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科技频道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新研究:一种物质可使剩余寿命增长2.3倍
送交者: xiaochuliu[♂★★大🇨🇳lngviva★★♂] 于 2023-07-08 10:58 已读 4504 次  

xiaochuliu的个人频道

新发现:科学家研究表明一种物质有望使剩余寿命增长2.3倍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曾经的“天方夜谭”如今已经变为现实。2022年12月,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实现了人类首次可控核聚变能量正收益,2023年5月,最强人工智能上线,可以根据手工绘制的草图一键生成网页。而在生命科学领域,猪心脏移植人体手术、死亡后短暂恢复器官功能、通用型癌症疫苗,……颠覆性技术正获得加速突破。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人体,患者术后3日情况良好 6park.com


6park.com

相比其他领域的突破,人们更加关心的无疑是以肉体或意识永生为终极目的的生命科学技术。而这方面的相关成果在进入21世纪后也陆续取得重大突破。 6park.com


6park.com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Shin-ichiro Imai研究组曾在《Cell》期刊上发表论文报告,通过以磷脂球方式对老年小鼠补充一种来自于青年小鼠的酶eNAMPT(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使得平均剩余寿命仅剩2个月的老年小鼠寿命延长到了4.6个月,整整延长了2.3倍,连外貌都明显年轻化(见下图):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在小鼠和人类中, NAMPT的作用是合成体内控制DNA修复、能量代谢的一种关键辅酶NAD+,后者在调节代谢,维持细胞自我修复能力等方面均扮演重要角色,而NAMPT的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小鼠和人类中下降,导致NAD+减少,衰老速度加快。 6park.com


6park.com

近年来,NAD+已成为衰老和长寿研究领域的中心话题。此前,哈佛医学院等的研究已经确定其体内含量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引发从单细胞酵母到高级哺乳动物中的各种与年龄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变化,该现象提供了使用哈佛NAD+提升技术开发有效抗衰老干预的强力理论基础,也是瑞维拓等衰老抑制剂的核心机制。实际上,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其可在各种小鼠模型中减轻与年龄相关的功能衰退。 6park.com


6park.com

而在此次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中,老年小鼠通过增强eNAMPT的方式提升NAD+的合成能力,使实验动物表现出体力活动、睡眠质量、认知功能、葡萄糖代谢和神经功能的显著改善。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Shin-ichiro Imai教授 6park.com


6park.com

这一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其提示了瑞维拓等口服衰老抑制产品以外的提升NAD+以改善身体活动能力并延长寿命的另一种方式。在顺利的情况下,这一新方法有望在10年内进入人体应用,届时其效果有望比瑞维拓等口服补充方式更进一步。 6park.com


6park.com

自2013年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大卫·辛克莱尔首次确认哈佛NAD+提升技术延缓衰老、延长寿命作用后,其迅速成为了学术及生物技术领域的双重热点,除了被称为衰老医学领域“论文收割机”,更被多家生物技术及药企争相商品化。其中,日本新兴和制药在2016年首次将其推向市场,然而其产品仅能达到有效剂量的1/40,无法产生实质性效果,且价格高达数万人民币每月。随后在2018年,瑞维拓作为全球应用首款哈佛NAD+提升技术口服衰老干预实用化产品问世,其成本降低至$350美元/月(国内京东售价不高于3000元),足足下降了90%以上。 6park.com


6park.com

而哈佛NAD+提升技术的相关研究在瑞维拓上市后持续深入。2018年12月,日本庆应大学发现,哈佛NAD+提升技术甚至能够使失活的衰老干细胞重新获得分化能力,成功恢复其细胞活性。而俄克拉何马大学的Zoltan Ungvari在《Redox Biology》上发表论文,显示其有望改善皮质神经元衰亡引发的老年痴呆……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左:失去分化能力的衰老干细胞,右:经哈佛NAD+提升技术干预后恢复分化能力 6park.com


6park.com

在这些惊人数据的加持下,瑞维拓在2018年一上市便迅速成为热点,并迅速火爆富人圈。华尔街三大投行巨头之一的美银美林在报告中称,延迟人类死亡的相关生物、医疗技术现已占据超过1000亿美元的市场,预计未来十年内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下一个热点。瑞维拓的火爆使其受到各方资本巨鳄的青睐,2022年,由哈佛和全美医院排名第一的梅奥医学中心联合创立的麦克斯科学(MaxScientific)在经过多轮谈判后完成了对瑞维拓的收购,并发布了同时整合了哈佛NAD+提升技术和梅奥希诺裂(Senolytics,定向减少衰老细胞的技术)的瑞维拓4代(Revigorator G4),这是全球两大突破性衰老干预技术的首次联用。梅奥开展的研究成果表明:希诺裂技术可以使实验对象寿命延长36%。瑞维拓4代京东、天猫上市后,立即遭到高净值人群的追捧,京东平台显示好评超过5万+。 6park.com


