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超前的经济模式:中国是唯一一个长期允许土地买卖的文明
送交者: 孤峰一座[☆★声望品衔7★☆] 于 2023-05-01 1:00 已读 871 次 3 赞  

孤峰一座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超前的经济模式:中国是唯一一个长期允许土地买卖的文明 6park.com




6park.com

中华文明是边缘文明吗?

事实上这玩意儿你不能细研究,越研究越奇怪。

中华文明不是边缘不边缘的问题。她是那种,那种很少见的那种……只能说是奇葩了。看遍人类文明史都找不出第二朵的奇葩。

就好像整个地球玩家都在玩这款名叫地球online的策略游戏,平平淡淡地打来打去,有一天打到某个地区,忽然发现了一片星际神族基地的那种错愕感。

就你会纳闷这么一个文明是怎么蹦出来的,完全的不合情理。

真正让中华文明显得极其另类的,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学这一大领域。



根本问题是,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文明存在?

一,大一统

在工业革命以前,没有电话,没有高速公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是不应该存在的。

第一是因为皇权无法有效控制地方。第二是因为族群之间难以交流会自然分裂。

历史书上所谓那些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都是采用羁縻统治,实际上对领土的控制力很有限,并且往往短时间内就会走向崩溃。 6park.com

像古代中国这样,能长期地对边远地区进行有效控制,甚至是控制到县一级层面,这简直就不可思议。

从历史上来说,中华文明有太多太多理由应该崩溃、应该分裂。

很多人说那是因为中国是地理上的孤岛,大家蹦不出去只能内卷,想分裂也分裂不了。

这就纯纯地不讲科学了,工业化以前哪个文明不是孤岛?

欧洲的地理处境和中国相比并没有质的区别,同样是被大海和荒原分割在大陆的一角,中东人和东欧人刷欧洲,跟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南夷人刷中原没啥大的区别。

印度,占了个次大陆,除了西北角落外和外界基本隔绝。日本,那简直就是孤岛中的破碎岛。可能唯一不算孤岛的就是中东,那就是个公厕谁都能上。

有评论说印度和中东、欧洲之间的联系要比中国对外联系容易。这个的确是。但这里只讨论向外发展的难度,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是半斤八两,印度没有打出南亚次大陆,欧洲的十字军也输得一塌糊涂,中东比较容易扩张,但也同样比较容易分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单纯地理限制了分裂”是不成立的。

又有人说,那是因为汉语博大精深,表音表意天下无敌,所以形成强力的文化纽带。

可是秦始皇为什么要书同文呢?不就是因为战国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字出现了明显的漂移?尽管大家都是从周朝大篆来的,但在漫长的春秋战国中,已经近乎于各说各话了。 6park.com


6park.com

各国文字差异对比。

而像春秋战国这样的大分裂,中华文明历史上至少有三次,分别是春秋战国五百年、汉末至唐的四百年、唐末至元的四百年。

这可是四五百年的大分裂啊。要知道大清没了也才一百多年,美国建国至今也才两百多年啊。

只要翻一翻宋辽时期使臣的笔记,就能知道语言分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所谓“汉儿尽作胡儿语”只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也只是六百多年历史的官话一系而已。当然溯源到了源头,那肯定是源出于周朝雅言,但你要说就是靠语言文字来维系统一那显然有点想多了。

几百年的大分裂,还不止一次,这对于地球上任何其他文明来说,都没有再统一的可能了。大家散伙过日子,拉丁语分几个小国,日耳曼语分几个小国,斯拉夫语再分几个小国……

那么最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像西欧和日本,西欧有教皇,日本有天皇,都是万世一系执掌神权,然后下面各个小国都认,来个名义上的统一。

可中国不是啊,第一中国没有神权做纽带,第二没有万世一系这种说法,秦汉中国的法统传到南朝,可唐不是这一系的,唐宋的法统传到南宋也绝了,元朝不是这一系的,明清又是另一支法统。

所以就很奇怪啊,从任何角度来说,这个文明她就不应该延续,她就应该分裂,她就没有统一的道理嘛。

但偏偏她就没分裂,就大一统地穿越了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一直延续到现在。

那么到底为什么?

