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要是李如松未死,明朝就不会亡?这码事可能还真靠点谱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4-15 16:01 已读 1601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开篇先自设一问: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三大战神分别是谁?

对此,某宇宙大国曾明确给出答案并勒令所有人必须接受——凯撒、拿破仑和李舜臣。 6park.com

6park.com

大家先不要着急发言反对或嘲讽,因为有人比我们更有资格,他就是李如松。

李舜臣生前担任过的最高官职,是全罗、忠清、庆尚三道水军统制使,在万历抗倭援朝战争中配合明朝水师作战。他的顶头上司叫陈璘,时任大明神机七营参将,正三品,其实比朝(鲜)国王李昖授予李舜臣的品级还低(正二品下)。不过即便不考虑作为大明朝的藩属国,朝(鲜)官员在明朝同行面前需要自动降两等,就是即便陈璘跑去向国王李昖索贿(这厮有这个恶癖,还曾因此被罢官),后者难道还敢不给?

更何况一个区区李舜臣了。

但再跟李如松一比,陈璘又成了个小虾米。

当是时,李如松头上挂着的一大堆头衔中包括且不限于宣府总兵官,中军都督府都督,世荫锦衣卫指挥同知,东征提督,统蓟、辽、冀、川、浙诸军——在整个大明朝的武将序列中,除了他老爹李成梁,谁在李如松面前不是一副噤若寒蝉的德性?

网络上有个段子说李舜臣没资格进李如松的中军帐,还真是抬举他了。事实上陈璘能不能进得去,还得看李如松的心情,更何况李舜臣? 6park.com

6park.com

打个不太恰当但非常贴切的比方,如果李如松是大明的朝(鲜)战区司令的话,那么陈璘就是其下属几十个师里边的一个师长。而李舜臣呢?就是陈璘麾下的一个团长,还是个杂牌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解放战争时四大野战军(战区)司令员开会,各纵队(军)司令都未必有资格列席。更何况师长,又遑论团长、还是个杂牌团长?就算能把团长干到李云龙那么牛的,还不得被个旅长踹着屁股满地跑?

因此,李舜臣别说进李如松的中军帐了,哪怕靠近到一定范围之内,都得被卫兵轰走。

所以要是李舜臣都成了地球战神,那么陈璘就是太阳系战神,李如松就是宇宙战神了,起码得拿银河系当前缀。

但鉴于宇宙是棒 子家的,所以李舜臣战神就战神吧。而且只将其封为地球战神,人家还真是难得的谦虚了一回。

所以那些破口大骂或大肆嘲讽的朋友,需要反思哦。


01

不扯那些有的没的,咱们说回到李如松。

李如松他老爹是李成梁。该怎么形容李成梁在东北的地位呢?在他之后的下一个东北王,叫努尔哈赤;再下一个,叫张作霖。 6park.com

6park.com

更简单直接的说,李成梁就是明末的东北军阀。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到了末尾,无不是军阀的天堂。像秦末的章邯、赵佗,汉末的董卓及反董的“十八路诸侯”,东晋南北朝时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桓温、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唐末的藩镇割据遗臭万年,南宋末年之所以被蒙古人揍得那么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贾似道指挥水平太差劲,另一个就是军队都成了“某家军”,压根就不听话;元末时为啥朱元璋和陈友谅们能全力以赴的“内战”?因为蒙古人也学坏了,搞出来一大堆军阀在北方忙着内讧,根本顾不上南方;清末时宣统皇帝为啥能那么痛快的退位?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被袁世凯这个大军阀以及其麾下的一大堆中军阀、小军阀给逼的。

但明末的军阀,跟历朝历代的一比,就显得有些另类了。

我们知道宋明两朝都在搞臭名昭著的崇文抑武政策,但实际上他俩的情况还不太一样。北宋的武将确实混得连灰孙子都不如,不过南宋因为国防压力太大,不敢再继续自废武功下去,实际上武将的地位和权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像用了十二道金牌才把岳飞召回这种事,放在北宋就是天方夜谭——第一次召不回来时,就该出兵平叛、直接弄死了。 6park.com

6park.com

事实上在当时的宋人眼中,包括“中兴四将”在内的几乎所有南宋武将,都是军阀,都是勇于内战而怯于外战的废柴。比如马端临就曾这么说过:

“张、韩、刘、岳之徒,以辅佐中兴,论功行赏,视前代卫、霍、裴、郭曾无少异。然究其勋庸,亦多是削平内寇,抚定东南耳。一遇女真,非败则遁,纵有小胜,不能补过,而卒不免用屈已讲和之下策,以成宴安江左之计。”(《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四·兵考第六》)

