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人口红利从未存在,中国人力资源之战
送交者: talvez[☆★★★介于石不终日★★★☆] 于 2024-02-03 9:55 已读 1065 次 1 赞  

talvez的个人频道



很多人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乏力,归结于中国人的消费不足。而消费能力的不足,并不是消费能力的问题,而是消费意愿的问题。而消费意愿取决于消费对象给自己带来的预期收益以及所付出的代价。

 

中国几十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实际上将人口的生产,从一个自然的过程,转变成一个受控的人为过程。这个计划的初衷是全面的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以全体的角度替代个体的角度。就如同市场管理机构通过发放牌照,来确定进入市场的个体的数量,以确保市场既是有效的,但又是可控的。

 

这个计划一直是比较成功的,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经济成功转型,以及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经济上不断崛起的人口红利基础。然后,随着国人将外生的政策内化为自己的个人决策后,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并在去年为印度的人口总量所超越,而2023年的出生人口仅仅为902万,死亡 1110万人,导致了中国总人口的负增长。

 

很多人感觉天榻了,再加上萎靡不振,增长乏力的经济现状,认为中国在与美西长期竞争中将处于人力资源上的劣势,如果保持目前这种人口态势,那么中国的崛起之路将存在越来越多的障碍。

 

其实,以四倍于美国的人口创造相当于美国百分之七十的名义GDP,这意味着中国崛起的障碍并不应该是人口的数量问题。人口的增长并不会自然的创造价值,从而增大GDP,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标准的过程中,取决于你的投入水平以及预期所得水平。涉及到生产效率的长期宏观影响,必须考虑到人口结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崛起的障碍一定不是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人口总量递减的问题,而是一个结构问题,而且不单是人口结构问题,而且是组织结构问题,这说明了即使中国人口在缓慢的下降,中国也可以采取改善组织结构的方式提高效率水平。

 

实际上,这是一场一国运为重心所展开的一场人力资源之战。

 

中国虽然逐渐放开了生育政策,但并没有相应的政策促使这些政策的实施。因此,可以看出中国应该逐渐的将人类自身的生产过程,从集体决策,转回到个体决策这样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中国生育政策的变迁,也说明了计划到市场的转化是无法避免的。人口的消减与增长有自然的经济原则起作用,而所谓的人口红利不过是一种价值扭曲的虚幻,真正的人力资本形成需要大量的消费和投资。

 

中国缺少人力资源?或者未来将缺少人力资源,由于中国人口的下降?

 

事实上,中国国内各个领域内的内卷,以及占全球百分之四十的过剩的制造能力,意味着一个非常明显的现实,现有的产业人口太多了,而不是太少。因此中国人口问题,可能不是总量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人口结构,社会结构,企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深层问题。

 

结构的力量总大于力量的叠加。其实中国更应专注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

 

喜欢talve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talvez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talvez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