因为钱。

或者说,是因为一种超前的经济模式。

二、超前的经济模式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决定了中华文明的生死存亡。

在这次变法之前的中国和之后的中国是两码事。

如果非要说影响力的比较,上一次是周公变法,下一次是唐宋改革。

商鞅变法有几个重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允许土地买卖。

以往大多认为重点在于军功爵制度。对于土地所有制这块的研究很少。

因为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于是砰的一下子,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是的,公元前三百年,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你要研究古代社会,肯定要先研究经济制度,因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形态嘛,而古代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的核心问题又是土地所有制的问题,可是近百年来的历史学研究都神奇地无视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成天纠结在什么中心边缘、什么李约瑟这样边边角角的问题上。

真就没有人去好好地看一眼这个事实:

从商鞅变法到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人类文明近两千年时间里,中国是唯一一个长期允许土地买卖的文明。

再强调一遍:中国是唯一一个长期允许土地买卖的文明。

并不能说一直都是允许买卖,一般在王朝建立之初会有所限制,比如唐前期、明前期,但往往会出现大量地下交易,朝廷屡禁不止,最后只能默许。从比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绝大部分时间是允许自由买卖的。

这个制度有多特殊呢?特殊到连离我们最近的藩属古代朝鲜王朝都没偷……没学。在大部分时间里,古代朝鲜的丁田制、田柴科制等都是一种世袭制。日本更是非常典型的近乎于欧洲式的领主制。

罗马曾经允许过土地买卖,但并不彻底。到罗马灭亡后就没这事了。

欧洲真正开始彻底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还要等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

甚至沙皇俄国是直到上个世纪的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才开始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印度是直到英国人殖民后,在18世纪推行柴明达尔制才打破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奥斯曼帝国的包税制度同样是一种变相的世袭土地制度,不允许买卖。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说你整个古代经济社会的基石——土地制度都和其他文明完全不同,怎么可能生长出同样的文明?? 6park.com


6park.com

土地不可让渡,是封建经济的根本属性。

划重点,马克思认为土地不可让渡,是区分封建制和非封建制的重要标准。

因为土地一旦可以买卖。也就意味着财富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再依赖土地的固有产出来增殖,财富可以流动,可以兼并,可以卖出贫瘠土地,买入富饶土地,甚至可以卖出土地买入其他商品,在买卖过程中不断增值。

这是什么?这是资本。农业资本主义。

在这里要着重补充一下,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在现代社会,生产资料多种多样,有工厂、矿山、农场等等,但是在古代社会,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只有土地。
将土地理解为古代社会至关重要的生产资料,你就能明白允许自由买卖土地对于整个生产关系会造成多么重大的影响和变化。
土地可以买卖,意味着形成了一个资产交易的自由市场。
同时因为土地可以买卖,那么自由农卖掉土地之后就会变成失地农民,意味着形成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类似的可以参考英国的“羊吃人”。)
此外因为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大规模兼并成为可能,在古代比较昂贵的耕牛、铁制农具等才能投入使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
也就是说,允许土地买卖,实际上带来了自由市场、自由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动性。

你能理解这个,你才能理解中华文明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要追求大一统?

为什么分裂了几百年连语言都“汉人尽作胡儿语”了,还要玩命似的南征北讨统一在一起?

