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稍微聊一下研究上的指数问题。
送交者: xiaoyong[☆★★声望品衔11★★☆] 于 2022-07-28 5:51 已读 1141 次 1 赞  

xiaoyong的个人频道

做研究的,通常会弄些业内的人懂而业外的人看了会一惊一炸的结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很多人从源头上就没有了解评判的标准。被人牵着鼻子走。
比如最近一些大学排名标准就是用一些奇怪的指数当标准。
比如国际化指数。这就害得国内一些大学想方设法引进黑人啊菲律宾博士啊之类的,都是为了拼这个指数。
这就是舍本逐末了。而且这行为本身说明了设定这种指数的不合理性。
好比一个人有了钱。你评判一个人有没有钱,用了很多无用的表象标准来稀释,模糊真正的本质标准。比如他有几个妞,几部豪车,身上衣服多少钱等等。这些标准各种指数想加,你很可能得出汪小菲比李嘉诚有钱的结论。其实很简单,你计算他的资产,存款不就完了。
作为一个从事科研多年的人,其实通过设定不同标准,不同指数,我很容易让新加坡的军事力量指数远远超过中国。比如我设定男性服兵役比例指数,国防开支战Gdp比重指数,各种指数加成,新加坡分分钟超过中国。我甚至可以让缅甸超过中国。比如设定过去若干年军队作战时间指数。丛林环境复杂指数。军队地位指数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做科研的会从基础起点,证据,逻辑三
方面质疑的原因。当然一般文科生没有这个质疑的能力,常常把这些"研究结论"当证据怼天怼地。比如崔永元怼复旦的转基因教授就是这套。他总是说我在哪儿看的资料哪个教授说了什么,哪个教授又说了什么。这都是他的所谓"证据"。这么说,崔本身在跟"证据"做辩论了。你说复旦教授如何能够辩得赢?除了翻白眼还能干啥?
喜欢xiaoy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xiaoyong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xiaoyong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