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单纯的自力更生,不能工业化。(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简介)
送交者: greatwarii[☆★★声望品衔12★★☆] 于 2019-08-24 6:32 已读 4570 次 3 赞  

greatwarii的个人频道

一个人的道路,是自己的努力和当时社会的大势。 6park.com

一个政党的成功,有自己的成熟和外部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也是。没苏联的出资出力,就建不起来,起码在1921年时不成。但1934年的左倾,毁了它的白区和红区,不得不跑路。主要是自己的问题。李德是派来当顾问的,不是他要当“太上皇”是中共把他捧上“太上皇”的。 6park.com

连斯大林也在1941年,就有解散共产国际的想法。他说:““一些党(指美国共产党,1940年11月为适应美国的法律,共产国际同意美国共产党退出共产国际)从共产国际季米特洛夫那里出来了,这并不是坏事。正相反,各国共产党应成为完全独立的党,而不是共产国际下面的支部……不同国家中的情况和任务完全不同。在英国是一个样,在德国又是一个样,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当各国共产党按此方式得到巩固时,再重新恢复它们的国际组织。国际是马克思时期建立的,当时正期待着即将发生世界革命。列宁时期的共产国际是在同样形势下建立的。当前,每个国家本国的任务突出了,然而,各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国际组织下面的支部这种状况是个障碍……请不要抓住昨天不放。应认真考虑已经形成的新的条件……” 6park.com

斯大林也看到了由一国的党来领导其他的党,是不行的的。于是在1943年,把共产国际解散了。但我今天讲经济上,苏联如何抓住机会,搞成了自己的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打下基础。 6park.com

  6park.com

那么,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没外部援助可以吗?自力更生就行? 6park.com

我说不行。必须要有援助。因为你没有基础。有的东西是要有外力支援的。 6park.com

中国的工业化的基础,是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援助的结果。156项工业项目,树起了中国工业的骨架。有的到今天,还是主力。如航空。有的已消失,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而致。但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可没。所以说忘恩负义之类的话,不适用国家关系。朝鲜劳动党也是帮助过四野的。 6park.com

但我想谈的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和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如果用僵化的看法,帝国主义怎么会帮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是一个多年前还出兵扼杀的政权。这就是:永远的利益所致。没有永远的友谊! 6park.com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但是,它却给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苏联利用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和寻找摆脱危机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技术人员资金,在各主要工业部门建立了一大批骨干企业,使苏联的工业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6park.com

  6park.com

l.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6park.com

30年代,苏联主要以外国商号和工程师、专家为媒介,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工艺,使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当时的莫斯科,有很多西方公司。作着向苏联出口的生意。当然,KGB也派了不少人进入了。这可能也是45年后,美国有那么多的KGB特工的机遇。 6park.com

1929年,苏联政府就批准70多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美国占55个,为苏联接受援助项目的78%。 6park.com

1930年执行的104个技术援助协议中,约有84个是和美国、德国公司签订的。德国很有意思。他的精密仪器和工具,是苏联的急需物资。我记得一个小说里写到,苏联为了节省宝贵的外汇,就大力山寨德国的块规。经过艰辛的过程,终于成功。那个先进人物,还得到勋章。德军的坦克兵,受制于凡尔赛条约限制,只好先在苏联训练。于是一个有趣的画面出现了:将要面对面撕杀的两军,在干杯伏特加。而双方的将军们,在想着如何把对方的脑袋砍下来。只要有机会。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这句话是对列宁所说的:“我们需要,俄罗斯人的革命精神和美国人的求实精神的结合”最好诠释。 6park.com

1929至1945年间,苏联和外国公司之间约有200个技术援助协议在执行中。可以说,30年代苏联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这样看来,特别是对德国来说,岂不是在武装自己的敌人?而这就是事实。 6park.com

1944年6月,斯大林就曾经告诉美国人,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13是在德国、法国、英国、瑞典、意大利、捷克、丹麦、芬兰和日本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
6park.com

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钢铁厂和札波罗热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其中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是以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美国钢铁公司的格里工厂为模型设计的。当然,这些东西是苏联的原料,黄金等换来的。但美国不给,苏联就搞不到。而不卖苏联,美国也有困难。在卫国战争中,他是苏联坦克用钢的主要来源。卫国战争期间,为苏军生产装甲钢、炮弹钢。当时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是该公司生产的。平炉钢种达100种左右,优质钢占钢总量的80%以上。他在乌拉尔山南,有自己的铁矿,焦煤来自库兹巴斯。德军飞机不能轰炸。 6park.com

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我记得,好像用了大量的“犯人”的奴隶劳动。这些人是肃反中的被迫害人员和所谓的反苏维埃分子。 6park.com

