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志愿军还未组建,42军军长就化装入朝,美军高层都知道他绰号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4-04-24 8:28 已读 2069 次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面临的第一次国际战争,对手除了最强军事大国美国之外,还有欧洲列强的精锐部队,可谓是真正的联合国军,武器装备精良,后勤供给先进,在硬件上领先了我国一个时代。在这种情况之下本身士气就很受影响,所以H志愿军首战必须要胜利,这样才能提升我军的气势,挫一下联合军的锐气,为后续的交锋占据优势。 6park.com

6park.com

而首次交锋致胜的关键就在42军的身上,当时西线上的敌军只有13万人,而我军部署的军队共有23万人,即使敌我双方有巨大的装备差距,但成倍的兵力也弥补了这些差距,所以志愿军还是有很大把握取胜的。

但是东线的情况明显不乐观,敌军有九万人,而我们能抽调的只有42军的两个师。如果42军的两个师不能完成阻击东线敌军的任务,就会让我方主力部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很难取胜。因此能否拿下首胜,42军至关重要。

当时率领42军的军长是吴瑞林,本来到达战场之后第一时间肯定是勘察地形,但奇怪的是,吴瑞林一到战场就开始做军事部署,商量作战计划,仿佛已经对地形烂熟于心了。 6park.com

6park.com

而且他还下令让工兵来对付美军一师的坦克部队,这让所有参谋都大吃一惊。要知道,美军的这支部队共有将近150辆坦克,35辆装甲车,对于志愿军来说是超级重武装,小小的工兵部队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吴瑞林却胸有成竹,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说,这里有一处狭窄的山道,是敌军部队的必经之路,他命令工兵部队在三巨里上凿出一些石缝来,然后在石缝里面装上炸药,等敌人到来之时就立刻引爆炸药,让泥石流来消灭他们的“装甲铁军”。 6park.com

6park.com

为何吴瑞林会对地形如此了解呢?难道是他未卜先知,神机妙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他之所以对地形如此了解,是因为他早就来朝鲜勘探过了。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朝鲜人民军的进攻还是十分顺畅的,然而美军麦克阿瑟的到来却让他们开始节节败退,最后退守到三八线的以北的位置。朝鲜领袖金日成觉得人民军不可能战胜不可一世的美军,于是派遣军中统帅朴一禹来到中国求援。当时我国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并未第一时间出兵,而是开会讨论了很长时间,直到二十多天之后才正式宣布组建志愿军。 6park.com

6park.com

而当时的吴瑞林在听到朴一禹带来的消息之后就知道的我军必然会出战,所以他想要趁着这段商讨的空白期提前做一些准备。得到东北边防军领导的准许后,他带着自己的情报处长和作战处长,一起乔装打扮,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

当时联合国军虽然在向北推进,但离北边的战场还是很远的,所以吴瑞林的侦查工作十分顺利。在这八天的时间里,几个人马不停蹄的勘探了北朝鲜周边的大部分区域,将每一处地形记得仔仔细细,记录画图,为后续的战斗做了充足的准备。 6park.com

6park.com

在这样的准备工作下,吴瑞林怎么可能不带着42军取得胜利呢。最终,42军利用地形优势成功阻击了美军的进攻,确定了第一场战役的胜利,吴瑞林也因此一战成名。

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博士受尼克松总统的指派,秘密来到中国访问,并且来接一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当时负责接待的就是吴瑞林,而吴瑞林那时已经是海军副司令了。 6park.com

6park.com

两人见面时,基辛格博士十分兴奋,连说久仰吴瑞林的大名,还说他是个海陆空全才的将领,很多美国将领都记得他的绰号。

在抗日战争期间,吴瑞林曾被日军打伤了一条腿,所以有了个“吴瘸子”的外号,而他之所以被美国将领记得这么牢固,还是因为抗美援朝时期他的英勇指挥,这位传奇的将领,1955年被授予了开国中将军衔。 6park.com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