6park.com

人口学家塞缪尔·普雷斯顿(Samuel Preston)曾在著作中写道,影响寿命增长的关键因素就是健康领域的技术革新。而全球富豪们也正加紧投资以实现这一目标,香港顶级富豪李兆基表示,若能再获取三十年青春,他愿意用1000亿去交换。这也正验证了乔布斯曾说过的那句话,没有人想死,即使是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渴望能活着上天堂。 6park.com

人类大脑具有最强大的能力,今天的科技非常发达,但依旧无法模拟人类的大脑,进行任务处理。 6park.com

今天的计算机,与人类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比较运算能力和存储知识的能力,是人脑的无数倍,但是即使如此强大的计算机,却有一方面无数超越人脑,那就是人脑的创造力能力,科学家到目前为止,依旧无法解开这个人脑是如何形成这项不可思议的能力的。 6park.com

在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人类的创造力能力,无疑是未来我们立足于机器人时代的最有力武器,那么,创造力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来的? 6park.com

如何有效的培养孩子的大脑创造力? 6park.com

神经元的链接:突触 6park.com

人类的大脑大概有80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链接”在一起。 6park.com

如下图所示,这种“链接”并不是实际上连接着的,它是通过形成突触这样的结构,从而把神经元上的电信号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 6park.com


6park.com

一个突触结构:前膜,神经递质与后膜 6park.com


6park.com

而这种传递,就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因此: 6park.com

在单个神经元上传递的是电信号, 6park.com

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这里,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即神经递质进行传递, 6park.com

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激活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信号,从而完成一个信息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的有效传递。 6park.com

任何一个行为,想法,、或者知识点,在大脑里面,都是一个信号,我们可以简单的把知识点理解为突触。 6park.com

知识点或者说行为想法的熟练程度对应的就是突触这个结构的强大与否。因此,记忆的形成,也可以说是突触的形成,而形成的突触越有效率,记忆就越牢固,动作就越娴熟。 6park.com

我们可以简单的形象理解为:知识越多,突触就会越多。 6park.com

神经元可塑性 6park.com

神经元可塑性包括两个层面: 6park.com

长出新的神经元细胞。 6park.com

神经元细胞长出新的链接,即形成新的突触。 6park.com


6park.com

每个神经元细胞可发出多达8000个链接 6park.com


6park.com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这两个层面,一个就是神经元的数量,另一个就是单个神经元的链接数。 6park.com

举个例子, 6park.com

假如A有8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平均有8000个链接,那么A具有的知识量:800亿*8000个。 6park.com

但是B由于没有正确的训练大脑,因此,他的大脑只有500亿个神经元,并且每个神经元平均只有4000个链接,因此,B的知识量:500亿*4000。 6park.com

那么A与B的知识量的差距就是非常之大的(当然,前文这种比喻只是帮助大家理解,并非准确)。 6park.com

因此,要促进大脑的发育,就是要从这两方面下手,增加神经元的数量以及促进单个神经元增长出更多的链接,也就是总的来说,就是增加突触的数量。 6park.com

形成突触有如下几个特征: 6park.com

每个神经元细胞可发出多达8000个链接左右,即可以形成多达8000个左右的突触。 6park.com

有信息刺激时,神经元才会发出链接形成突触,否则就不会形成突触。 6park.com

突触有强弱之分,多次同一个信息重复的刺激,会强化突触传递这个信息的能力,突触的结构就会越完善,传递信息就会越高效。 6park.com

突触是动态形成与动态消减的,用得多的突触会强化,用得少的会被弱化,消除或者被其他信息占用,这就是大脑【用进废退】的原理。 6park.com


6park.com

突触 6park.com


6park.com

因此,我们在每天的所有活动与思考是时,在大脑里面实际上就只发生着两类活动: 6park.com

一个就是在强化已经形成的突触, 6park.com

另一个就是在形成新的突触。(真正的学习,创造力的核心) 6park.com

当我们的某个行为或者理念变得越来越高效成熟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是在强化突触,而当我们在接触新的理念或者形成新的行为时,就意味着我们在形成新的突触。 6park.com

因此,在人的不同时期,大脑里面实际上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儿童或者青少年期,大脑更多的是在形成新的大量的突触,而在成年后,我们每天也会形成新突触,但是形成的数量相比年轻时会少非常多,成年后,更多的是在固化行为,强化突触。 6park.com

