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唯美乐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吉光片羽 春景秀丽
送交者: 草原风[☆★★声望品衔11★★☆] 于 2024-03-11 0:15 已读 2839 次  

草原风的个人频道



阳和布气,献岁发生。春天,作为四季之首,意味着温暖、生机和希望。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对春有着特别的钟情和寄托。细腻含蓄、心灵手巧的中国人,曾将对春的情感和憧憬融进了所制造的器物之中,传诸后世,使得当代华夏子孙能够感受古代文物所承载的春的气息,领略古人寄托在器物中的对春日的热爱与赞美。

华美的器物犹如凝固的时间,存留古人多姿的春日剪影。在北京这座“博物馆之城”,不妨“到博物馆”去,回望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从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桃纹玉壶春瓶


镶宝石九重春色图盆景

6park.com

粉彩耕织图鹿头尊


青玉兰亭修褉山子


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耕织图碗

“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是古代人们在正月初一要饮的一种酒。南朝《荆楚岁时记》写道:“正月一日,长幼依次贺拜,进屠苏酒。”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金瓯永固杯,便是清代皇帝专用的屠苏酒饮用器具。这件酒杯以黄金制就,杯型如鼎,端庄威严,口沿中部一面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瓯为古代的一种器具,古人常用金瓯比喻国土完整、国家繁荣。金杯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条夔龙为杯耳。三足皆为象首式,长牙卷鼻,蕴含“太平有象”的美好寓意。

这件精美富丽的酒杯可不是普通的御用酒具,而是每年正月初一子时皇帝举行“开笔”仪式时的专用礼器。据嘉庆御题诗夹注记载,养心殿元旦开笔之典始于雍正,于“每岁元旦子刻”,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案设金瓯一,中注屠苏。玉烛一,手引发光。先御朱毫,后染翰墨。其笔管端镌字曰‘万年青’,管曰‘万年枝’。各书吉语数字,以祈一岁之政和事理”。盛在金杯中的屠苏酒,是皇帝在新春到来之际饮下的第一杯酒,见证了一国之君的新年祈愿,承载着时和岁丰、永享升平的祝愿。

“九重春色醉仙桃”

中国人有在家中放置盆景的传统,特别是春节之类的节庆之时,将形态优美的自然景物引入室内,装点居住空间,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圆融的喜乐氛围。清代康雍乾时期,社会物质丰富,文化艺术繁荣,宫廷常以金银宝石等贵重材料制作盆景,有草木、花卉、建筑、人物、动物等多种主题,用料考究,工艺高超,寓意吉祥,不仅是美化厅堂殿阁的装饰品,还承载着许多美好享福的愿望。清乾隆年间由造办处制造的镶宝石九重春色图盆景便是其中翘楚。

这件盆景的盆壁以湖蓝色釉铺地,四面中央嵌有彩绘西洋人物景致的画珐琅片。盆中以玻璃铺地,上植花草树石。主景为桃树,以铜镀金做枝干,尽显皇家富贵气象;桃叶用点翠做成,金色叶脉丝丝清晰,鲜明亮丽;桃花和桃实则以各种玉石制成,精巧玲珑。树下周围有孔雀石、芙蓉石、染石制的山子,还有用芙蓉石、玛瑙、松香瓣制作的小石榴树和各色花草,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整件盆景意态生动、盎然如生,寓含杜甫诗句“九重春色醉仙桃”之意,表现了春光明媚、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

桃树象征着生命力与幸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灿烂景象是春天最美、最具代表性的景致之一,桃树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寿的象征之一。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青花釉里红桃纹玉壶春瓶,器型端庄挺拔,纹样层次丰富,远处用青花描绘连绵起伏的山峰,近处以釉里红摹画一株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桃树,翠蓝的青花和娇艳的釉里红相映成趣。玉壶春瓶的造型和名称带来对轻盈优美的春天的联想,再加上以结满桃子的桃树为主题,更有吉祥长寿的祝福寓意,是室内陈设的佳器。工艺高超、造价昂贵的盆景和瓷器,永久保持着明艳动人的色泽和姿态,给人以四季长春、永远盛开之感,供之于案头,则入眼璀璨,满室皆春。

“春耕始,万物生”

“春耕始,万物生。”中国自古以农为本,农业讲究时令气节,春耕是春天的头等大事,关乎一年的希望。农业在古代中国深受重视,天子每年正月会亲自到田间扶犁耕作,表示重农,皇后则要躬亲蚕事。北京的先农坛和先蚕坛,便是明清两代帝后行亲耕和亲蚕之礼的场所。

古人为劝勉耕种,流传下许多以耕织为主题的文化遗存,比如耕织图、耕织诗、耕织画像石或画像砖等,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文化。在这些关于农业生产的文化遗存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是耕织图。耕织图是中国古代为劝课农桑,以绘图形式记录耕作与蚕织过程的系列图画。最早的耕织图出现于南宋,得到宋高宗的赞赏,广为传颂。至清代,康熙皇帝重视农业,组织绘制了《御制耕织图》,并将耕织图作为纹饰应用到瓷器上。此后耕织图纹饰成为清代瓷器的传统纹样之一。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粉彩耕织图鹿头尊,器身绘制两层图案。上层为“织”图,绘有“采桑”“分箔”“练丝”“织”四幅;下层为“耕”图,绘有“耕”“舂碓”“砻”“簸扬”四幅。每幅图分别附有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御题诗。耕织图中的场景形象、生动、具体,绘制细腻。将农桑生产的图画描绘在宫廷用瓷上,记录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春日劳作生活,反映了清代君主的尚农意识和农本思想,是中华文明珍贵的农耕文化遗产。

春日雅集数兰亭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一年好景,始于春天。中国人自古有春天踏青出游的传统。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的“上巳节”,人们要在这一天到水边举行“修禊”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在修褉的同时,人们可以在山水林泉之间宴饮赏景,舒缓身心,感受大自然生机勃发之美,陶冶情操,久而久之,便成了文人士大夫喜爱的雅集活动。

中国文化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春日雅集,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的春天。那年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名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水边,举行修禊仪式,做流觞曲水之戏。此次聚会少长咸集,众人临水赋诗,誊录成《兰亭集》,并由王羲之作序书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此诞生。这场盛会为后世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垂范千古的行书法帖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除了无数书法家临摹《兰亭集序》外,还有许多画家将其化为纸上风景,比如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绘《兰亭修禊图》卷和仇英绘《兰亭图》扇页、国家博物馆藏李宗谟绘《兰亭雅集图》卷等。此外,更有各种以兰亭雅集为主题的器物,诉说着对春日风雅生活的追慕和歌颂。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玉兰亭修禊山子,雕刻于清乾隆年间,整体作背山临水的一片狭长山间台地,居中有三松挺立,松下小亭中,一老者凭栏而坐。左侧岩壁上镌刻楷书“兰亭”二字。亭前松下,有苍竹数丛,名士们散于其间,或抚琴,或题咏,或对谈,或临溪,还有童子在侧备茶、捧砚、取酒。场景的营造错落有致,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立体、生动再现了兰亭的这场盛会,讲述着中国文化中的春日佳话。


6park.com

喜欢草原风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草原风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唯美乐园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