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研究与投资报告】
送交者: 李大麻子alfa[☆品衔R4☆] 于 2024-04-25 10:03 已读 1239 次  

李大麻子alfa的个人频道

概述 商业航天是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生力军,近年来发展迅速,依托中国雄厚的航天工业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从2015至2020年,产值由3764.2亿元突破至万亿,年均增长率达22%,预计到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3382亿元 6park.com

一、商业航天行业概述

商业航天作为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且产业协同强的航天新业态,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新增长极,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

从概念上来讲,商业航天是指按市场规则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独立的非政府航天活动及商业行为。涵盖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卫星运营及应用、地面设备制造与服务、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商业航天具有市场驱动性,其蓬勃发展将引发巨大的经济规模链式效应,对于细分航天市场和社会组织分工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必须受国际规则、国家法律的约束,其发展必须符合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要求。

二、政策为其保驾护航,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1、技术快速突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商业航天是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生力军,近年来发展迅速,依托中国雄厚的航天工业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从2015至2020年,产值由3764.2亿元突破至万亿,年均增长率达22%,预计到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3382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我国在飞船与运载火箭等技术方面也越来越成熟,这不仅体现在元器件的国产化率基本实现100%,还表现在可靠性与性能的持续提高。2023上半年,我国25次航天发射任务全部成功,其中包含6次民营航天公司的发射。

6park.com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的扩张也进一步带动了航天制造产业的发展。随着商业航天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航天器、运载火箭等产品的制造需求也随之增长。据RCC工程信息网不完全报道,2023年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航空航天制造项目共210个,较2022年增长9.4%,项目总造价超六百亿。

2023年开工的部分航天制造项目

项目业主公司项目所在地总投资(亿元)开工时间
工大卫星研发智造总部基地项目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2.02023年Q4
航天平湖产业基地一期建设项目工程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浙江嘉兴19.92023年Q4
商业航天结构件潍坊创睿投资有限公司山东潍坊5.02023年Q4
航天装备配套零部件生产项目简阳市现代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四川成都11.72023年Q4
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陕西昊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宝鸡10.02023年Q4
骥鑫航空装备制造项目江苏骥鑫航天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10.02023年Q3
壶关航天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山西长治3.02023年Q3
年产100万套航空航天零部件项目浙江金马逊机械有限公司浙江丽水10.02023年Q3
航天产线数字化能力提升发展项目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湖北孝感1.12023年Q1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政策东风助力商业航天,地方政策定位存在差异

然而,尽管我国在飞船与运载火箭等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也在航天制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商业航天整体仍处于探索和业务布局阶段,还未形成真正的产业闭环,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政策监管不完善、产业链的协同和整合存在问题等。

在此背景下,国家密集出台各类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或规划,覆盖卫星研制、发射、卫星应用等细分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商业航天的发展。北京、西安、深圳、上海、武汉、宁波等多个城市纷纷效应国家号召,出台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相关行动计划或是配套政策等。据统计,我国不含港澳台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相继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有30个省级行政区域提及了商业航天或航天产业发展有关的内容,占比高达96.7%。

部分地方政府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文件

发布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北京市

2021.1

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打造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运营服务及核心软硬件、系统运控的卫星网络全产业链,培育北斗创新及融合应用的产业生态,支撑“十四五”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11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商业航天发射保险贴费暂行办法

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从事商业运载火箭、卫星研发、生产或发射经营等活动的法人,可申请发射保险贴费。单发(颗)产品贴费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2020.6

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推进央企和北京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探索财政支持发射保险补贴政策,围绕星箭总装集成、核心部件制造等环节,构建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优化和稳定“南箭北星”空间布局。

2021.8

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

建设国际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支撑数字原生的专用网络和边缘算力体系,建成新一代数字集群专网、高可靠低时延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

2020.2

北京市关于促进北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年-2000年)

构建良好的北斗产业发展生态,为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2022.1

北京经开区支持星箭网络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

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支持关键技术研发支持核心产品创新突破,支持共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产业链协同开放,打造星箭网络产业基地,完善多远投融资服务,支持行业标准制修订、支持高端人才引进。

上海市

2021.8

上海市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推动北斗时空信息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其中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培育100家产业链优质企业,打造5家以上上市企业。

2020.5

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

落实国家战略,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应用、运维服务等,完成通信网络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卫星互联网信息服务能力。实施智慧天网创新二期工程,建设网络运行控制中心,完成国内首颗中轨道技术验证卫星以及相关配测卫星的研制、测试和发射。

2021.8

上海市2021-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强化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在河湖治理成果评估和考核中的应用;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结合乡村网格化管理平台,及时发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广东省

2013.12

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加强研制基于成熟工业技术产品的航天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片、星载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产品。重点培育卫星通信技术在通信保障、应急救灾、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领域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在信息增值服务、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产品等领域应用。

2021.6

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

鼓励卫星与各行各业融合应用。提升卫星参与城市公共服务深度。加快卫星及应用产业链重要环节突破。支持卫星及应用领域创新载体建设。对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给予资助,最高3000万元。

2021.8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提出高起点谋划发展战路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卫星互联网是“未来产业”的首要发展对象。

2021.7

广州市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

提出前瞻布局卫星互联网等未来网络。

2020.11

广东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

前瞻布局未来网络,加快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逐步构建无缝覆盖、安全可靠的卫星网络设施。在智慧环保工程、智慧应急工程方面依托“粤政图”平台和省高分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平台,加快建设应急卫星通信网。

2021.4

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

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海洋气象观测和卫星遥感监测能力建设,初步建成南海海洋气象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系统。

湖南省

2021.9

湖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和大数据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交通运输监管、智慧旅游等应用示范。在岳阳市、衡阳市、郴州市等地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先进硬质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区。

