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科学家让雷达技术获重大突破,信号增强6万倍,精确定位F-22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8★★★★♂] 于 2024-04-27 21:13 已读 1607 次 1 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信号放大6万倍,中国雷达技术让F-35、F-22、B-2轰炸机“裸奔”。

据《南华早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在反隐身雷达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报道里讲了很多消息,让我们感到特别震惊。

目前看,通过多个雷达在短时间内波速的集中,基本上可以让雷达信号增强6万倍。也说明之前看不到的隐身目标,目前在这种技术状态下是“裸奔”状态。 6park.com

6park.com

各种隐身目标出现以后,雷达的探测距离在快速地缩短,呈即将崩溃状态。举个小例子,如果雷达反射面积达到0.5平方米,那么你的雷达探测距离只有80公里。如果限制到0.005,这样就到了40公里,再加一个0,20公里,再加一个0,10公里。

如果按照目前美国的标准,隐身目标,你对它的发现距离用一般的雷达大概只有10到20公里。对方使用格斗导弹迅速就可以把你击落,使用远程中距导弹也可以先敌进行各种打击行动。 6park.com

6park.com

如果和目标贸然遭遇,很有可能已经在对方多轮次攻击范围之内,自己的危险系数将成倍提升。如果侥幸进入到这个近距离内与对方进行各种打击行动,很有可能丧失先机。如果没有很好的反隐身技术、雷达技术提供打击距离,提供先机作战的空间时间就会大幅度压缩。所以这个问题特别重要。

中国科学家通过雷达波束的延伸,那里面讲得很复杂。我理解就是在同一个时刻把整个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空中雷达,包括:地面雷达,其他雷达信号进行调整,通过量子计算等其他更加复杂的方式,短时间内在同一个区域对目标进行照射,形成一个叠加效果。这样之前隐身目标的信号被放大到6万倍。像F-22战斗机,如果真的被放大了6万倍,它的隐身效率将会大幅度下降。 6park.com

6park.com

如果真有6万倍信号的放大,那么雷达反射面积就可以达到6平米。什么概念?200公里范围内,我方战机就可以把它进行跟踪定位,甚至使用空空导弹进行拦截进行发射。如果这个技术原理快速突破,那么现在美国正在搞的隐身战机,就是目前美国特别热衷的,像F-22战机,正在快速生产的F-35战斗机,另外还像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特别推崇的B-21轰炸机,现在几乎是“裸奔”状态。

隐身、反隐身,有矛就有盾!美国隐身战机数量在不断增加,隐身目标的空战能力在实战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验证,但现在看对各类隐身目标的侦察打击能力,特别是中国科学家独创的信号放大能力,会让这些目标失去之前的隐身效果。也说明,在雷达技术波束叠加这个状态下,那么很多目标在这种技术状态下基本上就可以像平时雷达捕捉目标那样容易。

在不同空间范围内,把那么多辐射源进行能量集中,对目标进行扫描,有可能做不到。现在通过一体化的指挥系统,波束集合系统,可以短时间内把这个战区内所有雷达波束向一个目标集中,但是不要长时间集中,只要短时间内,这个数据是几秒钟,就可以清晰定位。这样,对于各类目标的提前发现距离就会大幅度增加,对于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毁伤就会有重大意义。 6park.com

6park.com

所以,6万倍,这个数让我们感到特别的震惊。如果这项技术实用化,美国花那么多钱,把各类隐身目标造得那么好,现在我们可以把“底裤”完全揭下来。

这样也说明,在攻防对抗的这种矛盾和缠斗过程中,我们国家在预警探测距离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特别令人关注,也特别让人感到惊喜。

这项技术如果大量地实战化,那么咱们国家对于各类价格昂贵,美国正在大量列装,向盟友大量推销的隐身战机,有很强的威慑能力。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