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天价彩礼是传统文化?这可能是传统文化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5-02 16:51 已读 1629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今天去逛街,花9块9买了6个老婆……饼。

哪怕老婆饼里真有老婆,但6个老婆这种事,只有默默的YY一下才不算违法犯罪。即便是1个老婆,在今天的现实中别说9块9了,就算掏出十万个9块9,也未必能搞得定。 6park.com

老婆饼里没老婆,原因肯定不是6个只卖9块9 6park.com

之所以如此,除了房子车子,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让人诟病已久的彩礼。

头一回听说彩礼,是在中学课堂上听历史老师侃大山,这玩意被指斥为封建糟粕、历史渣滓。长大后谈婚论嫁,也是直接跟媳妇去领了证,什么彩礼嫁妆的压根就没在脑子里冒过泡。谁知到了这几年,就经常听见年轻的同事吐槽彩礼实在是太坑人,女方动辄一张嘴就是六位数起步。而且听未来丈母爹、丈母娘那意思,似乎少掏了一块钱,就是对人家闺女的亵 渎,是对忠贞爱情的背叛,所以你这货就是个妥妥的渣男。

这不禁令我满心疑惑——难道在如今金钱成了爱情的等价物?按照这个逻辑,那些想嫁女的人家不如开个闺女拍卖会,价高者得。没准你家千金还能拍出个万金、亿金,简直是精神物质双丰收,还倍有面子,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还在心里暗暗侥幸,幸亏我结婚早……不对,是幸亏我媳妇好! 6park.com

起码在十几年前的东北,彩礼还是个陌生的话题 6park.com

当然,天价彩礼这玩意作为当今的一个社会现象,无论是好是坏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对我这个已婚人士来说,当个瓜吃吃就得。不过看到有人居然振振有词的把这玩意称之为传统文化,就有点不能忍了。

这个黑锅,谁爱背谁背,反正传统文化不背。


01

当然,我不是说古代没有彩礼。只不过那时候的彩礼叫“聘礼”,而且之所以要搞出个聘礼来,目的跟证明谁家闺女价值千金、万金,或者小夫妻情比金坚,再或者趁机捞一笔之类的理由压根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6park.com

古人搞出聘礼这种东西的初衷,可不是为婚姻设置经济门槛的 6park.com

不信?有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的“哼哼教导”为证:

“子云:夫礼,坊(通“防”)民所淫,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以此坊民,民犹有自献其身。《诗》云:‘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刈麻如之何?横纵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礼记·坊记第三十》)

夫子曰过的这段话翻译成大白话的意思大概是这样婶儿的——礼这种东西之所以要制定出来,就是用来防备大家乱搞的,作为男女合理合法交往的依据。简单来说,就是男女之间不经媒人撮合,连句话都不能说;没有下过定婚的聘礼,见一面都算偷 情。为啥要弄出这么严格又僵化的规矩?就是害怕男女之间没了界限,成天净搞些没羞没臊的事情。而且别看老夫都这么严防死守了,还是防不住那些春心荡漾的小年轻啊!《诗经》上说“要想砍柴火就得先有斧头;要想娶媳妇就得先有媒人;要想种麻就得先有土地;怎么娶媳妇才算合理合法?起码得先告诉一声爹娘吧”唉,现在的小年轻,咋就都不听劝呢?

