵利益的对立”在这里指的是心灵所追逐的事物存在的利益冲突。

在“人类的困局”中说过,现今的竞争型世界,人们的穷是相对的,相对财富对幸福感的影响比绝对财富大。人们从超越他人中获得心灵的短暂满足。别人的成功, 就意味着自己地位的下降,人们的心灵利益是对立的。所以,很多人从经历中感受到,真心为你的成功高兴的人很少。你分享成功希望别人为你高兴时,别人感受到的是相对于你的挫败;你分享失败渴望得到关怀时,别人感受到的是相对于你的成功。这不是人的天性,而是后天心灵形成的能量驱使的结果。

这样的大背景下,心灵如何建立真诚的、有营养的连接?


文化应该如何重塑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其大的方向有:

一、化解意识和大脑与心灵的隔离。

造成隔离的部分原因:

1、文化的错误使得人们没有意识到心灵是驱动力根源,文化错把“脑”当成人的核心,一直在“脑”上下功夫。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大都不重视感受。在“人性的底层特性”中讲过感受是何其的重要,是心灵驱动出行为的齿轮。心灵的声音都是通过感受发出的。不重视感受,很自然的就导致了与心的隔离。

重视感受、理解感受,可以提高人们理解他人、共情他人的能力,是心灵连接、能量流动,建立有心灵营养关系的重要基础。

有的导师在教人应对负面情绪的时候说:不要把感受当回事。这话在很多时候也是正确的。

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重视感受,不等于顺从感受的驱使。

重视感受是为了获得智慧、了解内在引擎、发现问题的根源、提高理解共情能力等。

不把感受当回事,是为了解决部分负面感受的不良驱动力。在“人性的底层特性”中也说过“改变一个人最根本的方式,是改变其面对事物时的感受”,改变感受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不受感受驱使,该干什么干什么。

比如恐惧当众讲话。重视感受,就有机会发现,恐惧的根源在于,成长过程中经历或目睹被人负面评价时遭受的心灵排斥,其被内化成了心灵恐惧能量,以恐惧的感受提醒你在众人的注视下表现是有被心灵排斥的风险的,以恐惧的感受驱使你远离这个对心灵有威胁的地方。

而不把感受当回事,是你不受负面感受驱使而选择逃离。当你一次次的面对这个被心灵提示有潜在风险的场景,发现心灵恐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或者心灵排斥比预想的要弱可以承受,那么以后面对这个场景,心灵的恐惧感就越来越弱了。

这种“不把感受当回事”以改变感受的方式只能解决小部分问题。最彻底的方式还是提升心灵之爱的能量,心灵之爱的能量越强,你的心灵所需要的防御就越少,你的内心就越强大,心灵就越自由,幸福感就越强,当你能量足够强的时候,心灵的所有防御都不再需要,所有的侮辱、诽谤、歧视、挑衅、贬低等心灵排斥直击心灵只犹如一滴水落在湖面上。



2、文化引领着诸多心灵排斥,使得人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心灵,把心灵中被排斥讽刺的部分挤压到看不到的地方。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化作品都在讽刺、嘲笑,文化磁场在引领着心灵排斥。我们的教育也在引导人们讽刺、嘲笑。学过语文的人应该都不陌生这样的句式:这篇文章讽刺了什么什么,这个成语讽刺了什么什么。讽刺守财奴、讽刺变色龙、讽刺阿Q、讽刺范进、讽刺人性,我们讽刺种种我们不想看到的人和事。讽刺、嘲笑都是比较强烈的心灵排斥,心灵为了自我保护,驱使你尽量不要看到自己身上被讽刺的那些点,因为看到时会自动触发被心灵排斥的感受,那会带来低价值感、羞耻感、被抛弃感,而倾向于看到别人身上那些被讽刺的点,因为贬低别人的时候自己有优越感。

所以讽刺嘲笑了几千年的结果是,大多数人都会讽刺嘲笑别人,但看不到自己身上被讽刺和嘲笑的点,讽刺的人和事没有消失,反而在互相伤害心灵,促使着心灵的隔离、对立。





其部分解决方向:

1、重视心灵,培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纳入学校教育。

“认识自己很重要”、“认识自己很难”,很多名人都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认识自己的确极为重要,但“难”是因为有问题存在。你每时每刻都和自己在一起,你所有的外在显现都是从你的内部一步步驱动出来的,认识自己本身并不难,现在难是问题文化导致的。

教育人心灵才是驱动力的根源。意识和大脑作为服务心灵的重要工具,其重要的、基本的服务方向之一是向内看,提高自我觉知能力,了解内在引擎中发生了什么,内在程序有哪些。这本身并不难,只是意识的朝向,由外转向内。就类似于一双眼睛,教育只教人向前看,没意识到向后看的重大意义,那么以后就教人转过头向后看看。

教育人正确处理心灵问题的基本方式,及早解决部分易解决的问题,避免一些小问题在错误的方向上酝酿出大问题。

重视感受,理解感受所反映的心灵诉求,以及其形成的原因和目的。孩子的感受力本身是不弱的,也是问题文化导致成长过程中感受能力的衰减。

教育不要总是教人贴标签、批判人。语文课常常教学生“他是一个懦弱、吝啬、势利、丑陋的人”。这是在促使心灵的对立,也使得人们越难以看到自己的心、面对自己的问题。以理解自我为基础,教育引导理解他人,提升理解他人的能力。

道德绑架也是需要重点教育的问题,人身绑架是控制人身以掠夺他人利益,道德绑架是控制他人心灵以掠夺他人利益,后者无形的社会危害不亚于前者。很多道德绑架的事情,如果人们心中有爱,会心甘情愿的乐于去做的。而道德绑架会让人们心中的爱越来越少。

这些能力对于个人的心理、人格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和谐,都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远比学习的很多知识重要得多。

心灵的塑造远比大脑的认知教育重要得多。心灵能量正,其驱动的行为很容易正,心灵能量问题层出,教育的价值观再多再正,很多人不愿意做,因为与心灵驱动力冲突。一个人的心灵植入的是其他心灵的接纳,心灵连接、

喜欢人类觉醒2023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人类觉醒2023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人类觉醒2023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