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著名的“厨房辩论”,两个领导人在厨房争论个啥
送交者: 肖航68[♂☆★★声望品衔11★★☆♂] 于 2024-05-10 23:34 已读 1146 次  

肖航68的个人频道

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苏联兴建起了一批批住宅楼。 6park.com

这些楼房并不是什么豪宅,它们有着统一的模样——5层高、标准小户型,外观朴实无华。

这些上世纪50年代兴建的简易住宅楼,对当时的苏联人民却意义非凡。

二战结束不久,许多人还无房可住,他们挤在地下室、工棚、危房等过度拥挤的地方合住,赫鲁晓夫楼的意义在于能解决大量居民的生活居住问题,让他们喜迁新居。

赫鲁晓夫楼为个人配备的标准生活空间是每人9平米,七八个家庭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在这拥挤的公寓内,可供烹饪和储存食物的空间十分有限。


每个家庭在这个公共厨房里都有一张摆放锅碗瓢盆的小屋,交替使用厨房的人们飞快地做着饭——“他们在厨房做饭,但从不在那里吃饭,他们会端着锅穿过走廊,回自己的房间开饭 。”

虽说厨房条件简陋,但它对人们还有另一个意义,它使人们获得了畅所欲言的空间。

俄罗斯作曲家朱利叶斯·金曾谱写过一曲《莫斯科厨房》讲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故事:

是茶馆、甜品屋、煎饼店、书房 、赌坊、客厅、舞厅和醉鬼聚集的地方;吟游诗人们在那里度过整晚...几平方米的小屋招待着宾客。这是颠覆思想成长扩大的地方,苏联的厨房,自由讨论的故乡。

我们可能无法理解这些歌词的意义,这与苏联历史相关。早期苏联政府把私人厨房视为假想敌,担心人们会在那里谈论政治,有人认为“厨房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一个家庭如果拥有了厨房,就在某种程度上有了私人生活和私人资产。”

6park.com

随着斯大林去世和冷战加剧,苏联的目标变为赶超美国。1959年,美苏进行了第一次文化交流:在对方国家进行展览。

苏联在纽约展出了人造卫星、核动力破冰船和高大的工人塑像;美国在莫斯科的展览则主打生活方面,展品包括爵士乐、篮球、一排排高跟鞋、抽象艺术以及加长的美国汽车。

这场展览让苏联人见识了许多闻所未闻的高档消费品。对许多有幸观展的苏联公民来说,最抢风头的是百事可乐。“人们争先恐后地拥挤在百事可乐的展示区前一一那儿正在派发装在纸杯中的可乐,只有13岁的弗莱丁对此记忆犹新。

美国中情局的解密档案也示,这次交流活动的高潮发生在“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展区旁。其中的“典型美式厨房”,包含了闪闪发亮的冰箱、洗碗机和所有最先进的电器。


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出席博览会的开幕式,就在“样板厨房”旁与掌控着苏联命运的赫鲁晓夫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

赫鲁晓夫之子退休的布朗大学教授谢尔盖赫鲁晓夫回忆,“他们来到这个厨房,尼克松谈论着美国的成就,我父亲谈论苏联的成就。他们争论着哪种制度更好。

1959年的《纽约时报》记录了当时的谈话。尼克松答,“你们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向 你们学习,让人民选择住哪种房子,喝哪种汤 ,追随哪种理念。”

赫鲁晓夫说,“我们不会认同你们。打个比方,米高扬喜欢加了胡椒的汤,我不喜欢,但这不妨碍我们和平相处。”

美苏领导人的辩论,从表面上看只是关于生活水平问题,但在实际上涉及到美苏关系的方方面面。在争论最激烈的时候,赫鲁晓夫有时抓住尼克松的西服翻领,仿佛以此让美国副总统看到苏联的力量,以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

当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一起时,赫鲁晓夫不时用食指轻轻地碰尼克松一下,好像口头的硬气尚嫌不够,必须用这个动作来加强谈话的效果。


赫鲁晓夫时而兴高采烈,脸上露出笑嘻嘻的面容,时而眯着眼睛,像机关枪手瞄准一般,大话与论点混在一起,像连珠炮似的脱口而出,在他怒火燃烧的一刹那所说的话,简直就是咄咄逼人的挑战。

