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排华法案的第一个十年
送交者: 允許中文以及特殊字符[★待人和气★] 于 2023-01-18 18:36 已读 1193 次 1 赞  

允許中文以及特殊字符的个人频道

美华史记 | 排华法案的第一个十年



作者:欣欣然(Xin Su)


Title: Historical Record of Chinese Americans |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ABSTRACT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was a United States federal law signed by President Chester A. Arthur on May 6, 1882, prohibiting all immigration of Chinese laborers. At the beginning, it was only the restriction law (1882-1888). However the outbreak of anti-Chinese violence followed the public failure of restriction, the confluence of local violence, national exclusion and imperial expansion shifted the nature of US border control, extending it deep within the domestic interior and across the pacific. The Congress to adopt a long-term policy of “completely exclusion law” (1888-1943). The Chinese have went through the harsh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have grown into a group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is is an unforgotten history of Chinese Americans.





“新巨人”:  欢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可怜的人们。把这些无家可归的、饱受颠沛的人们一起交给我。我站在金门,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爱玛·拉扎露丝(美国,Emma Lazarus)

                                                                                    

“白人的负担”: 新兴的全球秩序要求执法者。这是美国人的负担!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英国,Joseph Rudyard Kipling)



正如镌刻于其像底座的“新巨人”所言,自由女神张开她博大的胸还,拥抱着每一个投向她的新移民。然而,她的土地却叫嚣着种族歧视和白人至上,“上帝将世界文明的使命交付给卓越的白人,使之成为世界的组织者,他们独特的品质使得美国变得强大。”[1] 华人带着对这片文明的自由土地的期许,踏上了血泪、隐忍和抗争的移民之旅。排华法案颁布之初仅仅是限制法的法律(1882-1888年),1885年和1886年期间爆发了大量的暴力排华事件,全民排华风暴促使国会采取“彻底排华”的长期政策 (1888-1943年)。华人 坚韧不拔地挺过恶劣的排华政治环境,成长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族群,谱写出一部华人的开发史。





排华运动是美国种族清洗和屠杀的一页黑色历史



对华人的暴行始于排华法案之前。从1850年到1906年爆发了近200次驱逐华人的事件. 1849年至1902年间,洛杉矶至少发生了302件私刑案,200多名被害者是亚裔。1852年在埃尔多拉多(El Dorado),华人被赶出采矿点。1853年在沙斯塔(Shasta)三千多淘金的华人被驱逐,至50年代末,仅剩160人。19世纪60年代,金矿枯竭,华人矿工进入了白人不愿去的辛苦行业 - 伐木场农场和牧场[2] 。



1871年10月,洛杉矶爆发针对华人的私刑案。17日,15具尸体挂在空中,七八具尸体被肢解横陈街头。24日又有17位华人被处死,另外两人被乱刀捅死[3]。





6park.com

6park.com

图一,1871年洛杉矶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刑。图片取自:=https://www.rechargebiomedical.com/the-largest-lynching-in-us-history-was-in-los-angeles-and-it-wasnt-against-blacks/



1876年4月,安提俄克镇白人会放火烧毁唐人街,赶走华人。1877年3月比尤特镇爆发大屠杀,偷袭射杀华人。[2]



1882年的排华法案的签署释放了一个驱华信号, 民间的“爱国”排华势如蹈海。通过暴力屠杀和冷冻排挤两种模式, 美国白人发动了华人的“驱逐运动”,迫使华人离开工作,老板解雇华工。华人矿工、商人、伐木工,农民、妇女被持枪歹徒驱赶、追捕和清洗,华人被迫走上了逃往之路。称之为排华,而实则是灭绝。



排华模式一:暴力屠杀



1985年,暴力驱逐和杀戮华人的骚乱席卷西部个州。2月6日,在加州的尤里卡(Eureka)镇数千暴民围攻、焚烧唐人街。赶走华人。搭起绞刑架,威胁不从者,将被处死。三百多华人被清洗。被尤里卡镇驱逐的25岁的华商在中国政府中国领事馆和中华总会馆的支持下,代表52个华人状告尤里卡镇(Wing Hing v. City of Eureka, 永兴诉尤里卡),索赔财产和受暴力伤害的损失 [4,5,6] 。



