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从五胡之乱到元清入主中原,都是在为司马懿的倒行逆施还债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4-15 16:04 已读 1716 次 1 赞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话说在近代西方列强凭借着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前,除了嘉靖皇帝朱厚熜外还真没谁能想到,居然有强敌自海上来。因此从秦到清,东南沿海从来都不是历朝历代军事力量防御的重点(甚至经常是盲区),那么大家伙都把兵堆在哪儿?答案是北方。 6park.com

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又冒出一茬的游牧民族,是历代中原王朝的头号噩梦 6park.com

从秦汉时的匈奴到明末的满洲,数不清的游牧∕渔猎民族从塞外的草原、戈壁和森林中兴起,然后动辄就如蝗虫般蜂拥南下,或者攻城掠地,或者烧杀劫掠,搞得中原王朝焦头烂额。哪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干掉了一个,用不了几十上百年又会像割不完的韭菜一样再冒出另一个,而且没准比上一个还凶、还狠。

所以在汉唐时,中原王朝还有心气发动大规模反击、扬威域外,到了宋明以后干脆就摆出一副据城死守的架势了——反正无论攻守都打不光、杀不尽,都是在做无用功,还不如守住家门口。毕竟这么干不但省事,还能省不少钱。

这些游牧∕渔猎民族为啥打不尽、杀不完?以往给出的标准答案往往是塞北(即蒙古高原)地区气候恶劣、资源匮乏,无法农耕和筑城聚居。这就导致即便中原王朝能够攻占此地,也无法长期维持存在和统治。所以汉唐包括明初曾一度气吞万 里如虎,撵得匈奴、突厥、蒙古什么的远遁千里。但你在这里站不住脚、只能在名义上进行羁縻,人家回头就能尽复失地,然后继续生生不息、继续跑你家去撩闲。 6park.com

中原军队在塞北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打不赢,而是追不上和站不住 6park.com

但这种解释其实经不起推敲——只要我们搞清楚一个历史名词,叫古代东北四大民族。

这个“东北四大”之一叫东胡,后来从中走出了乌桓、鲜卑、柔然、契丹、奚、党项(李元昊他祖宗叫拓跋思恭)和蒙古等日后的塞外霸主;之二叫濊貊(huìmò),是曾经一度把隋唐两朝折腾得鸡飞狗跳的高句骊的前身;之三叫肃慎,后代中既有靺鞨、女真这样的狠角色,满洲人与其也有着很大的渊源。

是不是除了匈奴和突厥,剩下所有跟中原王朝死磕两千多年的的主角,都在东北这旮旯凑齐了?

也就是说,让从嬴政到朱由检的历代帝王头疼不已的“北患”问题,其实大都发源于今天的东北地区。因此只要把东北搞定了,其实就能将一切的隐患消灭于萌芽阶段。

汉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从秦到清的历朝历代,为啥唯有汉朝“独以强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朝从始至终都在牢牢的控制着东北地区。哪怕在当时的乌桓、鲜卑、高句骊等民族已经开始展露狰狞的头角,但依然被压制得死死的,谁敢跳出来嘚瑟,都会立刻被揍得连他亲妈都认不出来。 6park.com

东北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但同样是华夏故地和汉族发源地之一 6park.com

为啥汉朝在东北就能这么强?答案就是前文中未曾说到的“东北四大”之四——东北汉族。

而东北这块华夏故地,自汉末以后就与中原王朝渐行渐远,并日益成为孕育各种胡族并滋养其发展壮大的乐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东北汉族的失位及边缘化。

在汉朝时东北汉族还能将其余“三大”当孙子揍,为啥仅过了百余年就成了“过气网红”?并非是这些我们的先人突然怂了、软了、不能打了,而是被自己人杀光了。

刽子手就是该挨千刀的万古罪人——司马懿。


01

今天的东北经常被习惯的称之为“关外”,传统的汉地十八省也不带东北玩。话说民初的时候还搞出过个“铁血十八星旗”,公然宣称中国的固有领土仅限于这十八省,然后东北代表直接掀桌——凭啥不带俺们玩? 6park.com

