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站在游牧民族的角度上,聊聊他们为啥总喜欢“南犯中原”?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5-01 16:44 已读 1977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在近现代社会之前,传统的人类文明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渔猎文明和商盗文明。因为最后一种跟咱们的老祖宗不沾边儿(那是人家昂撒的专利),所以先不去管它。 6park.com

在工业文明出现前,农耕文明是最具生命力和最先进的文明类型 6park.com

一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成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渔猎民族的战争史也不为过。根据太史公的记载,早在黄帝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跟一个叫“荤粥”(xūnyǜ)的部族掐过一架了。而且其过程与结果跟后来从汉唐到明清时大部分类似的场景简直是一毛一样——黄帝揪住荤粥就是一顿胖揍,然后荤粥人撒丫子就跑。而且人家跑得那叫一个快啊,黄帝跑炸肺都撵不上,只好憋着一肚子气回家去了。

这个荤粥,过了两千多年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已经成为从战国到魏晋的无数北方军民心中的梦魇:

“荤粥,匈奴别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玁狁(xiǎn yǔn),汉曰匈奴。”(《三家注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说到匈奴,给人们留下最深刻且坚固的印象就是成天跟中原过不去。先是在战国时不断袭扰秦、赵、燕等诸侯国的北方边境,后来跟汉朝更是断断续续的打了350年之久——从汉高帝七年(前200年)的白登之围一直打到东汉元嘉元年(151年)司马达将北匈奴彻底撵出西域、迫使其不得不远迁为止。话说此时距离汉献帝刘协禅位给曹丕还不足70年,而两汉加一块国祚也不过才405年,可见这场战争之漫长与残酷。 6park.com

在我们的印象中,匈奴人存在的唯一意义,似乎就是“南犯中原” 6park.com

当然,这些都是记载在我们老祖宗写下的史书里头的事情。对于这个大汉朝的“一生之敌”,我们骄傲的祖先的态度是既重视又蔑视的——每当匈奴人又跑到汉境烧杀掳掠或是汉军气势汹汹的开进到塞外拆家了,史官们通常都会事无巨细的留下详尽的记录。不过要是人家没来或者我们没去呢,在那些时间里匈奴人都在干啥?

那谁还管他死不死的!

这,就是掌握了话语权的重要性所在。

所以我们翻开像《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资治通鉴》之类的史书,就会发现汉匈关系其实用俩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干仗。

这种事哪怕拿脚后跟去想,也肯定不靠谱。别说匈奴最鼎盛时也不过200万人口,哪怕曾有过6000多万人的汉朝,要是没完没了的打350年的仗,估计也早就把人都打光了。

匈奴人确实没少跑南边来聊闲,汉朝人也的确没少跑到塞外去拆家。但在那漫长的350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两国的边境不能说天天太平无事,但两国将士拉开架势死磕的场景也是很罕见的。更别提大规模的战争了,很多人一辈子恐怕都碰不上一回。 6park.com

对于绝大多数匈奴人来说,最爱过的也是太平日子 6park.com

毕竟汉朝人要忙着种地织布,匈奴人也得放牧挤奶啊?人活着就得过日子,不逼急眼了谁愿意成天去跟别人玩命?可是在很长时间里,几乎没有人在乎过包括匈奴人在内的游牧民族平常都在干啥、想啥、说啥。而这些牧民、渔夫或是猎手民族又不爱学文化,大多数连文字都没有,所以基本上啥都没留下来。

因此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匈奴人之类的游牧民族,我们愿不愿意南下去攻打中原?


01

在网络上经常听到有人、尤其是南方的朋友抱怨,自己的城市里几乎到处都是东北人。 6park.com

这显然是在胡扯,但很容易迷惑不明真相的人 6park.com

然而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人口流出数量仅排在第13、18和21位,其中辽宁还是人口净流入省。

就算把辽吉黑算作一省,总流出人口加一块也仅有822万(其中黑龙江393万,吉林241万,辽宁187万),只占东北地区总人口(9644万)的8.5%。三省总流失人口也只相当于排在前三甲的河南(1610万)的51%,安徽(1152万)的71%,四川(1036万)的79%。像广东省的外来人口近3000万,来自东三省的加一块只有40万左右,跟广西(693万)、湖南(512万)等省比起来,本应毫无存在感才对。

而东北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分别是辽宁(130万)、山东(115万)、北京(111万)和河北(66万)——也就是说在内部及周边交流的已经超过东北流出人口的一半了,哪还有更多的人往南边跑?

