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车迷沙龙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驯悍记:从丰田皮卡到特斯拉Model 3
送交者: 男人魅力[♂★★★★重归宁静★★★★♂] 于 2020-07-21 10:24 已读 1747 次 1 赞  

男人魅力的个人频道

16岁那年,我驯服了人生中第一头钢铁猛兽。

这头猛兽的年龄只有我的一半,但走过的路可要比我远太多——超过10万公里的漫漫跋涉,再加上漫不经心的保养维护,直接导致它周身上下的所有部件,无论材质是钢铁、橡胶、玻璃还是合成塑料,都变得残破不堪、行将报废。

公路已经拒绝了这头早衰的野兽,城乡结合部的野鸡驾校,变成了它最后的归宿。

以一名大龄中二少年的眼光来看,这头垂死的猛兽,很值得一战。



[iframe]"[/iframe]



在经过长达半个暑假的拉锯战后,我成功驯服了这头姓丰田皮卡的大龄失修钢铁猛兽。

在我终于掌握了把汽油和空气精密混合、燃烧、产生动力,然后通过调整复杂的齿轮结构,将动力传导至车轮的完整技巧之后,我开始产生了一个想法:

私家汽车是一种性价比极低的交通工具,无论外型如何迭代演变,只要动力核心依旧是亘古不变的内燃机,那么在本质上,这种复杂的机械产物依旧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始遗产。

我无意否认这些「遗迹」的价值,但作为完整见证了互联网崛起的信息时代游牧民,我始终坚信,长着轮子的石化燃料引擎,终有一天会被长着四个轮子的计算机彻底取代。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这场技术革命的降临时间,早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上篇。

2020年7月10日,星期五,北京四惠东。

特斯拉Model 3蛋蛋姐,还有快爷我。


如果不是来自方向盘和踏板的真实力反馈质感,有那么一瞬间,我确实产生了「在京通高速路上玩赛车游戏」的奇妙错觉。


[iframe]"[/iframe]



毕竟,在真正上手试驾之前,单凭第一印象,很难想象重量接近两吨的Model 3行驶体验居然是如此平稳,就像是在悬浮轨道上滑行的电磁铁: 。

只要保持公路巡航的标准速度,那么无论是加速、转向还是制动,Model 3都可以敏锐地感知我们的操作意图,将动力解决方案实时传输给车轮,实现精确的操作反馈。 最终,Model 3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我们速度体验意志化身。


在我个人看来,对于习惯折腾离合器还有挂档杆的老司机来说,Model 3这种细腻平滑的驾驶质感,确实需要稍微花点时间才能适应;但对于那些早就习惯在洛圣都街头横行霸道的GTA玩家来说,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能发现通过游戏掌握的驾驶技巧并非一无是处——即便不能代替驾校训练,至少在手感方面,Model 3确实给不少赛车玩家带来一点意外惊喜。

或许,对于那些将机动车驾驶技能视作谋生手段的老司机来说,特斯拉这种有效降低上手门槛、努力平滑学习曲线的产品思路,属于对「行业传统」大不敬的冒犯行为,但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如果在20年前遇上的是一辆Model 3而不是什么丰田旧皮卡,那么如今我对私家车的印象,肯定可以改观不少。

下放先进技术,让更多人可以从中受惠,无论怎么看都属于益处远大于代价的好事——如果代价仅仅是让所谓的「行业传统」让个步,那么我相信,市场和消费者肯定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不过,身为「离经叛道」的行业改革者,马斯克显然没那个耐性去让市场和消费者慢慢调整观念——只要瞧瞧Model 3驾驶位的仪表盘,谁都能看懂这个硅谷造车狂人迈的步子有多大:


关于这部分的槽点,我们留到后面再来讨论;在这里,还是让我们先来瞧瞧这个15寸大触摸屏的实际卖点: 。

首先,作为一台长着四个轮子的智能设备,Model 3车辆的所有信息,都集中呈现在这块大屏幕之上;简洁的界面风格,让上路新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参数重点,触摸式的交互操作,更是直接降低了所有人的学习门槛——相比于拉着手刹折腾离合器和油门的手艺活,Model 3的触屏操作确实是太容易上手了。


[iframe]"[/iframe]



当然,肯定会有人抱怨「缺乏物理开关不易盲操」「只有一个时速,什么都看不出来」甚至「除了一块屏幕,面前空无一物,过于单调」,但归根结底,以上这些基本都属于适应一下就不难习惯的新体验,算不上无可救药的短板。

其次,虽然在中控台安装大屏幕早就不算是什么新设计,但从系统整合度来说,以特斯拉Model 3为代表的纯电驱动汽车,确实要比「出厂後再来信息化改造」的传统燃油车更胜一筹:


在前后上下总数接近20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以及雷达组件协同下,无论是上路行驶还是倒车入库,Model 3的驾驶员都可以通过触摸屏检视车身周围的实时信息;除了可以对剩余电量进行准确监控之外,地图上的充电站位置以及排队长度,同样在大屏幕上呈现得一清二楚。


另外,对于所有开车下班回家到楼下都喜欢在车里多待一会的上班族来说,Model 3配备的爱奇艺还有BiliBili客户端,想必可以让诸位高兴一下——顺带一说,这些娱乐App在行驶过程中不可开启的,大家可以放心。


不过,以上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

「对于传统燃油汽车来说,状态最理想的一天,就是初次点火发动上路的那一天;而对于特斯拉来说,状态最理想的一天,是作为交通工具上路行驶的每一天。 


[iframe]"[/iframe]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熟悉特斯拉的朋友来说,上面这句宣传想必都不会陌生。

简单来说,特斯拉这个产品名称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台畅销电驱动汽车那么单纯——除了硬件之外,软件系统同样是这个品牌最重要的卖点。


