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科技频道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候鸟长距离迁徙,为什么不迷路?
送交者: MMPPKK[♂★★宇宙超级导师★★♂] 于 2024-05-12 20:58 已读 7911 次  

MMPPKK的个人频道

世界上的候鸟种类繁多,绝大多数的候鸟迁徙距离都比较远,基本上会跨越几个气候带。有一种候鸟名为斑尾塍鹬,可以说是候鸟界的翘楚,它们在每年的8-9月间,会从位于北极圈的阿拉斯加,连续飞行一周左右,在中间不吃不喝最终抵达新西兰,总飞行长度达12000公里。


在漫长的飞行过程中,斑尾塍鹬既要时刻忍受自然界的不利气象条件,同时还得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此外还得躲避沿途天适的侵扰,一群斑尾塍鹬数量有成千上万,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过会有一部分死亡,然而在长期演化的生活习性作用下,它们不得不这么做,飞行过程中可能会死亡,而留在原地几乎百分百死亡。


像很多其他类型的鸟,在每年的秋天和春天,都会在原栖息地和迁徙目的地之间,往返进行这种十分壮观且非常危险的迁徙,而且它们这种长途飞行的习性,基本上没有“老师”来教它们怎么做。

长期以来,人们对鸟类的这种季节性迁徙感到十分困惑。除了那些在原地筑巢越冬和冬眠的鸟类之外,剩下的鸟类种群都会选择在两地之间进行很远的飞行,即使是年幼的鸟儿也会知道去哪里。人们不禁心生疑问,这些鸟儿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路呢?

6park.com

科学家们对鸟类迁徙不迷路的行为,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特别是50多年来,对鸟类利用磁场来确定路线和方向的生理模式,也有了初步的掌握。然而,科学家们对于候鸟是如何利用磁场来保持航向的,始终没有明确的结论。

近期,有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和长期的研究,发现候鸟能够根据体内的短寿命分子片段产生的量子效应,转化为眼睛的一种光化学机制,使这些鸟类似乎能够看到地球的磁力线。


候鸟有一个每年一度的生物钟,告诉它们什么时候迁徙,这种生物钟是固化在每类候鸟的基因中的。当需要迁徙的日期到来时,它们就会利用独特的感知系统,来确定迁徙的航向。在进化的过程中,那些自身感知系统不灵敏或者不准确的,最终基本上都会在迁徙过程中被淘汰。候鸟的这种感知系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视觉。候鸟通过观察夜间围绕北极星的天体旋转,在开始第一次迁徙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定位北方,它们体内的生物钟则可以帮助它们校准白天的方向。


第二个是嗅觉。鸟类对曾经去过地方的气味非常敏感,而且记忆力十分强大,对于候鸟来说,嗅觉的记忆更为强烈和稳固。迁徙目的地所具有的特有气味,能够帮助候鸟们准确识别哪些地方它们来过,哪些地方它们没有到达过。


第三个则是磁感应。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候鸟的视觉和嗅觉的详细生物物理机制,已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候鸟磁感应能力的诱发机制,则涉足不多。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科学家们首先对候鸟磁场感应特征进行明确。通过对笼中候鸟暴露在快速变换的磁场环境,发现鸟类探测磁场的变化和翻转,并不会影响鸟儿的正确定位能力。另外一个方面,鸟类对地球磁场的感知,会受到极其微弱的磁场干扰。这两者似乎是一个矛盾。


当研究团队将矛盾的症结放到鸟类体内的短寿命分子,即自由基对时,眼前一下子明朗起来。鸟类体内的这些自由基对,具有独特的化学生物性质,使其本身对微弱的地球磁场作用非常敏感。这方面的研究,其实在40多年前就有科学家们注意到了,但内在的机理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阐释。


研究团队另辟蹊径,利用量子力学的观点作出了分析。在量子力学中,电子具有一种自旋的角动量,这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而具有自旋性质的粒子,则具有磁矩,就像一个微观的磁体一样。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的分子电子数量是偶数的,它们成对排列,自旋相互对立,因此相互抵消。而候鸟体内的自由基,是一个失去或者得到一个电子的分子,因此相应具有自旋特征和磁矩。当两个自由基通过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即形成自由基对时,每个自由基则呈现出平行自旋或者反平行自旋的性质,在量子力学中这叫做三重态和单重态。


在形成自由基对之后,鸟类身体内部的磁场,会使两个电子自旋经历一个复杂的量子“华尔兹”,在这个“华尔兹”中,单线态变成三线态,三线态变成单线态,每秒钟的变化频次达到数百万次,持续时间为几微秒。而且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变化会受到外部磁场的影响。正是这种候鸟身体与地球磁场之间微妙的量子效应,奠定了它们独特的磁场感应基础。


通过更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将这种引发磁场感应基础得以充分释放的器官,极有可能是候鸟的眼睛。在候鸟的视网膜中,存在特殊的感觉分子(磁感受器) ,通过吸收所对应的光线波长,可以创造出磁感应的自由基对,而形成的自由基对对弱磁场的相互作用极为敏感,之所以能够形成这种光化学作用,则与候鸟视网膜中含有蛋白质隐花色素有关。


不但在鸟类体内含有这种蛋白质隐花色素,植物、人类、鱼类、昆虫等很多生物体内都有。这种物质的功能很丰富,其中之一是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控制生物体生长和调节体内的生物钟。在候鸟的眼睛中,已经发现了6种蛋白质隐花色素,当它们吸收蓝光时,会形成自由基对的自然光感受器。


当然,关于候鸟的生理功能如何与微弱的地球磁场匹配,以及如何在鸟类眼中形成自由基对,则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候鸟迁徙是长期演化的结果,而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候鸟在漫长的征途中,所面临的生存威胁变得越来越严重,而这更是环境保护工作者和自然资源保护者重点研究和攻克的难题。


喜欢MMPPKK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MPPKK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科技频道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