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习园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环球科学要闻 | 5月初登月,嫦娥六号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背采样返回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4-04-30 5:11 已读 3253 次 2 赞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 航空航天 ·
6park.com

5月初登月,嫦娥六号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背采样返回
6park.com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六号探测器和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分别于今年1月、3月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陆续完成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然后于4月27日被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5月初择机发射,开展人类首次月背取样。 6park.com

相比于在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将在月球背面进行采样返回。它要突破月球运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和月背起飞上升技术,最终实现月球背面的自动采样返回。迄今人类已进行的10次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而月球背面整体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以期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增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6park.com

此外,本次负责将嫦娥六号送入太空的长征五号,是我国现役运载火箭中高轨运载能力最强的。它是一种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火箭总长近60米,起飞质量约869吨,捆绑了四个助推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这也是它继嫦娥五号任务之后再次承担探月工程发射任务。(国家航天局、央视新闻)


· 微生物学 ·
6park.com

新研究发现能转换血型的混合酶,或可增加普遍相容血供应


红细胞表面带有被称为聚糖(glycan)的糖链。这些聚糖因人而异,其不同形态被称为A、B和O型血型。血型匹配在输血时至关重要,因为免疫系统会对不匹配的血细胞产生反应,导致潜在的致命反应。O型血因其糖结构为所有血型共有而具有普遍相容性,但其储备可能有限。近日,在一篇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论文中,研究人员在肠道定植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中发现了一种能转化人类红细胞中已知和此前未知抗原,将血液转化成O型血的酶。这些发现或可提供临床相关解决方案,增加普遍相容血的供应。 6park.com

研究人员对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产生并用于分解黏液中聚糖的酶进行了生物化学筛选。他们发现了一组结构独特的酶组合,能有效将A和B型红细胞转化为O型。这些酶对近期发现的扩展型A型和B型也有效,并在测试中降低了错配反应,尤其是对转换的B型。论文作者认为,该发现或可作为一种潜在工具来处理红细胞,增加普遍相容血的储备来缓解临床问题。但作者同时表示,还需更多工作来改进A型血的转化。


· 健康 ·
6park.com

科学家发现褐色脂肪的“关闭开关”,将其阻断或可治疗肥胖


大多数哺乳动物拥有两种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其中BAT能帮助人体将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饮食来源的常量营养素转化为热量,因此科学家一直试图寻找安全激活BAT的方法,来增加人体能量消耗,降低体重指数(BMI)。然而,一项近日发表于《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有一种名为AC3-AT的蛋白质,能在BAT激活后不久就将其关闭,这限制了通过激活BAT来治疗肥胖的有效性。 6park.com

研究人员发现,当用高脂肪食物连续喂养时,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内没有AC3-AT的小鼠不会变胖,其体重增加得更少,体内积累的脂肪更少,瘦体重(lean body mass,人体除脂肪组织以外的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及神经、血管等成分的重量)有所增加,而且代谢更健康。AC3-AT不仅在小鼠中存在,在人体内也同样存在,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未来或许可以通过阻断AC3-AT来治疗肥胖和相关健康问题。(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


· 医学 ·
6park.com

一种猴痘病毒强毒株或已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猴痘病毒可导致人皮肤出现水疱,严重时可致死。猴痘病毒分为两种进化支——clade I(曾被称为“中非分支”)和clade II(曾被称为“西非分支”),其中clade I引发的临床症状较重,病死率可达10%,而clade II则相对较轻,病死率约3.6%。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一项近期发布于预印本网站medRxiv的研究(未经同行评审)显示,clade I可能已经获得了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能力,这使得研究人员开始担心2022年全球猴痘疫情是否会重演。 6park.com

此前已有研究人员警告,clade II或许已能通过性接触传播,但clade I并无此类证据。直到2023年9月,一种clade I的毒株在刚果民主共和国(DRC)造成了聚集性感染,其中29%是性工作者。这说明其极有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可能导致猴痘病毒人传人的速度变快。研究人员对这些病例来源的猴痘病毒进行了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clade I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分支谱系,其基因组具有大片段缺失等突变,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clade Ib”。研究人员表示,需要采取包括加强和扩大监测、接触者追踪、病例管理支持和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等紧急措施,以遏制clade Ib可能引起的新一轮疫情。(Nature News,上海交通大学)


· 物理学 ·
6park.com

核聚变实验实现两方面关键技术突破


托卡马克反应堆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形装置,被认为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反应堆中最有前景的设计之一,但其通常被认为存在一个等离子体密度临界点,即“格林沃尔德极限”。据新华社消息,近日,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在《自然》(Nature)上发表研究称,他们在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了等离子体密度上限,同时使等离子体保持高约束模式的稳态运行。 6park.com

研究人员尝试将已有的不同方法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运行机制。他们通过提高“甜甜圈”形状等离子体的核心部位密度来增加能量输出,同时允许等离子体密度在靠近安全壳的边缘下降,从而避免等离子体逃逸。他们还向等离子体中注入氘气,以平息特定部位的反应。利用该运行机制,美国杜布莱特III-D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等离子体平均密度比“格林沃尔德极限”提高了20%,并在此情况下稳定运行了2.2秒,能量约束水平也比标准的高约束模式高出约50%。值得一提的是,该运行机制可以支持世界上现有核聚变反应堆设计中的一些关键要求,将受控核聚变技术向着商业化方向又推进了一步,但能否推广到更大规模的设备上仍有待验证。(新华社,New Scientist)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学习园地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