这面旗帜的出台,背后不乏日本的推波助澜,目的就是搞“满蒙非中国化”的阴谋 6park.com

因为即便是论“自古以来”,东北起码也比至少一半的内地省份更早的成为华夏的一份子。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汉族人口陆续北上迁徙到东北地区。大概在春秋初期(公元前八世纪左右),燕国开始大规模的向东北地区开疆拓边。这一过程持续了数百年之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将秦开(那位丢人现眼的秦舞阳就是秦开的后代),率军东渡辽水后一口气杀进朝半岛,取地两千以里,将达满番汗(今朝博陵古城)西北的土地全部纳入燕国疆界。

为了有效统治这片地广人稀的广大领土,燕国不惜重金打造了“障塞”这种军事防御体系,即今天我们所知的燕长城。燕长城西起今内蒙赤峰,东抵今韩国汉城,全长上千里,属于点线式长城类型。所谓的点线式长城,就是在长城沿线逐次修筑坚固的“塞垣”、“列燧”、“列障”、“列堡”、“列隘”及“列城”,并派驻重兵把守,作为长城防御体系的骨干力量。

燕国在东北地区修筑的主要障塞,有襄平(今辽宁辽阳)、侯城(今辽宁沈阳)、二龙湖古城(今吉林四平)直到今吉林通化、集安、临江、长白一线。军队的入驻,必然带来贸易的繁盛,而经济的发展,则必然吸引人口的迁入——据考证估算,至秦灭燕,定居于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口超过了20万人。而随着两汉长达数百年的统一和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使得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口数量得到迅速增长,最多时超过了百万。 6park.com

可惜在秦灭燕时,把该国的文献史书都毁掉了,使得很多事情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了 6park.com

在今天,哪怕把百万人口都塞到一块,其规模也仅能支撑起一座三、四线城市。然而在人口峰值也不过6000万出头的汉朝,位于今天的东北地区的五郡国(辽西郡、辽东郡、乐浪郡、玄菟郡及辽东属国),作为全国十三州中较偏远的幽州所属的最偏远地区,能拥有百万本族人口的意义就非常的巨大了。

有多巨大?这就必须从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说起。

从地形看,东北是个极其封闭的区域,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燕山山脉环绕,中间则坐落着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中国最大的平原——松辽平原。要想从内地出入东北,在今天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山海关走辽西走廊。可问题是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辽西走廊(即今天的辽宁葫芦岛、锦州、盘锦等地区)要么泡在大海里,要么是半陆半湿地的地形,零星人马通过倒是没什么问题。但要是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军队想要同时通过,那对后勤来说绝对是场噩梦,导致的结果往往就是全军覆没。 6park.com

东北的地形非常封闭,尤其是在辽西走廊未形成前 6park.com

狭窄的辽西走廊是进出东北最便捷的通道,但要到元朝以后才具备大规模通行条件 6park.com

隋开皇十年(598年)的时候,隋文帝杨坚就不信这个邪,派大军30万征讨高句骊时就走了这条路,然后就被冰冷的现实狠狠的教育了一顿:

“汉王谅军出临渝关(即今山海关附近),值水潦,馈运不继,军中乏食,复遇疾疫。周罗睺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亦遭风,船多飘没。秋,九月,己丑,师还,死者什七八。”(《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八·隋纪第二》)

直到元朝以后,随着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变化,辽西走廊才彻底跟大海告别,遂成兵家必争之地,山海关才成为了“天下第一关”。

而在此之前,想从内地进出东北其实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翻越燕山。所以我们才看到无论两汉还是隋唐在攻略东北时,都要先将部队和辎重先集中在涿郡(汉朝时叫蓟县,即今北京),再逐次艰难的转运过燕山,二次集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然后再以柳城作为后方转运和支撑基地,继续向东北内部进发。

