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新加坡:富人天堂,穷人地狱
送交者: 风雪天涯[☆★★声望品衔12★★☆] 于 2024-05-19 21:32 已读 966 次  

风雪天涯的个人频道

这几年,我国移民到新加坡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些名字耳熟能详。

从金融资本大佬到制造业大亨,从餐饮业巨头到医疗业龙头,组团把新加坡的首富名单刷新了好几次。

可以说,新加坡是近几年全世界热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6park.com

为什么富豪们这么喜欢移民到新加坡?


新加坡国土面积虽然只有735平方公里,但是地缘价值非常高,拥有东南亚各国都羡慕的黄金位置。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往来航运的必经之路,每年货物进出量比苏伊士运河还要多2倍,是无争议的世界十大海峡之首。

新加坡刚好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部位,而且拥有天然深水港优势,因此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转口贸易中心,光靠转口贸易关税和服务费用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但新加坡人并不满足只做转口贸易,他们还利用深水港的附加价值,走实业立国路线,大力发展石化工业和电子制造业,做出了「芯片强国」和「石油工业发达国家」的成就。

这也是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的最大区别。

四小龙在吸收外国产业转移浪潮带来的红利后,会深挖自身优势,及时作出战略调整,努力成为亚洲转口贸易中心、工业制造基地或金融中心。

而不是一味靠输出廉价劳动力,把市场主导权交给外国资本,赚取一时的快钱。

除了转口贸易和制造业,新加坡经济三驾马车里,最重要的是金融业。

新加坡征收的个税和企业所得税不怎么高,而且没有遗产税、资本利得税这一说,所以被誉为「避税天堂」。


加上良好的治安和营商环境,将近一半的跨国公司都会来这里设立亚洲总部。

从2020年开始,国内各互联网大厂也加大了对新加坡公司的资金投入。

新加坡最受富豪青睐的一点,是它的强大包容性和中立性。

2023年,瑞士在中立国立场上的反复拉扯,和对俄罗斯寡头的制裁吓住了不少亿万富翁和黑道巨枭。

富豪们坐不住了,原来瑞士银行的永久中立都是骗人的,在白头鹰的威慑下,它还变成西方阵营指哪打哪的神器,想制裁谁就制裁谁,冻结资金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所以从去年2月起,大量资金开始从瑞士银行疯狂逃离。

由于新加坡对外来资金的管理比较宽松,因此是这波热钱的好去处。

整个2023年,从瑞士流出来的资金全涌入新加坡和香港去了。

随之而来的是各国富豪火热的移民潮。

除了投资增值、风险转移等方面的考虑,还有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因素。

新加坡崇尚的是精英教育,为此专门设立了一项天才教育计划(GEP)。

所有新加坡学生在小学三年级阶段,会进行一次精英选拔考试,通过的学生就可以进入名校学习,享受最顶尖的教育资源,未来进入世界名牌高校的可能性会更大。


其实新加坡自身的高校资源也不差,有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排名前列的高校。

这也是新加坡富人扎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特殊时期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新加坡在2022年降低了移民相关门槛。

在收入中位数5197新币的刺激下,国内不少中产和打工人闻风而动,有条件的直接搞永居(PR),实力不够的就先搞定工作签,再慢慢想办法往永居靠近。

很多人从找工作、收到offer、搞定签证只花了不到4个月时间,确实雷厉风行。

但在落地后不久,他们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与富豪们的如鱼得水不同,新加坡对普通人不是太友好。

首先是实力劝退人们的高物价。

随便找个餐厅,吃个排骨饭都要一百元人民币以上,一瓶可乐要16元,5个红富士苹果要40元,就算是买菜自己煮,花费的成本也比国内高2倍以上。

这物价水平,连欧美都要甘拜下风。

不过新加坡还是讲究一视同仁的,并不只是逮着外国人使劲薅羊毛,在全国范围内物价都是这么高,本地人一样要挨刀。

另外,新加坡还要征收9%的消费税,可以说从富豪那里省下的所得税,全都摊在国民和外来游客身上了。

除日常消费外,水、电、燃气和交通等费用,也是异常高昂。


新加坡人承认,他们正处于严重高通胀之中,但对于这个问题,新加坡政府表示无能为力。

虽然少量农产品和日用品能自给自足,但是大部分都要依赖国外进口,哪怕是最基础的水资源,90%都要从马来西亚引进。

精明的新加坡人低价从马来西亚拿到水源,然后经过净水处理后,居然还能以十几倍的高价卖回去。

这做法很新加坡了,人情账难算,还是讲生意吧。

除了供不应求,疯狂涌入的热钱也是推动高通胀的一大因素,两者加起来,成为新加坡难以解决的长期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就连新加坡独有的组屋都变得矜贵起来。