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是30年代初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的新厂。而莫斯科和雅罗斯拉夫尔这两个老厂则是得到了扩充,用新的外国工作母机全部重新装备。这三个厂加上1940年开工的一个较小的莫斯科装配厂,构成了二战前苏联汽车工业。 6park.com

这大家熟悉的噶斯69.中国也是抄苏联的。苏联抄美国。 6park.com

6park.com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整套建于美国,再拆运至苏联的。约有80家美国厂商为该厂制造了所有设备,并由美国人及德国人在苏联加以组装。哈尔科夫拖拉机厂也是由外国援建的,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斯大林格勒拖拉机的工人,在城市争夺战时,还坚持修坏坦克。 6park.com

在飞机和发动机的生产方面,美国供应苏联飞机或飞机附件,并给予技术援助。 6park.com

苏联除了在重工业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外,同时在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大量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6park.com

例如,苏联的棉织品的生产是在德国的援助下重振旗鼓的,并由美国大通银行提供资金输入美国原棉。 6park.com

苏联的产棉地区,土库曼斯坦和外高加索的土地灌溉工程,也曾得到担任过巴拿马运河建设顾问和美国农垦局局长的,著名灌溉工程师戴维斯的帮助。戴维斯早在1913年就已经勘测过灌溉中亚细亚的“饥饿草原”卡拉甘荒地的可能性,并建议俄国当局进行更深入的勘测和设计工作。1929年6月,他被邀请到莫斯科并被告知:他的计划已在进行。他留下来,担任苏联棉花总管理局的总顾问,负责中亚细亚灌溉计划的整个工程。那时的苏联,才真是有一千条理由友好,没有一条理由对抗。 6park.com

  6park.com

2.引进西方的技术人员和专家6park.com

苏联在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亦大量引进西方技术人员和专家。 6park.com

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约有400-500名美藉芬兰人在苏联工作。 6park.com

在1932年,有200名德国人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和专家于不同时期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作过。 6park.com

1933年,前英国大都会——维克公司有350名建设人员在苏联工作。 6park.com

当然,当时苏联都是国企,不像中国现在,很多外国人在私企。再有,现在有很多的经济,文化专家在中国。苏联当时都是技术专家。 6park.com

想到一个故事。中共的老党员,叫唐铎的。他就在苏联的奇奥尔科夫斯基学院教空气动力学。看来他的学习很棒。在1941年时,德国的里宾特洛甫外长到苏联参观,学院就让德国外长听他的课。是中共派他去苏联学空军的。卫国战争中,他参加了和德国空军的战斗。有一次,他的飞机中弹,可是飞回了基地。当他叫后坐的射手时,他的同志混身是血,早已牺牲了。由于战功,他获得了列宁勋章。他的妻子是基地的会计。苏联人。个子不高,善良的姑娘。和他一起回的中国。记得他讲过那个战争年代的爱。 6park.com



6park.com

1955年,授空军少将军衔。 6park.com

  6park.com

3引进资金,解决资金困难6park.com

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举目都是敌国。比中国困难啊。很难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贷款。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这就是高利贷。 6park.com

危机发生以后,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 6park.com

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1937年又增加至3.5亿里拉。 6park.com

德国、瑞典、丹麦、挪威大都提供了这类信贷。 6park.com

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 6park.com

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 6park.com

1939年8月,纳粹德国与苏联又签订了一项贸易协定,贷款给苏联以进口德国的设备。莫洛托夫说:“这种协议对我们有利,因为它的信贷条件(7年期限)使我们能够订购到我们迫切需要的、额外的大量设备。”这些信贷的获得,解决了苏联进口设备的资金问题,为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6park.com

苏联之所以能够利用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大量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大大加速工业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6park.com

第一,是苏联政府和斯大林,抓住时机,正确决策。 这和中国,邓小平很相似。但中国走的多一些。有了私人资本。苏联没有。 6park.com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开始不久,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资本和商品过剩,各国开展了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输出资本。这一情况对苏联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苏联政府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及时作出了正确决策。 6park.com

苏联领导人认识到了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对工业化的重要作用,适时作出了利用外国技术力量的正确决策。 6park.com

斯大林在1921年就曾说:“俄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如果它不用自己的原料换取西方国家的机器和装备,那就很难靠本身的力量组织运输业,发展工业并使城市电气化。” 6park.com

他在20年代后期批判托洛茨基说的,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会造成经济上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和被控制时说:“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 6park.com

他肯定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是一个“进步过程”,认为它“反映了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民族隔阂和不同民族利益对立性的消失”。并说,“应该把各国彼此间的依赖性和各国的经济独立性区别开业”。引进技术和设备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生产力,保证苏联的经济独立,而不是使苏联变成依赖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小螺丝钉。 6park.com

