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习园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云南菌子成了社交平台“美食顶流”,吃菌子到底有多“玄乎”?
送交者: 董小骚很OK[♂★★骚年一呼百应★★♂] 于 2024-04-04 19:18 已读 3767 次 2 赞  

董小骚很OK的个人频道

每年雨季一到,便是全网围观云南人吃菌子的焦点时刻。因为误食了没有做熟的菌子而屡屡“见小人”的段子层出不穷。巧了,记者今年暑假带的实习生正好是云南人。吃菌子到底有多“玄乎”?让地道云南人讲给你听——


小周在云南菜场

网友写段子交流,吃菌子可不能娱乐化

“尝过了野生菌的美味,其他菜都成了将就。”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就是最适合菌子生长的“真菌王国”。这些天,云南菌子是各大社交平台的“美食顶流”,有人甚至给这些段子总结出了规律,“先菌子,后‘小人’”。说的是云南人吃菌中毒后五花八门的表现,基本都能见到形形色色的“奇怪小人”,包括但不限于下面这些:

一个云南的朋友说自己吃了新下来的菌子,没有看到小人,就以为自己没中毒。直到他家的狗过来问他“菌子好吃不?”他才惊醒自己中毒了。

“我中毒的当天晚上,指着刚回家的爹说,爸你头上怎么有条狗?当时我爸就吓蒙了……”

“我奶奶吃菌子中毒了,说厨房有条龙,叫我爷爷去抓龙。”

“我堂堂七尺热血男儿,中毒时哭嚎‘救命啊,地震了,地板软了。’”

如果你觉得各路神帖太神乎其神,翻开云南的社会新闻,会发现每年6-9月,云南“吃野生菌中毒甚至死亡”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网友表示,吃菌子可不能娱乐化,整点段子就能消磨掉以“见手青”为代表的野生菌们变幻莫测的毒性了?吃之前一定要分清种类,下锅炒一定得做熟再做熟!

网友云上交流“谁家菌子最好吃”

野生菌诱人的口感,不仅云南人放不下,全国各地的网友也都被野生菌“套牢”。一些嘴馋的网友甚至网购起了菌子,自己在家烹饪。不少网友也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晒出自己制作的“菌菇火锅”。鲜美无穷的野生菌裹挟着鲜香浓郁的高汤,一口下去菌脆汁多。

网友甚至自发办起了“谁家菌子最好吃”的云上交流赛,乐于分享经验的、虚心请教做法的、邀请一起辨认菌子种类的大有人在。牛肝菌、鸡枞、见手青这样常见的“小炒菌”出镜率很高,做熟后干香干香的。此处还应提名“人间美味”生炸菌,“色泽金又黄、香味飘啊飘”!


黄牛肝菌


牛肝菌

相信被菌子视频整得心痒痒的朋友确实不少,不过热闹归热闹,好奇归好奇,评论区甚至出现一小撮网友“跪求见小人”,急得云南网友直呼:大可不必!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年里吃菌子中毒的就有近万人。轻则出现所谓的仙境幻觉,重则昏迷不省人事直接住进ICU。

云南人说:我们的快乐段子写不出来

很巧的是,这个暑假跟着记者实习的小周同学,恰恰就来自云南普洱。因为仰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双一流美名,选择千里迢迢来南京读书。看着记者对着吃菌子的段子傻乐,地道云南人小周有些“不屑”:云南人吃菌子的快乐,这些段子写不出来!

云南人为什么这么爱吃菌子?又如何防止中毒?把笔交给小周,让她写给你们看:

野生菌在云南太常见。曾在昆明生活了多年的作家汪曾祺,这样为云南菌子立传:“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无论贫富,都能吃到菌子。”

雨过天晴,野生菌大量上市,这是专属于云南人的狂欢。第一朵野生菌冒头的消息,云南人是通过短信知道的。一到吃菌子的季节,每个人都会收到一条信息,提醒“这类野生菌不能吃,莫因贪吃损性命。”这个时候,大家总会会心微笑,心照不宣:又一年大快朵颐的日子,到了!


大红菌

在云南,只有野生菌才配叫“菌子”, 平菇、香菇、金针菇等人工菌只能叫“蘑菇”。云南各地喜欢的菌子也不一样,昆明人钟爱干巴菌,楚雄人偏爱鸡枞,而在普洱,没有一朵青头菌能离开普洱人的餐桌。

靠山吃山,云南人知道怎样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馈赠。每一种野生菌的风味都是各种各样氨基酸的随机混合,用“美味”来概括太肤浅,菌子拥有丰富的营养与不可复制的口感。


马屁泡(学名 马勃)

在我家,网友们热议的“见手青”就是餐桌上的常客,这也是云南家喻户晓的家常菜,入口滑腻,鲜嫩爽脆。我们也明白,这是道“高危食物”,所以妈妈做菜非常小心,因为吃菌子中毒的几率真的不小:炒得不够熟会中毒;炒熟后放凉吃会中毒;放凉后微波炉热了吃还是会中毒。更过分的是,同一菌子去年吃和今年吃,同一菌子不同人吃,都有可能出现一毒一无毒的情况。

云南人当然也怕中毒,所以民间流传了多种验毒的法子。像我妈,就更习惯于在源头上“解决问题”。她挑菌子十分讲究,永远在下午两三点才去菜场。这和一般的“买菜要趁早”不一样,因为一大早的菌子不见得最好。采完就下山摆着的,一般都是散户,不是专门的野生菌贩子,品质自然参差不齐,还会掺杂进一些隔夜的菌子来忽悠买菌的新手。不仅如此,云南人买菌,还得给野生菌贩子来上一个直击灵魂的溯源拷问。不单只询价,还得问从哪儿来,什么时候采的……不依不饶问出来自哪个山头才肯罢休。


鸡枞

因此,别再问我有没有见过“小人”了,有这样一个保险的妈,我们一家吃菌子都很安全。我还把这一口鲜味带到了南京,妈妈会定期给我寄炼好的“鸡枞油”,馋了,想家了,都打开罐子来一口,伴着米饭吃,香的哟……

实习生 周宏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喜欢董小骚很OK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董小骚很OK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学习园地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