到了南宋末年,更是但凡带了几个兵的,都成了军阀,都在谋私利。等到蒙古人一来,几乎统统闻风而降,然后照享荣华富贵。

但明朝就不一样。明朝的特点就是一根筋,啥都不能例外,崇文抑武也是如此。说把武将当灰孙子,那就得坚定不移的让他们当下去——你看看万历朝直至明亡的历任辽东最高军事长官(经略、总督、督师)如杨镐、熊廷弼、袁应泰、王化贞、王在晋、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什么的,哪个不是进士出身?

毛文龙嚣张不、跋扈不、军阀不?但袁崇焕说弄死他就弄死他,连寻思都不带寻思的。 6park.com

6park.com

比毛文龙更嚣张跋扈、更军阀的李成梁,为了保住平安也得向文官的总瓢把子张居正行贿。不过老张收钱也是有底线的,他连戚继光的钱都敢收,但就不收李成梁的,因为觉得收之有愧:

“己而成梁使使馈以金,居正曰:‘而主以百战得功勋,我受其金,是得罪高皇帝也。’却不受。”(《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一》)

这说明啥?

简单来说就是明朝的军阀虽然也是军阀,但跟唐宋的同行相比起码还是能干点正经事的。


02

可能因为祖上是女真出身,又跟努尔哈赤有掰扯不清的关系,所以李成梁的风评向来是毁誉参半。有些人为了抹黑他,甚至不惜造谣说努尔哈赤是李成梁的义子(我还看到过说是他亲儿子的)——两者狼狈为奸,就是为了谋夺大明江山。只不过一个死得早没赶上,另一个赶上了就成了清太祖。 6park.com

6park.com

可见一个人的屁股要是坐歪了,啥不要脸的话都敢说。

起码人家张居正说过收了李成梁的钱良心会痛,而曾经被其摆弄得团团转的满洲人也表示心服口服:

“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明史·卷二百三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客观的说,李成梁就是个军阀。这厮贪婪成性,生活奢靡,镇守辽东期间大肆贪污、受贿,为敛财不惜屠戮富商良民,像谎报战功甚至杀良冒功这样的缺德事更是没少干——这么说吧,要是按《大明律》一条一条的捋,把他的脑袋砍十回都不冤。

但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李成梁确实不是什么好鸟,但你要是把他换掉,辽东会变成什么鬼样子?

必须承认的是,自打嘉靖中期以后,明军的战斗力尤其是战斗意志就完蛋了。蒙古人来了蒙古人揍,女真人来了女真人揍,唯独在辽东不一样。

李成梁一生共坐镇辽东27年。在头11年(万历元年到十一年),因为他正直壮年且背后有张居正这个大靠山,李成梁可以放开手脚、全无后顾之忧的干自己想干的事。所以我们才看到他连番暴打蒙古、女真等强敌,力压东北各方强豪、藩属,拓土近千里,使得辽东成为大明北疆最坚固的一道屏障。 6park.com

6park.com

可很快张居正就倒台了,还被反攻倒算。作为老张的铁杆亲信,老李自然跟着倒霉,喘口大气都是罪,都得被群起而攻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军阀的李成梁,肯定不能指望他觉悟高到舍生成仁、顾国不顾身的程度,所以屡屡干出养寇自重、谎报军功这种事,有什么可奇怪的?

就是为了自保而已。

但就这样也没保住。可在李成梁被撵走的10年里,辽东总兵换了8任,就没一个能站得住脚的不说,还连累得辽东国防形势日益紧张。最后没办法了,朱翊钧只好把已经76岁了的李成梁又请回了辽东。

虎老余威在的老李在关外一露面,此前在明军面前狂到没边儿的努尔哈赤立马缩回老巢,连屁都不敢放一个。怎么形容这两个人间的关系?这么说吧,张居正在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在李成梁前面的地位还不如李舜臣之于李如松——老李故意当着努尔哈赤的面“误杀”了他的爷爷和爹,事后连个铜板都不赔,后者能怎么办?报仇?真是高看他了,努尔哈赤甚至连牢骚都不敢在李成梁面前发一句,只好去找尼堪外兰的晦气。

这恰好中了李成梁的算计。毕竟以夷制夷,向来是这位辽东总兵的拿手好戏。 6park.com

6park.com

张居正一死,努尔哈赤就成了李成梁养寇自保的一张牌,建州女真恰恰也正是在此时发展壮大起来的。但人没有前后眼,李成梁又怎么可能想到这厮后来会变成清太祖?

