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何叔衡牺牲后,死因27年后才查清,妻苦等至死,后代令人钦佩
送交者: 肖航68[♂★★声望品衔10★★♂] 于 2024-05-07 23:06 已读 979 次 1 赞  

肖航68的个人频道

作为当时师范学校里面年纪最大的学生,他从不认为年龄是困扰他迈向新思想的阻碍。同时,作为全国一大代表之中最早牺牲的烈士,他也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他曾说的“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这就是今天所长要为大家讲述的故事的源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何叔衡。 6park.com


高风亮节万年青

1876年,何叔衡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农民家庭中。他想方设法接触新鲜的外界讯息和思想,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先剪掉辫子,随后又劝说周围的人们剪发。

1913的何叔衡已经37岁,他来到长沙,认识了当时比自己小足足17岁的毛主席并成为好友。

作为当时学校里年纪年纪最大的学生,他的到来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37岁的他报名师范学校时学校的负责人十分惊奇,他则表示,自己长时间处在信息不通畅的地方,不知道外面办学的风气已经如此高涨,得知消息之后就急切赶来,希望能够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很多青年人,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最新的各方咨询,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见识和视野。

在师范学校毕业之后,何叔衡的父亲和妻子都希望他能够回到家乡,在家乡教书任职。何叔衡则认为,现在的世道想要改变,就不能留在自己的家乡。于是他选择了留在长沙任职教书,之后又担任了当时的省通俗教育馆馆长,无论身处何职位,何叔衡都始终不忘传播新的思想和理论知识。当时的毛主席对何叔衡的评价是这样八个字:“叔衡办事,可当大局”。

6park.com

之后的日子里,他仍旧不断学习。年过五十的他被派往莫斯科学习交流。他自学俄语,常常为了学习那些单词语法长久不断地反复,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只为了能更好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红军长征时,他积极争取参加,为了能参加长征,他连夜编了两幅草鞋,主动提出申请参加长征。但是因为组织已经为他安排了工作,所以何叔衡未能如愿。虽然没能参加红军长征,但是他依然认真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丝毫怨言。

1935年,何叔衡不幸牺牲。有人评价他是铮铮铁骨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青。

迷雾重重的死因

作为年纪最大的中共一大代表,当时他已经45岁了,而在十几年后,他的突然牺牲让很多人措手不及。而关于他牺牲的原因,史料上说法不够统一,长久以来也是众说纷纭。


1942年,谢觉哉同志曾在登报文章中提及这两种说法。他个人认为依何叔衡的性格而言,后者发生的概率更大一些。

在此之后不久,又出现了第三种说法:坠崖身亡。这种说法的来源是目击证人邓子恢同志的叙述,他提到,当时他们休息时被敌人包围,一些同志被捕。何叔衡一开始还能跑一跑,后来走不动了,请求邓子恢杀了他,说自己要为苏维埃留尽最后一滴血。邓子恢没有同意,而是选择让其他同志架着何叔衡继续前进。途径一处悬崖,何叔衡想夺下同志手中的枪自尽,同志为了护枪不被抢夺,手下松了力气,何叔衡便纵身向悬崖下跃去。


何叔衡妻苦等夫儿

何叔衡的妻子袁少娥是一名朴素的农村妇女,她比何叔衡大三岁,两人因父母介绍而结婚。当时的年代,大多夫妻都是经由父母介绍,但何叔衡夫妇二人却十分相爱,婚后并未有隔阂。他们曾有过两个男孩,但都不幸夭折,只剩下两个女儿。几年后,袁少娥又生下一个女儿,亲戚朋友纷纷劝说何叔衡再娶一个老婆防止断后。在当时的社会,为了生男孩,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何叔衡却坚决拒绝了这样的提议,他说男孩女孩都一样,都可以是继承人。


何叔衡在外革命期间,时常挂念自己在家中的妻子。在一封封家书中,他不遗余力地称赞妻子。虽然妻子并没有什么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文盲,但何叔衡从未因此而看低她。相反地,何叔衡认为妻子是伟大的、是艰辛的。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大肆悬赏抓捕何叔衡父女。当时有一些小人为了利益不断去何家打探何叔衡的消息,都被袁少娥大骂一顿后赶走。再之后,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女儿,何叔衡的妻子袁少娥和大女儿逃进深山。不幸的是,大女儿由于感染伤寒意外去世,随后自己的二女婿也不幸被敌人迫害。

