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活动】长津湖战役中的英雄杨根思的所在部队20军58师
送交者: [★★声望品衔9★★] 于 2021-10-23 7:31 已读 12816 次 8 赞  

株的个人频道

长津湖大战中,美军在长津湖附近有三大独立据点,也是长津湖大战中最主要最激烈的三大战场,分别是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宋时轮部署了9兵团的三大主力师来对其攻击,分别由原许世友部27军79师(含济南第一团),27军80师,20军58师来完成。79师和80师分别得到了其他部队的1-2个团的加强,这里主要梳理一下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所在的部队20军58师在长津湖战役中的作为。本文的主要内容来自国内的网文。

实力

    58师前身就是新四军1师1旅,后为华东野战军一纵1师,是标标准准的粟裕嫡系部队,时任师长兼政委黄朝天(55年少将)。由172、173和174三个团组成,全师1.5万余人。其中,杨根思所在172团每个连为55编,大概500余人,每个班为20人,正副班长及4个战斗小组长装备美制汤母式冲锋枪共计6支,捷克轻机枪一挺,其他人为12支三八步枪。营连干部装备德制快慢机各一支,这种德制快慢机在50米以内近战,混战时火力极强,可以连发20颗粒子弹。58师其它团配置大致相近。在长津湖58师虽然没带炮团的大口径炮,带的多是火箭筒、无坐力炮、迫击炮,但是人员和轻武器都很充足。”

准备

     11月2日,58师从驻地曲阜上火车,一直开到沈阳以南的皇姑屯车站,铁道部门传来上级命令,任何人不得下车。此时,各级开始传达任务,部队得知是要立即入朝作战。58师174团政委项远后来写过一篇回忆部队抗美援朝的文章。文章说,由于仓促,后勤分队没有跟上行军序列,缺少运输工具,医疗部队的急救设备没有准备好。后勤的同志就在火车上把自己的棉被撕开,做成绷带,把棉花做成棉花球,再消毒。

     原计划到通化换装备,配发东北的棉衣,但军情紧急,来不及换装,20军战士都是穿着2斤棉花的50式南方棉军装。后来的27军,26军则拿到了适合东北高寒地区样式的军装。(军装样式,参加小文 6park.com

长津湖: 宋时轮三筹棉衣未果,九兵团挨冻究竟怨谁?(2) https://club.6parkbbs.com/nz/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556632 

     11月7日晚,58师抵达辑安后接到命令,部队两个小时后准备渡江。要求轻装上阵,不必要的东西,有解放军标志的军旗、文件、胸章、牙刷、钢笔统统丢掉,毛巾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红字也被剪掉。此外就是检查枪支弹药,补充粮食,每个战士准备三天粮食,粮食主要是馒头干和饼干(馒头干就是把馒头切成一片一片晒干了的馒头片)。盼望已久的棉衣也要到朝鲜以后再解决。随后各团都召开了抗美援朝誓师大会,上级给每人配发了一件棉大衣,部队迅速入朝。 夜11时,部队通过搭在鸭绿江上的浮桥,离开辑安,进军朝鲜。

   最先感受到朝鲜寒冷的是,58师的先头部队。张成阁是58师174团特务连副连长,他的任务是带领侦察兵在前方侦察敌情,为全团开路。此时20军担任9兵团的前卫,他们得来的敌情要通报师、军和兵团首长,为上级首长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了快速到达集结位置,他们要翻越朝鲜北部的狼林山脉。那里常年积雪不化,平均海拔2000米,人迹罕至。雪寒岭、黄草岭,要翻越的山峰名字听起来就吓人,还有连鹰都飞不过去的死鹰岭,鹰飞到这个高山上面都要被撞死,更别提人和骡马装备了。张成阁带着侦察分队,翻山越岭,边侦察边前进。前进途中冻伤的人不断增加,有的人爬着爬着倒下去,直至被冻死。