但有李成梁在,努尔哈赤再怎么蹦,也蹦不出建州的范围。可李成梁一被撵走,努尔哈赤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再也无人可制。

也正因为如此,朱翊钧才把黄土已经埋到了脖子的李成梁又请回了辽东。而老李这一回来,此前建州女真如火如荼般的对外扩张立刻就戛然而止了,努尔哈赤居然又想起来去北京朝贡这码事了——李成梁二任辽东总兵的8年,是自此直至明末这片土地最为太平、消停的8年。直到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努尔哈赤听说老李又要被文官弹劾下岗了,才敢跑出门攻击了一下海西女真。

而在李成梁病逝3年后,努尔哈赤便昭告“七大恨”对明宣战。

而这一切,本是可以避免的。


03

因为李成梁有个了不起的儿子,名叫李如松。 6park.com

6park.com

关于李如松,网上流传着个段子。说是李如松见到个县令后不肯让座行礼,惹得县太爷大怒,于是向朝廷告状。一时间朝野间对其口诛笔伐,万历皇帝朱翊钧也很不高兴,给了李如松个罚俸的处分。

这件事吧,有是有,但完全被讲歪了。

万历十五年(1587年),时任宣府总兵官的李如松与宣府巡抚许守谦检阅驻军操演。在登上“主席团”就坐时,李如松抢先一屁股坐在了主位上,惹得参政王学书很不高兴,说这个位置是巡抚大人的,你赶紧让座。可李总兵大白眼一翻压根不鸟他,气得王参政差点跟他打了一架(“几攘臂”),而一直站在边儿上的许巡抚则尴尬得能用脚丫子在主席台上挖出个三室一厅来。

李如松是二品官,许守谦是从二品,王学书是从三品——这种高端局,哪是县令这个七品芝麻官能掺和进来的?不过虽然李如松的品级比许守谦高了半级,但文尊武卑是大明朝的优良传统嘛,按规矩武将必须在文官面前低一头甚至两头。所以哪怕李总兵能混成一品官,也未必有资格抢了许巡抚的主位。

但他就抢了,而且还把屁股焊在了上边,撵都撵不走。事后面对举朝非议和弹劾,李如松脖子一梗梗,态度就是我没错,我不服,我不道歉。 6park.com

6park.com

最后还是朱翊钧站出来和稀泥,罚了他点钱了事——这与其说是处罚,不如说是保护。毕竟按照文官们的意见,不把李如松千刀万剐,都难消此等大恨。

怎么评价这件事?我的理解是大智慧,而且是老李家祖传的大智慧。

李如松他家世袭铁岭卫(没错,就是那个大城市铁岭)指挥佥事。但到他老爹那辈已经落魄到没钱去北京考核,进不了京就袭不了职。以至于李成梁闲极无聊去考中了秀才,这才受到一个文官的青睐,借钱给他进了趟京。

这时李成梁已经40岁了。

没背景,没靠山,想发达只能靠玩命去拼。等李成梁拼得全身都是窟窿眼、终于拼出了个前程之后,他想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是“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第二是要想手中有权,就不能朝中没人。

所有李成梁拼命的巴结朝中权臣,像高拱、张居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等当朝首辅都当过他的“保护伞”。可要巴结权臣,就得手中有钱,所以他就必须得做军阀。

但李如松跟李成梁不一样。他早早就进入了朱翊钧的视线,而且深受这位万历皇帝的喜爱。但问题是李如松的“出身”不好,老爹是军阀嘛,哪个正常的皇帝会喜欢军阀呢?所以朱翊钧对李成梁是既用又防,这是没办法。但对李如松,他既不希望这个后起之秀子承父业、继续在辽东当坐地户,也不希望其学到一身军阀的坏毛病、辜负了自己的期望。 6park.com

6park.com

所以在李如松还不满30岁时,朱翊钧就将其调出辽东。先是在京城大门口给自己站了几天岗,然后稍有功勋就升任神机营副将过渡一下,再就直接坐火箭般的直接升任山西、宣府总兵官。

仅仅5年时间,李如松就干到了大明朝武将的天花板。在别人看来,这无疑是幸运至极,但对于天生就长了一肚子心眼子的李家人来说,还远远不够。


04

说起李成梁和李如松这爷俩,可能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两个野蛮无礼的大老粗形象,但事实恰恰相反。要知道李成梁可是秀才啊,江南的秀才可能不值钱,可铁岭的呢?而且还是形同文化沙漠、几乎人人都是文盲的卫所。能在这种鬼地方考中秀才,你觉得他会是个大老粗? 6park.com

6park.com

更别提李如松——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可是给他当过老师的。徐渭在文学、书画、戏曲、兵事等领域都堪称当世奇才,那么李如松学得咋样?