自此,她与丈夫以及其他两个女儿的联系中断长达二十余年,这位纯朴干练的农村妇女在等待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一封家书

何叔衡一生未与妻子生下儿子,他不愿接受家族长辈提出的“二房”意见。最终经过多次沟通,同意将侄子何新九过继为自己的儿子。虽为养子,但何叔衡从不因此就对他与自己的女儿有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耐心教育,这也为这些孩子之后的不凡人生奠定了基础。


在信中,何叔衡首先说明了自己是承父辈之命,将其过继名下,就过继他的原因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同时在书信开头也提到了自己挂心何新九的娶妻等问题,同时期望何新九能好好照顾母亲,不要让其母在精神上感觉痛苦。

在这封家书中,何叔衡耐心又细心地交代了许多事情,都是非常实用的事情。他告诉何新九,首先,要学会为未来做打算,这是对儿子交代的第一件事。

第二点,要反对封建迷信,这是由于何叔衡一直在接收新的思想和文化,早已不被封建迷信所束缚,这从他拒绝再娶妻,追求男女平等也可以看出。

第三,何叔衡教导儿子要耐心真诚地对待亲戚朋友,在亲戚朋友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不吝啬自己的帮助,做真诚实在的人。

第四,何叔衡告诉何新九要勇敢地去尝试,这也是何叔衡一直在做的事情。哪怕已经不再年轻,依然有一颗年轻勇敢又炙热蓬勃的心,向新鲜事物伸出求知的双手。

第五,何叔衡在信中提到希望何新九无论如何,都要坚强地面对生活,靠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而不是向他人摇尾乞怜。

第六点,何叔衡教育何新九多向家中经验丰富的长辈讨教。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人生道理,都能从他们身上有所收获。

其次,他还劝说何新九一定要孝顺长辈,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传统美德从未被何叔衡忘却……

在长久在外奔波的日子里,何叔衡不曾忘记在家中的亲人。一封家书托去的不仅仅是对何新九的教导,更是对家人的殷切关心。这封家书送达之时,其实家中的日子并不好过,农活几乎都是由何新九勉强支撑。由于何叔衡和女儿常年在外革命,一家人日常生活中不少受到冷眼和同乡落后人士的针对。


何家三姐妹

何叔衡的三个女儿自小受到来自父亲的教育,早早接受了新的思想和知识。三个女儿分别名叫“实懿”“实山”“实嗣”,一方面,这是因为她们在家族中的同辈里面的排名是第十一、第十三和第十四,取名取谐音;另一方面,在取名时的何叔衡拒绝了家族父辈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言论,拒绝再娶妻以延续后代,他坚称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不仅男孩可以继承家族,女孩同样可以,所以给这三个姑娘取名如此。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三姐妹在父亲的庇佑下自由地接收新鲜养分,肆意成长。他们在湖南这一片红色土地上出生长大,在这样开明先进的父亲的教育下茁壮成长。何叔衡的先进思想和对封建迷信的唾弃更是深深地影响了三个女孩。

有一年何叔衡回家时突然看见自己的三个女儿正在背诵诸如笑不露齿这样的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要求,何叔衡一时无奈,走上前去对三个女儿说道,“我的女儿们可不要学这种臭规矩!尽情地笑吧!尽情大声讲话吧!”随后,父女四人的笑声充斥整个院子。

何叔衡对女儿们的新思想教育远不止于此。当时妇女裹脚的习俗还比较广泛,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更为严重。何叔衡则是坚决不允许给女儿裹脚,他深知裹脚不仅对女儿身体上更是思想上的束缚和伤害,故而他找出家中各处的裹脚布把他们统统销毁,甚至编了一首《放脚歌》,呼吁当地妇女脱离这样的刻板印象,做“大手大脚好姑娘”。这也在之后影响了许多当地的女性,帮助她们脱离裹脚的痛苦与束缚。


