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2001年米洛舍维奇被捕,女儿持枪驾车追上警车,冲警车连开5枪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8★★★★♂] 于 2024-04-17 22:50 已读 2143 次 1 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在2001年的一个春日清晨,贝尔格莱德的宁静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行动打破。特警突击队环绕着一座看似平静的豪宅,他们的目标是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一位曾在南斯拉夫联邦掌权多年的强人。

随着他步出豪宅,被带上警车的那一刻,仿佛整个国家的呼吸都暂时停滞了。然而,这只是故事的开始。

不久之后,一辆车疾驰而出,驾车的是米洛舍维奇的女儿玛利亚。她的目标明确——那辆载着她父亲的警车。

随着距离的拉近,玛利亚手中的枪响起了五次射击。这一幕,不仅是对抗的象征,更是一个家庭绝望的呐喊。米洛舍维奇为什么会被如此对待? 6park.com

6park.com

塞尔维亚政治风云:从选举到权力交接

2000年9月,南斯拉夫联邦,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构成,迎来了一个转折点。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这位在位13年之久的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次的挑战源自一个由19个反对派团体精心组建的联盟——“塞尔维亚在野民主阵营”。

这个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塞尔维亚反对派首次实现了广泛而深入的团结,共同的目标是终结米洛舍维奇的长期统治。 6park.com

6park.com

“塞尔维亚在野民主阵营”在这场选举中推举出的候选人是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科什图尼察是一位资深的政治家,以其温和的态度和坚定的民主理念深受人民的支持。

与此同时,米洛舍维奇领导的社会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仅是因为反对派的联合,更因为这次联盟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学生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媒体的支持。 6park.com

6park.com

这种广泛的社会动员显示出塞尔维亚民众对于政治变革的强烈渴望。

随着选举日的临近,塞尔维亚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派集会和示威活动。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要求结束米洛舍维奇的统治,呼吁公平和自由的选举。

反对派的这一系列行动不仅展示了其组织能力,更有效地动员了公众情绪,为即将到来的选举注入了新的活力。 6park.com

6park.com

选举结果公布后,塞尔维亚在野民主阵营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这一结果震惊了国内外。

然而,米洛舍维奇拒绝承认选举结果,这导致了局势的进一步紧张。在随后的日子里,贝尔格莱德及其他城市的街头充斥着要求米洛舍维奇下台的口号,反对派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 6park.com

6park.com

贝尔格莱德的权力转换

10月4日,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选举争议和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这座城市的街道变成了民众抗议和要求政治变革的舞台。

从清晨开始,人群便开始聚集,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的人数迅速膨胀至数万。他们手持标语,高喊口号,表达对现有政权的不满和对变革的渴望。

这场抗议不仅局限于贝尔格莱德,全国各地都响起了支持变革的声音,但首都无疑是这场政治风暴的中心。 6park.com

6park.com

反对党利用这一动力,迅速组织起来,开始在贝尔格莱德的多个关键地区展开行动。

他们的目标是明确的——确保选举结果得到公正的处理,结束米洛舍维奇的统治。随着反对党支持者的人数增加,他们开始控制贝尔格莱德的重要交通要道和公共建筑,有效地展示了他们在民众中的广泛支持和组织能力。

面对这一局面,南联盟宪法院面临巨大的压力,最终在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注视下,裁定科什图尼察正式当选为总统。 6park.com

6park.com

这一判决不仅标志着选举争议的结束,也预示着塞尔维亚即将迎来政治上的新篇章。

10月7日,科什图尼察的就职仪式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尽管过去几天城市经历了动荡,但就职仪式却异常庄严和平静,象征着权力的平和转移。

仪式上,科什图尼察发表了就职演说,承诺将致力于国家的民主和发展,重塑国际形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6park.com

6park.com

在这样的背景下,米洛舍维奇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尽管失去了权力,他仍以一种看似轻松的态度出现在交接仪式上。

在向聚集的人群发表演讲时,他的语气平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对科什图尼察的祝贺。

这一刻,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对米洛舍维奇这种表态表示了关注。他的演讲,以及对科什图尼察的祝贺,被视为塞尔维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6park.com

6park.com

米洛舍维奇的命运转折

随着科什图尼察的上任,塞尔维亚国内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并未意味着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的政治生涯就此终结。

尽管已经失去了总统的权力,米洛舍维奇仍旧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特别是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他的存在仍旧具有极大的关注度。

美国及其盟友对米洛舍维奇的看法一直较为负面,认为他在南斯拉夫解体期间的角色对区域稳定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6park.com