武的不用我说,咱们先看文的,比如下面这首诗:

“花落知春老,尊顷觉酒无

光阴催白发,莫惜典衣沽。”

水平怎么样?跟李杜没法比这不用说,但选入《全唐诗》没啥问题吧?有人可能觉得这首诗写得悲春伤秋的没个将军的范儿,那咱们再看这首李如松在援朝抗倭军中写下的:

“余几千里提戈远征,东抵鸭绿,会我姻家佟总戎公。见有朝(鲜)韩郎中书,知其高才及抵朝,乃郎中又向我蒸蒸大书余号并唐诗以呈。体法遒劲,出颠入素,用是聊吟一律知所重云:

营屯细柳大江濆,露下驱驰为尔君。

草绝穷山饥万马,烟寒三日馁三军。

刀头饮血心偏壮,阵里看图势不分。

须促行粮千里馈,一时鼓勇灭妖氛。”

反正这样的诗我是写不出来的。你们要是再叫李如松大老粗,那我就是文盲。 6park.com

6park.com

但李如松在史书中呈现给我们的,却恰恰是一副粗鄙武夫的模样——怎么形容呢?想想李云龙在同僚、友军以及敌人面前是副啥德性,李如松就是他的Pro+或者Ultra版。

这不是我在瞎掰,类似的记载在史书中多得是。比如这厮在军中向来是一副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的德性,恨不得眼睛长在脑瓜顶上。看见下属问候对方祖宗八代那是看得起你,遇见同级能翻个白眼算是关系还行,就算在督抚等官比他大的存在面前,李如松能抬下胳膊摆摆手表示打过招呼,那都是心情不错。要是心情不佳,这货要是搭理你一眼都能跟你姓……

所以他抢许守谦座位那回,肯定是心情挺好,所以都快被王学书抓住胳膊开干了,还能“打不还手”。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李如松很清楚不鸟文官可以,但要揍他们一顿风险还是太高了,在当时的大明朝还真没人能保住自己。

但除了大明朝的文官,别人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李如松在军中有两大爱好,一曰冲锋陷阵——这厮打起仗来那是真不要命啊,动不动就带几百人冲几千人(李刚堡之战)、带几千人就冲几万人(碧蹄馆之战)。都当上二品高官了还带头爬云梯想弄个“先登之功”,结果差点被射死(宁夏之战)……第二个爱好就是争功。简单说战后“分赃”时,但凡属于李如松的功劳那肯定是当仁不让,沾点边儿的理所当然都是他的。哪怕八竿子打不着的功劳,没理也得抢三分……

谁不服,信不信这厮一张嘴你家十八代祖宗就得统统遭殃?要是敢顶嘴,那肯定要被李如松揍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 6park.com

6park.com

抗倭援朝之战中,朝(鲜)只想占大明的便宜,自己连根腿毛都不舍得拔。所以提供给明军的粮草辎重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气得李如松只要见到朝(鲜)的官儿,甭管文武、官爵,打得着就打,打不着就骂,凶名之炽,连国王李昖都要望风而逃。

明明是个骚人(别误会,这里专指多愁善感的文化人),偏要装成个粗胚——李如松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向朱翊钧“搔首弄姿”。

前边说过,朱翊钧很欣赏李如松,还刻意重用、提拔他。但问题受皇帝陛下看重的武将可不止李如松一个,像麻贵、刘綎之流的好像也挺招他稀罕。而且这位万历皇帝一身的毛病,不但怠政,还非常的宅,经常躲进深宫大内不见人,谁都没办法。

但凡贵人,都多忘事。所以李如松一时受宠未必就是好事,一旦时间长了没动静,朱翊钧那厮肯定把他忘个精光。

那怎么才能时刻维持在皇帝心中的存在?按正常的办法肯定不行,因为朱翊钧总把自己关在宫里,贵为内阁首辅在任期内无缘一睹“天颜”都是常事,更何况远在边关的李如松?经常给皇帝写信或上奏章的办法也不行。且不论这些东西按规矩要被文官和宦官过一遍筛子,以他们对武将的防范大概率无法过关,就算过了关,以朱翊钧对待公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也未必看得到。 6park.com

6park.com

既然自己没法在皇帝面前露脸,继承了他老爹李成梁的一肚子心眼子的李如松,就选择了借用他人之手达成目的的办法——他今天骂个上司,明天揍个同僚,后天把朝(鲜)小朝廷折腾个鸡飞狗跳……这种事干多了,李如松会有什么下场?