可为啥大家总觉得身边到处都是东北人?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就是东北口音的辨识度太高、传染性极强,身边有别的省的人未必能引起你的注意,但东北人一定是“显眼包”;其二就是性格问题,往好听了说是性格外向,往难听了讲就是爱嘚瑟,嗓门还大,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方面往往能起到以一顶十的神奇功效;其三就是东北人有“爱扎堆”的习惯。比如网上经常有人传说100万东北人占领了海南,将其变成了“东北第四省”。但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海南的常住人口中来自外省的总共才109万,其中东北人在10万人左右。但这些东北人又大多聚居在三亚等城市,还总爱往一起凑,嗓门又大还喜欢显摆,就显得人特别多。 6park.com

东北人的性格、口音和嗓门等特点,都能在人群中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6park.com

说了半天东北,好像是在跑题,但其实并没有。因为历史上跟中原王朝打交道最多的那些游牧民族,其实大多数都发源于东北——东北汉族、东胡、濊貊(huìmò)和肃慎被称作古代东北四大民族,其中从东胡走出了鲜卑、柔然、契丹、奚和蒙古等日后的塞外霸主,濊貊是高句骊的前身(这个倒不怎么游牧),肃慎的后代则有靺鞨、女真这样的狠角色,满洲人与其也有着很大的渊源。

至于东北汉族,原本才是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但自从在魏晋时差点被姓司马的杀绝种后,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是不是除了匈奴和突厥,剩下的主角都凑齐了? 6park.com

历史上最喜欢“南犯中原”的那帮家伙,几乎都起源于东北 6park.com

虽然古代与现代的各种差异巨大,但生存的基本逻辑是不变的。现在的东三省人口加一块近亿,愿意往关内跑的还不到十分之一。那么这些古代的“东北人”,在还得加上个需要玩命的前提下,还能剩下多少人愿意“南犯中原”?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从秦汉到明清,真正有意愿与中原人争霸天下的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其实只有蒙古和满洲。而且前者还是被南宋先发制人惹毛了才兴起打过长江去的想法,后者呢?大概是被从天而降的大馅饼砸得晕头转向,这才觉得有便宜不占是忘八蛋吧。

剩下的有一个算一个,顶多就对中原的北部还有点兴趣。甚至不乏大把的“宅男”——你不把他逼急了,人家甚至一辈子都懒得离开白山黑水或是大漠草原半步。

比如说匈奴。尽管在汉初时匈奴人没完没了的南犯汉境,在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时还放火烧了回中宫(今陕西陇县西北)、骚扰过甘泉宫(今陕西淳化北),搞得长安都不敢开城门,可谁听说过匈奴人占据了原属于汉朝的哪块土地或哪座城市?

没有,从来都没有。因为匈奴人南下的目的从来只有银子、谷子、绸子和妹子。土地从来不是他们的目标,更没想过把刘家的皇帝撵下台,然后自己坐上去过过瘾。

虽然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但只要汉朝如约送来财货和公主,匈奴人基本上还能守诺。可等到刘彻不想再受欺负、奋起反击以后,匈奴人本打算旧态复萌,却被卫霍连续打成狗。从此别说再去汉地抢劫,连老窝都守不住,只好在不断的失败中逐渐衰落,直至消亡。 6park.com

匈奴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群强盗,对刘家皇帝的那张宝座没有丝毫的兴趣 6park.com

匈奴之后的塞外霸主是鲜卑。鲜卑人开始也想学匈奴人那样靠抢劫致富,但却没赶上好时候,连续被东汉和曹魏揍得死去活来,只好改行给中原人当起了雇佣兵。说实话鲜卑人干这一行还是很敬业的,从曹魏到西晋都愿意给他们点赞,就连诸葛亮北伐时都考虑过收买鲜卑人对老曹家实施南北夹击的计划。只可惜当雇佣兵的鲜卑人在乎金钱更在乎信用,起码得有个先来后到吧?所以实诚的鲜卑人就没答应诸葛丞相。