夫子吐了一大堆的槽,也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之所以要弄出聘礼或彩礼这玩意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小年轻婚前擦枪走火,搞一出先上车,后买票的套路。

为啥要对小年轻严防死守,因为这种事情在当时普遍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熟悉传统文化的朋友都知道,“婚礼”在古时又称“昏礼”。之所以有这么个叫法,正经的解释是在当时结婚的仪式都要在黄昏的时候举行。而不正经的说法就有意思了,说在上古的时候,要是哪个小伙看上了心爱的姑娘,就一棒 子把她打昏然后扛回自家的山洞或树屋,再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干那些只有夫妻才能干的没羞没臊的事了…… 6park.com

这种“昏礼”简单直接高效,就是对姑娘不太友好…… 6park.com

别以为我在瞎扯,至今一些少数民族仍保留着“抢夺婚”、“掠夺婚”的习俗,就是上古时一棒 子敲昏习俗的变种。

不过这种“昏礼”既野蛮又粗鲁,而且要是心情一激动把握不好力度,很容易把红事变成白事,因此注定会被淘汰。所以大概到了商周时期,举行“昏礼”的习俗终于不需要可怜的姑娘再被打昏,而是进化到了一种更文明的方式。

赵忠祥老师曾留下过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草原又到了动物们那啥的季节。”其实万物相通,我们的祖先也早早就发现如果在春天繁衍后代的话,气候适宜且食物充足,利于母腹中胎儿的健康发育。而到了分娩的时候,又正巧赶上粮食收获的季节,再加上秋冬季疾疫发生的概率较低,凶禽猛兽活动的频率也不高,能大大降低新生儿的夭折率。

于是就出现了在春天的大规模集体性相亲活动——踏青。

其实踏青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只不过如今我们习惯称之为春游,而且大多是小朋友或一家几口集体出动到野外去吃吃喝喝。不过在历史上,踏青的主角基本都是未婚的青年男女,而且出游的目的嘛,基本都是给未婚的小年轻创造个看对眼儿的大好良机。像《诗经·郑风·溱洧》就有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意思就是说在美好的仲春时分,在清波荡漾的溱水、洧水之滨,青年男女可以自 由的相遇、交流甚至笑语“相谑”,彼此赠送象征爱情的芍药之花。 6park.com

在今天以吃吃喝喝为主要内容的春游踏青,在几千年前的涵义很黄很暴力…… 6park.com

起码在两宋之前,踏青都是青年男女名正言顺的结识异性的难得良机。哪怕到了道学大兴、压抑人性的明清等朝,踏青也是年轻女性不多的可以逃出深宅大院自 由活动的机会,只是再想借机寻个心上人啥的,那还是别白费心思了。

而在先秦时代的踏青活动,那就更加狂野奔放了——一对对男男女 女只要情投意合了,基本就直接钻小树林或草棵子里去了。对此官方以及社会总体舆 论的态度哪怕说不上支持,起码也是不反对的。毕竟那时候人口就是生产力,甭管以何种方式多生俩孩儿对谁都没坏处。

但这种事出现得多了,造成的麻烦也不少。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经常出现渣男或者渣女——一冲动钻了树林子或草棵子,然后提起裤子就不认账或一走了之的数不胜数。这就导致了夏商周乃至秦汉时,一个孩子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情况简直不要太普遍,单亲妈妈几乎遍地都是。

这必然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当然这在当时不重要。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保障民生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内容就从来不在官府的责任范畴之内,基本都是零投入。不过要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老爷也都像升斗小民那样乱搞,搞到最后统统知妈不知爹,这可就有点掉价了。 6park.com

聘礼这东西最早是给贵族准备的礼仪,跟老百姓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6park.com

反正一个贵族老爷的面子问题,比万千死老百姓的存亡生死值钱多了。所以最开始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编瞎话或者说编神话。

比如殷商的先祖契,据说就是在他娘简狄吃了个鸟蛋后才怀上的,还引申出了个“玄鸟生商”的美丽故事;比如周朝王室的老祖宗后稷,也是他娘、有邰氏之女姜嫄踩到了巨人脚印生下的;再比如那个因“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左传·庄公三十年》)而被孔夫子赞赏不已的令尹子文就更厉害了,一度连亲妈是谁都不知道,是喝了一头善良的母老虎的乳汁才存活下来并长大的。

说白了,就都是些知妈不知爹,甚至连亲妈是谁都搞不清的货色。

直到漫天神仙基本下岗或隐退的秦汉时期,史官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大开脑洞,来解决汉高祖刘邦是怎么来的这个难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也就是说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刘老爹亲眼看着刘老娘跟一条龙没羞没臊的在那啥那啥,然后刘老娘的肚子就大了,再然后刘邦这娃就诞生了…… 6park.com

刘邦为啥斩白蛇?没准跟他老娘生下他的方式有关 6park.com

烧脑不?狗血不?毁三观不?还有,你信不?


