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婚姻家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老年夫妻离婚的真相
送交者: 老孙子[♂☆★★★蛋神--老人家★★★☆♂] 于 2020-11-19 22:34 已读 7565 次 3 赞  

老孙子的个人频道

中老年夫妻离婚的真相


Original 卡生 三联生活周刊 6park.com

老年人离婚率的升高,实际上是他们关于婚姻观点的改变。当子女逐渐长大,在他们完成了作为父母这一任务后,开始反思个体自我实现的可能。

记者|卡生英国BBC电视台在今年9月推出的4集MINI剧《我们》,题材并不算吸引年轻人,探讨的是一对结婚多年的老年夫妻准备离婚的故事。最开始引起我注意的是该剧的编剧大卫·尼克斯(David Nicholls),他是英国知名编剧和畅销书作家。2011年,由他的同名小说《一天》改编的电影成为了当年夏天最赚人眼泪的爱情电影。

《我们》中,康妮和道格拉斯是一对结婚24年的夫妻,有一个即将上大学的17岁儿子艾尔比。一家人住在带有大花园的郊区,是朋友和邻居眼中幸福的家庭样本,尤其是孩子即将上大学,他们将很快迎来无忧无虑的老年生活。一天深夜,妻子康妮辗转反侧,对熟睡中的丈夫道格拉斯说:“我想离开了。我想我们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康妮的语气如此平静,就像谈论明天早上想去市场买几块牛排一样。道格拉斯从梦中惊醒,反复追问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康妮的理由听上去很缥缈:“当我想象着我们两人无所事事地共度余生,每一个长夜,该是多么空虚。我脑内一直回荡着一个词——‘如出一辙’。我每次都心跳加速。”妥妥的文艺女面对理科男的开场。情商不高的道格拉斯的第一反应是怀疑康妮爱上了别人。事实上,一切都没有发生,他们没有争吵家暴、没有第三者插足,生活二十年如一日。康妮的一番话就像一颗落水的石子,荡起了平静湖面的涟漪。



在送儿子进大学前的假期,道格拉斯严格计划了一家人穿越六个欧洲国家的旅行,他想借此修复和康妮的关系,但却屡屡和叛逆期的儿子产生冲突。作为理科男父亲,他反对儿子爱好文艺,甚至认为摄影和音乐并不能养活自己。旅行中的计划是打卡每个网红景点,刷够1万步步数。康妮和艾尔比想要的随意旅行,在他严密的逻辑里,就像一场毫无意义的对冒险的探寻。超出计划外的,在他看来都是失控的局面。说实话,男主道格拉斯并没有那种让人瞬间崩溃的缺点,但他和母子俩剑拔弩张的关系都隐藏在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我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听我的”,面对至亲的人,他往往会进入希望掌控全局的角色中。镜头闪回了康妮和道格拉斯20年前的相识场面。曾经,康妮是一个热爱绘画的女艺术家,道格拉斯是一名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两人的价值观相差甚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爱上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恋爱中的“互补吸引力”,在婚姻里往往成为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BBC出品的这类起伏不大的英剧,很容易刷掉一批没有耐心的观众,但如果你喜欢咀嚼现实生活里的细节,又别有一番滋味。故事的后半段是儿子出走、康妮提前结束行程回了英国,道格拉斯开启了自己的“人在囧途”。这一次,他无法再按照自己的“节目单”旅行,他丢过行李,住过警察局,他渐渐接受了意外、冒险、邂逅。他回忆起康妮所恐惧的那些“如出一辙”的生活,似乎茅塞顿开,真正理解了她在说什么。故事到这里,观众也许会想象一个美好的大结局——找到儿子与之和解,回到妻子身边,两人白头偕老。

并没有。这也是这部剧让我很有好感的原因。最终,康妮和道格拉斯和平分手,他们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整理了20多年共同生活的回忆,当再次出现在儿子的摄影展上时,康妮穿着年轻时穿的黑色套装,道格拉斯穿着20年前的灯芯绒西装,他们都成为了他们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康妮可以开始她青年时没有完成的文艺梦,道格拉斯可以过他有安全感的规则人生。被迫迁就别人的改变,终究是不甘的。最后,他们像亲人一样问候、吻别,放下了为了责任势必要在一起的负担。



从题材上说,《我们》并不是第一部关注老年人离婚的剧。早在2005年,日本就拍过一部类似的日剧《熟年离婚》,15年前,这部剧一开播就获得了18.7%的高收视率,当时吓坏了电视台,可见“熟年离婚”已经成为日本的一个社会现象。不仅日本如此,老年人离婚率呈现上扬趋势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在西方社会,他们将这一现象称为“银发离婚潮”。2019年,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国内老年人的离婚率跟30年前相比已经翻了一番,中国人迎来老年离婚潮。

其中,退休后的10年是中老年离婚的高发期,其中三分之二是由女性提出的。在《我们》中,康妮说过一句话,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老年人离婚的提议人中,女性占据较高的比例。

“自从成为母亲,在这个角色里,我变得越来越游刃有余,但当孩子长大,我开始觉得有些异样,我需要生活有一些改变,我的‘工作’结束了。”早在2015年,美国的社会学家苏珊·布朗发表过针对中老年离婚的研究报告《灰色离婚革命》,她提出,“个人化的婚姻更加以自我为中心,而在此前没有人会把个人利益与婚姻中的角色分开”。在社会学家眼里,老年人离婚率的提升,实际上是他们关于婚姻观点的改变,当子女逐渐长大,在他们完成了作为父母这一任务后,开始反思个体自我实现的可能。



在《我们》这个剧中,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康妮为了家庭或者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绘画之路,但隐隐约约,家庭生活让她偏离了最早作为一个独立女性追求梦想的道路。她和道格拉斯曾经有过一个叫珍的女儿,但女儿意外夭折,康妮一度觉得失去了整个世界,后来为了给儿子艾尔比更好的成长空间,道格拉斯主张换个大房子,康妮不情愿地跟随家庭住到了远离城市的郊区。

这部剧并没有按照康妮这个女性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而是通过道格拉斯和叛逆儿子的紧张关系来投射夫妻关系之间不可弥合的价值观差距。爱好艺术的儿子就像当年那个不信任亲密关系的母亲康妮。被弱化的夫妻冲突当然少了很多观众喜闻乐见的狗血情节,但也更发人深省。不一定非要闹得鸡飞狗跳,才能宣布一段婚姻的终结。

婚姻关系中的男人和女人,不需要再去指认谁对谁错,就像开篇那场关于离婚的对白:“道格拉斯,我觉得我们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没有埋怨、愤怒、遗憾,仅有的情绪是对自己说的,“虽然没有能力与你一起共同度过最后的日子,但我从不后悔当初与你结婚”。这一幕,堪称离婚界的样本——体面而真实地面对自己。
在东亚社会,当已经成年的子女得知老年父母想要离婚,我们常常会听到,都那么大年纪了,还折腾什么?类似的道德绑架通常让老人们无言以对,他们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这个剧恰好能回答这个问题。当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好不容易找到儿子的道格拉斯在迪厅陪儿子蹦迪一晚,意外发现儿子是一个同性恋时,儿子说:“我担心你对我失望。”父亲说:“你在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反之亦然。看完这部剧,我把它转发给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今年退休,正在经历她的“熟年离异”,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走到最后,比婚姻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婚姻中学到了什么。如果60岁时能感悟到这点,便是属于自我的救赎。

喜欢老孙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老孙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婚姻家庭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