再然后,大麻烦就来了。 6park.com

6park.com

因为东北虽然四面环山、地形封闭,却在燕山山脉与大兴安岭的交界处,也就是现在的西拉木伦河流域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直通塞北的大漠草原,游牧骑兵可以轻而易举的在此来回穿梭。与此同时,在长白山脉、大小兴安岭的群山密林中,还生活着数不清的虽然文明极端落后但却凶猛异常的渔猎民族。而辽阔无际且无遮无拦的松辽平原,就在这两者居高临下的环伺之下,完全无险可守。

这意味着啥?当中原王朝的军队出柳城、进入平原地区以后,随时可能面临蜂拥而至的游牧及渔猎民族大军的“混合双打”。哪怕中原王朝的军队凭借着人数、装备、战术的优势将其击败、击溃,却很难将这些熟知地理且机动性极强的地头蛇全歼,然后人家一窜回山沟或遁入草原,你就只能干瞪眼。这就意味着中原王朝哪怕能够占据东北,也将面临游牧∕渔猎民族持续不断的袭扰和攻击。因为面对这样的安全困境,故而无法移民实边,无法设置郡县,驻军的兵员补充、后勤补给只能依靠燕山那个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通道来维持。

所以历史上的大多数中原王朝即便占据了东北,也只能是实施军管而无法民治。而且一旦出现国力衰退,这些投入高昂却近乎毫无产出的军管区也会很快遭到废弃。像唐朝的安东都护府设立于总章元年(668年),治所最初放在了平壤城,但很快站不住脚,开始一路后撤——先是撤到了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再撤燕郡故治(今辽宁义县),最后干脆撤到了平州(今河北卢龙),等于在事实上放弃了东北。到了安史之乱后,唐军连卢龙都待不住了,只能再内迁到青州(今山东青州),安东都护府遂废。 6park.com

安东都护府的一路后撤,正是中原王朝在东北难以立足的真实写照 6park.com

明初永乐大帝朱棣追亡逐北,在东北腹地设奴儿干都司。然而仅仅过去了26年,他的“好圣孙”、明宣宗朱瞻基的一纸诏书,就让大明王朝在东北方向的开拓前功尽弃:

“凡采捕造船运粮等事,悉皆停止。凡带去物件,悉于辽东官库内寄收。其差去内外官员人等,俱令回京。官军人等,各回卫所。”(《明宣宗实录·卷一百十五》)

撤出本族的流官和士兵,将奴儿干都司统统交给当地的女真人管理,只保留名义上的统治权,最后都便宜了野猪皮……朱瞻基这么干的原因跟唐朝时的安东都护府一样,不是因为蠢也不是因为打不赢,而是因为穷——任何只靠军队维持的统治的地区,注定都是无法长久存在的。

那得靠什么?靠百姓,尤其是基数庞大的本族人口。只要有了这些,就有了兵员,有了税赋,有了粮草以及一切维持统治所需的物资。惟其如此,哪怕在内地支援断绝的情况下,东北也能自给自足,至少能坚持到内地支援到达的时刻。更惟其如此,东北才不会成为中原王朝的财政黑洞,甚至能反哺之。

话又说回来——汉朝能始终牢牢的控制住东北,原因即在于此。


02

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唐、明时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口其实也不少,即便没有百万,但几十万人口总是有的吧?而且官府可以移民实边啊,那还不是想要东北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人? 6park.com

历史上内地各省间的移民搞过很多次,但往东北移民却基本无人尝试 6park.com

这事吧,基本上是完全不可行的。

移民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没少搞,比如明朝的洪武、永乐大移民,仅经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即达百万人以上。可问题是内地间的移民相对容易,可要是往东北去呢?那时候的东北,气候恶劣且资源贫乏(相对于农业社会),出门种个地都可能被老虎豺狼叼走或被蛮夷部族打劫杀害……请问,谁想去?

就算人被强制迁去了,他们的心也不在那里。所以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逃走。就算逃不走,他们对故国、故族以及这片陌生的土地,也只会有恨、有怨。

所以,他们会为何而战?

