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以印度斯坦族为主体民族的印度为何不叫印度斯坦?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8★★★★♂] 于 2024-04-20 23:26 已读 2078 次 1 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前言:近些年常常传出印度要将英语中的国名为巴拉特的消息。且不说巴拉特这个名好不好听,单印度要改名这个事就值得说道说道。都知道印度是多民族国家,其民族数量差不多是我们的2倍,不过印度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倒也没有那么均衡,其中印度斯坦族以占比30%左右居主体地位,相当于从第2名到第5名的总和。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习惯以主体民族之名来当国名,比如欧洲的塞尔维亚和亚美尼亚,亚洲的土耳其和吉尔吉斯。像和印度源出一脉的孟加拉也是如此。显而易见,印度没有这么做,其国名只用了印度斯坦的前半部分,扔掉了后半部分。要么用,要么不用,印度用一半是咋回事?印度既然要改名,难道就没想过改成印度斯坦吗? 6park.com

今之印度 6park.com

一、印度之名的由来

1、印度古名

印度文化和华夏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早在4500多年前,其地便诞生了城市文明,只不过当雅利安人南下之后,其文明进程来了个急转弯,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期间孕育出了影响印度至今的吠陀文化和种姓文化。就在第一个吠陀时期(即梨俱吠陀),一个名为婆罗多的部族悄然崛起,隐然有霸主之姿,而且其部首领宣称自己为转轮王的后裔。

鉴于婆罗多部的强大影响力,古印度人渐渐以“婆罗多”之名来称呼他们赖以生存的国度,这里面的逻辑和咱们的“华夏”、“炎黄子孙”差不多。等到吠陀时期与列国时代相交之际,先行一步完成统一的波斯人大举东征,从松散的婆罗多各国手里夺取了印度河以西的广大地区,而波斯第一帝国做的所有功课都会沦为亚历山大的嫁衣。 6park.com

雅利安人南下印度 6park.com

有时候被欺负得多了就不再想被欺负了,公元前4世纪后期(对应华夏战国后期),一位名叫旃陀罗笈多的贵族青年揭竿而起,带着麾下军队击败了亚历山大留驻的马其顿军队,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并以此为凭,快速夺取了自己的母国-摩揭陀王国,建立了当时印度北部最强大的孔雀王朝。后来他的孙子阿育王将王朝推向了巅峰,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

俗话说,合久必分,印度是合短也分。阿育王一死,才历3代的孔雀王朝就分崩离析。印度再度迎来各种各样的入侵者,其中取得成绩最大的当属月氏人,他们搞了个贵霜帝国。随着波斯第二帝国和白匈奴的兴起,失去中亚的贵霜帝国十分庆幸自己还有印度北部这块最后的根据地。可惜这种开心的情绪转瞬而逝,东印度的摩揭陀撑起了大旗,建立了笈多王朝。 6park.com

巅峰时期的孔雀王朝 6park.com

2、翻译变化

从波斯第一帝国到第二帝国,印度和波斯也算得上不打不相识,比如古波斯人从古印度人那里得知了印度河之名-“Sindhu”,他们便以此名加上后缀“-stan”(意为地区)来为印度命名,后来鉴于印度长期处于分裂状态,“Sindhustan”指代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都知道印度河对于印度的意义就像黄河对于我们一样。

故而古印度人逐渐也习惯像波斯人一样用印度河之名来指代其脚下的土地。汉使张骞出使西域之时便将耳中听到的“Sindhu”音译为身毒,使之成为汉朝对印度的称呼。期间,古波斯人因为习惯重音在后,对开头的这个“s”音感到很吃力,于是这个“s”音在他们嘴里就不断弱化,先是变成了轻音“h”,后面就直接失音了。 6park.com

波斯帝国占领了印度河以西 6park.com

古波斯人的发音变化促使昔日的“Sindhu”最终演变成了“indu”。与此同时,波斯处在希腊和印度之间,波斯对印度的称呼自然也会影响到希腊。古希腊人习惯在名词后面加“s”音,比如耶稣之名在希腊语中是“Lesous”,波斯的“indu”由此在希腊这里变成了“indus”。有赖于希腊文明对欧洲的深刻影响,“indus”之名在欧洲逐渐普及开来。

今日英语中的“India”、葡萄牙语中的“Índia”和法语中的“Inde”均是脱胎于希腊语中的“indus”。无独有偶,印度在东方的身毒之名同样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天毒、辛头、贤豆、身度和天竺(古音为du)等,直至唐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他结合西域对印度的广泛称呼和佛教文化的特征将其汉译为印度,其汉译之名才逐渐稳定下来。 6park.com