等到内附的匈奴人和羯人掀起五胡之乱,失去了大金主的鲜卑人才决定自己单干,并很快成为北中国的霸主。不过从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的近300年间,我们最熟悉的一幕场景就是被撵到南方去的汉 人不断发起北伐,试图收复失地。但谁听说过几回占据了北方的胡人想要杀过长江去、一统全天下?好像就有个苻坚,剩下的各种胡人王朝只喜欢在北方那一亩三分地里玩,对南下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

鲜卑人去中原了,塞外霸主就换成了柔然。不过柔然之所以令许多人感到陌生,就在于天生一副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惨相,成天挨昔日主子鲜卑人的胖揍。被揍急眼了,一度还跟后秦、北燕以及南(朝)宋结成“抗魏同盟”,但结果还是然并卵。

相较于柔然,突厥人显然是赶上了好时候。当时的中原不但南北分 裂,在北方更是东西对峙、不死不休的状态。可以说以突厥人当时的实力,但凡有点志向一统北方,其实都不用费多大的力气,甚至再接再厉把南方吞下来,也并非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6park.com

哪怕屡次天赐良机,突厥人对南下中原和一统天下也提不起丝毫的兴趣 6park.com

而且这样的机会,老天爷白送给突厥人的还不止一次——隋末的时候,中原的力量更是衰弱到了极点。为了防止蹲在北方草原上的那个庞然大物悍然南下,包括窦建德、王世充、薛举、刘武周、梁师都等一时枭雄纷纷向突厥纳贡的纳贡、称臣的称臣。可以说突厥人要是非得南下的话,大江南北的数十股割据势力谁能挡得住?

可突厥人在干吗?只要中原的帝王们奉上财帛和公主,人家就言出必践,说不南下就不南下。李渊在晋阳起兵时,答应“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旧唐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七》,突厥人就眼睁睁的看着空虚得一塌糊涂的晋阳无动于衷,还屁颠屁颠的派出了两千骑兵(也有说五百的)跟在李渊的兵马后边,准备把他答应好的金银财宝拉回家去。

如果说突厥人把匈奴人的贪婪模样学了个十足十,那么回纥人就是鲜卑人的嫡系传人。安史之乱后,大唐衰弱得不成样子,兵强马壮的回纥人要是趁机捅上一刀,没准就能成为史上首个来自游牧民族的天下霸主。可要不怎么说草原的汉子都是实心眼呢?说好的给大唐当雇佣兵,那就是雇佣兵,拿了钱就得干正经事。就算大唐皇帝手头紧欠了费,还得劳动回纥人自己去收款,但烧杀抢掠之后一定还是哪儿来的回哪儿去,绝不做违反“职业道德”的事。

当然了,要是吐蕃人先付了钱,回纥人也不介意立马转身就去砍刚才的大唐战友。那真叫一个诚实经营,童叟无欺。 6park.com

都说回纥人洗劫了洛阳,但少有人知当时的唐军抢劫得更狠、更凶 6park.com

五代十国的时候,5个中原霸主里的3个都是沙陀人(后唐、后晋、后汉),他们对“十国”盘踞的南方基本也提不起啥兴趣,只要称臣纳贡就懒得理你。反倒是汉 人郭威、柴荣、赵匡胤取而代之以后,才一门心思的南征北战,非得一统天下不可。


02

宋朝的事就更有意思了。我们都知道两宋先后被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异族欺负得欲仙 欲死,可要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历史就会换了截然不同的一副面孔。 6park.com

为啥宋人总被欺负?还不是因为每次都是他们先撩闲? 6park.com

宋辽之战打了25年,而且是宋人先开的第一枪,因为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嘛。对这事契丹人会怎么想?燕云之地又不是我们抢来的,那是石敬瑭白送的,关你们好几十年后才冒出来的宋国什么事?就算你们坚持什么“自古以来”,那整个辽国在汉唐时还都是中原王朝的地盘呢,按这个逻辑要是让宋人夺回燕云十六州后,是不是又可以理直气壮的图谋辽国剩下的地盘了?

