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谈股论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穆迪下调中国评级背后,看中美金融生死战!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勋衔13★★★] 于 2023-12-12 4:40 已读 19053 次 2 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作者:文子韬      发布时间:2023-12-12  6park.com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事实上,美国惯用偷袭,尤其是在发动金融战时。

 

上周有一件对中国经济来说非常重要的大事,即12月8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

 

但就在会议召开的前三天,12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就突然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时机之巧妙,时间之精准,手段之老道,堪称是一场对华的金融狙杀。

 

这件事,影响很大。即使中方出面再三驳斥,依然没能挡住资本市场的颓势,A股3000点再次被击穿,北向资金疯狂出逃。

 

有人问,一个机构的评级真有这么重要吗?

 

事实上,真的有,而且立竿见影。

 

所谓下调评级,其实就相当于下调我们平时所说的个人信用。

 

比如,你的信用好,借钱就会很方便。如果你被打上“借钱不还”这样一个差评的话,试想一下,谁还敢借钱给你?

 

即使借给你是不是需要你拿出更多抵押,支付更高利息?

 

比如,原本3%左右的国际融资成本,在被穆迪下调为“负面”后,其融资成本就会恐怖的飙升,甚至会翻倍。这种情况下,很多债务就会因为利息飙升不堪重负而暴雷。

 

比如你经营一家企业,银行突然把贷款利率提高一倍,或者将之前的授信额度砍掉一半,甚至不再提供贷款,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企业现金流紧张,甚至因为现金流枯竭而倒闭。

 

这就是穆迪下调我国信用评级后的严重后果。

 

股市上的影响,仅仅只是我们能够直观看到的,对我国经济的深层次影响才刚刚开始。

 

因为我国很多企业有着大量的美元债,在穆迪下调我国信用评级后,企业海外融资的利率必然大幅上升。

 

债务暴雷后,资产价格暴跌,才是美国出手摘果子的好时候。

 

我们知道,美国惯用美元潮汐--加息和降息手段在全世界割韭菜。如今,美国通过一轮疯狂加息之后,马上就要在2024年第一季度降息了,这时候,美国就要举起收割的镰刀。

 

美国发动金融战的第一步,常用评级机构制造恐慌。

 

在文子韬看来通过评级机构降低对手的评级就是让更多国际资本看到美国的攻击方向,然后逼迫更多资本逃离该国,挑动被攻击国的金融稳定。

 

历史上的拉美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背后,西方评级机构往往都是第一个站出来下调评级,实际上就是制造混乱的马前卒。

 

很多人关心,中国经济真的出现问题了吗?

 

后疫情时代,个人感受赚钱的确比以前更难了。但是,微观不代表宏观,个体不代表整体。

 

比如今年的汽车出口中国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业一直是日本引以为傲的核心产业,不仅能出口赚外国人的钱,还能给国内提供大量高薪职位,更能促进国家技术进步。如今这个山头被中国拿下。是不是可喜可贺?

 

事实上,众多国际组织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是5%,而美国的经济增长只有2%。

 

你说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优势,还是美国的经济增长迅速?

 

相信,只要不眼瞎的都能分辨出。

 

但是美国却说中国5%的经济增长速度意味着中国经济彻底失败;而只有2%的经济增长速度,却成了美国正在走向繁荣。还有什么比这更诡异、更不靠谱的结论吗?

 

有人说,中国的债务高。

 

债务高低都是相对的,这看和谁比。

 

给文友们看一张图表,这是 G20国家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列表。

 

G20,即二十国集团的简称,成员国包括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共和国、土耳其、英国、美国以及欧盟。人口占全球的2/3,国土面积占全球的约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贸易额占全球的80% 。

 

在这张G20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列表中,位列榜首的日本政府债务占比最高,达到了264%;排在第4位的美国债务达到129%;而排在第12位的中国,债务却是77%。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排位靠前的西方国家债务就不是问题,偏偏后面的中国的债务就是大灾难?