正是由于苏联领导人这种适时的理论认识,并把其变成具体可行的政策,才使西方大量的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得以引进苏联,也才有了苏联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看来,斯大林在经济,文化上,是有正确看法的。比中国不差。我看要好。比如,他允许了《静静的顿河》出版。那是一本反应苏联国内战争残酷,浩劫的书。红军也是滥杀无辜。白军,比如格立高里,书中的主人翁,确充满了人性,善良的人格。正像说的:白军的骨子里是红军,红军的外表也像白军。其实都是老百姓。而《被开垦的处女地》,反应了苏联的合作化的不合理,非人道,对农民的盘剥。斯大林反对了苏作协的意见。都出版了。可中国解放后,出了几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作品?还不说文革时只有8个样板戏了。这样看来,在这点上,苏联比中国强。 6park.com

当然,他在政治和军事上,是独裁,没民主的。不多说了。都是血腥的。
6park.com

第二,苏联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6park.com

       苏联政府面对有利时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对西方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的引进。 6park.com

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领导。1929年5月,苏联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下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
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 6park.com

 自1930年以后,苏联将租借外国企业的方式,改为以技术援助为主,购买成套设备或招请外资包建的方式。 6park.com

第三,在外国建立贸易机构和银行等,以这些机构作为引进技术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如阿姆托尔格公司(Amtopr)是苏联在美国的常驻贸易机构,它在联系美国的公司、工厂组织谈判,催交订购设备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嘿嘿,也干了不少间谍的事。 6park.com

第四, 请外国公司设计工厂,或聘请外国专家作为顾问,进行咨询或现场指导。1928年,美国底特律市的卡恩公司接受苏联一价值4000万美元的拖拉机厂的合同和另一批价值20亿美元的工厂规划设计任务。1930年卡恩三兄弟之一的莫里茨·卡恩带领25名专家组成参谋班子帮助苏联组织设计局。 6park.com

第五,广泛派出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和学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或搜集技术情报。1929年1月至1930年6月的18个月中,就有1000多名苏联人进入美国。“有90%左右的苏联公民去美国的目的是为了把美国的技术转移到苏联去”。30年代前期苏联人进入美国,主要是为了执行技术援助协议中的训练、计划和谈判、购买设备,30年代后期派出的多是接受较长期、更专业的培训。那时有叛逃的。但不多。但能把家人转到国外,在苏联作裸官的,没有一个。也没那条件。这一点上,中国比苏联自由多了。从常委到镇长,子女不在国外定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干部。当然,与时局进,没什么大惊小怪 。当然,斯大林女儿是在美国定居。但我坚信斯大林没同意,因为他死了。不过,我还觉得赫鲁晓夫说的好:”社会主义是天堂,但你不能用鞭子把人往里赶。”光有革命,光懂得冲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一盘土豆烧牛肉(古亚士)的好菜。需要有书籍和良好的住房。但你拥有这些的时候,那时你就会明白:你为什么而斗争!“。当干部们(退修后)不热衷于国外定居,不想转移财产。把心里想的和脚底走的,统一起来。我就更信他们不忘初心了。 6park.com

第六,建立情报机关,系统地搜集整理外国的经济和技术资料。 6park.com

苏联建立了全苏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它的海外分支机构,以及大量专业研究所,使情报工作系统化。由于苏联的情报机构获取了比较准确的情报,并对西方的技术和工艺过程进行了高度细致的比较分析,使苏联在吸取西方技术方面“相当精明”。如在25种西方运输机中,苏联恰恰选中问世不到两年的道格拉斯的DC—3型;在100多种汽车样品中选中福特A型。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里,苏联人都作了精明的选择。他们毫无例外地选择了最成功的、最便宜的工艺。 6park.com

  6park.com

30年代大危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面临严重的商品和资本市场短缺的问题。苏联在此时大量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资金和人才,解决了西方国家的商品和资本市场的短缺问题,以及技术人员的就业问题。 6park.com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 6park.com

1932年上升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正因为对苏联出口技术设备,在经济危机时期争夺市场有其重要性,所以西方大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信用保证制度。并以此作为争取苏联市场的重要措施。同时,为了能争得苏联这个出口的大市场,出口商往往促使政府为此做点事情。 6park.com

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也是基于这样的经济背景。美国人自己也认为,“事情的真相是,承认是得到了渴求俄国市场的企业界人士广泛赞颂的,罗斯福的决策仅仅是使美国的行动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相一致而已” 。 6park.com

苏联政府抓住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采取积极政策,从西方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的国力大大增强,为二战期间有效地抵御住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和取得胜利,以及战后的美苏争霸奠定了经济基础。 6park.com

苏联的工业化,保证了苏军的军事技术装备,和德军没有代差。从而保障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如果从这一点来讲,那么美国,英法西方包括德国 ,都是对卫国战争胜利有贡献的。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greatwarii 加上 10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greatwarii 加上 10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greatwarii 加上 30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greatwarii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greatwari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greatwarii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greatwarii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