所以契丹人怎么可能不打这一仗?在人家看来,这就是自卫反击,是保家卫国。

宋辽之战如此,打了80多年的宋(西)夏之战亦然——早在中和元年(881年),李元昊的祖宗拓跋思恭就被唐僖宗李儇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世镇银、夏、绥、宥、静五州地”(《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列传第二百四十四》),那时候赵匡胤的亲爹赵弘殷还没进化成单细胞生物呢。等到北宋立国,就成天算计着要把西北收归“国有”,这在赵家皇帝以及我们这些后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在当时的李元昊和党项人会怎么看?难道眼睁睁的看着祖宗基业就此毁于一旦?

而且又是宋人打响了第一枪,难道李元昊就只能坐以待毙?

灭了北宋的宋金战争,本来打不起来或没那么快打起来。因为女真人是跟宋人联手灭辽的,当时两国的关系还挺不错,尤其是没怎么开化更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女真人,对北宋这个“天朝上国”普遍怀有敬畏和羡慕的心理。所以在还没把辽国消化干净的前提下,南下灭宋这码事还没提上女真人的日程。 6park.com

不客气地讲,靖康之耻就是赵佶君臣自找的 6park.com

问题还是出在燕云十六州上。本来在海上之盟中,女真人已经准备把这块地盘划给宋人了,但有个前提——你得凭本事自己去搞到手。结果在女真人已经将契丹人揍到国破家亡的前提下,宋徽宗赵佶倾举国之力凑出来的20万精兵却被耶律大石的3万残军杀得“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间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带,死尸相枕藉,不可胜计”(《三朝北盟会编·卷七》)。

最后还是靠女真人出手,才把燕云十六州拿下。等仗打完了,赵佶厚着脸皮来讨要地盘,女真人当然不愿意白给,最后还是宋朝花了大价钱买回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州。至于剩下的云州(辽西京)地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说也可以卖,但价钱还得谈。

结果还没谈,完颜阿骨打就挂了。这时金国内部的激进派如完颜宗翰(粘罕)、完颜宗望(斡鲁补)等都反对继续割地予宋,但继位的金太宗完颜晟(吴乞买)却坚持认为信用比土地和金钱更加珍贵,说过的话就得认:

“是违先帝之命也,其速与之。”(《金史·卷三·本纪第三》)

但此时赵佶却觉得花钱买本应属于自己的土地不但太亏,而且太没面子,便派人诱降了金国南京留守张觉。这下子他不花一文钱,就平白得到了平(今河北卢龙)、营(今河北昌黎)、滦(今河北滦县)这三州之地。

这是典型的占小便宜吃大亏。从此宋金之间已不存在任何友好相处的可能性,大战随即爆发,然后就是靖康之变。

对待明显比自己更能打的女真人,宋人都敢算计挑衅,何况看起来更“恭顺”的蒙古人?所以在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和蒙古联兵灭金后,100多年前的那一幕几乎原封不动的再度上演。 6park.com

在那个时代敢于主动挑衅蒙古人的,除了宋人外还真找不出第二个 6park.com

南宋与蒙古合作灭金,不但实现了复仇雪耻的夙愿,还收复了两淮全境。在京东、京西两路也拿下了三州十三县的地盘,可谓是取得了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胜利。

沉浸在国人的欢呼与吹捧的声浪中无法自拔的宋理宗赵昀,又看到蒙古人毫无南下的意图,在灭金后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第二次西征,甚至部署在中原的部队也撤回了黄河北岸、将整个河南近乎放弃时,便再也按捺不住祖传的“必须首先打响第一枪”的基因的躁动,于是开始了“端平入洛”。

端平入洛,就是南宋出兵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这“三京”,因此又称规复三京之役。不过就像赵昀的祖宗向来都是擅长发动战争,却从来不知道怎么体面的结束战争、更甭提如何赢得战争一样,这回宋军毫无意外的再度被打成狗。而且火冒三丈的蒙古人立即拉起人马没完没了的南下报复,直到46年后彻底灭宋。

