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乾隆时代最后的武威——关于廓尔喀之役台前幕后的那些事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4-15 16:03 已读 1580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因为贸易纠纷导致廓尔喀的沙阿王朝(今尼泊尔)与藏地噶厦交恶,在边境地带剑拔弩张。当年六月,廓尔喀方面悍然出兵3000余人,侵占了藏地的聂拉木、济咙(今西藏吉隆东南)、宗喀(今吉隆)等地,并围攻协噶尔(今西藏定日)。 6park.com

6park.com

清廷迅速做出反应,勒令驻藏大臣雅满泰立即出兵收复失地,同时从四川方向调集了3000余兵马紧急赴援。因为路远且险,援军一时半会无法到达,且驻藏清军仅有绿营兵500人、藏兵1600人和台站兵(相当于驿卒)1300人,短期内还难以集结迎敌。故此噶厦僧官私下与廓尔喀方面议和,允诺以偿银赎地的方式换取了后者的退兵。

此事败露后,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大为震怒,随即撤换掉了一批擅权、失职的官员。这就导致转过头来廓尔喀人上门索取赔款时,遭到了新任噶厦官员的拒绝。

说话算话,就得被皇帝砍头;甘当老赖,还有奋起一搏的机会,换你会怎么选?

上了大当的廓尔喀人怒不可遏,随即再次入侵藏地,并很快攻占了济咙、协噶尔等地,日喀则危在旦夕。连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四大寺”之一的扎什伦布寺也沦陷了,时年仅10岁的七世班禅只好逃往拉萨。

弘历闻讯后,认为藏地险远,内地援兵往来不便且难以久驻,被动防御只能被廓尔喀人牵着鼻子走。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主动出击,灭了丫的。 6park.com

6park.com

他认为当前朝中能承担如此大任的主帅人选只有一个,那就是刚刚平息了林爽文叛乱的两广总督富察·福康安。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二月,福康安率海兰察及从黑龙江征调来的索伦、达呼尔兵千人抵达西宁,又历时50天的艰苦跋涉抵达拉萨,随即便对廓尔喀展开了摧枯拉朽般的凌厉攻势。

从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十八日发动进攻,到七月间清军兵临廓尔喀首都阳布(今尼泊尔加德满都),再到八月十九日福康安接受廓尔喀人请降,廓尔喀之役历时4个月,以清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6park.com

6park.com

已经82岁高龄且在位将近60年的弘历,欣然将此役的胜利作为自己“十全武功”中的最后一项殊荣,并就此终止了对外征战的脚步。

但关于廓尔喀之役值得一聊的话题,却并非到此为止。


01

我们都知道,藏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这个“自古以来”到底有多古,恐怕大多数人都说不出来。 6park.com

6park.com

据现有文献记载,早在夏朝的时候今天藏族同胞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点燃了文明的火种。但因为那座世界屋脊的阻隔,古藏人即便一直与中原王朝毗邻而居,但两者的关系既谈不上友好往来,也基本没有过兵戎相见的时候,反正就是一副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人口、交通以及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的统治重心始终局限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就连在今天非常富庶繁华的华南、华中以及华东的大部分地区,也是到了唐宋之后才逐渐得到开发利用的——在大把的适宜生活、耕种的土地都找不到人去伺候的情况下,谁会吃饱了撑的去爬高原?即便爬上去了又有什么好处?是图人家的牦牛呢,还是青稞酒?

而且古代藏地长期处于文明极端落后的状态下,不但人口非常稀少,还四分五裂内讧不休,完全无力对外扩张。相反同样是气候恶劣、物产贫瘠的东北、西北等地区,因为盛产骁勇善战的游牧骑兵且动辄就喜欢“南犯中原”,让中原王朝即便想无视都不行。于是几千年下来,双方“互动”的频次能让人目不暇接,活生生的把一部中国历史互动成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史。 6park.com

6park.com

而西南方向的那座高原既人畜无害又无利可图还没法好好种地,所以中原王朝对其自然也就无欲无求了。所以我们才看到唐宋之前的历朝历代的西南疆域,都是沿着那座高原的边缘进行切割的,摆明了是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架势。

两者间的疏远到了什么程度?到了唐朝中原与高原也开始“互动”了,贞观大帝李世民却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强敌近乎一无所知。为了给皇帝陛下补课,他麾下的大臣们埋头故纸堆中把眼睛熬成了兔子状,也只能从《后汉书》等几百年前的史料中寻找到一些零散的且无法辨别真伪的记载:

“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也……遂改姓为窣勃野,以秃发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其后子孙繁昌,又侵伐不息,土宇渐广。历周及隋,犹隔诸羌,未通于中国。”(《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那唐朝又是怎么跟吐蕃接上火的呢?

