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体坛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同事转帖美国男篮赛后总结
送交者: 一升[☆品衔R4☆] 于 2019-09-04 18:59 已读 3108 次  

一升的个人频道

昨天的比赛日,算得上FIBA给NBA上课的一天,不但美国队差点翻车,NBA当季MVP字母哥13分5犯罚下,再一次证明了FIBA赛场和NBA并不是同一种游戏。当然,希腊和字母哥那边的情况一定程度还有球队技战术并不围绕字母的原因,如果再联想到约基奇甚至不是塞尔维亚首发中锋,颇有点“在你们那有腕的在我们这就是弟弟”的意思——国际篮球有国际篮球的一套,有他们的自尊和骄傲,NBA代表篮球最高水平,却不能代表篮球世界的“普世价值”,就像每次我看好莱坞大片都想劝老美一句——别那么自以为是,看你们“我即世界”的样子,真有点尴尬。

 

多可惜,罚球严重失准让土耳其没能把握住击败美国队的机会,以这种方式死里逃生,也充分说明了这支美国队有多不稳——土耳其不会是世界杯最后一支带给美国队挑战的球队,因为他们用完全正常的、可以效仿的、符合篮球基本运行规律的方式把美国队逼入了绝境,而他们又远非本届世界杯最强的那一档球队,如果美国队没有改变,他们要担心的不只是夺不了冠的问题,而是被更加强大的对手羞辱的问题——会场已经布置完毕,就让我们看看是哪个倒霉蛋成为会议的主旋律吧。

 

我投多诺万-米切尔一票——我敢肯定他不会是发挥最糟糕的球员,但他天生就具备了会议材料气质。恩,我就是这么肯定。





 

那么,为什么?

 

我干嘛要黑一个打球如此努力,如此有心气的年轻人?我只是在畅想一个可能发生的情况。“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只是对于蜘蛛侠有用,对于篮球世界同样有用,但我同样也信奉另一个道理,即“有多大能力,揽多大责任”,一个人一旦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责任,就很难得出好的结果——老代表们,你们仔细想一想,那些频繁进入会场的同学,哪个不是这种情况,他们很好,但他被摆在了一个需要他更好的位置,可能是因为我们期望过高,也可能是他们自己没有B数,总而言之,他们在做自己搞不定的事情,然后我们就愤怒了,指责他们“头铁”或者“软”,或者“你TM干嘛拿这么多钱”——有会议的地方,就有这个剧情。





 

这也是为什么,米切尔同学一定是最容易进会场那个——因为他太有心气,太有责任心,如果美国队没有夺冠,他一定会掩面哭泣。他以新秀身份担任爵士第一主攻手、球队领袖的角色,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这娃头真铁”,因为不管行还是不行,他都得往上冲——说真的,米切尔至少有一半头铁是因为进攻打不开甩锅给他,没时间了他只能莽一个,你说这能都怪他吗?

 

我不知道,但他乐意,你只能在批评头铁之后加一句,“我还是喜欢这娃的,有心气”。

 

所以米切尔被波波维奇视为球队的领袖之一,一方面激发了他全部的战斗热情——看看他拼的有多凶,真的,我对米切尔就一个要求,你别受伤,你看那些老炮们不来打世界杯是为了啥,为国出力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你也得悠着点;另一方面也注定了他要继续被喷头铁——至少直播观感而论,米切尔和塔图姆这俩同届新秀,就是一对头铁娃娃。







 

当然,再回看一遍录像会发现,米切尔的表现跟常规赛很多场“头铁”一样,很多出现在美国队破不了联防时,谁都不知道怎么打,最后他敢承担责任,就一脚油门下去,跟他们拼了。我真的心疼这娃,NBA第一接锅侠的名头,到了国家队还是得背着。

 

好吧,我并不是要专门为米切尔写一篇文章,只是从米切尔身上,你能集中的看到美国队的问题——美国队很迷茫,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打。