明太祖朱元璋一开国就灭了元朝,却对逃回草原的蒙古人毫无办法。明朝享国276年,其中超过80%的时间在跟蒙古各部打来打去,结果到头来蒙古人还是载在了满洲人的手里。

然而明朝的蒙古人,其实已经变得跟匈奴人、突厥人没什么两样,南犯中原唯一的目的就是求财,对大明江山毫无兴趣。否则土木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哪能那么容易就打赢?庚戌之变时俺答哪能抢光了北京城外的财帛就走,而对城里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瞅都懒得瞅上一眼?

其实要说满洲人想要谋夺大明江山,估计努尔哈赤、皇太极若是泉下有知也得一脸懵逼。尽管在萨尔浒之战以后,清军(或后金军)跟明朝十打九赢,但要说这时候的满洲人就有了杀进关内、饮马长江、取大明朝而代之的野心和本事,也实在是太瞧得起他们了。就像大明君臣认为只有剿灭“建贼”才能确保大明北疆的安全一样,在当时满洲人最心心念念的就是摧垮松锦防线、占据山海关。 6park.com

山海关之于满洲,就如燕云十六州之于北宋 6park.com

就像燕云十六州是北宋解不开的心结一样,没有山海关这座“天下第一关”镇宅,你觉得清国(后金)的国防能安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晚上能睡个安稳觉?

可谁能想到大明朝突然间就崩了、吴三桂跑来献关了呢?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满洲人当然要嚷嚷着进关给大明皇帝复仇了,谁还指望人家在事后能大公无私到退回关外老家去、把中原还给那些人模狗样的朱明余孽?

甭管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一朝崛起必立下天下一统的豪言壮语。可历数上下五千年,类似的人物或事迹却几乎从来没有发生在那些游牧∕渔猎民族的身上。即便他们偶尔做到了,其实跟雄才伟略或英明神武什么的关系也不大,基本上都是运气太好,赶上了中原王朝内部出了问题,甚至干脆就是自己找死,才让他们摘了桃子。


03

塞外的游牧民族不愿意进占中原、尤其是对南方地区不感兴趣这个结论,恐怕有违很多人的常识而无法接受。但事实上道理很简单,而且一想就通。

最简单的理由往往也最现实、最朴素,那就是水土不服。 6park.com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已经很难理解这四个字的意义和可怕之处 6park.com

先说个我个人的经历。

大概在十几年前,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派到广西出差,这还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南方。夜里11点钟要下飞机、空乘在广播中通报南宁的地面温度是35摄氏度时,我当场就懵逼了——在俺们东北那旮旯的大夏天最热的中午头子也没遇到过的高温,居然在南宁的午夜赶上了?

从下飞机(不幸又享受到了摆渡车的待遇)到进航站楼的那十几分钟里,我的感受就是在蒸桑拿,而且出现了中暑的前兆。此后的日子里,只要离开空调,我就觉得自己要病危……吃饭也不习惯,尤其是对当地的米饭口感接受不能。以至于我常常一天就吃一顿饭,饿不行了就啃包方便面。

十多天后回家一称,体重掉了4斤多。

当然不是每个东北人都像我这么不抗造。但在东北及西北的大部分地区,一年到头能让人感到炎热的时间都不会超过1个月,而且绝不会像南方那样潮湿。适应了这样气候的人,一旦跑到了南方,各种不适应症状的产生是必然的,差异只是在程度的深浅而已。

这还是在有空调、有现代医疗和饮食保障的前提下。要是没有呢?