因为大一统能赚钱啊。

资本没有了土地的束缚,市场越大流动性越强越能赚钱啊。

英国人光荣革命之后满世界找殖民地为什么?因为英国的资本被解放了,资本饥渴地冲出狭小的英伦三岛,资本需要市场——

17世纪中叶英国议会颁布废除骑士领法令,法令名称原文是《关于废除监护法庭、取消直属封臣骑士保有义务与废除优先购买权并以税收来补偿的法令》(An Act taking away the Court of Wards and Liveries and Tenures in Capite and by Knights Service and Purveyance,and for setlinga Revenue upon his Majesty in Lieu thereof),可简称为《骑士领废除与补偿法》。该法令标志上述土地私有制在英国率先实现国家立法。这是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绝对的私有制。立法前后,“圈地”从未停息,议会土地确权立法后,圈地运动则成为更为规范化和法律化的土地确权实践,缩减了无序性和反复性,圈地成果受到法律严格保护,从而为英国的崛起夯实经济基础。(《》英国近代土地确权立法与实践》作者:侯建新 来源:《世界历史》2021年第4期)
这里请注意,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伴随着土地制度的改变,可以说允许土地买卖与否,是彻底实行资本主义的前兆。

为什么中国人的语言没有在大分裂过程中进一步分化?

语言这东西你得用才行,你得交流才能彼此校准,才能有趋近的发音。不是什么表音表意文字就能保持不变的。你如果没有大范围的交流和运用,很快就会出现语音的分化,然后就是语言的分化,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又会带来文化的分化,最后就是民族的分化。

因为钱啊。

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追求统一大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伴随商业行为大范围流动,需要语言这门工具。也只有大范围的商业贸易,大范围的土地兼并导致的人口流动,才会让语言频繁交流。换言之资本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不允许语言出现分化。

这个地方没有展开,资本带来的商业交流是一方面,它带来的土地兼并,造成的流民问题,是影响语言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近现代的闯关东、走西口等。

短短六百年,官话从南京北京的地方语言,演变成占据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通用语言。

对比就是前面说的拉丁语族、日耳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等等,原本都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就因为封建割据,缺乏交流,都快碎成八瓣了。

为什么中国人会有“公”的概念?

欧洲的封建主是没有公共服务这个意识的。

中国古代再怎么不堪,都要修桥修路,都要兴修水利,都要劝农劝桑,为什么?

这简直就不可思议嘛。欧洲封建主是世袭,那地是他们家的,地上的农奴也是他们家的,他居然从来不想着整点公共服务?中国的官员都是流官,没有世袭,土地老百姓都跟他没啥关系,他居然费力不讨好地搞什么水利工程,什么郑国渠、都江堰、苏堤、白堤、长城、大运河什么的。

因为中国古代是资本主义社会。基建是有利于资本流动的。大运河一通,资本坐上了古代版高铁,爽得飞起。

历朝历代都要疏通漕运,白花花的银子砸进去,听响的么?欧洲古代有这样规模的基建么?怎么可能会有,封建主怎么可能去做这样的事?他资本又没法脱离土地,管好自家一亩三分地就行了,管那闲事干嘛?

直到英国革命,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然后呼啦一下子全都开始修铁路、修苏伊士运河、修海底电缆……怎么着?你欧皇中世纪念经一千年之后忽然转性了?

钱啊,都是GDP,资本需要市场高效连接,连接需要基建。

主要文明里,只有中国有历史周期律这么个东西。为什么?因为只有中国有资本兼并的问题,外化为土地兼并。

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历史周期律,欧洲封建上千年有过周期么?日本和印度有过周期性的农民起义么?

甚至不要说其他文明,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有过推翻了王朝的农民起义么?即便“国人暴动”这样的政治运动,也仅仅周朝首都地区的居民推动,换了一个周王坐天下而已。

所谓的“历史周期律”,是秦汉以后才有的。为什么呢?因为秦汉以后的中国是农业资本主义为主的经济形态。

资本兼并导致周期性的严重经济危机,外化为农民活不下去夺了皇帝的鸟位。

西汉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的黄巾起义,唐代的黄巢起义,元代的红巾军起义,明代的李自成,清代的洪秀全……都是农民起义,而不是欧洲或者日本那种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

其他文明里是没有从农民到皇帝这样的故事的。欧洲、印度、日本,都是贵族轮流换庄。刘邦、朱元璋这样的狠人在那些文明里活不过一个斯巴达克斯。

这是因为封建制度下,经济是隔离的,没有统一大市场,就不会有全体农民的休戚与共。你这个封建主剥削的有点狠,你要造反,可是隔壁的老爷对农奴还行啊,人家不愿意造反,还跟着老爷来镇压你。

只有中国古代这样的农业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是全国一体的,压迫也是大范围的,才会有农民起义席卷天下。

也只有在农业资本主义社会,才会有因为兼并而失去土地的大量流民,形成起义力量。在欧洲的封建制度下,农民是不允许脱离土地的。

马列都认为农民有其软弱性无法主导革命,而主席却认定山沟沟里能搞出共产主义,为啥?