大女儿实懿性格宽厚温实,是三姐妹里最像母亲的人。在不久后与当地一个农民结婚,虽然一辈子没有走出这片土地,但是却像自己那勤劳质朴的母亲一样,用自己的一生守护着这个家庭,不遗余力地照顾家中的老人。作为老大,在父亲不在的日子扛起对家中的责任,为这个家默默付出着,直到生命的尽头。

二女儿实山和三女儿实嗣追随父亲一路参与革命。最开始时,她们就在学堂里读书,接收知识和新文化的洗礼,二人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组织学生活动,不久后就在学生中有了一定的名声和威望。

二姐妹还在老家读书时,学校来了一个相当封建迂腐的男校长,时常将一些封建言论挂在嘴边。他一次次在各个班级宣讲他所谓的道理,终于有一次,还不到十六岁的三女儿何实嗣忍受不了他的陈词滥调,站起来高声反对道:“清王朝早就推反了,您总是宣传这种封建思想,妇女还要不要解放了?!”男校长也被激怒,与何实嗣争吵起来,最后年轻气盛的实嗣还一拳打在这个男校长的胸口。结局可想而知,自然是被学校开除了。但是何叔衡在了解事情原委后,不仅没有责怪女儿,反而说,我的女儿还不错!


英雄的儿女

走上革命道路的二女儿实山和三女儿实嗣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二女儿何实山更是加入了共产党,与相识多年、也是共产党的夏尺冰结婚。几年后,大革命失败,二姐妹从长沙回到老家,却发现当地有反动派随时准备抓捕她们,而老家的人也不愿接受她们,不断地驱逐她们。只有大姐还能勉强帮着照顾家里,其他二人都很难靠近自己的昔日家园。

诚然,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革命注定是孤独的、是不被理解的。作为少数手握真理的人,她们没有因此沮丧,反而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心。因为革命虽然是孤独的,但是革命又是灿烂的、是光芒万丈的。志同道合的人们并肩走在同一条道路上,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尽自己的力量为这条暂时看不到前方的路途添砖加瓦。无论周围人甚至是亲人如何看待他们,他们依然相信中国的未来正在他们手中慢慢浮现,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回盼历史长河,如若没有这样的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大家,坚定勇敢地投身革命之中,又何来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呢?


二姐妹回到老家后,被安排做一些地下工作,她们表面在教书,实际在秘密进行相关工作。但是随着她们抛头露面的次数增加,反动派的爪牙也渐渐察觉一些不对劲。等到他们将二姐妹工作的地方包围起来的时候,几个年轻的男党员游泳逃走,二姐妹不会水,只得另寻他法。危急关头,二人灵机一动,装扮成学校的学生,在群众的掩护下躲过一劫。之后二人又踏上了奔波的旅程,何实山与丈夫被调到湘阴,他们的儿子则托付给亲人;何实嗣则是前往了父亲的革命地点——上海。

当何实嗣第一次踏上上海这片土地时便觉亲切,不过这个时候何叔衡正在苏联学习知识,父女二人并未相见。也是在这里,何实嗣与自己的丈夫相识,在丈夫杜延庆的介绍下,何实嗣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二人在革命激烈动荡之时相守相伴,结为夫妻。几年后,他们的孩子出生,但由于二人工作的特殊性质,只得将孩子放回老家。

1930年,二人返回上海继续在印刷厂工作。这个印刷厂是由当时的毛主席来负责的,二人返工不久后,印刷厂意外被查封,丈夫被捕入狱。同年,父亲何叔衡回到上海,不久之后,二姐何实山和二姐夫夏尺冰也相继来到上海。


之后的革命岁月中,何家姐妹依然尽己所能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为了革命,何实嗣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送去育婴堂,却再也没能找到他;几年后又痛失已经六岁的二儿子。二姐妹在被捕入狱时都相当坚定自己的信念,生活的残酷以及反动派的打击都没能浇灭她们心中的革命之火。

何叔衡是值得尊敬钦佩的,作为何叔衡先生的儿女,他们同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虎父无犬子。当时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于是他们便成为了这样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之火照亮革命路途,用自己的生命践行革命者的坚定信仰。他们同样值得敬意,他们同样是可爱的、可敬的!

创作不易,觉得文章还可以的朋友别忘了点点关注,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喜欢肖航6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肖航6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