11月3日,华盛顿州的塔科马镇(Tacoma),镇长雅各布韦斯巴赫(Jocob Weisback)亲自挂帅,500个武装分子挨家挨户驱赶华人,放火烧唐人街。9月2日,怀俄明州的石泉城(Rock Springs),民团焚烧了两个华人社区,400个华人矿工被赶走,7人被射杀, 50人死于非命。在西雅图,塔科马镇和石泉城惨遭清洗的华人打赢官司,从美国联邦政府获得50万美元的赔款 [4,5] 。1886年12月一伙白人在科罗拉多丹佛镇(Denvor)的唐人街游行并袭击华人。一个华人脑浆迸出。[2]




6park.com

6park.com

图二,塔科马27个人被指控犯有与中国驱逐有关的重罪阴谋罪。他们都没有最终被定罪。图片取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coma_riot_of_1885



排华模式二:冷冻排挤



加州的特拉基镇(Truckee)是一个伐木小镇,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华人,他们是一个与白人隔离的低工资的群体。白人用“饥饿”的办法将华人逼走。挤走华人的首领是报社老板、律师、州长候选人查尔斯·麦格拉(Charles McGlashan).  他设计了一套严格的经济制度,公开侮辱雇用华人的白人老板,将他们的名字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曝光,逼迫他们炒掉受人欢迎的华工,使华工失去生存的机会被迫出走[4,7] 。与此同时,白人放火,开枪杀死华人。1885到1886年特拉基镇因为摧毁唐人街及杀害华人而臭名昭著,查尔斯·麦格拉再次领导并采用齐心协力,组织严密的冰冻式排挤策略,取代纵火和袭击的方式。1886年6月,麦格拉宣告成立一个新的劳工党组织,其宗旨是“埋葬垄断、扼杀腐败、保卫美国劳工权利,涤荡加州的中国佬邪恶。"任何白人老板如果雇用华人,就要受到所有人的谴责,鄙视。到1886年年底特拉基镇只剩下少数华人。[7]



华人很快得出结论,这场反对华人的运动不同于以往的运动,这是一场永久性的的运动。若干年前,他们曾以为反对华人的行动都来自于爱尔兰人,但是事实证明这片土地的所有人都很渴望限制华人来美国,并要将已经来美国的华人赶出去。[8]



多年反华骚动终至排华法案出台



美国执法人员对针对华人的犯罪视而不见,立法者利用法律措施来限制华人人口。 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约翰·富兰克林·米勒(John Franklin Miller)提出了一个法案,要求对中国劳工实施二十年的禁止入境。该法案于1882年3月下旬由参议院批准并经众议院通过,送交切斯特·艾伦·亚瑟(Chester A. Arthur)总统签字。 4月4号亚瑟总统否决了米勒的提案。[9,10]




6park.com

6park.com

图三,约翰·富兰克林·米勒(1831年11月21日 - 1886年3月8日)在美国内战期间是联盟军队的律师,商人和将军。自1881年直至去世任加利福尼亚美国参议员。他因反对中国移民的几项法案而臭名昭著。图片取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_Franklin_Miller_(senator)



此项否决掀起了全国的抗议浪潮。在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几个城镇的游行和群众集会上,亚瑟总统肖像被吊在空中烧毁。东岸纽约坦慕尼协会 (Tammany Hall)老板约翰凯利(John Kelly)和芝加哥市长卡特哈里森(Carter Harrison)对总统否决提出异议;纽约中央工会和华盛顿工党的谴责总统否决。费城劳工骑士的老板约翰基什纳(John Kirchener)组织了万人抗议。密尔沃基雪茄制造商游行时举出横幅,上面写着“苦力劳动是文明的诅咒!”[9, 11]



1882年4月17日,国会开始考虑由加利福尼亚州的资深反华立法委员霍拉斯·F·佩奇(Horace F. Page)提出的修订法案,该法案将二十年的排华缩减至十年。国会通过了该法案,参议院正在审议其投票时,贸易议会于4月24日在旧金山举行大会, 3天后成立了一个“拯救联盟”,计划提供10美分的个人会员启动费向商店发放的贴身卡,并每月收1美元的检查费,限制任何机构或个人雇用华人。同时,联盟命令所有华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离开,如有违背者,联盟将通过武力来强制执行。[9, 12]