美国总统尼克松也边回敬边用手指戳着赫鲁晓夫的前胸,美国职业摄影记者艾维特抢拍到了这一珍贵而重要的镜头,后来在同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这一形象被用来证明尼克松,是可能在俄国人面前挺直腰板的人。


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吸引了无数的观众,成群的记者蜂拥而上,把两位领导人围得水泄不通,记者的麦克风都碰到了他们的脸上,文字记者想方设法挤进厨房,以便把这场争论记录下来。美联社的摄影记者被挤在后面,美式厨房早已饱和,他沮丧地把照相机递进厨房,让另一名记者威廉·萨菲尔去抢镜头。

萨菲尔对准了镜头,背景包括一台洗衣机,但是,突然一个壮实的苏联高级官员挤进了画面里,不拍上他,就不能把洗衣机摄入镜头,萨菲尔只得按动快门,在那个苏联高级官员闭上眼睛的一刹那,拍下了厨房辩论这张历史性的照片。

尼克松在回忆厨房辩论时说,1972年当他作为美国总统赴莫斯科参加最高级会议时,勃列日涅夫告诉他,当年厨房辩论上那个挤上前来站在洗衣机旁的官员,就是勃列日涅夫本人。

1984年,当美国1959年莫斯科展览25周年之际,报刊纷纷刊登这张历史性的照片,尼克松和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从而使尼克松、赫鲁晓夫、米高扬与勃列日涅夫的尊容,又一次在报纸上露面,尼克松厨房内阁人士认为,当年在厨房辩论中,尼克松副总统回击的很迅速。


如果我们只看照片,或许会被欺骗,照片只是政治家的表演,赫鲁晓夫致力的是改善美苏关系,不然也不会有这次展览。

斯大林去世以后,作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国内外政策总的思路是:对内思和,对外图变。这是一个现实和明智的战略优选。

据此他较早地涉足了“冰冷”的世界,探索改善国际气氛的可能性。事实上他与布尔加宁访问印度,缅甸和阿富汗等国,就是他进行和平共处运动的开始,早在1956年初,赫鲁晓夫就得出结论说,“战争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他还特别强调,列宁关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各国和平相处的原则,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苏联外交政策的总路线。

1959年5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去世,当时讨论柏林问题的四国外长会议正在日内瓦举行,届时日内瓦会议的其他参加者都将去参加杜勒斯的葬礼。

赫鲁晓夫对在日内瓦开会的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发出指示,让他和别国外长同行前往华盛顿参加这一葬礼,格罗米柯拘泥于以往的传统,不大愿意前去,但最后还是遵令而行,并会见了艾森豪威尔总统。

葛罗米柯还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代表日内瓦会议室国外长发表了讲话,赫鲁晓夫的这个建议“在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更重大和更严肃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论点。”

以这次厨房为里程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了东西方冷战的新战场。


事实上,赫鲁晓夫当上苏联的一把手后,首先注意到的问题就包括住房和食品的短缺。谢尔盖说,“人们想要住在自己的公寓里,这在斯大林时代根本不可能。父亲执政后,保证说要大规模兴建住宅楼,而且每套公寓只住一家人。”这些私人住宅成为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人崭新生活的标志。相应地,赫鲁晓夫执政的日子被称为“解冻时期”。

“厨房辩论”的最后,在放着加利福尼亚名酒的桌子旁停留时,赫鲁晓夫提议为和平和废除在国外的一切军事基地干杯。

尼克松没有举杯:“咱们只为和平干杯。”

一位站在一边的俄国人说道:“祝赫鲁晓夫同志长命百岁!”

尼克松说:“我要为这个干杯。我们尽管不同意你的政策,但是我们愿你健康,祝你长命百岁。”

赫鲁晓夫干杯后说:“到99岁的时候我们再来进一步讨论这些问题。我们着什么急?”


赫鲁晓夫执政的11个年头里,出国访问52次,与深居简出的斯大林相比,他踏遍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留下深深的足迹。

关于赫鲁晓夫的那些事儿,下一篇再来讲述。

(苏联历史之七)


喜欢肖航6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肖航6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