因为马克思列宁眼中的农民是欧洲式的农奴,没有自由也没有资源。而主席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的农民是出卖劳动力的佃农和长工,是有着长期反抗精神的农业无产阶级。

佃农理论上是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地租。但实际上在各种压迫之下,佃农往往要欠下债务,每年的收获缴纳地租和高利贷后甚至不够一家人基本的生活所需,所谓按比例分成并不现实。历史上也绝少有佃户通过积累自己翻身成自耕农的例子。
另外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岁月静好?怎么可能。也许在王朝初年有大量的小农经济,但是自耕农的抗风险能力极低。旱、涝、蝗三灾基本就会让小农破产。如果再加上地方豪强的种种手段,被兼并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古代从来不是什么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不可能支撑得起那么多人口过百万的城市。

直到1960年左右,西方开始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西方世界周期律的概念,总结从荷兰、西班牙到英国、美国的盛衰,也就是我们国内前几年吹嘘的所谓“大国崛起”,说每隔一百多年就会换一个全球性的霸主。

问题是这些西方学者之前两千年没有这个周期律的意识,怎么现在开始提了呢?因为从荷兰到美国这段历史正是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历史。

因此没有资本主义,也就没有周期律。

而这一切就是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那个下午,咸阳宫外草长莺飞,商鞅同学吃着火锅唱着歌,一拍脑袋决定把土地分了开始的。

三、怪异文明

当然不可能是一拍脑袋决定了中华文明的命运。

商鞅变法实际上是战国一系列变法的集大成者。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大分裂都会产生思想的碰撞,从而诞生伟大的变革。

商周之际,周公变法,用王权压倒了神权,将天上神改为人间神,又用礼来约束王权。

汉末大分裂,北方的游牧民族摧垮了世家大族的根基,唐代于是科举取士,为宋代文官治国打下基础。

唐末的大分裂,经过元朝,到明朝带来了内阁制的重大变化,从此皇权独尊,肇极于清朝。

商鞅变法的许多超前设计简直是难以想象。

比如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军功爵。也就是说哪怕秦王的兄弟姐妹,没有军功也不能封爵,而一介平民哪怕是个杀猪卖肉的,有了军功一样能当贵族,能分配到田地。

这是什么?这是人人生而平等!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实现。

绝大部分文明直到近代也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英国的贵族,日本的华族,韩国的三星,印度的种姓还有美国的“蓝血”。

阶级流动的束缚一打开,谁最高兴?当然是新兴地主也就是农业资本家们。

你说超前么?

比如实行郡县制。

皇帝之外,再无世袭的权力。

这里多说一句吧,我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世袭的东西越来越少。
因为世袭就是不平等,就是输在起跑线上,就是拼爹。
奴隶社会世袭的是人格,封建社会世袭的是权力,而资本主义社会世袭的是财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不会有任何世袭。
此处不展开讲了。

英国是西方近代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依然比商鞅晚了快两千年。

郡县制有什么作用?就是方便资本流动啊。封建制的经济是相互隔离的,甚至很多封建地主在各自领地上实行的税法不同,货币都不同,资本流动不了,只有郡县制才能让资本自由流动。

你说超前么?

再比如统一度量衡。

这就更容易理解了,欧洲封建制度下,计量单位各有不同。但中国这种统一的大市场,你没有统一的计量单位没法做生意啊。现行的公制单位是直到18世纪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欧洲才确立下来的,为什么近代才确立?之前干嘛去了?