6park.com

6park.com

图四, 霍拉斯·F·佩奇(1833年10月20日 - 1890年8月23日)是一位美国政治家,美国加州众议院议员。佩奇是一群公开使用种族主义思想来捍卫自己立场的国会议员。图片取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race_F._Page



4月28日参议院通过了修订法案 (32票对15票,29票弃权)。 8天后,5月6日,亚瑟总统签署了该法案。 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他再次否决提案,他的政治生涯将会被断送。 参议詹姆斯布莱恩(James Blaine)提醒他的责任应该是维护秩序而不是坚持正义。 该法案作为一种权宜之计用来平复工人运动。[9, 13]




6park.com

6park.com

图五,切斯特·艾伦·亚瑟(1829年10月5日-1886年11月18日)第21任总统。共和党人。原为詹姆斯·加菲尔德(James A. Garfield)的副总统,两人1880年搭挡参选。 1881年7月2日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遇刺,于在9月19日去世后,随即接任为美国总统。任职期间他于1882年签署排华法案。图片取自:https://featherfoster.wordpress.com/2018/06/19/chester-alan-arthur-the-dandy-president/



1882年,经过三,四十年的排华鼓噪,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使中美两国互为最惠国的《蒲安臣条约》沦为一纸空文,个别国会议员,甚至叫嚣单方面废除中美互惠的《蒲安臣条约》[2]。



斯科特法案(Scott Act)



以限制华工入境为源头的1882年的排华法案引发了一系列的法案,每个都在歧视的法律上加上一层新的限制。1884年,联邦法律禁止所有华人入美,禁止在美国的华工妻子入境的权利,迫使已有妻子的许多华工仍然过着单身生活。 与此同时,清政府和美国谈判试图建立了一个自我控制的条约,用于减少国会的进一步排华。克里夫兰(Grover Cleveland)总统指示国务卿贝亚德(Bayard)与清政府谈判 (Zhang Yinhuan),提出了1988年的贝亚德 - 张条约” 条约(Bayard-Zhang Treaty)。  “贝亚德 - 张条约”试图在未来的二十年内禁止新移民入境,并限制(不是禁止)暂时探家的华工的返美。这些华人返美时要携带移民官方身份识别证明。六大公司的商人虽然不喜欢二十年的禁令,但支持这样的条约。 然而它却遭到中国的公众以及美国反排华者的强烈反抗,由此清政府要求美国撤销条约,相对温和的提案未能实施[14,15] 。



1886年2月,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San Jose)举行的反华大会上,三千名公民签署了一封信,敦促国会废除1868年的蒲安臣条约条约,并通过法律禁止所有未来的中国移民。一个月后,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五千名反华代表聚集在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向国会递交了更为激进的信。要求推翻之前允许持有证书的人入境这个惯例,呼吁国会立即采取措施,绝对禁止华人入侵[16] 。



1888年是美国的选举年。民主党现任格罗弗克利夫兰与共和党挑战者和最终胜利者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经济是最重要的竞选问题。两位候选人都无暇顾及华人的利益。1888年5月,参议院批准了贝亚德 - 张条约,提出两项修正案。 一是取消了允许自由旅行的返美权,二是如果条约没有重新谈判或修正,二十年的禁止令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1888年9月3日,宾夕法尼亚州民主党议员威廉·斯科特(William L. Scott)提议将“条约”条款修订为美国法律, 也即斯科特法案(Scott Act)[14,15, 17 ]  。




6park.com

6park.com

图六,威廉劳伦斯斯科特(1828年7月2日 -  1891年9月19日)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美国众议院民主党成员,也是一位着名的马饲养员和赛马手。图片取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Lawrence_Scott



1888年的斯科特法案禁止所有的华人移民,并拒绝持有美国合法居住证的华工在访问中国之后的返美。 斯科特法案影响了至少两万名在中国逗留的华工。大约六百名华工已经在返回美国的路途中不准上岸。其中一人是1875年至1887年加利福尼亚州居民迟成平(Chae Chan Ping),他在离开中国之前获得了返回证书。 在斯科特法案生效一周后,他回到旧金山,港口官员宣布他的证书被撤销。在六大公司的支持下,他们集资十万美金,告上法庭(Chae Chan Ping v. United States, 迟成平诉美国案),他认为禁止他入境和斯科特法案挑是违宪的,违反了中国的域外权利和贸易特权。 加利福尼亚巡回法院裁定国会可以随时修改任何条约,最高法院认为,尽管斯科特法案确实违反了先前的国际协议,但对移民的控制权涉及国家的主权,国会有权按其认为合适的方式行事。这一裁定授权国会在入境问题上成为最终仲裁者[18,19 ] 。