战斗

       按九兵团战役部署,攻击下碣隅里的任务由20军58师完成。58师在长津湖战役中的战斗可以概括为三攻一阻,即三次攻击下碣隅里,一次黄草岭阻击战。

开进

      该师根据兵团命令从22日起便日夜兼程顶风冒雪翻越东白山,行军途中发现由于军侦察营仅根据三十年代日本军队所绘制的旧地图并未进行实地勘察就报告可以翻越,实际地形已有很大改变,加之大雪封路,根本无法翻越。师长兼政委黄朝天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要求推迟一天发起攻击,获兵团批准。而在下碣隅里以南配合58师作战的60师仍于27日按时在古土里以西展开,切断了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公路,并以小部队向真兴里美军进行战斗侦察。 

一打下碣隅里

   11月28日凌晨3时,58师终于到达下碣隅里以南上坪里、富盛里,并从东、南、西三面对下碣隅里形成了合围之势。这时的58师可以说是非常轻敌而且还骄横,居然在伪装成朝鲜老百姓的韩军间谍面前吹牛,扬言天亮之前拿下下碣隅里。从历史的经验中我们得知,一般这样扬言的基本都没兑现。58师不知道的是,27日晚战斗已经在柳潭里和新兴里等地打响,美军已经有了防备。

   美军这边,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于28日上午抵达下碣隅里,在此开设了师指挥所,并根据27日晚的战况以及下碣隅里侦察部队的报告,判明志愿军有一部兵力肯定已经包围了下碣隅里。于是史密斯任命陆战1团3营营长里奇中校为指挥官,统一指挥在下碣隅里的所有美军,全权负责下碣隅里防务。

     一方面美军通过空中侦察和伪装成朝鲜老百姓潜入58师阵地的韩军基本摸清了58师的部署,里奇判断志愿军的主攻方向将是南和西南。

   夜22时30分,战役打响,173团从南、西进攻,攻占正在修建的机场,172团从东进攻,攻占下碣隅里东丘(东部高地)。(174团则为预备队)。当晚的进攻,两个主攻方向均有突破,但缺乏联络通讯工具,后续力量跟不上,进攻任务不明确,导致失去有利战机,美军在1700发迫击炮炮弹高密度火炮封锁及预备队投入后,防线再度闭合,随后预备队174团以及58师特务营当晚都加入了战斗,但没有什么进展,特务营还伤亡大半失去了战斗力。天亮前,美军H连恢复阵地。美军I、H连仅伤亡79人。

打了一晚上没啃动美军后,58师居然认为,下碣隅里的美军有1万余人。

东山 

      虽然南面和西面的进攻失败了,28日晚的战果就是172团3营副营长吴成祥在凌晨4时率9连和5连牢牢控制了全部下碣隅的东山。美军总指挥里奇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失误,但下碣隅里是美军前方部队的后勤基地,弹药实在是太多了,里奇调集大部分火炮对东山进行了压制射击,一个多小时内发射了6000多发炮弹,并且打掉了172团的炮兵阵地。这样的火力密度形成的火墙,别说是志愿军,任何生物都没法通过的,这一来使得志愿军无法利用东山这边形成的突破。这是没有办法,火力差距太悬殊了。于是172团在东山转入防御,并打退了里奇在5时20分组织起来的反击,315人的美军反击部队伤亡170人以上,东山在志愿军手里纹丝不动。这是当时里奇能拼凑出来的全部兵力了。

阻击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

   天亮了,29日早晨,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前半部分突破20军60师阻截,17辆美军M26坦克、英41突击队四分之三的兵力(德赖斯代尔中校在他们当中)、美陆战1团G连的全部人马和少量美31团B连的官兵还在冒着中国军队的射击向北前进。晚上7点左右,特遣队的前半段开到距离下碣隅里只有两公里的位置。在这里,58师173团对他们进行了顽强阻击。中国军队居高临下的猛烈火力摧毁了几辆特遣队的卡车。许多中国士兵随即从公路两侧的高地上蜂拥而下,向公路上的特遣队前半段杀来。见此情景,西特上尉手提一支卡宾枪(尽管该枪已冻得难以使用)跳下车子,来回走动,命令士兵们立即下车防御。接着,他又跑到打头阵的17辆M26坦克处,用卡宾枪接连敲打坦克的两侧,为坦克指引射击方向。这样,西特组织起了公路上的防御,使部队没有陷入进一步的混乱,而是有条不紊地以坦克和步兵的火力构成了一道弹幕,打死了许多涌上来的中国军人。不过,仍有一小队中国士兵面对着火网勇敢地冲到了美军坦克面前,用炸药包炸毁了一辆M26坦克。最后,中国173团的官兵们见公路上的美英军队已经构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网,根本无法冲垮,因而退回公路两侧的高地上。这样,特遣队的前半段得以从容清理掉公路上被摧毁的卡车和坦克,继续前进。晚上7点15分,他们看到了正在修筑下碣隅里机场的陆战队工兵点起的探照灯灯光。随后,在闪亮的探照灯灯光的照映下,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前半段的车队鱼贯进入下碣隅里环形阵地。增援进入下碣隅里。里奇中校立即将增援部队中的陆战1团G连调到东丘正面,替换了在那里构筑防线的勤务兵、通信兵以及麦亚斯的乌合之众,在东丘山脚下下和西坡上建立起了一道比较像样的防线。而随G连一同到达的英41突击队的主力则被里奇布置在下碣隅里镇内,担任预备队。这只部队非常重要,为守住下碣隅发挥了重要作用。 6park.com

