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伊朗为何能战时动员1100万人?三点原因很关键,还有5000多枚导弹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4-24 20:50 已读 699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近期,以色列因为巴勒斯坦的问题报复性的轰炸了伊朗。这场军事行动可以说引发了外界的广泛重视。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空袭行动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以色列方面依然没有对外公布其空袭的战果是什么?究其原因,可能是空袭的战果似乎是不尽如人意吧。

还有一个问题,为何美国和以色列始终不敢入侵伊朗?原因在于,伊朗能在战时动员1100万人。动员千万级别的人数参加保卫祖国的战争,在伊朗在所有的中东国家中仅此一例了。而这一切,就得归功于伊朗国内的预备役部队建设。

下面就来说说伊朗能在战时动员1100万民兵的三点原因,全是干货,很关键了。 6park.com

6park.com

第一点,伊朗当局对正规部队的不信任,成为伊朗当局组织民兵保家卫国的根本原因所在。

1979年,伊朗进行了有史以来意义非常深远的一次政权更迭。在这次政权更迭中,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正式成立。

军队在这次革命中保持了中立,但伊朗当局认为,军队很有可能会有隐患,随即对军队实施了清洗。

为了保卫新生的伊朗革命政权,伊朗当局成立了一支全新的群众性武装,这就是伊朗革命卫队的前身。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就号召,伊朗应该组建起一支2000万人的“民兵大军”来保卫新生的政权。 6park.com

6park.com

第二,两伊战争期间,在伊朗革命卫队的统一领导下,伊朗民兵的人数达到了空前的壮大。成为了伊朗动员全民保家卫国的重要实践。

伊朗革命刚过去一年,隔壁的邻居伊拉克对伊朗的什叶派政权非常不满意。于是乎,伊拉克总统,颇具争议的萨达姆投入5万军队和1200辆坦克,80多架飞机,在西方国家的直接默许下兵分三路入侵了伊朗。两伊战争也成为伊朗革命当局的立国之战。

面对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伊朗是怎么做的呢?事实证明,伊朗在凭借其美式部队英勇抗击伊拉克军队进攻的同时,其民兵的参战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伊朗一下子动员了200多万民兵去参加抵抗伊拉克的“人民战争”,伊拉克军队在霍拉姆沙赫尔这个城市遭到了数千名伊朗民兵的拼死抵抗,很多伊朗民兵身上捆着炸药,勇敢地冲向伊拉克的坦克和敌人同归于尽。 6park.com

6park.com

刚开始,伊朗民兵动员的对象为清真寺学校的学生,但随着战争的扩大,世俗学校的学生也参与其中。很多伊朗民兵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伊拉克人感觉到惊讶。比如在著名的阿巴丹反击战中,伊朗民兵用身体开辟出进攻道路,直接身体滚地雷。等到这些伊朗民兵的“壮举”做的差不多了以后,伊朗的正规部队才展开进攻。相较于稳扎稳打的正规军,伊朗民兵表现出比正规军更加狂热且坚定地作战意志。

伊拉克军队在掩体里面用机枪疯狂扫射伊朗民兵,但伊朗民兵的身体滚雷却是前仆后继。最终,数万伊朗民兵战死沙场。这场惨烈的战争也让世界知道了伊朗民兵的战斗力。

第三,优厚的福利成为伊朗青年参加民兵,保家卫国的直接原因。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民兵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巩固。1992年,伊朗当局确立法律正式认可巴斯基民兵组织的合法性,为伊朗革命卫队领导下的准军事武装部队。伊朗当局明确参加民兵组织的青年可以优先报考公务员,在就业创业上有国家的直接支持,这一切就鼓励伊朗的青年们踊跃参加民兵,积极地保卫祖国。

所以,伊朗能在战时动员1100万人不是没有原因的。伊朗还有5000多枚弹道导弹。民兵+导弹的存在,让伊朗的国防固若金汤,美国和以色列都不敢出动地面部队入侵伊朗。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