6park.com

因此,尽管米洛舍维奇已经不再掌权,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仍旧寻求对他进行审判。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与塞尔维亚的新政府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沟通与交流。据传,美国政府向塞尔维亚的高级官员,特别是金吉奇,提出了一个提议:如果能将米洛舍维奇移交给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庭,以对其在巴尔干半岛冲突中的角色进行审判,美国将提供500万美元的资助。 6park.com

6park.com

这一提议反映了美国对于实现国际正义的坚定立场,同时也展现了其对新塞尔维亚政府的支持。

金吉奇,作为塞尔维亚的高级官员之一,面对这一提议,采取了激进而直接的行动。

他明白将米洛舍维奇移交给国际法庭不仅是满足国际社会的要求,也是塞尔维亚脱离过去,向前看的重要一步。

然而,这一行动并非没有争议。金吉奇的决定绕过了正常的政治程序,包括总统和宪法委员会的权威。这一做法引发了国内外对于法治原则和国家主权的广泛讨论。 6park.com

6park.com

不顾这些争议,金吉奇下达了直接命令,要求贝尔格莱德警方逮捕米洛舍维奇。在这一命令的背后,是塞尔维亚政府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未来国家方向的共同考量。

贝尔格莱德警方接到命令后,开始策划对米洛舍维奇的逮捕行动。这一行动需要精心计划和执行,因为米洛舍维奇不仅仍有一定的支持者,而且对于任何试图逮捕他的行动都会高度警觉。 6park.com

6park.com

特警行动与米洛舍维奇的投降

2001年3月31日的凌晨,一片异常的宁静笼罩着贝尔格莱德,这种宁静很快被一系列紧张而快速的动作打破。

特警突击队,装备精良,行动迅速,他们的目标是位于城市一处相对僻静的豪宅——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的住所。

在天还未亮的寒冷清晨,这些特警队员如同幽灵般出现,迅速将别墅团团围住,切断了所有可能的逃生路线。 6park.com

6park.com

随着特警的包围圈逐渐收紧,别墅内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米洛舍维奇的保镖们虽然训练有素,但面对这样大规模且突然的特警行动,他们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外界的水电供应已被切断,这不仅让别墅内的人感到不便,更是一种心理上的逼迫,使得米洛舍维奇和他的团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

在一番对峙之后,米洛舍维奇深知,仅靠保镖的保护和别墅的防御措施,是无法长久抵抗外界的压力的。 6park.com

6park.com

他意识到,面对这样的局面,坚持拒捕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了决定——投降。

投降的那一刻,米洛舍维奇选择了穿上一套正装,这或许是他作为一国前总统的最后一次保持公众形象的尝试。

他从豪宅的大门走出,面对着密布的特警和闪烁的车灯,这一幕无疑是塞尔维亚近年政治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瞬间。 6park.com

6park.com

特警队伍迅速将他带上警车,开始了向预定目的地的行驶。

然而,这一切还没有结束。就在警车离开不久后,一幕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米洛舍维奇的女儿,玛利亚,驾驶一辆车追赶出来,情绪激动之下,她竟然向警车连开五枪。这一举动无疑充满了绝望和无助,但幸运的是,这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6park.com

6park.com

米洛舍维奇的最终岁月

经过一系列紧张而复杂的政治和法律程序,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最终被塞尔维亚当局移交至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庭,以面对其在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所涉及的行为。

这一行动不仅标志着塞尔维亚政府与国际社会合作的决心,也象征着国际法在处理战争罪行和侵犯人权行为方面的严肃态度。

在被移交到海牙后,米洛舍维奇很快面临了一系列的指控,这些指控囊括了战争罪、种族清洗、针对平民的大规模暴行等多项重罪。 6park.com

6park.com

国际刑事法庭的审判程序是公开的,旨在揭示事实真相,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正义的力量。

审判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着每一个审理阶段,期待法庭能够对南斯拉夫解体期间发生的惨剧作出公正的裁决。

然而,随着审判的进行,米洛舍维奇的健康状况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长时间的羁押和审判压力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6park.com

6park.com

法庭虽然尽力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和被告人的权利,包括接受医疗照顾,但米洛舍维奇的健康状况仍旧每况愈下。

直到2006年3月11日,这场引发国际广泛关注的审判还未能画上句点,米洛舍维奇在狱中突发心肌梗塞,终结了他长达数年的法律之旅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一方面,有人认为米洛舍维奇的去世让他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另一方面,也有人对他能否得到公正审判表示遗憾。

参考资料:
贺鉴.论冷战后的国际干预——以米洛舍维奇事件为例[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3):114-118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