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早在10年前中国就说欧洲天然气市场不应该完全自由化
送交者: shoppersVIP[★★★悠悠★★★] 于 2022-03-30 10:19 已读 12695 次 1 赞  

shoppersVIP的个人频道

欧洲天然气市场不应该完全自由化,这是中国学者在10年前就提出的看法。
可惜欧洲人骄傲自满,不屑一顾。现在吃苦头了吧。 6park.com

我们这个群体,真是太有远见了。我们必须要更多文化自信,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park.com

原文: 6park.com

欧洲天然气市场不应该完全自由化
发布时间:2012-07-12 来源:中国能源报 大中小
今年2月俄罗斯减少了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致使德国西北爆发气荒,能源供应安全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目前的供气机制比2009年初“俄乌斗气”中乌克兰完全切断过境俄罗斯天然气运输时还要脆弱。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整个天然气产业处于转型阶段,单纯依赖市场机制,无法完全保障供应安全。要保障供应安全,仍然需要在欧盟内部和国际上动用政治手腕,展示外交智慧。 6park.com

历史上,德国的天然气供应一直仰仗前苏联以及继承前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提出“管道换天然气”,1973年,在这一框架下,德国首次用上了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俄罗斯向德国供气,作为回报,德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为管道建设提供融资授信。 6park.com

通常,天然气长期供应协定规定气价与油价挂钩,合同期限可为20、25或者30年不等,同时要求买方实际购气量不得低于合同购气量的75%-85%。这种“照付不议”的交易模式既能促进稳定供应,也能让合同双方共同承担风险:供气国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进口国则承担购气量过多的风险。 6park.com

长协让提供天然气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以下简称俄气)和接收天然气的德国鲁尔天然气公司结成了牢固的商业关系。1990年,俄气与巴斯夫Wintershall能源公司结盟,促使俄德之间的能源供应关系更加牢不可破。德国企业也利用与俄气的亲密关系巩固了自身的市场份额。跨入2000年后,俄德两国企业密集的合作和资产互换引来外界关注,其中尤以修筑从波罗的海底穿越的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为甚。通过北溪项目,Wintershall和鲁尔天然气公司得以染指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生产,而俄气顺理成章地登陆德国,直接介入在德的天然气运输、分配和销售环节。俄罗斯推进与德国企业的资产互换,目的是与欧盟建立统一的能源市场。然而在操作过程中,这种囊括从上游生产到下游分输、销售整个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商业模式违背了欧盟上世纪90年代末确立的市场化改革原则。 6park.com

欧盟启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6park.com

欧盟1998年6月颁发了规范天然气市场的第一个指令,2003年6月颁发第二个指令,第三次指令颁发于2009年7月。每一次指令的颁发都使欧盟天然气市场发生制度性的变化。到今天,德国消费者已能自主选择燃气企业。德国还成立了燃气领域的联邦监管机构。同时,大量涌现的独立天然气运输企业促使管网与天然气生产和分输销售环节分离,原有的垂直一体化天然气企业被拆分。管道经营权的垄断一经破除,天然气长期供应协定的交易模式也失去了意义,实际购气量不低以合同购气量75%-85%的规定对市场竞争和市场主体多元化起到了反作用。 6park.com

长协逐步淘汰后,购气合同期限从二三十年一下缩短到只有15天,而管道资产的摊销年限长达55年,巨大的时间差加大了天然气管道的投资风险。非天然气产业的投资者,例如保险公司或者养老基金等在作决定前都必须评估项目的收益回报,因此上述风险无疑会打消行业外的投资者。 6park.com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气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往来越来越频繁,导致资产转让成本激增。同样的一幕,我们在石油行业已经见怪不怪,所以石油市场的波动才会如此频繁,而且无形之中催生了大量的投机行为。短视致使投资者对开发新气田、修建新管道等周期长的项目失去兴趣。协调成本大幅增加,又使得资方不得不动用金融杠杆撬动更多资金,客观上也促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管道等项目。经济繁荣的时候可能是好事,一旦爆发类似近几年这样的金融危机,反而会给能源行业造成巨大的灾难。 6park.com

天然气市场化的好处不言而喻:市场主体多元化,供气主体同样多元化。2009年是欧盟天然气市场的转折点:这一年,由于美国页岩气热潮引发全球液化天然气(LNG)产能过剩,同时经济衰退导致各国天然气需求降低。随着气源和进口路径多元化,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产生了变化。现货市场的出现和扩张,加上欧盟 LNG进口量快速上升加剧了天然气产能过剩以及随之而来的气价下跌。目前进口LNG已经占到欧盟27国天然气需求的1/4,这个份额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管道气不再是欧盟唯一的选择。 6park.com

欧盟天然气供应不确定因素多 6park.com

欧盟天然气生产总量处于下降趋势,要满足需求,欧盟必须扩大进口多元化。尽管有这个共识,但偏巧这个时候碰上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扩大进口多元化因此困难重重。以德国为例,欧盟天然气市场转型面临4个主要挑战: 6park.com