作为最终仲裁者,美国移民局有权扣留所有抵达旧金山的华人乘客,将他们拘禁在太平洋轮船公司的码头一个两层楼里接受文件的检查。 这是一个容纳多达五百人的小楼。商人或工人像一群羊一样,一住往往是几周,不能和家人通信[20]。报纸描述的条件“比被监禁的囚犯更糟糕”。更有甚者,他们可以随意抓捕华人劳工,让他们永久和家庭分离。[18, 21]



美帝国主义扩张和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思想



排华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从地方上讲,排华倡导者反对华人和白人在职场上竞争(种族主义);在国家层面,他们禁止华人移民美国并拒绝那些已经在美国的移民转化成公民(本土主义)。在国际层面,他们将中国排除在有关移民的谈判之外,进而将双边政策转变为单边政策(帝国主义)[22]。



排华倡导者认为,华人对十九世纪的美国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种族威胁(黄祸论)[23]。他们是异教徒和卑鄙的人,异常的勤劳,狡猾和富有忍耐性。华人移民来自一个古老的,曾经先进文明的家园。 华人永远无法成为美国人。虽然白人担心美国印第安人和非裔美国人玷污他们,但他们恐惧华人会征服这个国家[24] 。印第安人和非裔美国人是没有平等权利的公民,华人是永远的外国人[25]。




6park.com

6park.com

图七,黄祸是西方描述亚洲人的偏执和贬义的种族刻板印象,认为东亚人民对西方世界构成威胁。图片取自:https://steampunkopera.wordpress.com/2016/05/29/what-is-the-yellow-peril/



排华煽动者玛丽·肯沃西(Mary Kenworthy)被西雅图报纸被称为“肯沃西夫人”, 把排华运动看成是终结奴隶制的斗争。她说,“我知道我的心一直在为我的人民和我的国家的利益而工作”。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她想要她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她认为拯救她的孩子免受和奴隶的竞争的耻辱是她的责任 [26]。



排华倡导者和反对排华的辩论一直存在,是一个即复杂又矛盾的现象。排华倡导者是白人至上主义者,他们坚信东方文华永远不会融入白人文化。 然而,他们并非恶魔,不是冷血动物,只是他们深切的同情心没有延伸到华人。另一方反排华者中同样也有许多人是白人至上主义者,当种族问题和个人利益以及国内和国际资本利益相左时,很多人变成了词典里的“圣人”,那就是坚信所有人生而平等,拥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他们站在了反排华一端。 反排华者看到的是华人移民为美国带来利润和权力。他们是商人,资本家和传教士。商人关心物质经济利益,奢侈的中国产品和广阔的中国市场,及源源不断的廉价华人劳工带来的商业利润。很多传教士对华人有文化的歧视,但是当文化歧视和其宗教信仰时发生冲突,他们则更关心教化太平洋两岸“异教徒”的机会。一些共和党人致力于南北战争之后种族关系的重建宣传所需,呼吁种族平等和解放。 在扩张主义者的心目中,美国人民和穿越太平洋的货物将把美国的力量扩展到国外,而华人移民的逆向输入将加速西方的发展,加强美国对中国的扩张。这些具有前展性眼光的精英强烈反对排华运动。[24, 27]



无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正义或不正义的,甚至肮脏的企图,他们的反排华的立场一方面使排华倡导者更加胆大妄为,并在十九世纪后期将排华推向高峰[24] ,另一方面他们在反排华及以后的废除排华法案中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27]。



帝国扩张和种族主义思想密不可分。帝国主义者和排华倡导者产生于同样的土壤:快速工业化,移民以及太平洋时空的缩小。他们的一个关键的区别是前者狂热于获得新的领土,管理殖民化的群体,为此,帝国主义者反对彻底的移民排斥, 他们有“白人的负担”,要教育开华有色人种。 他们要有选择地同化部分华人, 但是他们要排除华工,罪恶,妓女。[28]。



