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电脑前线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当我们在馋AI功能时,厂商已经开始馋用户的身子了
送交者: gonewithsmoke[☆★★★声望勋衔15★★★☆] 于 2024-04-22 11:40 已读 10643 次  

gonewithsmoke的个人频道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AI工具如雨后春笋般窜出。继百模大战后又即将开启AI工具大战,只不过百模大战拼的是算法、算力,而AI工具大战拼的则是用户数。


古往今来,获取用户的各种策略中,打广告永远是最朴实无华的一种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AI厂商开始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来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当我们还在馋AI工具的功能时,AI厂商们已经开始馋我们的身子了。

AI厂商猛砸广告抢用户

把流量打出去,普通用户抢过来,是很多AI工具厂商的主要策略。不论是刷短视频,看小说,还是逛其它APP时,总能在各个博主的内容中看到相应的广告,抑或是在某个网页的角落看到各种AI工具的广告位。

字节跳动旗下抖音豆包AI助手上线后,主要的推广渠道分为三类,信息流(含短视频和直播)、搜索和应用商店。在信息流渠道的推广路线中,首先是常规的信息流广告投放,利用抖音短视频广告直接推荐用户下载安装;其次是巨量星图任务合作,KOL和KOC接单推广,推荐粉丝使用豆包;同时每晚6点两个抖音直播间直播6小时不间断推广,现已直播160多场。


另外,豆包在百度、搜狗、360都投了SEM,在百度还买了品专。豆包基本上主流应用商店像App Store付费投流,华为 小米 OPPO VIVO 应用宝等全覆盖。

在大力推广下,成效也十分显著,2023年11月,QuestMobile调研数据,豆包活跃用户1143.89万,在当时一度超过了文心一言。

豆包的推广无疑是成功的,许多AI厂商也逐渐开始重视起了广告的作用。智谱AI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他们选择了B站这一平台,除了首页和视频旁的广告位之外,还在北京地铁铺满了广告。


选择B站的原因也很简单,B站用户群体普遍呈现年轻化,也正因如此,他们对于尝试新鲜事物的意愿会比较强烈,尤其是在同样具备新鲜属性的AI领域。

据了解,在过去的一年中,在B站观看科技类视频的用户数量便高达2亿之多。科普内容的播放量数据也是暴增,增长近200%,涵盖科普资讯、AI技术应用、数字人和创意应用等领域。

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仅仅在B站,品牌方今年的广告投入就是去年的3 到 4 倍,甚至有AI厂商特意从拼多多挖人负责B站的投放。头部AI厂商及市面常见AI产品几乎已经全部入局,旺盛的需求导致内容“供不应求”,不少科技UP主档期被约满,多次出现品牌抢单的情况。


这源自于B站的视频长度能够有效的介绍这些AI产品,许多UP主的内容本就是这方面的内容,推广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除此之外,就连鬼畜区也同样有相关投放,我们或多或少可能都看到过有关“超人叶问”“东汉变种人”等鬼畜内容,而在最近连诸葛亮都开始用AI匡扶汉室了。


Kimi的主要投放场景即抖音、B站和小红书等平台的达人推广和信息流投放,这也使得Kimi的用户量近几个月以来急剧上升,影响力非常出圈,甚至在资本市场衍生出“Kimi概念股”的说法。

根据券商监测数据,截至3月25日,Kimi的网页端、APP端的用户日活突破历史新高,分别达到了79万和54万。叠加小程序用户量,全端总日活大于225万。

可以看到,各家除了完善自身AI产品外正逐步加大广告和推广力度,AI大模型应用的新一轮以抢用户为主要目的的大战,已然拉开序幕。

无形的广告持续触达用户

除去AI厂商主动投放的广告外,其实还有一种无形的广告正在持续触达用户,吸引普通人的关注和好奇,只不过这回的广告主并非个体而是整个AI时代。

互联网时代催生出了众多网红博主,他们靠着自身的特殊技能与知识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发掘了新的风口。而现在,AI时代的到来产生了新的创作内容和方式,一部分人抓住了这波红利,成为了新型博主。同时也让更多的普通人看到了AI成果,普及了AI概念和技术的同时也引发了模仿的热潮。

一位UP主在去年12月用AI文生视频制作了《西游记》预告片,第一个视频就产生了48.7万的播放量,此后制作的《大闹天宫》预告片则产生了120.5万的播放量,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UP主。


类似的UP主还有很多,他们的视频不仅为自己带来了流量,同时也为观看视频的人普及了AI技术的便捷,甚至于让人们意识到AI并无高门槛,自己也能进行创作。

这些视频,这些画面,这些文字,就可以在用户心里牢牢扎下一个“认知锚点”。固然他们看了也不一定会马上去用,但他们大概率会记住AI带给他们的惊喜感。未来某一天,当他们工作生活中用得上的时候,或者单纯就是闲得无聊的时候,就有可能想起来,然后成为众多AI产品的用户。

写在最后

从Kimi智能助手到智谱清言AI,再到天工、星野、夸克和阿里云、字节、百度、钉钉,市面上这些头部AI厂商基本都投入了这场撒币的AI抢人大战。而这场争夺用户的“战役”所预示的正是AI技术从全民话题时代,向实际应用时代的大步挺进。

喜欢gonewithsmo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gonewithsmoke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电脑前线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