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唯美乐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荷兰黄金时代的大咖们个个身怀绝技:施塔德尔博物馆-4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4-10 19:26 已读 4603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进入17世纪以后,德国绘画基本上就销声匿迹了,或者说被其它国家的艺术光芒所掩盖了。那个散发着最耀眼光芒的地方就是与日耳曼地区纬度相近、文化相通、语言相似的邻国:荷兰。整个17世纪被人们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在绘画领域涌现出无数大咖,个个身怀绝技,他们中有光影大师伦勃朗、宁静致远的风俗画大师弗美尔(Jan Vermeer,1632-1675)、热闹讽刺的风俗画大师扬·斯泰恩、笔触洒脱的肖像画大师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1582-1666)、擅于捕捉精彩瞬间的Tronie画大师阿德里安·布劳威尔(Adriaen Brouwer,1604-1638),以及风景画大师雅各布·范·雷斯达尔(Jacob van Ruisdael,1629-1682)。



伦勃朗我无需介绍,相信很多人都熟悉。他是荷兰最著名的巴洛克画家,艺术史学家将他的作品分为五个时期。这幅《大卫在扫罗面前弹琴》创作于1630年,属于莱顿时期(1625-1631),也就是最早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他受到老师彼得·拉斯特曼(Pieter Lastman,1583-1633)的影响,坚信“你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新颖和与众不同的”。



眼前这幅画的题材取自《圣经旧约-撒母耳记》。犹太先知撒母耳按上帝旨意膏抹扫罗为以色列王,但他后来背弃了上帝,于是上帝派邪灵折磨他。扫罗受折磨时头痛不已,唯有听七弦琴方可缓解。精通琴术的大卫被找来为扫罗弹琴,也只有大卫的琴声才能令邪灵暂离扫罗。我们知道大卫后来在对阵哥利亚时一战成名,很快做了军队统帅,并最终成为以色列人的新王。而扫罗欲杀大卫未果,在对敌作战失败后自杀。按照传统画法,正面人物大卫应该是画中的主角,而此画中他连个正脸都没有。处于高光下的是用怀疑目光盯着大卫的扫罗。



我们在海牙的莫瑞泰斯美术馆曾看到过伦勃朗在同一年绘制的《安德洛墨达》。画家也是反常规地没有画营救安德洛墨达的大英雄珀尔修斯,而且把那位美丽的公主画得相貌平平。这反映出他那一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自然而非理想化的人物、对细微情感的描绘和突出的明暗效果。不得不说,伦勃朗在绘画初期就非常大胆,后来他在事业巅峰时因《夜巡》的反常规画法而被市场抛弃。讽刺的是一位因创新而为后人怒赞的人当初却因这一创新而破产。 6park.com

6park.com

《参孙被刺瞎》是伦勃朗1636年的作品。这是他的第二个阿姆斯特丹时期(1635-1642),也是他最富有的时期,此前的财富积累和成功的婚姻让他有能力暂时放下赚钱更快的肖像画,转而投入更多精力到宗教和历史画中。



参孙是《圣经旧约-士师记》中的犹太士师,上帝赐予他可徒手杀狮的神力。菲利士人入侵时,参孙率领以色列人抗击来犯可谓战无不胜。于是,菲利士人施美人计收买美女达丽拉去诱惑参孙。达丽拉哄骗参孙说出了自己拥有神力的秘密:原来上帝赐予他的七缕魔发才是神力之源。于是达丽拉趁他睡觉时悄悄剪下这七缕头发,令参孙失去神力,然后发出信号给埋伏在外面的菲利士人。画面展现的血腥场面是菲利士人冲进来抓住参孙并刺瞎他双眼的时刻,此时的达丽拉手中还握着剪刀正欲逃出帐篷。参孙被一名士兵紧紧勒住脖子,手被另一士兵的锁链束缚。第三名士兵一手攥住他的胡子一手将匕首刺进他的眼睛。在眼珠被刺中的瞬间,他因极度痛苦而浑身扭曲,双拳紧握,连脚趾都用力内扣。帐篷口的光正好照亮这些反应激烈的肢体动作,从而强化了这一骇人场面的戏剧效果。同时,这种光线的运用也寓意参孙从光明坠入黑暗。 6park.com