杨根思牺牲 6park.com

        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是29日早晨率1个排上了东山小高岭,马上就迎来了美军反击,结果是杨根思阵亡,美军夺取小高岭。

二打下碣隅里      29日傍晚,美军夜航飞机便根据陆战1师派出的韩国便衣侦察兵(他们装扮成平民准确察明了志愿军58师集结地点)的报告,几乎是倾巢出动,先对目标区投掷照明弹确认目标,再进行猛烈的覆盖轰炸。同时,下碣隅里的陆战队炮兵11团2营D连一起攻击了所有中国军队可能集结的地域。这次轰炸给予58师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为夜间总攻而进行的集结行动在严重的空中威胁下被迫终止。第58师只得放弃了在当夜继续进攻下碣隅里的计划,隐蔽起来。只有173团在后半夜对H连和I连的阵地进行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试探性攻击,但经过短暂交火,进攻不久就停止了。这样,下碣隅里美军度过了基本平静的一夜。         30日德赖斯代尔特遣队中的陆战1团G连则再次反击东山未果。

三打下碣隅里      11月30日入夜后,乌云在下碣隅里上空重新聚集起来。月亮不见了,下碣隅里又陷入一片黑暗和寒冷中。这就意味着中国军队将再次对下碣隅里发动大规模夜袭。58师的进攻方案为:172团和173团仍按28日夜的进攻方向,分别向东丘正面和下碣隅里南面、西南面出击。原为预备队的174团在这一夜也投入战斗,和173团一同冲击下碣隅里南面、西南面。这样,中国172团就将面对美陆战1团3营G连和美7师31团坦克连的阵地,173团和174团则将面对美陆战1团3营H连、I连的阵地。从这样一种配置中,可以看出58师已经下了全部血本。58师以陆战队的H连和I连为主攻对象,用两个团从这里进攻,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其击破,从这里彻底摧毁下碣隅里环形阵地。由此,第58师三个团的进攻方向就全部撞在了三个美陆战队步枪连的枪口上。陆战1团G连、H连、I连是美军在下碣隅里仅有的三个步枪连,其防守的地段也是整个环形阵地最为坚固的地方。战事至12月1日天亮后结束。 6park.com

情况小结        经过11月28日夜和30日夜对下碣隅里的两次猛攻,58师的减员数量在6500人左右。其中,有1500人战死(包括被敌军地面火力打死、死于空袭、冻死)、近5000人被地面敌对火力、空袭击伤或被冻伤(大部分是冻伤)。剩下的官兵们也都冻得发僵,又累又饿,不少士兵三天没有进食,携带的弹药也消耗几近。他们全凭极度顽强的信念坚持着。因58师失去攻坚战力,只好原地监视下碣隅里美军,并等待26军增援。     12月5日26军76师和77师到达下碣隅里,78师和88师还在途中。此时58师已经冻饿交迫,减员严重172团、173团和174团缩编为35个排,仅800人。