都是倒霉催的——这边大唐刚立国,那边自古以来就是一团散沙的高原居然也被一个叫松赞干布的家伙给统一了,于贞观七年(633年)在逻些建立起了吐蕃王朝。 6park.com

6park.com

在高原上寂寞无敌了以后,松赞干布开始对高原下的世界有了些想法。于是在贞观九年(634年)因吐谷浑的归属之争,唐军与吐蕃军在松州(今四川松潘)打响了中原与高原间的首战,其过程与结果也与历代中原王朝跟异族间的大多数战争差不多——唐军前锋轻松获胜,吐蕃军掉头就跑,然后一追一逃就上了高原。

再然后,唐军将士就发现自己喘不上气来且浑身无力,不少同伴莫名其妙生起了怪病,还有不少直接挂掉了。这下谁都不敢追了,赶紧从哪儿来的再退回到哪儿去。

再再然后,就是赶紧向皇帝陛下报告——不是臣下不努力,而是那个地方太诡异:

“山有积雪,地有冷瘴,令人气急。”(《唐会要·卷九十七·吐蕃》)

今天我们都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高原反应。即便在有现代医疗保障的前提下,初进高原者因此致病还大有人在,甚至丢掉小命也不稀罕。更何况在一千多年的唐朝,还得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跟土生土长的吐蕃人玩命? 6park.com

6park.com

所以为啥一生要强的李世民最终选择了跟松赞干布和平相处,还把文成公主嫁了过去?因为这对他而言就是场根本无法打赢的战争,就算豁出血本去把那座高原拿下来,他又能得到什么?

在当时的认知中,这种赔本的买卖是做不得的,也是种理智的选择。

但随着中原先进文明的传入以及高原一统后生产的发展,致使吐蕃人口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很快就超出了贫瘠高原的承受能力。所以几十年后吐蕃人就主动打破了两国间的平静,向西域和陇右发起持续不断的攻击,试图拓展生存空间。

这依然是场唐朝注定只能被动防御却无法发动反攻的战争。又因为安史之乱的影响,使得唐朝国力大衰,一度连长安都被吐蕃攻陷。但农耕民族在战争中的的优势在于坚固的韧性和无穷的潜力,哪怕形势再不利、再恶劣,只要坚持不懈的打下去,最后坚持不住的一定是吐蕃。 6park.com

6park.com

所以哪怕大唐落魄到一度只剩下20个骑兵保卫长安,依然不是缺乏底蕴和认同的吐蕃可以抗衡的——随着长期征战导致的国力衰竭,吐蕃逐渐四分五裂,并在公元九世纪末的内讧中土崩瓦解。


02

但此时的唐朝也没好到哪儿去,几十年后就被朱温给篡了。所以吐蕃虽然没了,但中原王朝仍然无力染指那座高原,更甭提将其纳入囊中了。

唐朝之后的两宋,连传统意义上的华夏故土都没本事全搞到手,就更甭提打高原的主意了。所以将藏地收归“国有”的历史重任,只能落在了蒙古人的头上。 6park.com

6park.com

吐蕃瓦解以后,青藏高原之上就再也没有建立起统一且独立的政权,在此后300多年的历史中又回到了此前的“隐身”状态。直到至元十一年(1274年),蒙古在大举攻宋并攻占成都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对那座高原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便动了将其拿下的心思。

反正蒙古人对于土地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而且从不挑食,甭管好坏遇到了就先占下再说。不过很快蒙古人就尝到了高原的厉害,并很识时务的改强攻为智取。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蒙古大汗窝阔台的次子阔端与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在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的白塔寺签署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史称“凉州会盟”。双方约定藏地自此纳入元朝版图,藏地事务须由元朝指派的官员来处置,有关宗教及僧众的事务则由元朝委托萨迦派来管理。

由是,凉州会盟成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开端。 6park.com

6park.com

明代元之后,朱元璋于洪武二年(1369年)诏谕藏地归顺并很快获得积极响应,随即册封藏地八王并设立羁縻机构——乌斯藏都指挥使司。

不过实事求是的讲,明朝对藏地的统治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或者说是很不用心也很不负责任的,起码跟蒙古人没法比。