02

所以周公制礼(咱就别纠结那玩意是不是他弄出来的了),包括发明出聘礼这玩意并要求“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其实跟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和奴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些东西都是用来约束和要求贵族的,以解决人家的面子问题以及神仙都被胡编乱造得快不够用了的难题。 6park.com

这家伙就是发明了“彩礼”的罪魁祸首 6park.com

按照《仪礼》中的规定,那时一个贵族想要结婚必须要走六道手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的“纳征”,就是在今天让一半人喜闻乐见又让另一半人吐槽无 能的送彩礼这个环节。

那么在彩礼这玩意刚出现时,是不是就已经天价了,又有多么天价呢?

史书上白纸黑字记载得很清楚:“玄纁束帛,俪皮”(《仪礼·士昏礼第二》)——就是红黑两色的布帛5匹再加上鹿皮2张,就是在当时最标准的聘礼了,多了少了都不合礼。

“玄纁束帛,俪皮”对于当时的普通人家来说,负担是极重的,恐怕比今天的天价彩礼更令未婚男青年闻之色变。不过周公肯定对此观点不屑一顾,为啥?因为人家制定这个规矩和标准,是用来约束公卿贵族的,一帮穷嗖嗖的平民百姓跟着凑什么热闹,又关你们什么事?

布帛5匹再加上鹿皮2张的价值,哪怕对于当时最底层的小贵族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因此周公发明出聘礼这玩意的初衷,压根跟给婚姻设定经济门槛和他家里没有待嫁的闺女、没法趁机捞一笔无关。之所以把婚礼的程序设计得如此复杂繁琐,是为了让那些浪荡公子哥们尊重婚姻、重视伦理,不要乱搞。起码也得正式的明媒正娶个老婆回来之后,再出去乱搞。 6park.com

最早的聘礼的意义不在于经济价值,只是让倒霉的鹿鹿遭了无妄之灾 6park.com

假设周公要是设计出个天价聘礼来,让贵族家庭都压力山大,那谁还会遵守这些光看着就让人头大的规矩,还不都去钻小树林和草棵子去了?这就与他制礼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所以肯定不能这么干。

而且周公和历代儒生还持之以恒的展开了大忽悠运动。他们告诫那些好面子的贵族,要想保住面子,就得按他们规定的那套流程才能结婚。否则就是贵族中的渣滓、败类,让我们一切唾弃他吧!

因此从西周起,尤其是当儒家如日中天以后,这套据说是由周公亲手制订的“婚礼流程指南”就被严格遵守并执行,直到近代以来西风东渐,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才被丢进了垃圾堆。

当然了最开始的时候这玩意只在贵族公卿群体中流行,跟平民百姓不沾边儿。所以大家该钻小树林的照钻小树林、该钻草棵子的照钻草棵子,比如本是平民出身的刘邦大概率就是这么降生的,哪怕他名义上的亲爹刘太公对此也没啥意见。

毕竟两口子应该都没少钻,何必五十步笑百步? 6park.com

上古时的踏青才是寒门男女的情人节,根本用不着彩礼瞎掺和 6park.com

只不过平头百姓中也不乏讲究人,觉得成天到处乱钻这种行为实在太low,便自觉自愿的向贵族老爷靠拢,也搞起了“昏有六礼”。只不过完全照搬照抄成本太高,因此便折中一下——起码在秦汉之前,平民家庭娶媳妇一般自己动手去猎两张鹿皮,就可以当成一份足够赚回面子的聘礼了。当然要是鹿皮不好弄的话,拎只大雁上门基本也不会被亲家嫌弃。毕竟大雁这种生物,历来都是美好爱情的象征。