就算时间久了,让他们忘却了故乡故土,愿意为东北这个第二家乡一战,但其实也没多大胜算。 6park.com

教育的缺失和长期的愚民政策,导致普通民众缺乏组织性和主观能动性 6park.com

须知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由于愚民政策的盛行,导致90%以上的百姓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再加上户籍、宗法以及土地在肉体和精神上的禁锢,使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终生也走不出家门范围百里。因此他们麻木、盲从和畏惧权威,就像一个巨大的、被豢养的羊群。偶尔在这个羊群中会出现几个异类,比如陈胜、吴广、张角、樊崇、王博、窦建德、李自成、张献忠,但终究是给人作嫁衣裳的下场。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唯二改天逆命的例子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但他们最终也难免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在更多的时候,羊群都需要一个引路者。如果带头的是头狮子,那他们就是一群狮子;如果带头的仍然是只羊,那他们就依然是群温顺的绵羊。

从秦到清,充当过引路者角色的有两个,一个是士族门阀,另一个则是士大夫。

这两个群体在今天的名声不佳,甚至说是臭名昭著也不为过,其实一点不冤。因为这帮家伙干过的坏事、恶事,哪怕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不可否认也更不该忘记的是,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存在,那么我们民族的历史将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我们的文明能否延续数千年而不至断绝,都会成为一个疑问。

不信,请仔细看看下面这张表——如果没有这些人,历史将会变成何种模样? 6park.com

无论他们曾做过多少坏事,都无法否定他们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6park.com

尤其是在隋唐之前,每当历史走到十字路口或家国面临危亡时,首先站出来激荡时代风云的人物,基本都是士族子弟。

他们的名字可以说白起、王翦、甘延寿、傅介子、苏武、赵充国、辛庆忌,可以是卢植、王允、曹操、羊祜、王导、王羲之、谢安、杨素、李靖,当然也可能是上宫桀、何进、袁绍、王敦、桓温,或者是司马懿。

请先记住最后这个名字。


03

我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从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一步步进化演变成为科举制度的。新制度取代旧制度,固然是因为相对而言前者利大于弊,是进步、是趋势,但也不代表着后者就一无是处。 6park.com

汉唐文明的昌盛及赫赫武功,某种程度是建立在贵族传统上的 6park.com

比如在科举制度下,一切由考试成绩说话,很容易造成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比如在宋明等朝的中后期,文教发达的江南地区几乎席卷了朝堂所有重要的职位,哪怕朱元璋搞出来个南北榜,实际上也沦为了摆设。这种状况必然造成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而且形成了能与皇权对抗的强大的地方势力,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内耗、削弱了国力。

但在察举制下,两汉所有的州郡都有固定的举荐名额。这样一来,哪怕再偏远、再落后、人口再少的地区,也不至于在朝廷中找不到代言人。与此同时,虽然察举制到了后期被任人唯亲弄得乌烟瘴气,但那些世家豪门多少还得要点脸,总不能弄个二百五往衙门里塞吧?

为了让自家的熊孩子将来不至于丢人现眼,必须打小就精心教育培养,至少也得弄出个一技之长。所以在当时尽管也有“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这里的“山”是指崤山)的说法,但大汉朝十三个州、数百个郡、上千个县其实哪儿哪儿都有精英,哪儿哪儿都不缺人才——这一点,但凡玩过三国系列游戏的朋友恐怕都深有体会。

比如我在玩《三国志11》时,要想挑战地狱级难度,那就选襄平。因为公孙度这个主公本身就水得一塌糊涂,麾下文武更是差劲到让人无语的程度——能力最强的军师智力比不上人家的粗鄙武夫,最能打的武将没准单挑不过老年司马懿……再加上既招不到兵又收不上粮,一不留神就是开局即GAME OVER的下场。 6park.com