6park.com

《一个年轻女子的半身像》完成于1660年,属于伦勃朗的最后一个时期:玫瑰运河时期(1658-1669)。他晚年穷困潦倒,不得不在1658年变卖房产,搬到他原来的管家兼情人亨德里克耶·施托费尔斯(Hendrickje Stoffels,1626-1663)在玫瑰运河184号居住的出租屋里生活。这是伦勃朗最落魄的时期,找他画画的人越来越少。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他才有了更多的时间为自己的家人作画。



画中这个身着睡袍、双手揣袖、眼神暧昧的女子据推测就是施托费尔斯。由于已故妻子莎斯姬亚·范·优伦堡(Saskia van Uylenburgh,1612-1642)在遗嘱中要求伦勃朗如再婚将退还前妻的全部遗产给她的家族,所以尽管施托费尔斯后来给伦勃朗生下一个女儿,但始终也没有获得妻子的名分。画中的施托费尔斯倒是显得大大咧咧,一束光从左上方照过来,她的头微微右转,眼睛却始终盯着作画者,仿佛在说:“还能怎样,就这么过呗。”2019年我们在阿姆斯特丹的伦勃朗故居参观时见到过这幅画,当时应该是为纪念伦勃朗去世350周年而借到那里展出的。现在又一次看到,竟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6park.com

6park.com

弗美尔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风俗画大师。他的绘画有个特点,就是偏爱一种静谧而永恒的时刻,这在充满喧嚣的荷兰风俗画中可谓独树一帜。



这幅《地理学家》创作于1669年,与现存在卢浮宫的《天文学家》极可能是一对,也是弗美尔唯二的以单独男性为主题的作品。画中的地理学家刚刚用圆规在地图上测量完距离,此刻正停下来凝望窗外思考着什么。柜上的地球仪和墙上的地图显示出荷兰高超的制图技术水平,前者以欧洲海岸线为特征,后者为印度洋,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重要水域。虽然有研究认为画中人物是以弗美尔的朋友、显微技术学家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1723)为模特创作的,但此作品并非肖像画,而是风俗画,表现出地理学家在脑海中思索地球的那一刻。画家在柜子和墙上都留下了签名。 6park.com

6park.com



与弗美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荷兰著名风俗画家扬·斯泰恩,他常以一种诙谐的手法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恶作剧或不那么光彩的事情。



这幅《有客人和女服务员的旅馆》创作于1665年,又名“顽固的客人”。画面中这个戴红帽子的猥琐男正抓住女服务员的裙子试图调戏她,而女服务员则一边推阻一边往后退,表情十分尴尬。仔细看会发现画面最右边,也就是女服务员的身后,露出半张脸,一个男人正吸着烟准备看好戏。这是一个粗鄙的场面,尖锐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画中的猥琐男用的就是画家的自画像。我找到一幅他同时期绘制的《作为琵琶演奏者的自画像》,二者是不是几乎完全一样?



斯泰恩上过大学,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是酿酒师,家庭条件也不错,但他从不避讳这种社会阴暗面,相反还特别喜欢描绘。要是放在我们这里,估计不但画卖不出去,还要被人告上法庭了。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弗兰斯•哈尔斯被认为是与伦勃朗和弗美尔并列的荷兰黄金时代最重要的三位绘画大师之一。特别是他的肖像画,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笔触洒脱洗炼、色彩简洁明快,对后来整个欧洲绘画技法的改进都有很大启发。哈尔斯同时代的作家和诗人特奥多鲁斯•施莱维柳斯(Theodorus Schrevelius,1572-1649)曾这样称赞哈尔斯的作品:“一种不同寻常的绘画方式,对他来说几乎是永恒的,超越了所有人。”哈尔斯绘制肖像画与传统画法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不追求细节的准确,而是力求传神,常常让人感觉他的画是一气呵成的。这种画法远远领先于他的时代,直到19世纪的印象派才真正继承了这个特点。



这里看到的是哈尔斯1638年为一对夫妇绘制的肖像。与看印象派的绘画一样,观众要与画作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好。因为如果走近细看,你会发现有些线条显得很松散,但稍微站远一点就会感觉到那种生动逼真,仿佛整个人物都活了。 6park.com