所以说当时的聘礼,对贵族来说代表着一种礼仪上的约束,对于平民而言就是取一个好彩头。谁想凭嫁闺女发财,那将是种非常让人瞧不起的龌龊行为。

因此生了闺女的人家,通常会在其未嫁之前拼命的攒嫁妆——嫁妆起码也得比夫家下的聘礼价值更高,才不会被左邻右舍指指点点导致全家都没脸见人。

这种沉重的经济负担,不但与今天的习俗正相反,也是导致历代溺(女)婴现象高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也正因为大家拎只大雁上门就能娶回媳妇这种风俗的流行,还导致了大雁种群的迅速减少,直至濒临灭绝。到了唐朝的时候,人们已经越来越难抓到大雁了(必须是活的),只好拿褐色的鹅来冒充,被称之为“雁鹅”——至今在江南一带的方言中,还称呼褐色的鹅为雁鹅;而在四川的某些地方,干脆就把大雁称之为雁鹅。 6park.com

在鹿之后倒霉的是大雁——都是那时候的彩礼规矩闹的 6park.com

因此在今天仍习惯于每年在南北方来回乱窜的大雁,动不动就在天上排出个“人”字这种现象,从历史学的角度可以解读为人家是在为自己祖先的血泪史向我们控诉——你们人类娶媳妇折腾俺们大雁作甚?求你们当个人吧!


03

当然哪个时代都不乏愿意出风头或与众不同的显然包,在婚娶这件事上也不例外。因此历朝历代都不乏奢婚、厚娶的例子。 6park.com

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直接甩票子当聘礼是种让人瞧不起的暴发户行径 6park.com

事实上从汉朝起,随着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玄纁束帛,俪皮”这样的聘礼就显得有些过于寒酸了。因此到了东汉时出现了“聘礼三十物”:

“考通志婚礼,后汉之俗,聘礼三十物,以玄纁、羊、雁、清酒、白酒,粳米、稷米、蒲苇、卷柏、嘉禾、长命缕、胶、漆、五色丝、合 欢铃、九子墨、金钱禄、得香草、凤凰、含利兽、鸳鸯、受福兽、鱼、鹿、乌、九子妇肠、燧、钻,凡二十八物。又有丹为五色之荣,青为东方之始,共三十物,皆有俗仪,不足书。”(《客座赘语·卷九·礼制》)

看名称和数量好像挺唬人,但其实都是些常见和常用的物件,并非什么太值钱或稀罕的东西。在正常情况下,“聘礼三十物”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并非什么负担,而且大多是走个形式,即便少了几样通常也没人较真。毕竟送这些东西大多取其祝颂之意,象征并祝福夫妇好合,其经济价值显然是不重要的。

当然了,魏晋南北朝可是士族门阀最嘚瑟的时代。为了显示和炫耀自家超人一等的地位和财富,这帮家伙通常会在嫁娶时打起聘礼的主意,比如在常规礼物之外添上金银珠玉等贵重的物品,通常情况下也没人去管。

但这种风气很坏,使得聘礼与此前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开始重视经济价值。而且这种风气愈刮愈烈,开始向平民百姓群体蔓延,导致一时间奢娶厚嫁成风,甭管男娶还是女嫁都让人压力山大。

我们都知道隋唐两朝一直在大力打击士族门阀势力,唐高宗李治一度下旨严禁在著姓间联姻。因此,一度成为世家豪门嫁娶时必不可少的聘礼攀比之风,也落入了两朝官府的打击范畴。 6park.com