在元朝时,藏地是归皇帝直辖的(主要是为了收税),并实际派遣官员驻藏以便于控制。比如那位签署了凉州会盟的阔端,即被他老子窝阔台任命为藏地事务总管,就连封地也被安排在了那里。

而明朝的藏地政策,可以用“多封众建、因俗以治”这8个字来概括。啥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只要你称臣纳贡,就可以得到一大堆世袭的官职(当然是没俸禄的),然后关起门来爱干啥就干啥,我一概不干涉。至于派遣流官和官兵进行实际统治?呵呵,不好意思,朝廷没这个预算……

可以说明朝对于藏地的重视程度是极低的,甚至不如情况类似的奴儿干都司。起码在后者还曾派过流官驻过军呢(永乐年间),后来朱瞻基说这么干太费钱了,赶紧把人都撤回来吧。至于地盘,统统交给当地的女真人去管,只要肯称臣纳贡就好。 6park.com

6park.com

藏地对明朝的入贡,一直持续到崇祯三年(1630年)才终止。至于乌斯藏都司,早在明中期就已经名存实亡,到了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朱翊钧因为缺钱要裁汰机构、精简冗员,才正式将其撤销。

也正因为明廷在藏地的不作为,给了有心人以可乘之机。在明末时,漠西蒙古的和硕特部便进军高原,并实际控制了当地,建立起和硕特汗国。崇祯十五年(1642年),和硕特部固始汗率藏地僧俗官员远赴盛京(今辽宁沈阳),归顺了清朝。此后固始汗又在顺治三年(1646年)赴北京奉表贡,藏地正式纳入清朝的主权版图。

但此后漠西蒙古发生内讧,准噶尔部突袭藏地并攻占拉萨,杀死了拉藏汗,灭掉了和硕特汗国。

小弟遭殃,当大哥自然得替其出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攻入藏地,驱逐了准噶尔人,正式将藏地纳入其直接统治之下。

相对于元明两朝,清朝对于藏地的重视程度和施政管理无疑是要高出不止一个层级的。首先,清朝设驻藏大臣,总揽全藏事务;其次是调整了政教管理体制,确定了必须由中央授予僧官名号的权力和金瓶掣签制度(正是这个制度,搞得外蒙至今也弄不出来个新转世的哲布尊丹巴,只能空置,假装不知道这码事);确立了处置藏地涉外、国防事务的权力收归中央的原则;勘定了今西藏与青海、四川、云南间的界线;规定了僧官辖区及权限,并划分了驻藏大臣直辖区。 6park.com

6park.com

也正是因为有了上述措施,才保证了在此后的300余年间,哪怕历经国难,藏地仍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则要是像明朝那样继续“无为而治”下去,恐怕今天我们想要到高原一游,都得去办护照。


03

这就是为啥廓尔喀人一跑到藏地捣乱,弘历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暴跳如雷,随即便喊打喊杀的原因所在。 6park.com

6park.com

廓尔喀之役是弘历自诩的“十全武功”中的最后一战。话说如今提到这个所谓的十全武功,经常成为人们口中的笑料。但实事求是的讲,要是没有弘历的好大喜功和看似劳师糜饷的连年征战,今天的中国会是一副什么模样?拿面目全非都不足以形容。

就拿廓尔喀之役来说——昔日的廓尔喀沙阿王朝,就是今天的尼泊尔。这看似是个不怎么起眼且不足道的小国、弱国,一战迫其投降并险些灭国,是不是让许多人觉得不值一提?

在殖民时代差点占领了全世界的英国人,却肯定不会这么认为。

廓尔喀是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部族,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时征服了当地的玛拉王朝,建立起了沙阿王朝。但骁勇善战的廓尔喀人并未就此满足,而是不断的对外扩张,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约为今天尼泊尔的三倍。 6park.com

6park.com

而在打起藏地的主意之前,廓尔喀人刚刚跟正在殖民印度的英国人干了一仗。

起因是廓尔喀人在征服加德满都、巴德岗和帕坦这谷地三国时,引起了东印度公司的注意。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最初是英国负责东方殖民贸易的专属机构,在清康熙九年(1670年)时又获得了占有领土、在控制区内建立军队、铸造钱币等权力,于是开始了大规模吞并印度的军事扩张。

