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唯美乐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北宋宰相著名书法家张方平《名茶帖》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3-10 20:47 已读 2676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阁帖》。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绛帖》、细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负责摹刻的《大观帖》等。《宝晋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北宋宰相张方平书法作品。 6park.com

6park.com

张方平(1007—1091)字安道,号“乐全居士”,谥“文定”,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家贫,借书苦读。景祐元年(1034),中茂才异等科,任昆山县(今属江苏)知县。又中贤良方正科,迁睦州(今浙江建德东)通判。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知开封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滁州(今属安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杭州(今属浙江)、益州(今四川成都)等地长官。神宗朝,官拜参知政事(宰相),反对任用王安石,反对王安石新法。

张方平性格豪迈刚正,立朝无所阿附。晚年固然反对新法,早年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也是立场不同。但为人多识见,有气量。镇守西蜀时,认识眉山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深表器重,并积极为之延誉。曾推荐苏轼为谏官,后来苏轼因作诗被诬陷下狱治罪,他受到牵连,但能不顾个人安危,依然奏章论救,所以苏轼终身尊敬他。

著有《乐全集》四十卷,传世墨迹有《名茶帖》。

北宋宰相张方平《名茶帖》赏析 6park.com

6park.com

北宋宰相张方平《名茶帖》,行书 粉花白笺本,纵25厘米横32.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贤郎在,侍下留钱塘也。今有慰疏,告为附达。宠惠名茶,不任愧感愧感。中间示谕新制火炉,告令买两所,因便寄及为幸。方平启。说明:此帖后有明人吴宽等人跋语,知此帖共有宋人五件书札,后仅剩此帖。 6park.com

6park.com

这显然是一封遗失了前面部份的残信,因为既无收信人的称呼,起首也相当突兀。落款处有“方平”二字。其实单凭末尾的“方平”是无法判断这是张方平的墨迹,但此札后面有明人吴宽的一段跋文,其跋曰:“右宋名臣杜祁公、唐质肃公、张文定公、韩献肃公兄弟手帖五通,皆真迹也。太宰林公俾宽鉴之,谨记其后,弘治庚申七月晦,吴宽拜书。” 6park.com

6park.com

吴宽跋中的“杜祁公”指宰相杜衍(978-1057),“唐质肃公”指唐介(1010-1069),“张文定公”指张方平,“韩献肃公兄弟”指韩绛(1012-1088),和他的弟弟韩维(1017-1098)。这几位都是仁宗及以后三朝的名臣,并且都是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好朋友。 6park.com

6park.com

那么张方平的这封信,究竟写些什么内容呢?主要有三点:一是托人送信;二是感谢送好茶;二是请寄火炉。后面两个内容非常好懂,第一个内容就有点不好确定了。 6park.com

6park.com

第一个内容都写在信札的前三行,在一些刊物上,这三行被断为“贤郎在侍下。留钱塘也。今有慰疏、告为附达。”这个断句有问题,主要是逻辑关系不清楚。这一句里有两个称呼,“贤郎”和“侍下”。“郎”是对成年男子的称呼,前加一“贤”,必定不是称自己的儿子,而是收信人的儿子。“侍下”在古人称呼里有特定含义,明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祖父母、父母俱存曰‘重庆下’,父母俱存曰‘具庆下’,父存母故曰严侍下。父故母存曰慈侍下,父母俱故永感下。”这一段内容是教新进进士写简历时怎么称呼自己家人。看样子,用到“侍下”一称呼的,就是父母两人仅存其一。 6park.com

6park.com

综合其义,“贤郎在侍下”就是祝贺《名茶帖》的收信人子承膝下,得享天伦之乐。那么“留钱塘”的主语是谁就不知道了,“慰疏”送给谁也没有指向了。如果重新句读,改为“贤郎在。侍下留钱塘也,今有慰疏,告为附达”,逻辑就能顺得通。“贤郎在”可以用古人的诗句“承家幸有贤郎在”做个旁注。那么“侍下”就可能是张方平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了。根据苏轼所写的墓志铭,张方平任杭州知州时,他的母亲还健在,他结束杭州一任之后,他的母亲就故去了。所以这位侍下很可能是张方平的母亲,他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请《名茶帖》的收信人转交给自己的母亲。所以前三行断为“贤郎在。侍下留钱塘也,今有慰疏,告为附达”是比较合适的。 6park.com

6park.com

《名茶帖》书风沉稳,即使某些笔划有飘逸之势,也很含蓄,或者用别的体势来压住它。中宫紧收,字势偏长。有人说此札“用笔似乎也有不少苏轼帖中的影子,足可见当时的文人圈是互相影响的”,这个判断就有点颠倒次序了。虽然张方平与苏轼有多年交情,但毕竟张方平比他父亲苏洵还要年长2岁,苏轼刚刚进京时,张方平已经是政坛的中坚力量,书写风格基本已经定型,他又无意于在书法上有所求,所以不会刻意学苏轼。相反,此札平稳中正的风格非常符合张方平的性格,其中有些字如“茶”“令”“所”等,略显压抑,用黄庭坚评苏字“石压蛤蟆”来评《名茶帖》也是可行的。那么,也许苏轼还从张方平受到启发了。 6park.com

6park.com

虽然张方平并不以书法闻名,但北宋书法史有他的名字,其原因除了《名茶帖》之外,蔡襄的两封传世墨迹也与他有关,一是《安道侍郎帖》,“安道”是张方平的字,不过,《安道侍郎帖》不是写给张方平的,而是写给余靖的。余靖也是《清平乐》中的人物。后人容易把两安道弄混淆。二是蔡襄的《自书诗帖》,蔡襄将自己写的13首诗抄送给了张方平,而这13首诗中,有3首是写给苏舜元的,苏舜元是苏舜钦的哥哥,苏舜钦是《清平乐》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因为他的故事多,所以比张方平的戏份多。

此帖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左右之间收得很紧,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6park.com

6park.com

总的来说,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突显个人风格。

整体上看,行与行距离显疏,字与字上下距离密,这与平时的楷书字帖布势不同,主要还是手札信笔写来的缘故,一气呵成。此帖也可看出,张方平的个人书写习气,如“名”、“及”、“茶”左撇一味拉长,制造欹势,有过之而不及,不可盲目跟随点赞。用笔似乎也有不少苏轼帖中的影子,足可见当时的文人圈是互相影响的。

张方平有一份墨迹传世,名为《名茶帖》,这在传世墨迹并不丰富的北宋来说,是极为难得,甚至是意外的。因为即使是在当时享有盛誉的诸多诗人和书法家,如《清平乐》里的宋绶、梅尧臣等等,都没有墨迹流传下来。张方平既不是诗人,也不是书法家,能让后人见到他的墨宝,真是亿万分的侥幸。而且《名茶帖》里的内容居然还与宋代诸般闲事之一喝茶有关。所以无论是书法界,还是茶道界,都会要拉张方平说说事。

张方平一生著述颇丰,有四十卷《乐全集》传世。其中诗文不多,时政文章比较多,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文学家。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唯美乐园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