2019年,Model 3刚刚上市的时候,辅助驾驶系统能够辨识的只有路上的车辆,诸如雪糕筒、红绿灯等等统统不在识别的范畴之内;但到了2020年,当蛋蛋姐和我重新坐上Model 3的时候,不仅辅助系统的辨识目标得到了扩充,包括B站在内的App追加推送,更让我们直观见识到了特斯拉有别于传统车企的产品思路:

硬件仅仅是基础,软件同样是核心,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迭代更新,通过OTA逐步完善提升驾驶体验,这才是特斯拉真正的魅力所在。

24小时的试驾,很快就画上了句号。 欣赏之余,一个清晰的结论,出现在我和蛋蛋姐的讨论交流之中:


特斯拉Model 3无疑是一部出色的纯电驱动新能源车,但它并不是马斯克「造车神话」当中的一环。 正相反,Model 3扮演的角色,正是「从神话到现实」新阶段的关键受力点。

因此,作为特斯拉第一款需要考虑造价成本的量产车型,Model 3注定不可能完美,但它的短板同样也有价值——这款产品通过出色的全球销量,以及来自公众的真实反馈,为我们验证了一条新能源电动车的产品之道。 只要避开马斯克这次撞上的石头,下一回合,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所有电动车厂商,都可以在Model 3开拓的探索之路上更进一步。

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聊聊特斯拉Model 3的B面吧。


[iframe]"[/iframe]



下篇。

在接到特斯拉Model 3的体验委托之后,我去知乎和微博上搜了一圈,看到好多吐槽:

「寒酸的內飾」「粗陋的做工」「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的軟體」「一言以蔽之,車是好車,就是不值這個價」...... 等等等等。

预习了一下可能出现的麻烦,我和蛋蛋姐开始了试驾,结果...... 好像和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嘛。


关于硬件做工,蛋蛋姐还有我都表示符合预期,没看到什么合不上的手套箱,倒是全景玻璃车顶得到了一致好评;至于软件体验,至少在试驾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什么死机重启一类的问题,触摸屏交互的流畅性,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比之下,反倒是某些被特斯拉视作重要卖点的功能,蛋蛋姐和我一致表示,仍然有待完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 。


根据特斯拉官方的说明,开启这项功能之后,在高速路以及环线进行导航驾驶时,Model 3可以自动检测路况来避让车辆,有效提升驾驶员的行车舒适度;除此之外,这项功能还可以大大降低倒车入库的操作难度,甚至还能在短距离内让无人控制的Model 3自动驶出车位开到我们面前,十分神奇。




有一说一,特斯拉的辅助驾驶确实已经在一众车企中是非常高的水平了,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目前使用场景仍然非常有限,甚至还需要一点冒险精神。

然而,经过实测,宣传得神乎其技的Autopilot,上路以后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模样:

「看着它开,比我自己开还紧张! 」

——没错,这就是蛋蛋姐的体验心得。

事实上,翻开Model 3的说明书就不难发现,在Autopilot这一章几乎每一页上,我们都能看到一大堆醒目的红色感叹号,警告我们不当操作可能造成的危险后果。 换句话来说,虽然在名义上可以降低司机的驾驶负担,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并接受新规则并非少数。

至少在目前,在蛋蛋姐和我看来,Autopilot的学习成本,并非物有所值。


除此之外,Model 3在软件层面上最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恰恰是最核心的官方标配地图导航:

试驾刚刚开始不到五分钟,蛋蛋姐就掏出了她的Mate 30 Pro点开了高德地图,导航体验舒适度瞬间提升至少300%——除了屏幕略小显示不够直观之外,国产导航App在Model 3上的实际表现,至少能领先特斯拉的原产导航功能三个身位以上,丝毫不夸张。

当然,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以上这些软件功能的「软肋」,理论上都可以通过后期的OTA来得到弥补,但在另一方面,某些过于极端的硬件设计,想要通过后期升级来弥补短板,显然就没那么容易了。



没错,说的就是那个「空无一物」的仪表盘,以及「所有信息统一显示」的15寸中控触摸屏。

强调一点,对于这种偏执狂式的极简设计风格,蛋蛋姐和我都表示可以理解,真正让我们不能接受的,是马斯克用强硬态度一票否决「多元化」显示方案:


没有HUD,蛋蛋姐表示十分失落;而对于我来说,Model 3最让人失望的缺点,恐怕还是来自硅谷IT圈的「无知用户压根不晓得他们真正想要啥」傲慢态度:


可能为了减少用户瞎折腾导致车毁人亡的事故概率,把特斯拉从硬件到软件浇筑成一套不允许擅自修改封闭系统,似乎就变成了最合理的选择。

平心而论,我能看懂这种「少一分自由度就少一点安全隐患」的产品思路,但身为一个顽固不化的PC党,面对Model 3这种长着四个轮子但没有AppStore的iPhone,说实话,我不能接受。


我并不是什么改装车爱好者,但作为个人计算机DIY票友,我确实产生过把组装PC改造成通勤载具逍遥上路的愿景。 如今,Model 3的诞生,让我看到了符合预期的载具底盘已经依稀出现在眼前,至于上层建筑又该怎么搞定,这显然是摆在特斯拉面前的问题。



不过,即使特斯拉不能搞定,其它新能源电动车厂商中,也总有黑马会冒出来。

先驱者开拓出可行的小道,更多的跟随者拓宽,加固,细分,把原本的羊肠小径变成宽广的双向十六车道,再进一步细分深入,让更多不同追求的厂商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真正符合我们预期的市场,就是这样诞生的。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特斯拉Model 3就是如此。 作为电动车的先驱,它值得尊敬,但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前,它也没有达到不可超越的神话级别。

喜欢男人魅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男人魅力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车迷沙龙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