你说超前么?

但这些并不是商鞅一个人的功劳,还是那句话,他的变法是春秋战国一系列变法的集大成者,从更深层次来说,是春秋时期孔子一脉儒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秦国之所以迅速强盛,就是因为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前面为什么说罗马和印度的土地买卖不够彻底,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相应的制度匹配。

商鞅在秦朝完成了最初的政治制度的设计,而随后的汉朝则着重于经济和思想层面的设计。

汉武帝时代,以桑弘羊和董仲舒为代表的大政治家强力推动下,对上层建筑全面修改,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一系列重大的制度。

盐铁官营。掌握了经济命脉,让大商人哪怕兼并再多的土地,也无法动摇国家根基。

为什么后世历代王朝都敢放开土地买卖这个口子?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允许土地兼并不怕伤害皇权么?就是因为皇家直接控制了最关键的生产资源。

你说超前么?

平准法。建立国家战略储备,用看得见的手来调节市场供需关系——这特么是公元前一百年的制度你敢信?

你说超前么?

独尊儒术。儒学现在被批判的厉害,那是因为真正把儒学和古代经济放在一起研究的人少。

儒学压根就不是为封建时代准备的。

儒学特么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思想武器。

你从现在看觉得儒学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放在古代社会,儒学就是欧洲的三大思想运动,就是公元前的宗教改革、思想启蒙、文艺复兴,还要外加人权宣言。

一个是无神论。也就是人定胜天,强调人的作用而不是神的作用,打破了宗教的束缚。

二个是尊重知识。也就是重道统而轻血统,强调个人的努力而不是血缘的高贵,打破了血统的束缚。

三个是民为贵。也就是抑制君权,强调人民的作用,打破了封建君权的束缚。

四个是法治。也就是礼,强调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建立起权力的基本边界。

五个是治史。重视史学,让史书成为承载这套治理体系的工具,历代王朝都不得不依照史书上昏君和明君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治理,这是什么?这就是以史书形式存在的《社会契约论》。

为什么周公的地位这么高?为什么孔子是至圣先师?因为所有这些思想是在他们的手里融合发展出来的。
儒学最重要的两个特质,重视教育和史学。
教育的伟力是我们现在很多人仍然不够重视的。你只要想想黄埔军校对常凯申的意义就明白了。孔子的教育突破了贵族教育的范畴,扩大到平民教育,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教育可以迅速地统一和扩大思想阵地,也可以再更广阔的生源范围内选拔更加出众的人才。可以说没有重视教育的儒学,就没有人类最早也是最高效的文官制度。
至于史学,现在的很多研究仍然停留在“中国人喜欢记录历史”,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记录历史?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史学实际上发挥着对后世政治行为进行规范的作用。

商鞅变法,实际上是披着法家的外衣,把从周公、孔子开始的思想革命以制度形式落实了下来。

最后到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一套组合拳把皇权彻底打蒙了。

什么叫“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就是一套造反理论。后世所有的农民起义都能找到“天人感应”的影子。

皇帝是天子,而百姓可以用集体的精神力量与天发生感应,从而动摇江山。这个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是最高神权不在于皇帝,而在于百姓。神,也就是天都得听老百姓的。

这是一套彻头彻尾的造反有理的理论啊。然而被董仲舒包装后竟然堂而皇之地成为此后历代王朝的指导思想。

什么三纲五常,最重要的是君为臣纲,你君怎么做,我臣就怎么做,你要是昏君,那抱歉,我就是奸臣,甚至反臣。

然后再由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把这套政治逻辑以史书的形式固化,成为后世难以改变的标准和规矩。

你现在大可以说这一套是腐朽的思想,但是你要考虑时代背景,在漫长的古代,这套思想是最适合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是公元前的《大宪章》《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在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平等、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君权神权。

你说超前么?