答案是遭到弹劾,而且是被愤怒的文官们当棉花一样往死里弹。

难道他是要走“黑红”路线?还真不是。

甭管哪朝哪代,官员只要被弹劾,其严重程度跟现在被有关部门请去喝茶差不多,但李如松却一点都不担心。为啥?因为他很早就发现,朱翊钧最讨厌的就是文官,谁越是跟文官不对付,他就越青睐谁;要是哪个武将成天巴结文官,他就怎么瞅怎么不待见,比如李如松他老爹李成梁……

而像李如松这样成天被文官弹来弹去的,在朱翊钧看来就是“憨直淳朴”;偏偏这个糙汉子不但读书识字,还能写出敏感细腻的诗词文章,在朱翊钧的眼里这就是“古来名将之风”了。

所以李如松越是在军中胡作非为,文官弹劾他就弹得越起劲,朱翊钧就看他越来越顺眼,成天升他的官:

“其后,军政拾遗,给事中阅视,数遭论劾。帝终眷之,不为动,召佥书中府。”(《明史·卷二百三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05

所以,为什么说李如松对明朝非常重要,以至于重要到了“如松不死,大明不亡”的程度? 6park.com

6park.com

像孙传庭、袁崇焕、卢象升、熊廷弼等晚明军事统帅,个个都是进士出身。在那个朝纲不存、党争不绝的时代,身为文官就注定了无法脱离这个能吞噬一切的巨大旋涡。而且能力越强、本事越大,就越遭人妒,就越会被群起而攻之,下场也就越惨。

指望文官,救不了大明。

所以“传庭不死,大明不亡”不会成立——以当时明朝的德性,老孙一定会死,区别只在于早晚而已。

而在武将中,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能力无须质疑,但缺乏足够的政治素养。要是朝中没有明君贤臣庇佑,注定了要么活不到剧终,要么英雄无用武之地;李成梁、吴三桂、毛文龙之流就是纯粹的军阀,与大明朝共富贵没问题,可一旦大难临头,指定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

唯独李如松是个例外。他打仗的本事不用说,在那个时代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不会超过五指之数。而比这更重要的,是这厮从来就不是个字面意义上的正人君子。说好听了就是一肚子心眼子,说不好听了则是狡诈如狐,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而这,恰恰是一个人在乱世中建功立业必不可少的素质。 6park.com

6park.com

就像在星爷的名作《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的父亲在临死前向儿子传授了自己的为官之道:

“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要不然怎么对付得了那些坏人呢?”

当然要说奸诈、世故和老谋深算,李如松还是不如他老爹李成梁的,较之洪承畴、吴三桂之流更是能被甩出几条街——而这,恰恰是他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李如松是有底线的,所以他成不了军阀。

作为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本应理所当然的成为下一任“辽东王”。然而造化弄人,他早早因为朱翊钧的青睐,而被拉出了那个泥坑。从万历六年(1578年)起,李如松就离开了辽东,此后一直在京畿、西北、朝(鲜)辗转,直到20年后才返回家乡就任辽东总兵,一年后便战死沙场。

就算李如松没战死、继续在辽东总兵的位置上呆个十年八年,他也没法继承李成梁的基业,成为一名军阀。

至于理由,其实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解释清楚。因为军阀这种东西吧,看似一到乱世或王朝末年就遍地都是,但其诞生以及成长的条件非常苛刻。这么说吧,军阀就类似修仙小说中地仙,没有特别的机缘,只能在某块特定的地盘上才能无敌。一旦离开老巢,就成了无根之萍,随便来个菜鸡都可能招架不住。 6park.com

6park.com

就像李成梁为啥能成为辽东王?因为这厮在那旮旯威望高、杀气重、谁都服。在朝中君臣看来,辽东就离不开这头老狐狸,一旦把他整走就得出事——万历十九年(1591年)时,李成梁到底是被一帮不信邪的文官给弹劾走了。结果这厮前脚一走,后脚努尔哈赤就一发而无人能制。到头来文官只能认栽,在十年后又把已经76岁的李成梁请回了辽东。