2021.11

湖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与服务管理办法

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与服务实行分类管理。

2020、12

关于促进湖南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加速以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建立卫星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制造、卫星应用系统集成及信息综合服务产业链,培育和壮大卫星应用产业规模。

浙江省

2021.7

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

提出将重点发展新兴产业、高端设备等,积极谋划布局北斗系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前沿产业,加快各领域跨界融合与继承创新,推动孕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2021.8

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围绕“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这一总目标,以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谋划标志性、带动性项目为路径,聚焦大型^飞机、商业航天、通用航空和无人机等重点领域,聚力推进市场培育、制造突破、创新融合、集聚发展、开放合作,加快浙江航空航天产业赶超进位,跨越发展,为浙江打造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奠定基础。

陕西省

2020.9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

从加快产业聚集、鼓励企业市场化运作、鼓励加大创新投入、鼓励科技资源共享、支持本地产品采购配套、提升总装集成能力、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提升应用示范能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9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2020.12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气象强省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加强卫星应用,提升精密监测能力,加强气象信息化建设构建生态建设服务体系,进-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湖北省

2021.4

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

明确提出要聚焦航空航天等16条重点产业链。

2021.11

湖北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构建、优化全省“一主多辅”的北斗产业空间布局:“一主”,为提升武汉北斗产业在全国的竞争位次;“多辅” ,是指分区打造北斗特色产业聚集区,为襄阳、宜昌、黄石、荆州、荆门、十堰、随州、孝感等地的发展明晰定位。

2021.12

湖北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航空产业聚集区和国家航天产业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力争形成“一核引领、四级支撑、多地协同”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格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地方城市的政策定位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省份将航天产业定位为以制造业为主,这些地区通常拥有雄厚的传统航天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并致力于向产业链下游(服务业)进行延伸;另一类省份则将航天产业定位为以服务业为主,主要聚焦于本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这些地区通常将卫星应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卫星遥感、导航定位、通信广播等技术为本省经济发展有关领域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持。这两类省份在对航天产业的政策定位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都体现了对航天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发展愿望,这种差异化的政策定位也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航天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全国航天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投融资超360亿,商业航天赛道火热

1、各国竞相布局业航天抢占先机,我国起步虽晚发展迅猛

商业航天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美国是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先者,已经有多家商业航天公司成功上市,如SpaceX、Blue Origin等。欧洲各国也在积极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如英国的Aerojet Rocketdyne、法国的Arianespace等。此外,印度、日本等国也在积极发展商业航天,希望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大的进展。

6park.com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相较于国外,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政策不仅为商业遥感卫星的研制、发射和运营提供了信心,更激发了众多民营企业的热情和创新动力。仅仅一年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第一次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开启了中国航天由单一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转变进程,进一步为商业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我国商业航天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以创新、灵活和高效的特点,迅速在国内外商业航天市场中崭露头角。这些初创公司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技术优势,逐渐在商业航天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力量。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由于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民营企业暂时无需急于与国外企业并驾齐驱当前的发展重点应放在确保良性竞争环境上,以此推动技术持续进步只有在保证成功和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才能对未来增强竞争力及拓展市场产生深远的好处。

2、商业航天赛道展现巨大潜力,各路资本竞相进场

自2015年起,我国商业航天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据企查查统计,2011-2022年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共发生近400起融资事件,披露的融资额超过360亿元。去年,国内商业航天领域的股权融资数量超过50笔,募资金额超过120亿元,其中逾亿元的股权融资事件数量占比达到约50%。即使在今年创投市场持续低迷的环境下,多家国内商业航天企业仍然成功获得了新一轮股权融资,金额接近30亿元人民币。

6park.com

资料来源:企查查、观研天下整理

从资本端来看,一级市场对商业航天赛道保持持续乐观态度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其成长性较高,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大爆发,前三季度全国民营火箭共发射10次,成功9次,创下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八年来的新记录,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正迈入高速发展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二是,我国商业卫星的生产正迎来规模化的发展阶段。未来近地轨道上预计将部署10万颗卫星,而我国占有3-4万颗的份额。然而,尽管市场份额庞大,但国内商业卫星的年产能仍有90%的缺口,这为商业航天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商业卫星已经广泛应用于未来出行、智慧海洋、智慧物流、数字城市、航空通信、交通运输、应急通信等多个场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商业航天有望在洲际交通运输、太空基地、移民火星等更多领域展现其商业化价值和发展潜力。

四、央企引领商业航天,民营新势力崭露头角

在当前的商业航天市场中,央企无疑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央企,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的核心参与者。在“十三五”期间,这两大央企分别提出了“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展示了其在商业航天领域的远见和实力。随后,中国星网成立,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从事卫星互联网设计、建设、运营的国有骨干型企业,其在国家层面对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进行了统筹规划,有助于抢占轨道和频率资源,进一步加速国内商业航天的发展。

除了央企的引领作用,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也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迅速崛起,形成了“商业航天新势力”。这些企业如银河航天、微纳星空、蓝箭航天、东方空间等,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专注于卫星设计、生产制造及运载火箭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我国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体来看,我国商业航天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央企主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特点。这种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有助于推动我国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为未来的卫星互联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当前,太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商业航天在提升国家太空领域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战略力量,商业航天通过降低太空探索成本、提升任务可靠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为政府和私人机构提供了更多进入太空的契机。

然而,商业航天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难题、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制约着商业航天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太空探索的高风险性和政治敏感性也给商业航天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商业航天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加强研发、优化管理、拓展市场渠道等。(LZC


贴主:李大麻子alfa于2024_04_25 10:04:33编辑
喜欢李大麻子alf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李大麻子alfa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