所以中华文明相当怪异。

在全世界范围内,无神论为主的文明,从古至今,独此一家。

因为资本不需要神,资本讨厌宗教,资本需要理性,需要的是不受任何束缚地流动。老百姓也不需要神,神只会说你受苦是应该的,而老百姓从商鞅时代开始就相信凭着奋斗是能封爵的。所以陈胜吴广才会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他文明在漫长的古代是没有过农民翻身当皇帝的

在全世界范围内,拼命内卷的文明,从古至今,独此一家。

封建农奴需要卷么?卷有什么意义?你读书再好再有本事你也还是农奴,贵族永远是贵族。只有中国,农家子弟拼命读书和其他人卷科举,能够实现阶层跃迁。卷,才是中华文明最大的仁慈,哪一天中华文明不卷了,那也就意味着卷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阶层已经焊死了,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也就没了。

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持一块如此庞大的国土和如此规模的人口的文明,从古至今,独此一家。

前面说过,在古代社会,要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交通、交流的条件不允许。然而中国却做到了。

因为资本的流动成为了最坚固的纽带,为了方便资本流动,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本不该出现的年代出现了,大运河的工程量,长城的工程量,车马驿道的工程量,不是一朝一代,而是历朝历代都在花费巨资维护,这些古代的高铁、高速公路,降低了商业贸易的成本,让人们广泛地接触交流。

郡县制的流官制度和科举制,又让全国的读书人成了推广语言的主力军。

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成功带来的大量产出,又为养活人口特别是脱离土地的城市人口提供了保障。

到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等学者拼命吹捧中国制度,他们又不傻,恰恰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这一套经济上的、政治上的制度的超前性。

四、“天下”观

中华文明这种极其独特的状态,在近代的西方殖民过程中反而成为一种劣势。因为中华文明过于稳固,形成了辐射东亚、中亚的一套完整体系,这套体系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运行顺畅,遇到的所有挑战都是来自于体系内的,因此当她一下子遇到来自体系外的挑战时,就会变得极其难以适应。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华文明的确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边缘。

西方文明为什么在近代忽然后来居上了呢?因为篇幅问题就不展开了,我只说一点自己的想法,最早的地中海文明是船舶文明,天然需要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的科技树。而中华文明是内陆农业文明,更需要的是如何组织好人力进行耕种,因此天然需要政治学、军事学、组织学、农学的科技树。在农业为主的时代,后者的科技树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一旦到了科学临界点,前者更容易产生突破。

但是中华文明并没有像非洲、拉美、中东、印度这样的地方长期沉沦,而是用了一百年左右的时间(1840年-1949年)迅速调整了方向。

这其实依然要归功于儒家思想。

儒学从来都不僵化,一直是很讲究实事求是的学问。先秦时期主动融合法家思想,秦汉时期主动融合佛家道家思想。“变法”二字不绝于史书,就是儒家擅长于“改革”的明证。

从古至今,中国每逢遇到挑战,一定会有猛男出现,去一个名叫“变法”的政治工具箱里寻找新的工具,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思维。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尽管西方带来的挑战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变法图强。过程很残酷,但总的来说,依然迅速。

而一旦我们调整好了方向,那么作为近现代西方文明的边缘文明,或者说是山高县所说的“蛮夷”,将具有一种“边缘优势”。

就是我们可以一边享受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红利,另一方面又不囿于西方的制度设计,可以利用好自己的天然禀赋。

这种禀赋是什么呢?就是“天下”。

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格格不入的地方在于,其他文明虽然经历了资本主义的催化,从封建邦国进化到民族国家,可是中国没有,中国没有经历民族国家的阶段,或者说虽然经历梁启超、孙中山的国族构建,但时间极短,就直接进入了现代国家。

所以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型国家。

这个文明型国家的概念在中国传统中被称为“天下”。

天下是可以包容各个民族的。比如看武侠小说的时候,中国人脑海中很容易出现画面:南方下蛊的苗妹、中原的汉家儿郎、北方的马背上的民族、西域的胡人。虽然民族不同,但大家都有着对于天下的认可,都会屁颠屁颠地跑到华山还是什么地方,挣个天下第一。他们可没说我要争大理国第一,大辽国第一,西夏第一,要争就要争天下第一。大理国你可以说是民族国家,大辽国是民族国家,但是天下指的是什么?就是中华文明的辐射区。