6park.com

弗兰斯•哈尔斯不仅给有钱人绘制肖像,同时也画了很多社会底层人物。我们在荷兰看到许多,但在这里没有找到。不过这里有几幅阿德里安·布劳威尔的画作,其风格与哈尔斯十分接近。布劳威尔一度被认为是哈尔斯的学生,但后来的研究证明并非如此。他对绘画最大的贡献在于一种被称为“Tronie”的风俗画方面。



Tronie一词由法语演化而来,直译为脸的意思,通常表现夸张的面部表情或特殊装扮的头胸部形象。这些作品通常看起来非常像肖像画,但它们的目的却不是描绘某个人而是展现某种特征或状态,比如兴奋或悲伤、智慧或愚蠢、某种特殊的服饰或职业。这种画在16-17世纪的荷兰非常流行,伦勃朗、弗美尔、哈尔斯等人都画过,最著名的Tronie画大概就是弗美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这幅《苦药水》创作于1636年前后,画中人物刚喝了一口苦涩的药水,因味道太苦而表现出痛苦得难以下咽的扭曲面孔。Tronie画家喜欢以“五感”、“七宗罪”等为主题进行创作,但传统画法通常以品尝美食的感受来表达味觉,布劳威尔却反其道而行之。 6park.com

6park.com

另外两幅小画也很有意思,一幅《后背手术》、一幅《足部手术》描绘的都是小诊所里进行手术的情景。布劳威尔非常善于描绘社会底层民众的喜怒哀乐,对于人物表情的捕捉尤见功力。然而他的才华并未让他过得更富足,他的风俗画没能卖出好价钱,所以他经常欠债,年仅34岁就英年早逝了。不过他活着的时候就得到了不少同行的认可,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和伦勃朗都买过他的画。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最后我们介绍一位风景画家:雅各布·范·雷斯达尔。他被认为是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风景画大师。雷斯达尔出生在哈勒姆的一个绘画世家,我们在美术馆中经常见到所罗门·范·雷斯达尔(Salomon van Ruysdael,1602-1670)的作品,那是他的叔叔,也是位不错的风景画家,只是比他略逊一筹。



这幅《带木板栅栏的沙丘景观》绘制于1647年。雷斯达尔在17世纪40-50年代以哈勒姆附近的沙丘为题材画过许多幅作品。他打破了以往同题材荷兰绘画通常描绘沙丘之广阔的传统,而是绘制更多的树木,阳光透过大片的云层照到沙路上,产生一种雄壮的效果。此画中的阳光刚好落在一处饱经风霜的木板栅栏上,与周围的草木形成一片高亮的区域,为枯燥的沙丘景观带来一股生机。 6park.com

6park.com



雷斯达尔的作品并不是对现实的简单重现,他笔下的风景经过精心构图和局部调整往往比现实更具有诗意和戏剧性。也正因为如此,后来的歌德在雷斯达尔的作品中看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子并称这位画家为诗人。



这幅《带瀑布的森林景观和即将来临的风暴》创作于1655年,画中能感觉到乌云正慢慢飘来,农民急忙赶回林间小屋,连溪水仿佛都要匆匆流走,在这块不大的落差处形成一股湍急的小瀑布,干裂倒下的树枝似乎都在恐惧中颤抖。雷斯达尔通过画作为风景增加了情感,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 6park.com

6park.com

这幅《哈勒姆附近有灯柱的冬季景观》描绘了雷斯达尔的家乡。整个画面色调昏黄,路上的行人都是背影,望着远处的教堂。雷斯达尔一生未婚,生活也并不富有,晚年结束了到森林山丘和旷野写生作画的日子回到哈勒姆,1682年去世后葬在哈勒姆圣巴夫教堂。17世纪纯粹的风景画在荷兰以外的欧洲其它国家还没有受到重视,雷斯达尔这样专攻风景画的画家在去世后很快被人遗忘。直到一个世纪之后,英国著名画家雷诺兹(Joshua Reynolds,1723-1792)和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特别推崇他时,雷斯达尔才回到人们的视野,他的风景画对18世纪英国绘画和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绘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6park.com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唯美乐园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