这种形成新突触的数量往往跟年龄成反比关系。 6park.com

因此随着我们的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行为与某些理念,会随着被我们强化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高效与强大,最终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而越是这种高效的习惯就会越被我们依赖,结果就是我们在各种默认的情况下,就只会使用这些高效的神经元网络,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网络又进一步被强化,而新的行为与理念就反而变得越来越少。 6park.com

最终的结果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新形成的突触所占的比例就越来越少,成年人的新想法,新行为会越来越少,创造力也随之下降。 6park.com

最终形成了我们影响无数人但又是错误的观点,即认为成年人的大脑不再发育,而实际上,不是它不再发育,而是我们的本性倾向阻止了它的发育。 6park.com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打破大脑的这个固有模式,我们的大脑实际上是在退步,我们并没有在最有效的形成新的突触,而是在固守原有的东西。 6park.com

成片的突触 6park.com

成片的突触是理解突触原理的一个最重要知识点,它体现着我们大脑存储知识的一个核心特征,因此也代表着学习的核心点,当前市面上的所谓最强记忆法,基本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6park.com


6park.com

成片的突触 6park.com


6park.com

前文指出,我们的大脑具有800亿左右的神经元,而且每一个神经元可发出高达8000个左右的链接,这意味着,假如一个神经元A确实着另外8000个神经元,那么一个电脉冲激活这个神经元A,它在理论上,可同步激发另外8000个神经元。 6park.com

这就是我们大脑最强大的能力,由一个知识点,可以引出8000个知识点。而这8000个知识点又意味着它又激活了8000个神经元,如果每个神经元又了8000个知识点,那么由最初的1个知识点,可以激发无数的知识点,就像连锁反应一样,这就是人脑的创造力的奥秘所在。 6park.com

这就是我们学习与记忆的核心,打造成片链接的突然,或者说神经元网络,形成同时并发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创造力的核心,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串通,就必须走出无数的创意。 6park.com

它就好比一只具有8000只脚的章鱼,这只章鱼最大的能力是能同时与另外8000只章鱼发生信息沟通,比如握手或者打招呼,请注意这里是并发,可同时激活的意思。 6park.com

成年人之所以没有创造力,因为他只走少数的几条路,这少数的几个路越走越好走,他就过度依赖这些路,而忽略了我们的大脑的一个路口还可以连接多达8000条其他的路的可能性,因此,学习的核心就意味着好走的路要走,但是不断的走新路,探索新路,并且把所有这些路尽可能多的串联起来,这样,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6park.com

比如,理性与感性(本能动物性)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一些本质的东西,由于我长期围绕这两者进行思索及大量的查阅资料,因此,这个问题在我的大脑里面,实际上存在着大量的关联知识,比如它也被称为系统一与系统二,显意识与潜意识,前额叶与底层动物脑,现代化文明与丛林时代,300万年前与5000年,情商与智商,强模型与弱模型。 6park.com

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同一回事,每一组概念在我大脑里面都关联无数的知识点,而所有这些概念又被几个基本底层原理串通起来,因此,实际上,这些知识点,在我的大脑里面就是一片打通在一起的神经元链接网络,而打造这样一片网络的关键点,就在于我经常大范围的多角度的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与论证。 6park.com

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说,并不是因为我聪明,我只是比常人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而已,而这个不断的换着角度去思考论证同一个问题,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最能打造创造力的学习方式。 6park.com

因此,最有效的学习就变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有效的打造这样的成片链接的神经元网络? 6park.com

于是,最有效的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可以拆分成如下两个关键步骤: 6park.com

形成一个有效突触 6park.com

形成一片有效的可以同时并发的链接 6park.com

形成一个有效突触 6park.com

每一个神经元,并非天生就有多达8000个的链接的,甚至大多数一生都达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6park.com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我们的海马回具有新生神经元细胞的能力,这种新生的细胞叫干细胞,干细胞出生了要28天才能加入到神经元网络中,而在加入神经元网络之前,如果没有适当的刺激,干细胞是无法存活的。 6park.com

比如,不动脑的人,整天对着电视或者电子设备时,大脑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不进行主动的信息刺激,不尝试走新的路,而只是在本能习惯的主导下,只走固定的路,那么这种就基本不能形成有效的新突触。 6park.com

因此,要形成有效的突触,也必须经历两个关键步骤: 6park.com

主动刺激,即主动学习或思考【新突触】 6park.com

长时程增强【强化突触】
喜欢xiaochuli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xiaochuli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科技频道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