 

从阵容确定那一刻开始,球迷们就能想到他们面临的困难,这支球队没有超级巨星也罢了,他们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压场子的老将,肯巴沃克算得上球队最大的腕了,但肯巴常年在黄蜂混迹于季后赛边缘,真的比声望、人气,他还未必能压得住这两年火热的米切尔和塔图姆——这个队没有一个主心骨,我不知道肯巴连续打进两个拯救球队的生死球能不能镇住这帮小年轻,但美国队的确需要让每个人找到更合适的定位,甚至可以说,他们需要变得更像一支球队,而不仅仅是一支“大家愿意真打”的全明星队。




 

是的,美国队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一支全明星球队,区别只是全明星比赛大家不拼,而美国队拼——他们都没有熟练的技战术体系,也没有明确的球员分工,依然有浓重的“明星们先要分别展示自己”再说的气质。如果你不知道美国队教练席坐着的是波波维奇和科尔,你会以为这是一支没有教练的球队,因为他们的比赛是这样的:

 

全场几乎没有复合掩护,极少有无球掩护,几乎没有策应和空切,大部分战术发起是简单的持球单挡掩护,跟最近几天FIBA各种球队忙不迭代的跑战术形成鲜明对比;



在被土耳其的联防搞的不知所措前,美国队处于谁运球过来谁打的节奏,或者是,谁想打就谁打的节奏,而不是正常球队那样,开场先跑一下战术,找一找彼此之间的默契;











所以像怀特这样的球员上去就发懵,因为别人拿了球都可以抡,他的主职不是抡的,于是只能打打突分,打到哪算哪。







清楚了这些,你就能明白为什么美国队破联防为何那么费劲了——没有战术储备,也不知道谁应该去做些什么,光是靠传导球和突分那么FIBA与NBA的区别就出现了: 6park.com


FIBA更近的三分线让联防更容易覆盖防线,攻筐不容易进不去,外线也不容易漏,并且美国队也没有把挡拆发起点提到很高的位置——他们本来有能力比FIBA球员在更远的位置发起挡拆,但三分线就像参照物一样,谁都不想吃亏,卡在三分线出手当然最有性价比。这种情况下,美国队想靠简单粗暴的方式破联防就太吃力了。



有人可能认为,NBA有防守三秒,很少使用联防,所以球员缺少破联防经验——这不是事实,因为土耳其联防的主要目的是3个人在上线封堵美国队挡拆后持球人突破,而不是重兵堆积篮下的23联防。NBA之所以很少用联防,是因为联防在NBA的确不好用,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总决赛勇士只有库里一个射手时猛龙用了1盯4联,比如独行侠当初为了保护诺维茨基用联防,或者热火有一定赌徒心态的联防,以及凯尔特人变节奏打乱对手的联防等等。大多数情况,联防在NBA用一用就要被破解,美国队破不了,还是因为他们到目前为止,都不能算一支真正合格的“职责分明,训练有素”的球队。








类似于下面这样,上线两个球员去掩护,帮肯巴挡住两个上线球员的回合实在太少了。







美国队的想法,应该是这样的: 6park.com


尽可能让所有人开心,因为没退出的都不容易,大家来了就得找到存在感;



打出防守侵略性,建立起一支以防带攻的快攻型球队——过去强大的美国队,靠的也是防守侵略性和快攻,并不是因为他们只擅长这个,而是这个最不用动脑子,把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靠强大的身体素质很容易就能逼出对手失误,然后一波快攻拉开比分,这样进攻端每个人持球随便打打就完事了;



所以频繁使用小阵容未必只是因为特纳之外的内线不好用——FIBA没有防守三秒,按说洛佩斯这种重型中锋应该更舒服才是——而是跟侵略性+快攻的理念匹配,并且小阵容可以守无限换防,相对来说防守逻辑也简单——结果发现,土耳其的无球跑动需要换防极有默契才能拆解,而他们的小阵容也会被土耳其还算靠谱的低位和篮板惩罚。