答案就是会成片成片的死人。 6park.com

在古代因远征异地水土不服导致部队不战自溃的例子数不胜数 6park.com

蒙古大汗蒙哥死在钓鱼城下的故事大家都很熟。但关于他的死因,有中炮(石炮)说、中箭说、染病说以及既受伤又染病等各种说法。但综合各种史料的记载,还是染病身故的可能性更高。

开庆元年(1259年)初,蒙哥率军攻打钓鱼城,数月不下。我们都知道钓鱼城位于今天的重庆合川,而重庆夏天的威力该怎么形容?我想蒙哥宁愿被十倍于己的宋军团团包围,也不愿再过个重庆的夏天。

果然才刚到5月份,习惯了塞外清爽夏天的蒙古兵就受到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的折磨,以至于到了“时蒙古军中大疫,议班师”的程度:

“蒙古主(蒙哥)驻重贵山北,置酒大会,因问诸王、驸马、百官曰:‘今在宋境,夏暑且至,汝等其谓可居否乎?’托驩曰:‘南土瘴疠,上宜北还,所获人 民,委吏治之便。’”(《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宋纪第一百七十五》)

最后蒙哥还是小看了南方炎热天气的威力,认为自己还能再挺挺,结果直接把自己给干挺了——蒙古人拉施特和清人毕沅都认为是蒙古军中痢疾大流行,连蒙哥都被传染上了。

类似这样的记载,在元、清两朝几乎遍地都是。这些打遍北温带无敌手的北方猛士,一进入到亚热带和热带,立刻就从龙变虫。很多时候甚至都不用打仗,部队自己就溃散了。

游牧民族本来人就少,根本禁不起这么浪费。所以不到迫不得已,这种“鬼地方”还是能不去就不去得好。 6park.com

13世纪打遍欧亚大陆无敌手的蒙古人,一旦到了亚热带或热带几乎无一胜绩 6park.com

再一个原因,就是刚刚说到的人少。

比如匈奴。在匈奴人最强盛的时候,占领的土地面积超过了600万平方公里,可人口却只有200万出头。而他们的老对头汉朝,地盘大小差不多,人口规模在巅峰时超过了6000万。

200万对6000万——这可不是足球比赛,几万人口的小国都能虐国足。战争,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人口的多寡往往就代表了第一战斗力,以寡敌众或许能赢一时,但终将会被能无限爆兵的对手活活耗死。

而且这不是匈奴人一家的问题。像女真人哪怕占据了中原半壁,但在最鼎盛时本族人口也不会超过150万。这么点人,就算南宋拱手投降,他也统治不过来。

有人可能不服,那蒙元和满清是怎么一统天下的?好问题,因为人家懂得变通啊——蒙古人打下临安后,剩下的仗基本就是靠南宋降兵打的,本族的主力早躲回北方纳凉去了。而清朝开国后,八旗主力除了在南方少数要点承担驻防和监视任务以外,剩下大部分的事都交给了绿营。

后来乾隆皇帝弘历这个败家子不信这个邪,派出一大堆满洲兵远征缅 甸,结果主帅兼小舅子傅恒以及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等高级将领先后死于各种热带疾病,至于普通兵将死于战场之外的更是不计其数,差点全军崩溃。 6park.com

傅恒就是被他那个不靠谱的姐夫坑死的 6park.com

想当年秦皇汉武征百越以及永乐大帝远征安 南时,其实也遇到过类似的困难。不过只要皇帝意志坚决,前线甭管是战死或病死多少,后方就能补充更多的人上去——反正本族人口多的是,这都不是事。可换了弘历,只能急得嗷嗷叫着要退兵,因为这对他来说就是事,而且没准是要命的事。

除了水土不服、人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文明的落差与自卑。

比如在匈奴,单于最大,其下的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都是单于的兄弟和子侄,都姓挛鞮氏。异姓主要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这四姓,常与单于联姻。以上诸姓共同构成了匈奴的核心部族和基本力量,用以维系和震慑附庸或臣服于他们的无数其他民族和部落。而到了两千年后的满洲人那里,情况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和进步——压箱底的还是满洲八旗嘛。要是没有满八旗镇宅,什么蒙八旗、汉八旗以及绿营兵就算不造 反,也早就跑光了。

可以说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数千年的时光形同凝固了一般,使得他们在统治自己的偌大帝国的基本逻辑上,几乎没发生过任何的变化。而他们建立统治秩序的法宝,就是靠血统。