一直以来,由新加坡政府包办承建的廉价组屋,是新移民和打工人奋斗的动力来源。

地点位于市区优质地段,房屋质量上乘,价格却比市价低50%,而且购买二手组屋还能得到一定的住房补贴,这些都是组屋的亮点。

然而由于新加坡房地产的火热,组屋在销量暴涨的同时,价格也跟着飞涨起来了。

某些黄金路段的组屋售价甚至突破100万新币。

当然,即使价格去到500多万人民币,在全世界来说,还是有很大竞争力的。

购买组屋有个前提条件,至少也要拿到新加坡的PR,拿工作签的免谈,什么时候拿到PR,才能拿到组屋的入场券。

有个问题是,就算一开始就拿到了PR,也要满三年,才能买到二手组屋。

在等待过程中,大部分人只能先租房度过,然后大家发现这房租高的离谱,不说3、4000新币一间的组屋,哪怕是租个单房,只睡地板,价格也要接近4000元人民币。


所以不少人只能挤在10人宿舍里,平摊租金,这种同舟共济的日子往往一过就是好几年。

本来租金这块还没那么离谱,根据新加坡建屋局的数据,2020年以前的房租不过是现在的一半。

自从涌入新加坡的人越来越多,对租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于是租金实现了恐怖的28连涨。

熬过三年不代表就是胜利时刻,因为新移民要买组屋,还要经过一道坎。

根据建屋局的规定,同栋组屋的非马来西亚籍永久居民的比率,不能超过8%,而目前不少好地段的组屋,早就达到这个比率了。

有钱不一定能买到心仪的组屋,除非你是马来西亚人,或者愿意换新加坡国籍。

不少人在新加坡生活一段时间后,有点后悔了,虽然在新加坡的收入比国内要高两倍,但是生活压力却多了三倍以上。

有些人奔着养老来的,然而新加坡根本就不是普通人颐养天年的地方。

因为除了组屋和半价医疗,人们就没有啥福利可享受的了,就算你是新加坡公民。

政府高层坦白了,这不是个适合养老的地方,富人除外。

打工人最不能接受的一点是,新加坡没有养老金,倒是有一个强制性的「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

好处是不用靠「年轻人来养老年人」。

不好的地方,大部分人必须得活到老干到老,不然很难在这个物价高得离谱的地方待下去。

于是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餐厅、商场等地方,多的是步履蹒跚,却仍然在兢兢业业干活的老年人。


打工人只能安慰自己,他们来新加坡无非是想换个活法,因为除了高收入以外,据说新加坡是没有996和007的,最起码私人时间不被压榨。

残酷的是,他们来了以后才发现,以前新加坡没有的职场文化,现在也有了。

特别是在中资企业,内卷程度一点都不比国内一、二线城市差。

没想到远赴他乡,依然能体验到熟悉的加班节奏,复杂心情油然而生。

卷点也算了,虽然自己吃苦,但是能让子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也是值得欣慰的事。

这也是很多中产阶级放弃国内基本盘,跑到新加坡的原因。

确实,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是一大卖点,但是很多人总是忽略了精英二字代表的含义。

前面所说的天才教育计划,通过比例不到1%。

意味着如果普通家庭想让子女进入天才班,享受最好的师资,就要花费不少金钱在额外补习课上。

但是通过比例这么低,也就是说劳心劳力鸡娃,最后还不一定能过。

历经千辛万苦,搞跨国版孟母三迁来到新加坡,最后却只能被迫随波逐流,享受与国内相差无几的常规教育。

对不少家长来说,这就很难受了。

所以普通人根本卷不起精英教育,只能越卷越累,难怪新加坡是「富人天堂、穷人地狱」。


老实说,真正适合新加坡的是两个群体。

一个是顶级富豪群体,他们是世界公民,不仅是新加坡,哪怕去到英、美、德、法等任意西方国家,都会受到热烈欢迎,他们到哪里都不会影响原本的生活水平。

因为他们是金钱象征,有资格在棋局上纵横。

另一个是高新技术人才。

金融和科技行业一直是新加坡的发展重点,而这类人才是构建精英国家的重要基石,只要他们耐得住寂寞和内卷,一样会混得开。

凭借努力,他们甚至拿到跃迁圈层的钥匙。

剩下的人,需要认清一个事实,新加坡无论多发达,可承载的人口总是有限的,在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极致内卷、末位淘汰的事情。

这是新加坡政府坚持精英治国的原因,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法则。


如果不想这么卷,只想活得自在一点,跋山涉水润去新加坡确实有点舍近求远了。 6park.com

喜欢风雪天涯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风雪天涯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