奢娶厚嫁在大多数朝代都不被提倡,甚至会遭到打击 6park.com

而且奢娶厚嫁之风盛行,导致大量家境并不充裕的适婚男女被动的晚婚晚育,必然导致人口的自然增长受阻。而在古代,人口数量的多寡向来是国力的象征——多一口壮丁,就意味着官府多一份税收、多一个免费劳力甚至在战时多一个炮灰。这就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哪朝哪代的统治者都不能忍。因此早在北周时期,周武帝宇文邕就曾下令婚嫁必须从俭,不许因为聘礼的缘故阻碍婚姻:

“自今已后,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已上,爰及鳏寡, 所在军民,以时嫁娶,务从节俭,勿为财币稽留 。”(《周书·卷五·本纪第五》)

到了隋唐尤其是唐朝,官府对于奢娶厚嫁的打击力度更大。比如将繁琐麻烦的“聘礼三十物”改为“纳采九事”,即合 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和干漆。《唐律疏议》中甚至规定“聘财无多少之限,即受一尺以上,并不得悔”(《唐律疏议·卷十三·户婚》)——意思就是说哪怕小伙子拿了个破布头子(唐一尺大约为30厘米)去心爱的姑娘家下聘,他未来的老丈人和丈母娘也不能因此而拒婚。

如果非要嫌贫爱富拒婚咋办?你当《唐律》是吃素的!一旦事发,受害人可到官府告讼,违法者将受到警告、罚款甚至拘捕的处罚。

因此在唐朝不是谁有钱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在婚礼上大肆铺张的。尤其是那些在过去嚣张跋扈惯了的士族门阀,在皇帝眼中他们喘口大气都是罪,更何况这种被严防死守的婚嫁之事? 6park.com

关于婚礼的传统文化,重在形式和寓意,而非攀比夸富 6park.com

要知道在当时,士族门阀就是社会风俗、潮流的风向标。这帮家伙都开始低调婚娶、不搞攀比了,谁家再在聘礼上斤斤计较就是非常没品的事情了。这就导致了一度盛行的奢娶厚嫁迅速销声匿迹,讲究简朴和美好寓意的聘礼很快就流行开来。

由唐朝兴起的娶妇嫁女不为聘财左右的这种传统婚姻观,哪怕在几百年后仍为开明之士所坚持。比如明清之际的浙西望族陈氏曾立《丛桂堂家约》,明确要求族内子弟娶妇不论资财,嫁女不慕财势,不受聘金。

只可惜但凡是唐朝的好东西,到了两宋就变成了截然相反的鬼样子,聘礼也不例外。


04

要说宋朝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首先是战斗力弱鸡,其次就是经济上非常发达。究其原因,就是重商主义在宋朝的泛滥——商人嘛,大多会见利忘义,都一门心思的钻钱眼里去了,谁还有心思打仗? 6park.com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特立独行的朝代 6park.com

而这一点反映在婚姻习俗上,就从汉唐时的重视门当户对,演变成了唯财是举。

不过与我们当前现实截然相反的,是在这种风气下倒霉的不是适婚男,而是待嫁女,说白了就是当时不讲究彩礼的多寡反而非常在乎嫁妆的薄厚。

这种压力究竟有多大?想当初宋神宗赵顼向王安石吐槽自己有多穷时,就拿“嫁一公主至费七十万缗”(《宋史·卷一百七十九·志第一百三十二》)来当例子——如果按照粮价折算,北宋时的一贯钱(一缗等于一贯)大概折合人 民币700元,大家可以算算赵顼嫁个闺女得花多少个小目标?