在游戏里一看到这个坑货,我就脑袋疼 6park.com

在游戏里烂到糊不上墙的公孙氏集团,在现实中也是弱得一批——像当时的“顶流”曹刘孙,姓公孙的给人家提鞋的资格都没有;二流势力如袁、董、刘(表)、马等,要是住得近挨得着,横扫辽东也不会废多大力气;哪怕是像公孙瓒、刘虞、韩馥、孔融之类的三流邻居,也没哪个是公孙家能惹得起的。

但是所谓的弱小也要看跟谁比。作为“东北四大”中东北汉族的代表和领头羊,收拾起其余“三大”来,简直是手拿把掐。

话说在两汉、尤其是东汉中后期时,除了肃慎系还在猥琐发育,像东胡系的鲜卑、乌桓,濊貊系的夫余、高句骊、沃沮都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实力,开始建立政权以及对外拓土。尤其是高句骊和鲜卑。

早在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高句骊就于今天的辽宁新宾建国,40年后迁都到国内城(今吉林集安)。此后高句骊通过不断征伐周边部族,开始强大起来,尤其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趁着中原混战无暇他顾,开始打起了吞并辽东的算盘。差不多同一时期的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其中的轲比能集团及“东部大人”所部分布在代郡、上谷及辽西等地,也对辽东这块肥美的地盘垂涎欲滴。 6park.com

如今在东北找个高句骊遗址一点都不费劲,而且大多是在两汉前后始建的 6park.com

在汉朝强大且一统时,他们就算有再大的野心也只能在肚子里憋着。可等到汉末天下四分五裂、诸侯争雄,东北这旮旯没人顾得上的时候,他们就再也憋不住了。

但憋不住还得憋着,因为辽东太守叫公孙度。

在中原诸侯中只能算颗小趴菜的公孙度在东北那旮旯有多牛批?当时对辽东威胁最大的是高句骊,而高句骊的死敌是扶余。就在两家打得热火朝天时,吃瓜吃无聊了的公孙度直接从家族中找了个闺女(宗女)嫁给了扶余国主尉仇台,简直就是摆出一副帝国主义的“无耻面目”赤果果的打脸兼挑衅高句骊。

遭受了这样的奇耻大辱,高句骊王伯固的反应就是……当公孙度讨伐富山贼时自带干粮、主动出兵,自愿相助,简直卑微讨好到把脸贴进泥坑里。可他得到的报答却是公孙度这货“东伐高句骊,西击乌丸,威行海外”(《三国志·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因为当时中原地区打得太热闹,东北这种没人搭理的边角之地根本挤不进热搜,所以公孙度是怎么欺负高句骊的具体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却干了两票大买卖,让惜字如金的史书也不得珍而重之的详细记载。 6park.com

这个在游戏里完全不入流的废柴,在当时的东北形同霸王龙般的存在 6park.com

其一是差点把高句骊灭了国:

“自伯固时,数寇辽东,又受亡胡五百馀家。建安中,公孙康出军击之,破其国,焚烧邑落。拔奇怨为兄而不得立,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馀口诣康降,还住沸流水。”(《三国志·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其二则是杀进朝半岛把三韩(即马韩、辰韩、弁韩)收拾了个遍,然后设立了带方郡(今朝京畿道及忠清道等地):

“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建安中,公孙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伐韩濊,旧民稍出,是后倭韩遂属带方。”(引用同上)

公孙康死后,其子公孙渊拒绝了曹魏的招降,自封燕王,还“遣使者持节,假鲜卑单于玺”,给鲜卑人当起了爸爸。 6park.com

公孙氏是东北的守护者,否则早在汉末那里就会沦为异族的乐园 6park.com

自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公孙度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后的50年里,公孙氏世镇辽东,堪称是当地头号恶霸、各种胡族摆脱不掉的梦魇。尤其是高句骊,被欺负得欲仙欲死又无能为力,只好天天诅咒公孙家的恶有恶报,早晚遭天谴。