回顾美国历史,1790年国会颁布的公民权利是给那些品行端正的自由白人。1868年,自由黑人和刚刚解放的奴隶可以成为美国公民。1887年公民权延伸到原居民。亚裔却是他者, 外国人。白人对大量亚裔人口的涌入,华人劳工市场的竞争,东方文化的恐惧,种族的冲突, 忠诚度的信任一直都存在。华人和间谍,破坏,恐怖主义的名字总是联系在一起。[29] 自1870 到1890 年间,排华有着坚实的两党共识, 强大的本位主义根基,增大对中国人的排斥,欢迎欧洲和加拿大的新移民。帝国扩张通过大规模的亚洲人口获得新的太平洋地区土地,则创造了增加亚洲移民了新的动力 [30]。



在1885年和1886年爆发暴力事件之前,国会试图平衡竞争要求,以关闭美国的大门并打开通向中国的大门, 所以 1882-1888年的排华法案是限制法的法律,当法律无效和随之而来的暴力事件之后,国会才会采取单方面的“彻底排斥”的长期政策 (1888-1943年)。这标志着法律,执法和目的性的重大转变,因为国会缩小了华人移民,加大力度去巩固和扩张美帝国主义对亚洲的统治。[31]




6park.com


图八,图后面是穿满族长袍中的中国人,前面是维多利亚女王(大英帝国),威廉二世(德意志帝国),尼古拉二世(俄罗斯帝国),玛丽安(法国第三共和国)和武士(日本帝国)刺入中国这块蛋糕。 这是帝国主义企图对中国贪婪瓜分的写照。图片取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Imperialism#/media/File:China_imperialism_cartoon.jpg



到1893年,除了英格兰, 美国对外贸易规模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其石油,钢铁和农产品超过国内需求,美国准备通过殖民扩张进入新市场。“新的意识似乎已经出现在我们身上,是力量的意识,”华盛顿邮报说道, “野心、兴趣、土地的饥饿、骄傲、战斗的乐趣...我们被激励着“。[32].







注释:

1, Peter Kwong, Dusanka Miscevic, “Chinese America: The Untold Story of America's Oldest New Community”, (The New Press, 2007), pp117-118.

2, Pfaelzer, Jean. Driven Out: The Forgotten War Against Chinese American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  译者: 何道宽 “驱逐, 被遗忘的美国排华战争” pp10-11.

3, Jean, pp64一71.

4, Jean, pp12-13.

5, Jean, pp15.

6, Jean, pp142-186.

7, Jean, pp190-216.

8, Jean, pp283.

9,  Kwong, pp106-107.

10, Alexander Saxton, “The Indispensable Enemy: Labor and the Anti-Chinese Movement in Califoni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 pp174.

11, Andrew Gyory, Closing the Gate: Race, Politics, and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8), pp245-246.

12. Saxton, pp176.

13. Gyory, pp253.

14,Lon Kurashige, Two Faces of Exclusion: The Untold History of Anti-Asian Rac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16, pp63-64.

15, Beth Lew-Williams, The Chinese Must Go: Violence, Exclus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Alien in Americ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pp177-188.

16, Lew-Williams, pp134.

17, Philip Chin, Enforcing Chinese Exclusion The Scott Act of 1888, Part 1。 http://www.chineseamericanheroes.org/history/Enforcing%20Chinese%20Exclusion%20Part%202%20-%20The%20Scott%20Act%201.pdf

18, Kwong, pp111.

19, Lew-Williams, pp190-193.

20,Ira M. Candit, The Chinaman as We See Him and Fifty Years of Work for Him (New York, F H. Revell Company, 1900), PP 86-87.

21, Shih-shan Henry Tsai, The Chinese Experience in America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74. https://history.state.gov/milestones/1866-1898/chinese-immigration

22,Lew-Williams, pp5.

23,John Kuo Wei Tchen, Dylan Yeats, Yellow Peril: An Archive of Anti-Asian Fear, New York University, 2013,  pp1-32.

24, Lew-Williams, pp6.

25, Edlie L. Wong, Racial Reconstruction: Black Inclusion, Chinese Exclusion, and the Fictions of Citizenship,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15, pp1-16.

26, Lew-Williams, pp131-132.

27, Kurashige, pp5-6.

28, Kurashige, pp73-74.

29, Kurashige, pp8-13.

30, Kurashige, pp85.

31, Lew-Williams, pp8.

32, Kwong, pp117-118.

喜欢允許中文以及特殊字符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允許中文以及特殊字符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