廓尔喀虽然不在印度范围之内,但殖民者贪得无厌的目光,却无时无刻不盯在此地。所以当廓尔喀准备一统尼泊尔时,英国人当然不希望自己的身边崛起一个强大的对手,给自己的殖民扩张埋下隐患。所以当谷地三国走投无路、向其求救时,便毫不犹豫的派出军队,准备干涉尼泊尔内战。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2000名东印度公司干涉军进入尼泊尔境内。廓尔喀人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将其诱入阳布附近的山地,然后伏兵四起,将其一举击溃。 6park.com

6park.com

东印度公司最多时拥有超过25万人的军队,不过那是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后的事情。在入侵廓尔喀时英国人可没那么强大,比如在与尼泊尔相邻的孟加拉省的驻军也仅有7个营,主要是装备了火绳枪和前膛燧发枪的步兵。

所以一次性出动2000人已经是当时东印度公司能力的极限了。而且虽然其中掺杂着大半战斗力差劲的当地雇佣兵,但正是凭借着这些人,英国人横扫了大半个印度。要是换在非洲或美洲,这支干涉军一口气占领半个大陆都不在话下。

然而英国人却在廓尔喀人那里收获了一场惨痛的失败,这就给他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并导致两个结果——其一就是让英国人暂时打消了吞并廓尔喀的野心。直到将近150年后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英国才终于征服了廓尔喀并强迫其终止了与清朝的朝贡关系。

仅仅4年后,清朝就亡了。故此,廓尔喀也被称为是清朝的最后一个藩属国。

其二就是廓尔喀人的骁勇善战让英国人赞叹不已,所以从十九世纪初便开始大量招募廓尔喀人加入英军,并逐渐成为一支常备部队。至今,英军仍保留了一个编制为3700人的廓尔喀佣兵旅——当然这是题外话,在此不再赘述。 6park.com

6park.com

英国人拿廓尔喀没辙,但很快廓尔喀人就被清朝派出的一支远征部队打得体无完肤、差点亡国。按照英国人打不过廓尔喀人、廓尔喀人又打不过清朝人的逻辑关系,你猜英国人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这帮后脑勺上拖着根辫子的家伙,要是打起了印度的主意,我们该怎么办?

因为一个叫马戛尔尼的英国使节访华后,为发泄私愤而大发的贬损、污蔑之辞(详见《关于马戛尔尼访华那些事,我们听到看到的大多数都不靠谱》一文),以及近代以来崇洋媚外之风的盛行,导致我们对近代以前的清朝与西方世界的实际关系和力量对比,产生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

早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英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曾试图与遥远东方的中国皇帝联系,希望能建立贸易关系,但据说朱翊钧并没有收到这封信。东印度公司成立后,查理一世又在崇祯九年(1636年)令其派出代表与中国建立联系。结果英国商船与明朝的横琴岛守军打起了炮战,打完了双方展开谈判,最终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华贸易许可。

东印度公司从成立起,就带着贸易的旗号在南亚、东南亚大肆殖民掠夺,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唯独在在中国,英国人一直老老实实的贸易,就算经常受到欺压勒索也闷不吭声。 6park.com

6park.com

为啥?因为昂撒人只信奉丛林法则,能倚强凌弱时肆无忌惮,可一旦觉得自己没那么强甚至沦为弱者时,又会摇身一变化身为彬彬绅士,高呼文明和平等,要和平不要战争。

起码在1840年之前,那个遥远东方的神秘大国,在西方世界眼中就是这种需要用“文明”的方式进行交往的对手。尤其是那个来自北方的野蛮也更加凶悍的民族占据了那个国度之后,这种印象就更加的深刻了。

百年前,这个国度用武力在远东阻止了沙俄人疯狂扩张土地的野心,还迫使对方签下了一纸合约(即《尼布楚条约》);30年前,那位强悍而又冷酷的“博格腾汗”(这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人对清朝皇帝的惯称)一举平定了蒙古人的叛乱,然后狠辣无情的将其全族屠尽;到了现在,让英国人无可奈何地廓尔喀人又被他们轻而易举的击败——那么下一步,他们的脚步又将踏向何处?

会不会是被英国人当成命根子的印度?