没想到报应还真就来了。


04

汉末时诸侯争霸,既穷又人少还没啥产出的东北地区就成了各路枭雄眼中的鸡肋,根本无暇顾及。等到曹操差不多统一北方时,曾给公孙度封官许愿,想让他跟自己混。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公孙度非但拒绝,态度还十分恶劣——“太祖表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度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三国志·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但一向霸道的老曹却没跟这厮计较,只当没发生过这回事。为啥?因为不值当呗。 6park.com

公孙氏能一度跟魏蜀吴并列,是因为人家抽不出工夫搭理他 6park.com

但后来的形势变了。

在中原纷乱时,公孙度敢硬刚曹操。可等曹家眼看着要成为北方之主了,公孙康就只能乖乖交出袁尚和袁熙的人头,并接受了曹家给的襄平侯、左将军的封号。等到公孙渊在位时,因为看不清形势,不但跑去向孙吴称臣,还自立为燕王、想割据一方。这就触及了曹家的逆鳞,下场只能是破家灭族,辽东也被曹魏趁势收回。

这就是爆发于景初二年(公元238年)的辽东之战。

公孙渊夜郎自大、私心做崇,妄图割据,所以死得多惨都是活该。公孙氏戍边卫土数十载,自然功勋卓著,但在那个一人惹祸全家倒霉的时代,落得如此下场也很难说有多冤。曹魏以中央平乱地方,更是一点毛病没有。但这场战争,还是彻底改变了东北地区各民族间的实力对比,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东北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 6park.com

辽东之战就是牛刀杀鸡,本来没啥好说的 6park.com

为啥这么说?因为司马懿干了件极其短视且愚蠢至极的事情,那就是把襄平给屠了:

“既入城,立两标以别新旧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晋书·卷一·帝纪第一》)

从秦到清,历朝历代打场仗杀死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例子都不罕见,死者中有多少是无辜平民被无意牵涉的、或者说被故意杀良冒功的都很难说得清。但可以肯定的是,敢于公然屠城还堂而皇之立京观的,却是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多是些不开化的蛮夷所为,再不就是些缺乏政治头脑又没什么前途的莽夫干的,比如项羽、黄巢、张献忠。那些真正志在天下的英雄人物,在这方面都是非常克制的。毕竟我们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对这样的行为都是非常排斥和反感的,屠城这种丧尽人心且得不偿失的蠢事,当然是能避免就要尽量避免。 6park.com

在古代,大战之后屠把城,其实不算啥新鲜事,但最好别到处显摆 6park.com

哪怕像曹操这样横行无忌的人物,在一时上头屠了徐州之后,也得赶紧找个替父报仇的名头作为遮掩并拼命替自己辩护。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因此在史书上被骂了快两千年。

此时魏明帝曹叡还活着呢,司马懿当然没胆子搞什么夺权,所以还在忠心耿耿的替老曹家打工。至于他与公孙氏之间,也没有过什么交集,更谈不上私仇。再说此前司马懿替曹魏南征北战时都挺正常——在内平过叛,对外跟蜀吴两国打成血葫芦,但哪次战后都没有头脑发热胡乱杀人。典型如新城之战,战后他只斩杀了罪魁孟达,但对其一叛再叛的部属,司马懿却不赞成严惩,反而建议曹叡“宜弘以大纲,则自然安乐”(《晋书·卷一·帝纪第一》)。

可为啥在攻下襄平后,司马懿不但将满城官吏甚至年满15岁的平民男子统统杀光,还把他们的尸体垒起来筑成京观吓唬人?

恐怕非要给他找个理由的话,大概这厮还是出于公心才这么干的。

前文说过,在辽西走廊彻底浮出海面前,东北的地形对内地来说极其封闭,往来也极其不便,这就滋长了一些人割据的野心——想想地理条件类似的四川,是不是每到乱世,就有人跑到那里占地为王? 6park.com

与东北地形类似的四川,每逢乱世也总成为野心家的乐土 6park.com

其实公孙氏也是这样的人。尽管他们为辽东抵御了外侮,带来了和平,但从本质上其实无法提到国家、民族的高度。因为公孙氏这么干的初衷,都是为了一家一姓之利,其余的都算是无心插柳。

当然在这一点上,中原的曹家、刘家、孙家以及后来的司马家和以前的嬴家、刘家跟公孙氏也是一路货色,大哥别说二哥。只不过人家地盘大、小弟多、拳头大,所以就有底气自称朝廷;你公孙渊地盘又小又穷,小弟也没几个,出了东北就是个战五渣——所以你不是割据伪王谁是?