玄奘西行路线 6park.com

二、印度斯坦之名的由来

1、民族融合

印度的民族构成之复杂是举世罕见的,个中原因不外乎外来民族的侵袭和宗教的多样性影响。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雅利安人、希腊人、波斯人、月氏人和白匈奴外,印度还迎接过突厥人、阿拉伯人、花剌子模人和蒙古人等等,而这些民族本身就内里支系众多,比如公元11世纪初夺取印度北部的突厥人和公元13世纪建立德里苏丹国的突厥人就有区别。

至于宗教,除了由前文所述之婆罗门教演变成的印度教外,印度还有锡克教、耆那教、巴哈伊教、祅教、伊si兰教和佛教等,然后这些宗教内里同样有很多支系,比如佛教在印度南部有西山住和制多山等部派,在印度中西部有密林山和法上等部派。如此情形必然会加重印度各民族的分立状态,毕竟文化差异摆在这里。 6park.com

各宗教目前在南亚的分布情况 6park.com

公元16世纪初,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巴布尔(帖木儿的六世孙)在帖木儿帝国消亡之际带着自己的班底南下印度,历3年奋战而在德里苏丹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莫卧儿帝国。面对周邻充满敌意的各城邦、部族,莫卧儿统治者一手大棒、一手萝卜,硬是用了数代人的光景将印度(除极少地区外)和阿富汗等地从地理层面上整合到了一起。

莫卧儿统治者深知文化统一才是提升内部凝聚力的不二法门。可是印度的文化环境非一朝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以千年为单位的时间跨度,文化上的各种差异性早就浸润到印度人的骨子里了,一旦对此搞什么大动作,很容易引起大乱。有鉴于此,莫卧儿统治者另辟蹊径,从语言下手,下令将都城德里和北印度的一些相似方言均命名为印度斯坦语。 6park.com

对印度贡献颇多的莫卧儿帝国 6park.com

2、英国定义

公元17世纪中期,通过武力上位的奥朗则布(莫卧儿第六任君主)急于求成,舍弃了先王们定下的宗教宽松之决策,一心想让伊si兰教成为国内唯一宗教,为此目的不惜大肆打击其它宗教,弄得举国上下,人心惶惶,一些节奏用心者纷纷起来闹事,南边有马拉塔,西边有冈德瓦纳,搅得莫卧儿帝国如同经历安史之乱的唐朝一般急转而下。

话说屋逢偏漏连夜雨,莫卧儿应付内部局势都已经十分吃力了,结果西方列强又接踵而至,诸如葡萄牙、荷兰和英法等国都跑到印度搞殖民,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自然是英国殖民,英国利用莫卧儿的内部矛盾,祭出自己最擅长的法宝-“分化瓦解”,轻轻松松就把控了大局。等到印度人看明白英国人的手段时,已经迟了,印度成了英属印度。 6park.com

印度全境沦为殖民地 6park.com

英国人虽说拿下了印度,但是对印度的了解却并不深刻,很难弄清地方上那些部族、城邦的来龙去脉。当然这也很正常,纵使放到信息化如此先进的今天,我们要想深度了解印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作为现代民族意识启蒙较早的英国对“民族”二字的理解肯定比印度人要强,英国人心想既然弄不清,那就不用弄清了,直接根据语言划民族,使之分立。

英国人将那些讲印度斯坦语的人称为印度斯坦人,渐渐地也就演变成了印度斯坦族。可实际上印度人对印度斯坦族这个概念的认同感并不强烈,内里极为松散,拜伽人还是会称自己为拜伽人,而非印度斯坦人,不止是拜伽人,还有洛蒂人、卡迪贡比人和波尔伽人等一堆被划为印度斯坦族的人。换个角度来说,印度的民族融合进程并不足以支撑印度斯坦族的统一性。 6park.com

两个字,复杂 6park.com

结语

综上所述,印度这两个字早在1300多年前就由玄奘法师翻译出来了,其名在华夏的称呼已然约定俗成。至于希腊语中的“Indus”就更早了,可以说印度的他称除了早前波斯语中习惯带“-stan”外,几乎都和现在没什么差别。甭管印度自己怎么改国名,其名在别国的他称都不是那么容易发生变化的。

另外,印度斯坦是一个带有殖民色彩的词,印度斯坦语是蒙古人命名的,印度斯坦族又是英国人划分的。如果这种划分确实消除了内里的隔阂,倒也无伤大雅,可人家印度对此并不认可,这不就尴尬了?难道印度还会上赶着改一个连自己人都不喜欢的国名?或者是印度与其把精力浪费在换国名上面,不如多想办法加强内部民族融合。

参考文献:

《印度史》

《印度简史》

《印度5000年》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