英国人心里很慌,所以很快做出了反应——就在福康安一路势如破竹的杀向廓尔喀时,英国人那边也紧急行动起来,并在数月后派出了马戛尔尼使团,开始了史上首次访华之旅。 6park.com

6park.com

尽管马戛尔尼是打着贸易通商的幌子来的,但按照英国人一贯的揍性,哪怕是做小偷、当强盗都得打出冠冕堂皇的旗号,更何况出使一国?他们的真实目的,就是要打探清朝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对印度有没有兴趣。

故此,英国人把姿态放得很低。在出发前,内务部长敦达斯(Henry Dundas)还曾特意叮嘱马戛尔尼,让这厮到中国后别装13:

“您一到便要受到接见,您要服从中国朝廷的礼仪,既不要损害自己君主的尊严,又不要被礼仪上的小事束缚住手脚。”


04

当然马戛尔尼的访华之旅非常失败,导致这厮离华近乎歇斯底里的大肆诋毁那些让他“受尽侮辱”的清国人。但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廓尔喀之役后的影响。

当弘历下定决心要一战解决廓尔喀问题时,他首先想到的主帅人选就是福康安。 6park.com

6park.com

但对于是否启用这个大侄子,弘历还是心存疑虑的。不是怀疑后者的能力不行,而是担心他是不是有点太忙了,会不会累坏了?

说实话,弘历对富察氏一家子,真有点当拉磨驴使唤的意思。

福康安的老子,就是曾任领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爵封一等忠勇公,位列紫光阁二百八十功臣之首的富察·傅恒。而傅恒的姐姐、即福康安的姑姑,就是弘历的第一任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说是弘历一生最为挚爱、最为念念不忘的女人,也不为过。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不是璎珞如懿夏雨荷——乾隆皇帝的心里只住着他的富察皇后》一文)

早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皇后便香消玉损了,弘历爱屋及乌之余,对傅恒这个小舅子大肆重用提拔。但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个铁律连弘历也无法漠视,再加上小舅子确实好用,于是乎傅恒简直就被他的那个皇帝姐夫支使得团团乱转。

从乾隆十三年开始,傅恒先是署理川陕总督并经略金川军务,不负众望的降服了莎罗奔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又主持部署了平定准噶尔叛乱的一应事务,战后担任《平定准噶尔方略》的编纂工作;因为傅恒编的书让弘历大为满意,干脆能者多劳,又打发他去主持了《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周易述义》及《西域同文志》等文献的编纂工作;等到傅恒在故纸堆里熬成了个大近视眼,清缅战争爆发,清军一败涂地,暴怒的弘历又把这个从未让他失望过的小舅子打发到了西南前线。 6park.com

6park.com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傅恒在征缅时受瘴疠而病逝,时年仅49岁。

在某种程度上,傅恒之于弘历就如长孙无忌之于李世民。现在最好用的臣子挂了,这可咋办?

好办——小舅子没了,大侄子顶上。

于是傅恒刚没3年,守孝归来的福康安(刚满20岁)就被弘历打发上了(第二次平定)金川前线,凭军功获授正白旗都统。此后他一路担任过吉林将军、盛京将军,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及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职,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贝子,授武英殿大学士。

但福安康能弄到这么大的官爵,一小半靠他当皇帝的姑父偏心眼,另一大半都是他靠自己的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他随军平定甘肃回部叛乱,因破石峰堡而获封嘉勇侯;3年后以主帅的身份率军渡海,赴台岛平定林爽文叛乱;乾隆五十七年再从东海直奔高原并翻越喜马拉雅山,一战迫使廓尔喀称臣请降;乾隆六十年(1795年)还没喘过几口大气的福康安又被弘历打发去镇压湘黔苗民起义,不久即病逝军中,时年仅43岁。

傅恒和福康安这对父子之所以均英年早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是被弘历活活累死的。而后者在内疚之下,破例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终清一朝非宗室而封王者,福康安是唯一的一例。 6park.com

6park.com

因此还传出福康安是弘历私生子,才获此殊荣的八卦。可见对历史一知半解,还真不如啥都不懂。

福康安这个人,一身的二世祖毛病,既豪奢无度,又大肆聚敛,经常仗着皇帝姑父的偏袒胡作非为,导致其名声很差劲。像袁枚就曾编排福康安“膏梁纨挎,一无所用之童呆”(《诗话补遗·卷六》),甚至认为他是个文盲。

福康安是不是文盲不好说,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厮坑是真坑,能也是真能——平时可能是无恶不作,但仅凭他亲自率军在大冬天徒步穿越世界屋脊、翻越喜马拉雅山后杀敌灭国的本事,又有哪个二世祖能做得到?