所以作为中央平叛地方的大军主帅的司马懿,战后若是就那么一走了之,恐怕这片土地上很快就会冒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无数个公孙渊。毕竟地理的阻隔使得内地很难有效的控制东北嘛,怎么才能铲除这样的隐患?司马懿想到的办法就是杀人。

经过自汉末以来的连年大战,东北汉族还剩下30多万人。对这些本族同胞,司马懿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近万人的精英统统杀掉,剩下的普通百姓则是能迁回内地的尽量都迁回内地。 6park.com

司马懿稳定辽东的办法就是杀光精英,迁走平民,堪称绝户计 6park.com

把东北空出来,人都没了,还怎么搞叛乱、闹割据?

事实上司马懿的办法很成功。据不到30年后的太康元年(公元265年)时统计,辽东郡再加上玄菟、乐浪、带方三郡的汉民,加一块也仅有1.8万户、不足10万人(《晋书·卷十四·志第四》),这其中还掺杂着不少汉化的胡族。这么可怜的人口,自然无法支撑起任何人的野心。

甚至可以说,司马懿此举断绝了所有本族人在东北搞割据的可能性。事实上二十世纪初的那个“东北王”张大帅,竟是自公孙渊以来这一地区的(汉族)割据第二人。

而此时距司马懿在襄平大开杀戒已经过去了将近1700年,你说他成功不成功?


05

这就像有人要离家远行,又担心老宅被邻居侵占,于是就把全村的乡亲都杀掉,这下看似就不用担心了。 6park.com

司马懿此举貌似高瞻远瞩,实则目光短浅之至 6park.com

可本村的贼没了,那外村的呢?

在公孙氏崛起之前,汉朝之所以在与东北近乎地理隔绝的情况下还能牢牢的控制着这块土地,就在于这里拥有着最多时上百万的本族同胞。这些人主要聚居在襄平、侯城等几座坚城内外,平常能提供兵员、财赋,保障本地的日常所需。当外族入侵时,这些军民依靠坚城又化身成为大汉朝在东北地区最牢固的支撑点,使得内地援军在艰苦的翻越燕山山脉来援后,有城池可以倚仗,有向导可以指路,有钱粮可以补充,甚至可以就地补充兵员。而不至于像后来的无数王朝那样,一进入松辽平原就四面皆敌,只能孤军奋战。

作为“东北四大”中武德最为充沛的那个,在很多时候东北汉族军民甚至无须内地支援,就能独自将那些异族入侵者揍得亲妈都认不出来。

在汉末天下分崩离析之后,公孙氏趁势而起,东北汉族的实力非但没有遭到削弱,反而愈战愈强,还能一路开疆拓土到朝半岛深处。

这并非偶然或是奇迹。事实上“汉以强亡”可不是说着玩的——在中原诸侯兄弟阋墙打得热火朝天的间隙,收拾收拾跑来捣乱的异族简直就是手拿把掐的事情。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曹魏曾将后来祸害了中原达300余年的南匈奴、鲜卑、乌桓、氐、羌等胡族挨个胖揍了一遍,直到揍得跪地叫爸爸为止;孙吴则扫平了境内的山越、山夷、五溪蛮,还兴致勃勃的派人乘船跑去夷洲旅游了一圈;蜀汉更是拿孟获玩七擒七纵,把西南夷虐到了怀疑人生。 6park.com

后人看七擒孟获像闹着玩,事实上在当时汉夷间的实力差距就是有这么大 6park.com

所以在曹刘孙眼中就是颗小趴菜的公孙氏,把高句骊人欺负得死去活来,实在算不上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但曹刘孙以及公孙氏能做到这一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得到士族阶层的全力支持。