更可怕的是,赵顼一共生了10个闺女。不知道他该悲伤还是庆幸的是,其中8个早夭,所以只需要准备两份嫁妆即可。

当然了,我们都知道宋朝的公主不招人待见,想嫁出去很难,故此嫁妆高点也可以理解。但其他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比如我们的苏仙儿——现在经常听人调侃苏轼和他的“冤种”弟弟苏辙的故事。事实上相比成天忙着从大牢里往外捞哥哥更让苏辙头疼的,则是嫁闺女的难题。而苏轼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还在写给章惇的信中说俏皮话拿他的倒霉弟弟寻开心:“子由(苏辙的表字)有五女,负债如山积”…… 6park.com

苏辙这个苏仙儿的冤种弟弟,也有着许多不得不说的好玩事迹 6park.com

小苏嫁女有多难?话说北宋官员的工资高得吓人,像苏辙的官职最高做到正二品的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每年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加一块可以达到10800贯(按粮价折人 民币756万元),普通人几辈子都花用不尽。可仅是嫁出去4个闺女的花费,就让苏辙的宦囊为之一空,还背了一屁 股的债。所以等到最小的女儿出嫁时,他根本就掏不出钱来。面对闺女委屈的目光,小苏一咬牙、一狠心,干脆将家中的田产、商 铺等固定资产变卖一空,这才凑齐了9400贯(折人 民币658万元)的嫁妆。

有人可能会问,小苏就不能少给甚至不给嫁妆吗?要知道按当时风俗,新妇别说没嫁妆了,就算嫁妆少了不能让夫家满意,就可能会被轻视、排挤、辱骂甚至殴打,因此被“退货”的也不少见。因此为了闺女婚后生活的幸福,当爹的只能豁出命去搞钱。

而且这可不是个别现象。像与李纲、赵鼎、胡铨并称为南宋四大名臣的李光也曾哀叹“家有五女,盗贼不过其门”——女儿生多了,连盗贼都嫌弃,偷东西都要躲开这样的人家,可见在当时的嫁妆之害。

富裕的官宦人家尚且如此,家境不充裕的平民家庭就更不用提了。这就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问题——其一就是大多数家境不富裕的人家为了逃避嫁妆危机,往往选择在诞下女婴后就将其溺死或遗弃,被称为“不举子”。不举子现象严重到了何种程度?两宋与清朝并列为中国历史上溺 婴问题最严重的朝代,后者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理解,毕竟人口 爆炸(从明朝的一亿多暴增到四亿多)超过了传统农业经济能承受的极限,实在是养不起了。而前者,除了统治者刮地皮刮得太狠,厚嫁之风俨然就是罪魁祸首。 6park.com

相比如今的彩礼,宋朝的嫁妆才是真正的天价 6park.com

其二则是陷入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是大量的女婴夭折导致人口比例失调,使得大量的男子娶不到老婆,只能想歪招,那就是妇女拐卖之风盛行;另一方面则是贫寒人家的闺女即便到了适嫁年龄,也往往因为“家贫人不聘”,导致“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宋史·卷四百五十六·列传第二百一十五》)。

可见今有彩礼之患,古有嫁妆之灾,其为害程度可谓是不相上下。

当然了,宋朝的嫁妆虽然害人不浅,但也不少没有好处。宋朝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女子虽嫁,但嫁妆仍属于其个人私产,拥有所有权和处分权。也就是说未经媳妇允许,丈夫是动不了这个钱的。即便离 婚了,女方也可以合法的将这份财产全部带走。

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知否》中,就有一段关于宋朝嫁妆问题的经典桥段——盛淑兰不想跟他老公孙志高过了,但又担心后者为谋取妻子的嫁妆而提出休妻,最后只好以让出一半嫁妆的代价换取了二者和离。因为按照《宋律》规定,离 婚(即和离)后女方是有权带走嫁妆的,可要是因为女方过错导致丈夫休妻,嫁妆就没法带走了。 6park.com

这两口子的故事非常符合事实,很见功力 6park.com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关于嫁妆演绎出的闹剧,甚至比影视剧中更加精彩。

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京师汴京爆发了一起震惊朝野大案,即已故开国宰相薛居正的孙子状告继母柴氏侵吞家产并试图改嫁——以子告母在古代叫“忤逆”,属十恶不赦中的“大不孝”行径,一刀砍了谁都没话说,咋就震惊朝野了呢?