05

弘历为啥总揪住傅恒和福康安爷俩往死里使唤?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身份,即外戚。 6park.com

6park.com

外戚在中国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无疑是两汉。像卫青、霍去病、霍光、窦固、窦宪等光耀千古的名字,都跟外戚这个听起来不甚光彩的群体有着割舍不掉的联系。当然又因为李广利、上官桀、王莽、梁冀等人的存在,导致后来的历朝历代对于外戚这个群体极为警惕和防范。像是在宋明等朝,身为外戚就是天生的原罪,被批倒批臭看起来天经地义,不服的,可以去采访一下倒霉的张尧佐同学……

但在君权毫无掣肘的清朝,用起外戚来却毫无顾忌。尤其是越强势的皇帝,就越有把外戚往死里草的爱好,比如康熙朝的索额图、佟国维,雍正朝的隆科多、年羹尧,乾隆朝的傅恒、福康安等等。毕竟清朝的士大夫可不敢像宋明时的前辈那样多管闲事,甚至连妒火中烧的勇气都不敢有。另一方面则是满洲以血统为尊的传统,也让康雍乾们用不着担心自家的大舅子摇身一变就成了王莽。

但对于弘历而言,如果傅恒的病死是个意外的话,那么对福康安的早逝就只剩下满满的无奈了。

都说满洲人入关时很强,其实不如说李自成和南明太渣——要不是天降吴三桂这个大礼包,估计他们一辈子都过不了山海关。 6park.com

6park.com

清朝真正的战斗力巅峰,还要等到康雍乾,尤其是乾隆朝。虽然在三藩之战前,满洲人已经堕落得不成样子,但战争是最能汰沙淘金也是最能锻炼人的,尤其是当整个战争的进程持续到百年以上时,就算是块废铁也有很大几率被锤炼成精钢。

所以在康朝还有些手忙脚乱的满洲人,经过雍朝的休养生息,到乾朝终于爆发出了最璀璨的光彩。

富察·傅恒,章佳·阿桂,钮祜禄·阿里衮,富察·明瑞(傅恒的侄子),乌雅·兆惠,伊尔根觉罗·阿尔泰,博尔济吉特·班第,富察·福康安,多拉尔·海兰察(当然也有像讷亲、庆复、温福这样的废柴)……还不算那些汉蒙名将——在中国历史中,上一次出现如此名将云集的时刻,要向上追溯多少年?

拿破仑说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那要是有一群狮子呢? 6park.com

6park.com

所以我们才看到在格登山之战中,刚被清军打成狗而被俘成为“解放战士”的阿玉锡、巴涂济尔噶尔、哈什等22名准噶尔籍清兵,在面对近万昔日战友时依然敢于主动发动冲锋,而且居然杀敌百余,俘虏了准噶尔王公20余人、士卒6500多人,敌酋达瓦齐仅率百余残部逃亡。

这简直比一千多年前苏定方率200骑兵就敢独闯突厥颉利可汗大营的事迹还离谱。

所以弘历成天显摆的那个十全武功其实一点都不可笑,那是用无数英勇无畏的将士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赫赫功勋。

但就像我们看《三国》,会发现到了魏蜀吴分立之后,曾经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突然间就断了档一样,弘历也遇到了这样尴尬的一幕。

事实上早在第二次金川之役后,他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上文中提到的满洲名将,除了个老迈不堪用的阿桂(廓尔喀之役时已经年过七旬)外,均已先后离世。还活着的小一辈中,海兰察(索伦人)弘历还不怎么信得过,所以不拿福康安往死里用还能怎么办? 6park.com

6park.com

其实这样的事情,秦皇汉武,唐宗明祖什么的都曾遇到过,弘历也不例外。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第一》)的道理。意思也很简单,战争一定要适度,没有战争不行,打过头了更不行。

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英雄应运而生。而且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打得越凶,这样的人物就越会层出不穷,在哪朝哪代都不例外。但凡事都有个度,一旦战争的消耗过大,伤及了根本和元气,就会过犹不及,导致精英人才的大范围断档。

另外,将星如云会导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对宿将的依赖。就像有了赵奢,赵孝成王为啥要冒险去启用赵括?可等赵奢没了,赵括也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只能去纸上谈兵然后一败涂地。

就像在足球场上,一旦哪支球队出现了“黄金一代”,就意味着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里该队的年轻球员几乎没有任何出头的机会。谁都知道这样会导致当黄金一代老去后球会会陷入长期的低谷,但谁都无法拒绝近在咫尺的奖杯和荣誉的诱惑。 6park.com

6park.com

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唯一获得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仼何教训,弘历也不例外。

所以到了最后,就只好揪住福康安死草了。

所以等福康安也被累死了,弘历的手里头就彻底没人了。而大清朝近150年来开疆拓土的脚步,也走到了终点。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