美国队要是一直这么想下去,他们就完蛋了——勒布朗+韦德+科比们可以这么玩,那是因为实力碾压,这支美国队面对欧洲强队可没有绝对优势,阵地战陷入苦战绝对不是偶然,他们应该准备好,进入淘汰赛后,每一场都这样。



说到这里,我要声明——我绝对不是在质疑波波维奇,因为他是最难的,主教练要搞定的事情远不是技战术和训练那么简单,特别是带一支临时组建的年轻球队,他还得考虑平衡球员心态的问题——当一支球队有一帮80分的年轻球员,球队里最好的球员又不足以压制住他们时,平衡这件事就格外的难,我不是在暗示些什么,但你们也知道我在说什么。



因为没得选,所以美国队被动的组成了一支“产量溢出的中效档”球队。美国队球员们回合占有率和真实命中率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除了洛佩斯和普拉姆利两个戏份极低的中锋,美国队真正高效型球员只有乔-哈里斯一人。美国队并没有真正的高产高效型球员——因为高产高效型球员的名字通常叫斯蒂芬、凯文和勒布朗,他们并不会来世界杯。



当你的球员普遍是这种中效型时,“随便抡”就应该被禁止。产量是一个到了100%就溢出的数据,所以多个能抡的球星叠加,产量的价值很快就到了边际,但效率取的是大家的平均值,如果所有人都按自己惯有的方式去比赛,那么最终结果一定是效率上不去——让每个球员扮演合适的角色,用适合的技战术加以支持,才能让他们拿出各自最优的那部分效率美国队才能真正实现1+1>2——那就叫做化学反应,而现在他们连阵容的纸面实力都没达到。






所以:



应该让很明显持球能力更高一筹的沃克更多主导进攻——并且要给予战术支持,而不是仅仅指望他咔咔就是干;







既然不嫌弃乔-哈里斯的防守给了他那么多时间,就应该把他融入到战术体系中,而不是让球队最好的射手在弱侧站定点接不到球——乔-哈里斯必须跑起来,必须依靠背掩护后的拆开、从弱侧溜底线到强侧的无球掩护等等方式为球队提供帮助,这是他们破联防重要的武器;







米德尔顿应该被设计更多的无球掩护接球投,他也应该多掌控一些持球,他是球队最好的单打手,也是沃克之外相对最好的playmaker;








米切尔不应该被用成背锅侠,美国队不是爵士队——事实上,米切尔进入联盟以来,都是非常优秀的定点射手,接球投效率极高,如果不让他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责任,他本来可以是个高效型选手;



塔图姆是上赛季全联盟高产单挑手中效率最糟糕的一个,但他的定点投篮和接球后再突破一直不错,在快攻中长臂攻筐也令人印象深刻——塔图姆需要收敛天性,做的更像他新秀赛季那样隐忍稳重;



不应该再出现特纳在上线发现时间不多,不得不自己突破攻筐的回合了——因为我要爱护我的眼睛;








除非错位极大,小巴请不要如此热情洋溢的招手要球,我不怀疑你的一对一能力,但一旦遭遇协防或者夹击,你是真不知道怎么处理。







成为一支真正的球队,而不是“真打的全明星球队”,这就是美国队从现在开始要做的事情——我估计他们做不到,不是波波维奇和科尔不努力,而是你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让这么多渴望胜利的年轻人心里有B数。或许美国队很快就会证明,他们还是王者之师——只要遇到档次差距足够大的对手,他们侵略性防守+反击那一套还是足够赏心悦目,并且他们也有部分球员具备单体爆种的能力。







但遇到真正的强队时,就祝美国队好运吧——对于这帮年轻人来说,或许是成长道路上的一件好事,对于下一届篮球世界杯举办地的球迷来说,简直不要太爽。

喜欢一升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一升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体坛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