这就是两千年来农业资本主义带给中国的最大财富。因为资本要流动,就要壁垒越少越好,税关越少越好,市场越大越好,所以资本如同水滴石穿一般,消弭了民族的隔阂,只要能做生意,能兼并土地,只要认同儒家思想,不给资本找麻烦,那不管你是什么民族什么王朝,都能给你融合在一起,把市场搞得大大的,一起发财。

而因为西方殖民者带来的强大的外部压力,反而使得中国的文明型国家的构建速度加快了。

文明型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包容,而因为包容,所以能够凝聚更大的规模。

中国有十几亿人,一座城市的人口抵得上一个欧洲小国,而依然能够保持秩序和向心力,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的。

于是中国成为全世界规模效应最为明显的国家。

同样人口众多、国土庞大的印度,实际上内部是分裂的,在老仙之前甚至不同的邦语言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税法都不同。

而在中国因为融合得更为彻底,形成了“天下”这样一个形态,所以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

怎么理解呢?就拿大家最讨厌的城市化来说,你别管房价有多贵,你先想一想,如果你要开一家奶茶店,你是在城里开还是在乡下开?

赚钱还是城里好赚,因为规模优势,一家奶茶店可以在十公里范围内服务上万人,而在乡村,因为人口分散,十公里范围内可能只有上千人,怎么赢利?

公路,同样投资十个亿建成一条路,在城市里可以跑几十万辆车,在乡村可能一个月也就几百辆车。投资收益怎么算?

日本和欧洲的技术优势那么明显,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折戟沉沙?

因为日本市场狭小、日语使用人口只有一个多亿,而欧洲碎成了抹布,各种语言没有统一,你做一款APP,在美国和中国可以迅速收获大量用户,迅速回收成本开始盈利,然后不断迭代技术正向循环,你在日本或者欧洲做出来,用日语、法语还是德语?有那么大的使用量么?要多久才能收回成本?

前阵子日本两大喜事,一个是汽车行业开始衰退,一个是飞机不造了。汽车行业为什么衰退?因为中美在利用市场规模的优势瓜分新能源蛋糕。飞机为什么不造了?因为日本狭小的市场根本支撑不起来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你卖给谁?波音允许你卖到美国么?空客允许你卖到欧洲么?中国的大飞机虎视眈眈,不杀过去就不错了,你还想卖过来?

无论你怎么看不起一个文明,她能发展到十亿级人口这么庞大的规模,并且内部高度融合,就已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了。中国之前没有过,中国之后也很难再有。

而无论中国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从1949年她重新组织起来那天起,就注定了她会重新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科学技术可以学、钱可以赚、国土可以统一,这些路苏联美国都曾经走过,但打造一个超越民族之上的“天下”观念,凝聚起十亿级的人口,无论是已经倒下的苏联还是陷入社会撕裂的美国,都还距离很远。



五、关于现在和未来

总得来说,中华文明就是特殊的,是人类文明史上发育最为成熟的文明形态。

两千多年来的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比如说我们搞的大基建,很多人说是学习“罗斯福主义”,其实历史上儒家前辈早就已经有了“以工代赈”兴修水利道路的实践。

为什么要去研究古代中国?因为古代中国的底层逻辑决定了现代中国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状态。为什么社会主义只能在东方实现?为什么我们的经常说中国的发展模式不能照搬?因为西方世界本质上来说依然处在很初级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依然保存着很多贵族制、封建制的残余,西方学到了文官制度,但英国的秘书们都是《是首相》里的汉弗莱,只能做深层政府,合法的权力依然要让给有“名望”的现代贵族……

所以理解中华文明并不仅仅事关我们自己,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探索和实践,只有研究清楚中华文明的基本逻辑,才能理解当今的世界,也才能对现在和未来做出准确的指导

喜欢孤峰一座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孤峰一座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