 

因为财政危机美国一年一度上演的政府关门事件已经成为世界笑谈,难道这不是美国无能的标志?

 

美国33.7万亿美元的天量美债,以及日本高达264%的作死债务规模,难道不比中国更危险?

 

这是什么神逻辑?

 

搞笑的是,还有人偏偏坚信不疑。

 

美国之所以这样讲,其真实目的就是想先搞乱局面,它才有下场收割的机会。

 

美国对华战略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中国崩溃论;第二、中国威胁论;第三做空中国。

 

看到前苏联崩溃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写了一本书名叫《不战而胜》,意思是让红色中国也像前苏联一样,自己不战而败。所以,这段时间,从美国到欧洲,喊的最响的就是中国崩溃论。

 

但是让它们没想到的是,喊了几十年中国崩溃论,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既然中国没有崩溃,那么不向美西方屈服,不听美西方指挥的中国必然对美西方现有对世界的压迫、剥削体系构成威胁。于是乎,中国威胁论横空出世。

 

所谓中国威胁论,恰恰是有人威胁了中国。

 

自1840年起,它们开始侵略中国、掠夺中国、屠杀中国,当看到中国独立了、发展了、变得强大了,它们就开始高呼中国威胁论。

 

因为,这让它们不能再“自由”的侵略中国了、掠夺中国了、屠杀中国了。

 

它们希望中国这头雄狮永远安睡,然后拔牙断爪,关进笼子里,成为它们引以为傲的战利品。

 

所谓中国威胁,不过是中国开始变强了,能够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再任由它们对中国再肆意妄为、无恶不作而已。

 

散布中国威胁论的真实目的其实是美国为了拉拢西方一致对华、围堵中国的借口。

 

眼看中国威胁论也难以削弱中国,发动金融战已经成为美国的惯用手段。即通过做空中国从而获得在战场上无法得到的超级利益。

 

要想做空中国,必须先唱空中国。兵马未动,舆论先行。

 

于是,美国上至总统拜登,下至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无不亲自下场,通过在国际峰会上(G7等),以及出访其他国家时,一边高谈中国威胁论,一边又公开唱空中国。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元首,以及整个政府内阁竟然如此不顾体面,毫不掩饰、恶意满满的唱空另一个国家。

 

只有美国这个强盗的后代。

 

拜登一边高谈不同中国对抗,美国政府却无时不刻不在围堵中国;美国一边让中国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一边又在大搞金融战。

 

穆迪对中国主权信用的负面报告,实际上就是西方资本攻击的集结号。

 

文子韬提醒大家从贸易战、科技战、经济战、金融战、舆论战、生物战....美国对付中国的手段,越来越没有底线。

 

战争是零和游戏,是战争就要决输赢,定胜负。倒下者输,站立者赢!所有传统规则都被打破,所有禁忌都被颠覆。

 

战争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抢占一国的生存资源,或民族生存权。再没有什么比金融战能更好的收割对方财富的了。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热战,没有枪炮声隆隆,不需要在一个山头上战至最后一个人,但依然惨烈。最终的结果仍然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甚至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现在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战争早已轰轰烈烈的打响,而大家却还在酣睡!

 

我们怎么办?

 

明太祖朱元璋靠九字而得天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要知道财不入急门,不要投资自己不了解的领域。

 

好好工作,多多赚钱,别做能让家底赔光的傻事,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好事”!

 

毒蘑菇往往色彩最艳丽!

 

个人如此,家庭如此,企业如此,国家亦是如此。

 

伟人曾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美国现在最怕什么?

 

怕中国实现产业升级,怕中国芯片实现自主,怕中国的新能源技术、航天科技、AI技术等一一超过美国。

 

事实上,美国担心的都正在一一成为现实。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 直至灭亡。这是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发展规律。

 

当然,这也是美国不甘心失败,无时无刻不在围堵中国,无时无刻不想收割中国的根本原因。

 

大国博弈,生死存亡,越是关键时刻,我们越要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谈股论金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