黄草岭阻击战     20军58师立即移交阵地,执行兵团下达的穿插向古土里以南的黄草岭,以堵截陆战一师退路的任务。12月8日,58师以黄草岭为核心,依托两侧地形有利的高地,阻截美军(实际是韩军第26团)的南撤。172团在黄草岭阵地与敌激战。此时,58师伤亡和非战斗减员已非常严重,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谷底,因此战至15时,1350高地、1304高地和黄草岭阵地已全部失守,58师拼尽最后努力将173团和174团所有还能作战的人员集中起来,编成四个连由58师参谋长胡乾秀亲自率领,进行反击才夺回了1304高地。但是美军飞机发现并攻击了志愿军前线指挥所,包括胡乾秀和174团政委郝亮在内的指挥所人员全部牺牲,胡乾秀也是长津湖之战中牺牲的志愿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

     16时,陆战5团前头部队1营也投入了战斗,与陆军暂编营共同攻占1457高地,见天色逐渐暗下来,陆战5团1营便停止前进,以一个连守备1457高地作为屏障,主力则在公路附近构筑工事,就地组成环形阵地。由于8日夜间气温的急剧下降,造成了志愿军大量冻伤减员,所以9日的战斗,美军遇到的阻力相对减轻了很多。陆战7团1营击破沿途轻微抵抗,一路南下,直抵水门桥。 6park.com

尾声 6park.com

   10日下午,在古土里与真兴里之间的20军58师和60师经过连日苦战,两个师合在一起还能作战的人员也不超过200人,根本无力阻止陆战1师南撤,20军军长张翼翔实在不甘心,命令60师参谋长蔡群帆率领这一百多人衔尾追击。但给陆战一师已造成不到太大困扰了,至此,58师开始了为荣誉而战,他们在长津湖战役中的使命也基本完成。 6park.com

58师先后三次对下碣隅里进行攻坚,第一次因投入兵力过少,没有使用好预备队,导致功败垂成。第二次即11月29日晚上的进攻,因战前部队集结遭到空袭,攻击规模比较小,第三次攻坚投入全部兵力,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投入全部兵力,但美军增援兵力和坦克火炮已到位,以至伤亡较大,没有取得战果。随后,全师穿插黄草岭堵截美军,在美航空兵轰炸及地面部队的攻击下,经受了再一次打击,此后,再难以形成战斗力。 6park.com

战后花絮:

         二十军因为没有领到东北式样的棉衣,只有一件棉大衣,1万1千2百余人的冻伤中,重伤高达6262,甚至还有72人因冻伤牺牲。而且志愿军冻伤人员基本是一线的战斗人员,这就导致解放军中的两支王牌部队二十军和二十七军未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战斗力。对于这一点,志愿军第九兵团各部很有意见。有的发牢骚,有的讲怪话,有的骂了娘。其中58师师长黄朝天就是其中之一。为此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还在战役结束后专门去了趟58师司令部,宋时轮见到黄朝天后,说的有一句话就是:“我说黄朝天,我天天耳朵发痒,很多人反映,是你在骂我?”多年后二十军一些老同志编写了一本书,叫做《百旅之杰》,讲述了二十军辉煌的战斗历程,在描述长津湖战役时有一句话意味深长。他们是这么写的:黄朝天对朱启祥说:“宋老头要来。”朱启祥惊奇地问:“宋司令员?他要来?”“今天晚上到。宋老头说,要来骂我一顿。”

天黑后,山口子上响起了汽车的喇叭声。黄朝天和朱启祥迎出去,宋时轮一行遮蔽好汽车后,循小路上来了。(注意,接下来的一句话,是这本差不多1500页的书中,罕见地对人物具体细节的描写)

宋时轮穿着皮大衣、戴着皮帽、穿着皮棉鞋,走起山路显得累赘,而且走上半山就出汗了。(人物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呢) 6park.com

本文材料取自 6park.com

最寒冷的冬天,血战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中的58师

王正兴的网文 

6park.com

6park.com

贴主:株于2021_10_23 7:32:05编辑 6park.com

贴主:株于2021_10_23 7:32:19编辑 6park.com

贴主:株于2021_10_23 7:32:52编辑 6park.com

贴主:株于2021_10_23 7:36:06编辑 6park.com

贴主:株于2021_10_23 7:38:15编辑 6park.com

贴主:株于2021_10_23 7:49:06编辑 6park.com

贴主:株于2021_10_23 7:49:37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株 加上 100 银元!


贴主:株于2021_10_24 0:11:24编辑
喜欢株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株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株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