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爱子情怀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扎克伯格”说你是坏父母?慢着,别被这组漫画忽悠了!
送交者: Ranita[布衣] 于 2019-08-21 21:23 已读 30673 次 1 赞  

Ranita的个人频道

“扎克伯格”说你是坏父母?慢着,别被这组漫画忽悠了! 6park.com


原创: Ranita 艺术关怀世界 1周前 6park.com

1

最近中文网络热传了一篇从Facebook转载的文章,原名为《坏父母的12个表现》,但实际上文中以漫画的形式只列举了11种父母的育儿行为,并打上了“失败育儿”(bad parenting)的标签。

文章声称这是Faceboo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发在该网站上的育儿经,并强调其深深戳中了中国父母的痛点,有的网站甚至以《国外猛批10幅画打脸中国父母》这样的夸张标题来吸引眼球。





还有的是这种画风:

很明显,这些网站和账号存在着过分解读和夸大的问题。



第一,这组漫画不是扎克伯格发的,而是一个叫Ayurveda by Curejoy的账号。从名字和以往内容看,这个账号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印度传统医术和健康养生的。这篇育儿漫画在被该账号发表了不止一次,每次都会引起争议。我找到的最早的一次发文在是2016年1月。



第二,文章完全没有提到特定族裔的父母,讽刺中国家长的说法更是无中生有。


所以,多数中文网站在转载和翻译该内容时,加入了自己的解读和未经考证的信息,甚至很多连翻译都是错误的,有刻意制造矛盾和刺激中国家长焦虑的嫌疑。发布这样的内容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不管是10幅漫画,还是11或12幅,文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表达的观点为什么会引起争议?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正本清源,从科学育儿的角度探讨如何解读儿童的行为。希望在阅读本文后,各位家长可以解除不必要的焦虑。



2

原漫画里有好几处拼写和语法错误,这也是被英文读者所诟病的一点。



不过,本文主要关注和讨论的都是漫画所传递的内容本身。因为,即使原文没有语病、转载账号的翻译也完全准确,这些内容本身也充满了漏洞。



以下是11张原图,每张图的上方是我们提供的准确中文翻译,下方是相对应的专业诠释。



「1」



如果你的孩子故意打扰你,是因为你缺乏亲密和有爱的肢体语言。

事实上:孩子干扰周围的大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可以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即使可以自己独立地玩会儿,过后还是要找大人的。毕竟,孩子的本能就是不断地寻求关注。



哪怕孩子觉得无聊的时候也会来找大人,就好像你无聊的时候也会找朋友消遣。只不过孩子能“干扰”的对象基本只有家长,而成年人有更多的的选择。



而且,如果家长真的如图所说总是缺乏亲密和有爱的肢体语言,直接导致的结果更有可能是孩子不愿意或不敢打扰。



「2」



如果你孩子撒谎了,这说明你以前总对错误过度反应。

事实上: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学会撒谎被看作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为设计谎言涉及的感知危机和思考解决方案的能力是很复杂的。



所以,这一行为对小孩子来说没什么不正常的,而且从2岁到7岁之间说谎的概率逐年上升。



说谎的理由可以非常简单,就是孩子不想做你要求他们做的事情。



「3」



如果你孩子缺乏自尊自信,是因为你对ta的建议多于鼓励。

事实上:当孩子感受到竞争且处于缺乏优势的地位时,即使家庭里充满爱与支持,自尊自信受到打击也并不意外。每个孩子的优势都不一样,所以也总有各种可预测和难以预测的理由使自尊受挫。



合理的建议本身就是有效的鼓励,比如建议孩子尝试其它方法或是如何面对失败感。



「4」



如果你孩子无法坚持自己的立场,是因为你从ta很小的时候就常在公开场合管教和约束ta。(即使在兄弟姐妹、朋友或表亲等亲近的人面前也不该这么做。)

事实上:试想,如果在超市或高铁上孩子出现了影响公共秩序或干扰他人的行为,家长既不约束也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就相当于在纵容不当的行为。这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都是不利的。