挑战一是市场责任承担主体不明。垂直一体化时代,企业掌控从进口、运输、储存、分输甚至切断供应的所有环节。现在为防止行业垄断,再没有企业有这么大的权力,也因为如此,企业不再对整个行业全局感兴趣,协调和监管市场的重任就落到了类似德国的联邦管道局等机构的肩上。在一个充分自由化的市场环境中,行业内的企业为了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作商业决策时往往会比较“自私”。发生供应危机的时候,天然气管道的备用储备机制将会失灵。 6park.com

挑战二是卖方更有主动权。尽管现阶段天然气市场是买方市场,欧盟境内天然气进口国和外国天然气供应国之间,实力的天平仍然向后者倾斜。欧盟大多数成员国都面临这种状况。 6park.com

2009年全球天然气过剩,天然气市场向买方市场倾斜,但被长协绑架的德国天然气供应商,例如鲁尔燃气公司和VNG公司等均处于不利地位。这些供应链顶端的企业必须继续守着照付不议的昂贵合同,下游燃气企业由于可随时从现货市场买到便宜的气而纷纷离去。 6park.com

国际天然气市场上的议价博弈日趋激烈。从2010年起,天然气买家纷纷要求卖家修改与油价挂钩的长协。主要的天然气供应国极不愿意妥协,这体现在它们对市场的掌控和游戏规则的制定上。 6park.com

挑战三是德国乃至欧盟的天然气需求量越来越不确定。天然气市场究竟能不能维持买方市场的现状呢?问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思考主要天然气出口国今后还会不会把欧盟市场当回事?在欧盟天然气市场萎缩的同时,亚洲天然气市场规模却在不断扩张。实际上这是欧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结果。如果要在2050年实现不低于80%的减排量,仍然存在排放的天然气将不会得到重用,因此天然气需求量很可能缩小。德国联邦管道局预计,2020年德国天然气需求量跌幅少则3%,多则19%。未来需求量波动如此之大,对于天然气这种周期长、资金密集的产业而言是致命的打击。需求增长不确定不但可能破费欧盟进口多元化的苦心,甚至还有可能破坏欧盟与传统供气国长久以来的牢固关系。 6park.com

挑战四是俄罗斯供气能力下降。俄罗斯一直是欧盟主要的天然气供应国,然而2012年2月俄供气量下降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实际上俄罗斯不具备履行合同输气量的能力。 6park.com

俄气在国内市场的供气价格非常低,消费者用气支付的消费税也非常低,分析指出,这并不利于企业发展。尽管有关涨价的争论一直都在继续,但是俄政府今年3月否决了终端气价的涨价方案,反而把天然气开采税提高了61%。此外,俄本土天然气市场变革往往被外界忽视。俄气是俄电力市场的核心企业,并且肩负着“气化东西伯利亚”的重任。2006-2010年,俄国内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达到7%。政府曾批评俄气气田开采和储气能力提升不力。目前西西伯利亚3个主要气田的产量已达峰值,运输管网因为老化又需要保养和维修。然而国内电价、气价低廉,仅靠能源收入,俄气无法筹措大量投资资金。俄本土天然气市场的这些问题很可能向外传导,影响出口数量和出口战略。 6park.com

关键时候还要靠政府 6park.com

当然面对长期投资不足、短期政治因素搅局、企业追逐自身利润以及国内用气需求扩大等问题的并非只有俄罗斯一个供气国,阿拉伯国家和伊朗面临同样局面。 6park.com

欧盟正在持续推进天然气市场改革,既然历史的车轮不能倒退,那么为了应对上述4大风险,我们应该如何前进呢? 6park.com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今后的改革应关注两点:一是市场机制,二是风险管理。 6park.com

就市场机制而言,目前欧盟所进行的能源市场改革具有很大的政治不确定性。天然气市场曾长期构筑在用气需求增长的预期上,但现在是时候考虑在需求不稳定,消费不旺甚至下滑的情况下市场要如何运作了。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要明确天然气的地位,细化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转型期的作用以及使用期限,从而做到对用气需求心中有数;其次是重视长协的作用。现在欧盟法律法规不鼓励天然气长协,但实际上长协在保证供气量、稳定气价、防止市场波动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同时还能有效防止主要天然气供应国操纵价格和数量。 6park.com

在风险管理方面,我们不能夸大市场的作用,因为天然气供应企业都是逐利的。危机发生时,企业如果牺牲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往往可以攫取丰厚的利润。因此应对危机最终还是要运用政治手腕。此外无论是德国,还是欧盟都需要加强天然气战略储备和应急储备。整个天然气供应机制内部还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信息透明。明确由谁在危机时承担责任、负责信息上传下达以及制定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天然气市场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尽管企业始终是市场主体,是承担保供的操作者,但保障供应安全和应对最坏局面的仍然是政府。(克里斯滕·韦斯特福尔 来源:欧洲能源观察网)(白晶/编译)
喜欢shoppersVIP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shoppersVIP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