蒙古的黄金家族大名鼎鼎,其实根本没什么稀奇的。毕竟历任匈奴单于都姓挛鞮氏,鲜卑人从建立北魏以后所有的皇帝都姓拓跋,柔然可汗都姓郁久闾,突厥可汗都姓阿史那,契丹皇帝都姓耶律,女真皇帝都姓完颜,满洲皇帝都姓爱新觉罗……

就算人家内部闹叛乱,那也只是“皇姓”或“贵姓”之间的家事。你要是没混上那样的姓氏,连造 反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跟着起哄架秧子或者蹲到一边去看热闹。

这样的统治秩序,显然是落后且原始的。一旦那些“天生贵种”们自己不争气,付出的代价就不是一个王朝的兴衰,而是整个民族就此一蹶不振,甚至就此消亡。 6park.com

因为文明层次的差距,导致游牧民族一旦衰败就再无复起的可能,甚至从此消失 6park.com

为啥农耕的汉民族就没遇到这样的难题?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咱们可不信奉啥高贵的血统,只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中原王朝的改朝换代,兴亡的只是一家一姓,汉民族的统治地位并不会有任何改变。

要想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游牧民族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汉化。可问题是汉化对其内部的利益分配影响太大,往往会引起剧烈的内部动荡,经常会出现非但捞不到好处反而促其速亡的结果。

比如魏孝文帝大力推动汉化,结果就是立国一百多年来一直稳健的北魏迅速陷入了持续不断的内乱,不到40年就亡 国;契丹人相对慎重一些,试图用“一国 两制”来解决问题,结果却是两头不讨好;蒙古人坚决排斥汉化,却无法抗拒大势,结果立国不足百年即亡;唯有满洲人汉化的意志和态度最坚决,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对得也最好,故此才能享国近300年。


04

原因说了一大堆,其实最核心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穷。 6park.com

不解决游牧经济低下的产出问题,饿肚子的牧民就只能去抢劫 6park.com

即便在今天,东北和西北也是全国人口最稀少的地区,原因就在于气候的恶劣以及经济欠发达。这个问题,在科技和交通条件极差的古代,只会更加严重。

从秦到清,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蒙古高原可以养活的人口,始终徘徊在200~300万之间,这就是游牧经济的产出远远不如农耕经济的结果。同样的土地面积要是放在中原,养活十倍的人口绰绰有余。

不但产出差,抗击自然风险的能力更差。

对游牧民族而言,能活活冻死人的冬天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雪——雪下大了,就会形成“白灾”;下小了,又会演变成“黑灾”。甭管黑灾白灾,都能让一个草原民族面临灭顶之灾。

我们都知道,在经过汉武帝刘彻40多年持续不断的打击后,匈奴已经被彻底打掉了战略进攻能力,但还能在塞外与汉军周 旋。可在汉宣帝刘询即位后,刚往匈奴人的身上捅了几刀子,呼韩邪单于就屁颠屁颠的跑来长安称臣归附了。按说大汉朝以前把匈奴人被揍得更惨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为啥偏偏这回这么怂? 6park.com

可以说最终击垮匈奴的不是汉军,而是自然灾害 6park.com

答案是除了汉军的打击外,匈奴人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天灾——这玩意可比凶神恶煞般的汉军可怕多了:

“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 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 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列传第六十四上》)

一场寒流,差点让匈奴灭国灭族,可能很多人、尤其是南方的朋友会不理解。那么下边我就再举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

还是十几年前,我又要出差,目的地是黑龙江省密山市,时间是当年的三月末——此时我在大连穿件厚点的外套可以室外嘚瑟一整天也不会觉得冷,至于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朋友都可以穿短袖了吧?可我还得带着全套的羽绒服、棉帽、棉鞋、棉手套,在哈尔滨换车时听说有寒流,又很听劝的花100块钱买了件军大衣(就是最经典的那款)。