士族门阀孕育于两汉,崛起于魏晋,全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后走向衰亡,前后影响中国历史达千年以上。这个阶层固然有着无数局限性和难以克服的毛病,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是华夏文明的继承和传播者,是那个时代走向和趋势的引领者,是当时唯一的社会精英。尤其是在还未彻底堕落之前,这帮家伙极富开拓精神,武德异常充沛,对华夷之别异常敏感。因此一旦家里遭了贼,冲在第一线喊打喊杀的往往都是他们,而且悍不畏死、有仇必报,不将敌人斩尽杀绝决不罢休。

甚至可以说,汉唐之荣耀,就是建立在无数士族子弟前赴后继的内治外攘的基础之上的。 6park.com

哪怕在五胡之乱时,那些闻鸡起舞、立志收复故土的也大多是士族子弟 6park.com

所以司马懿将襄平的举城精英都屠了的后果,大家清楚了吧?

要知道襄平在当时可是伪燕的国都、辽东郡的治所,更是整个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唯一中心。城中居民集中了几乎所有当地的官吏、贵族、学者以及士农工商各界的翘楚人物,反正都是东北汉族的精英,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东北所有识字的人。所以别看司马懿才杀了万人左右,但在事实上等于斩除了辽东未来发展的根本。

更别提尽迁本族百姓于内地了。精英和百姓一网打尽,偌大个东北最强大的一股势力被一扫而光,留下的空白自然就要由异族来填补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几乎在司马懿心满意足的带着掳掠来的无数财帛、强迁的无数百姓以及亲手斩下的上万颗人头凯旋班师的同时,被东北汉族死死压制住了200多年的高句骊人立刻卷土重来,将原本属于公孙氏的土地统统纳为己有。并利用此后中原近300年的大分裂、无暇顾及偏远的东北地区的有利时机,不断向西、向南扩张领土。

所以等到隋朝再度一统天下后,杨坚、杨广为啥非得没完没了的出兵辽东去跟高句骊人死磕?且不论辽东本为汉土,老杨家要收复旧河山,一雪前耻,本就是应有之义,要知道当时的高句骊有多嚣张?开皇十七年(597年)时这货居然联合靺鞨攻打营州——须知营州就是今天辽宁朝阳市,是明清之前中原王朝扼守内地与东北间最重要的关隘,其地位相当于燕云十六州之于北宋。要是营州丢了,大隋朝在燕山之北将再无立足之地,不但意味着辽东再无收复的可能,而且河北也将面临高句骊人无休无止的袭扰和攻击,这日子还能过吗? 6park.com

杨广在临死前,应该在大骂司马懿 6park.com

说到底,这都是司马懿惹的祸。这厮看似精明无比,但其实跟他那些愚蠢的后代没什么两样,尽干些利在当代,毁在千秋的自私自利之事。

所以在两晋之前,汉家男儿不教胡马度阴山不过是基操,根本不值称道,杀进胡人老巢里拆家才能激起广大吃瓜群众的一点兴趣。可是在一帮姓司马的祸害下,别说阴山了,胡马踏中原都上不了头条。

所以在景初二年的辽东之战前,东北这旮旯向来都是铁打的华夏故土。尤其是辽东,更是中原王朝地里的铁杆庄稼,谁也甭想夺走。可在司马懿的一番倒行逆施之后,只有唐、明等朝才能勉强甚至是短暂的在此地站住脚,而且只能军管,无法民治。甚至面对遍地都是胡族,汉人反倒成了少数,对其只能绥靖,而无法像两汉时那样予取予求。

东北,遂成了胡人的乐土。直到满洲人入关,才最终与别离了1400多年的故国重聚。

因为在洛水之誓后的背信弃义,司马懿被人骂了两千年。其实辽东之战后的自斩手足,才更该被骂得狗血淋头。

而且应该永远的骂下去。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