所以,对不良行为的适当约束是有必要的,但不必采用过于严苛或羞辱性的惩罚措施。



「5」



如果你什么都买给孩子但ta还总拿别人的东西,是因为你从不让ta自己做选择。

事实上:的确不该什么都买给孩子,但重点不是关于ta的选择,而是ta需要理解自己什么时候或为什么需要拥有某些东西。



如果周围的成年人在物质上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无论是否合理,怕是得滋养出孩子的特权感,令ta相信自己比别人更有优先权。



即使什么都买给孩子,ta还是会持续地想要别的东西,因为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对成年人和孩子来说都是如此。



「6」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懦夫,是因为你总是过快地提供帮助。不要为孩子清除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

事实上:“懦夫”是带有侮辱性的词汇,用来形容孩子是非常不恰当的,不论是在英文还是中文情境下。如果原作者想描述的是孩子缺乏自信或总是回避人际冲突——参考前面第3条反驳所说,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按照孩子的需要提供支持。



过快地替孩子清除障碍会令孩子缺失练习面对问题的机会,但是图中表述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7」



如果你的孩子爱嫉妒,原因可能是你总是把ta和其他人作比较。

事实上:用“别人家的孩子”来羞辱自己的孩子当然不对,可导致包括伤害自尊自信、亲自关系、带来挫败感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至于嫉妒,研究表明它并不只是对另一个人的情感缺乏控制,而是深深地根植于人类进化历程、构成了人性的基本组成部分。换个简单的说法,嫉妒是人的天性之一。



「8」



如果你的孩子易怒,原因可能是你表扬得不够。孩子只能通过不良行为来获得关注。

事实上:孩子易怒,最直接的原因是不理解情绪或情绪管理。缺乏好的情绪管理榜样或者情绪教育,或是长期处于高度刺激的环境。



我接触过的很多易怒个案都和长期的情感压抑有关。



「9」



如果你的孩子不尊重他人的感受,原因可能是你总是命令ta,并且没有重视ta的感受。

事实上:这一条算是最接近客观存在的可能性的。不尊重他人感受,是因为没有学习过如何尊重。



不过,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感受可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孩子认为自己的感受不值得被尊重。至于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成为忽略他人感受或过分在意他人感受的人都是有可能的。



「10」



如果你的孩子神神秘秘,是因为你总是小题大做。

事实上:如果孩子神神秘秘的,是因为ta有不想让你知道的事。这本身并不算问题行为。



「11」



如果孩子的行为很无礼,一定是从家长或一起住的其他人那儿学来的。

事实上:这得看你怎么定义“无礼”。很多家长都会要求孩子压抑天性、忽略事实,就是为了表现得“有礼”。



如果真的出现粗鲁的言行,学校、伙伴、社区和居住环境一样都是容易习得的场所。还有一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成长于礼教严苛的家庭环境里的孩子,由于逆反心理会故意地表现无礼。

3

这组漫画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捡取了一些现象,做了似是而非的解释,强行建立因果关系。



必须得承认这世界上有很多人对养育孩子这件事是缺乏理解和责任感的,可大部分抚养者都尽全力地在育儿、工作、家庭生活、食品营养、睡眠当中寻找平衡,同时还要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家长焦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抚养者的压力有增无减,诱因各式各样,产生的问题和矛盾都会在育儿的问题上折射出来。如果真的希望改善这个问题,可以对家长们提供帮助和鼓励,但不必羞辱和指责。



可以归因,但不必归罪。归因的关注点是事情本身和客观规律,总结规律帮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归罪的关注点是人和对错,会增加当事人的压力、挫折感甚至激化矛盾。



不仅没有完美家长,而且没有完美小孩。这11幅漫画中很多都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行为,大可不必把这些看作糟糕或失败。是否构成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得看具体案例的情况和程度。



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诱因和行为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很多行为都是从幼儿园、学校或其他儿童那里学习而来。大人们可以多听孩子说,多问他们问题,但是一出现问题便急着责备家长是非常不明智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对其成长环境和原生家庭的研究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早期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并思考自己在当下可以做些什么去获得更好地生活质量,但绝不该通过归罪来绑架他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End —

校对 / Xongkoro

排版  / Ran

猜你想看

美国家长心里想了100遍却说不出口的10句话


看不懂孩子的涂鸦?这里有价值8400元的干货


文字 / Ran

排版 / Ran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本公众号

艺术关怀世界



6park.com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Ranita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Ranit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Ranita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爱子情怀首页]
Ranita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