然后快到密山时,列车广播告诉我们当前室外温度是零下37度,风力6~7级。

在大连我体验过的极寒温度是零下18度,已经不敢出门了。那么零下37度是啥样呢?简单说就是全身上下唯一暴露在外的脸蛋子,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经历了从刀扎般的刺痛到麻木再到毫无知觉的整个过程,当然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啥?是我无法呼吸——每吸入一口空气,就感觉鼻腔被冻结、堵塞住了,鼻毛根根直立,感觉能扎死人的那种。要是我有闲工夫闭上眼用心体会一下,估计准确无误的数清楚我到底有多少根鼻毛! 6park.com

只要亲身体验一把零下37度,所有人都会知道所谓的“魔法攻击”什么都不是 6park.com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从站台到出站口的短短100多米,我根本就走不完。不光是人被冻僵了,更因为我快窒息了,只能一头钻进了候车室。

然后鼻涕、眼泪就跟洪水爆发般奔涌而出,完全不受控的那种。

再然后我就打电话给领导,问工作重要还是命重要。领导赶忙说当然命重要,我说那就拜拜了您呐,我要回家。

因此我根本无法想象,在没有暖气而且绝大部分时间里连棉花都欠奉的情况下,游牧民族是怎么度过那无数个更加寒冷的冬天的——毕竟今天的冷,也是气候变暖后的冷,更别提每隔几百年还要经历一次的小冰河期呢!

我国历史上共经历过4次大规模的小冰河期,分别发生在商末周初、汉末晋初、唐末宋初和明末清初。每次紧随寒冷天气而来的,无一例外都是大规模的游牧民族南下——我们在今天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等指责他们是侵略者,但如果人家不南下,就得活活冻死、饿死,换你你会怎么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6park.com

历史上的4次小冰河期,都引发了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南下 6park.com

今天的我们,总是喜欢指责游牧民族动辄南犯中原,累累罪行罄竹难书。但须知我国历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与近现代以来昂撒民族的殖民侵略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中原之北,气候恶劣,自然经济下的产出极为有限,游牧民族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说什么人定胜天纯属胡说八道,反倒只能沦为自然的奴隶。每当自然条件恶劣到无法生存的程度,他们唯有靠战争掠夺来延续自己和本族的存续繁衍。但他们能掠夺哪里?比他们的家乡更加贫瘠、荒凉的北方和西方吗?事实上无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还是契丹、蒙古都做出过这样看似非常不智的选择。为啥?因为那些地方虽然更穷,但蚊子腿也是肉啊!更关键的是,当地土著更愚昧、更孱弱,还大多不会筑城不会冶铁,打起来更容易。

就拿匈奴来说,他们就是在扫荡了月氏、东胡以及西域,再也搜刮不出更多的财富以后,才把目光锁定在更富有的汉朝身上。

事实就是历史上大多数的游牧民族,没逼到绝境,是没有勇气大规模的撞向长城的那道铜墙铁壁的。毕竟人口永远是游牧民族的死穴,跟有着无穷无尽兵源和财富的中原人比起来,他们才是耗不起的那个。

有软柿子可捏,为啥要挑个硬茬子死磕?

可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促使他们向南方发动战争的,往往不是统治者的野心,而是老天爷的决定。

因此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变得比中原人更好战、更能战、更敢战,也更豁得出去——妻儿老小都快饿死冻死了,还有什么豁不出去的? 6park.com

跟富庶的中原相比,游牧民族就像生活在地狱 6park.com

所以不是因为机关枪被发明出来以后,游牧民族才变得能歌善舞——当拼命都拼不出一线希望时,换成谁都得躺平任撸了。

但在更多的大部分时间里,因为生活习惯、气候地理以及对传说中的“南土瘴疠”的恐惧,游牧民族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跑到汉 人的家里占下不走。就拿匈奴人来说,如果他们也有记录史书的习惯,我们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的记载都是放羊、挤奶、迁徙、祭祀和追求心爱的姑娘,跟中原人没什么两样。就算是打仗,匈奴人也更愿意跟月氏人、西域人、东胡人、丁零人比划比划。毕竟有软柿子可以捏,谁脑子进水了偏要去踢硬铁板?

要是匈奴人跑到汉朝的地盘上烧杀抢掠,只会发生在两种情况下——要么快饿死了,要么就是吃饱了撑的。

从秦到清,几乎无一例外。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