宋真宗赵恒满脑门问号的询问案情,然后也被吓了一跳。为啥?因为当朝的两位宰相、也是仅有的两位宰相向敏中和张齐贤都涉案了。

事情是这样婶儿的:柴氏是个富婆,光是嫁妆就有10万贯。所以当她的老公薛惟吉一挂掉,柴氏就立马成了香饽饽,那些眼珠子里尽是孔方兄的无 耻男人们纷纷上门求娶,就连向敏中和张齐贤这俩大宰相也不能免俗,争相向柴氏献出爱的小心心。

柴氏精挑细选了半天,最后看上了“姿仪丰硕,议论慷慨”(《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的张齐贤。这下老向的面子就栽进了泥坑,当然一肚子不乐意,便唆使薛惟吉的两个傻儿子状告柴氏侵吞家产,这才引来后续的一系列八卦。

赵恒也是很无奈,本想和稀泥,谁知向、张俩老头为了那个家资10万贯的寡 妇寸步不让,竟在朝堂上大吵大闹起来。最后把赵恒气得七窍生烟,把这俩不知廉耻的老货统统贬黜地方,谁都不许娶寡 妇。 6park.com

社会风气如此,所谓的名臣贤相也就是那么回事 6park.com

而且这可不是什么稗官野史,有程圣人立书为证:

“本朝向敏中号有度量,至作相,却与张齐贤争取一妻,为其有十万囊橐故也。”(《二程外书·卷十》)

可见宋朝婚嫁重财到了何种程度。


05

凡事盛极必衰,彩礼嫁妆这玩意也不例外。 6park.com

宋朝以后,天价嫁妆人嫌狗憎,怎么没能掀起风头 6park.com

宋朝婚嫁重财之风令当事人生不如死,后人也是深恶痛绝之。不过宋朝仅挺过了160来年就被撵去了南方,在女真人及蒙古人治下的北方汉民别的不说,在婚俗习惯上倒是非常的从善如流,开始“大有胡风入汉家”(《追昔感事八首》)。

再后来蒙古灭了南宋,连南方人都觉得那帮蛮夷简朴直接的嫁娶习俗大有古风,起码比自家那个逼得“贫人女至老不得嫁”的鬼规矩强得多,于是也跟着从善如流。甚至在某些地区还出现了仿照蒙古人将牛、羊等牲畜作为聘礼的习俗。

到了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以后,开始大力的推广复兴礼俗、恢复汉族礼仪文化的运动。比如“复衣冠如唐制”,再如严禁收继婚等等。不过古代王朝的政策执行力也就是那么回事,经过200多年的胡风“熏陶”(自靖康之变起),很多习俗已经没法再回到从前,更别提600多年前的唐制了。

比如老朱再想让他的子民接受老祖宗的“聘礼三十物”或“纳采九事”基本没有任何可能。虽然宋朝的天价嫁妆令人深恶痛绝,但拿实实在在的金钱取代那些只有象征意义却没什么实际经济价值的东西当聘礼,那是相当的深入人心,想改都改不成。

根据《婚事杂登》一书的记载,明清之际的普通人家娶媳妇常见的聘礼为“礼银六十四两,迎送彩银八钱,叩门彩银四钱,净增彩银六钱,掌翰礼壹两,迎书彩银八钱,物品若干”——继续按粮价折算,也就是值人 民币2万元左右,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天价。

当然这也跟明清的经济状况不佳,大家普遍都穷嗖嗖的有很大的关系。 6park.com

彩礼的多寡,往往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6park.com

从历史的经验看,但凡经济发达的时期甭管彩礼还是嫁妆都跟着水涨船高,这也是符合经济规律和人性的。只不过凡事物极必反,所以这种畸形的婚俗一般会造成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难以长期持续的。

但赶上了,就只能认倒霉。否则,还能真不娶媳妇不成?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