李成梁一回来,努尔哈赤立刻就消停了,还得乖乖的入京朝贡。这就是军阀的厉害之处,也是朝中君臣不得不坐视他在辽东横行的理由。否则你把这个糟老头子送到西北试试?就算李成梁依然能打,但想把蒙古人揍得像努尔哈赤那么服帖,没个十几、几十年根本想都不用想。

所以李成梁是很厉害。但要让他厉害需要很多前提条件,比如必须在辽东,还得用旧部,否则仗能打成啥样,还真不好说。

可李如松就不一样。在京畿他带着京营能打胜仗,在西北带着边军也能打赢,在辽东带着他老爹的旧部所向无敌,在朝(鲜)带着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一盘大杂烩,李如松照样把小日子从平壤一路推进了釜山的大海里。

不挑食、不讲条件、任劳任怨,平常虽然小错不断,但大错从来不犯……在万历年间李如松简直就是朱翊钧钦点的救火队长,哪里危险、哪里困难,哪里就有他奋战的身影——这样的人物,谁还能对他要求更多?


06

然而,谁让晚明是个光怪陆离的荒诞世界呢? 6park.com

6park.com

有多荒诞?简单说,就是谁兢兢业业的一心为国为民为君,谁就一定没好下场。反过来那些满腹私心私欲的家伙,越是祸国殃民,越能活得如鱼得水,没准到了后世还有不少人替他们说好话。

前者如李如松,后者就多了去了,比如某林党人。

以前我就经常说,明朝的君臣关系向来是十分糟糕,彼此间争吵、怄气、互相下绊子都是家常便饭。当然了,总是斗来斗去的双方间,君只有一个,臣却有一大堆。所以朱家皇帝对付大臣们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挖墙脚。

所以明朝大臣尤其是文官对此非常敏感,因为教训深刻嘛。比如那个严嵩,就让他们吃过老大的亏。

因此一旦谁跟皇帝走得近,尤其是无原则的对皇帝惟命是从,谁就是文官的眼中钉,就得面对他们的同仇敌忾。很不幸的是,在文官看来李如松就是这样的人。 6park.com

6park.com

当然李如松是个纯粹的武将嘛。所以文官一开始还不把他放在眼里,收拾他的优先级也没那么高、手段也没那么狠毒。比如说这厮不是成天在军中横行霸道吗,那就逮到机会就在朱翊钧面前高黑状、打小报告。如此细水长流、水滴石穿,早晚有一天会让皇帝厌恶他、疏远他,那么目的不就达到了?

谁知文官猜错了朱翊钧的心思。这位万历皇帝一辈子最闹心的几件破事都是文官们给闹出来的,所以死烦他们,最后烦到几十年不上朝,眼不见为净。所以文官越是弹劾李如松,朱翊钧就越逆反,不但越来越稀罕他,还不停地给他升官。

而且李如松还特别给朱翊钧涨脸,甭管多困难、多少人都搞不定的麻烦,他都给摆弄得明明白白的。尤其是抗倭援朝之役,谁都知道这是场恶仗、险仗,一不留神就有万劫不复之危,但在李如松的指挥下就能打出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要不是后勤跟不上以及朝中一大堆人拖后腿,十几万倭军早就被他撵进大海里喂鱼去了。

这样的功劳堪比开疆,就算爵封公侯也不为过。这下子文官再也没法因为粗鄙武夫的身份而忽视李如松了,于是乎疾风骤雨般的打压、迫害接踵而至。 6park.com

6park.com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被明军削过一顿的小日子不服,再一次入侵朝(鲜),攻势势如破竹。李昖又扛不住了,赶紧哭爹叫妈的再一次找大明朝求援。

按说上回李如松在朝(鲜)那一仗打得精彩纷呈,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横扫半岛,掠地千里,完全让人挑不出毛病。这回明军二度援朝,他显然是理所当然的主帅人选。但事实上从一开始,李如松就被排除在了候选人名单之外。

其实早在第一次抗倭援朝之战的后期,所向无敌的李如松就让文官们感到了巨大的威胁,开始对其进行打压。比如在龙山大捷之后,倭军粮草辎重全部被毁,已处于崩溃边缘,但朝中以兵部尚书石星为首的文官却坚决阻止李如松继续进攻,选择了与日方和谈停战。

为啥?因为一旦将倭军全歼,李如松的功劳就太大了,朱翊钧的威望也将如日中天,文官还有什么资本跟他们斗?在权力场中失势,还不如让他们去死。

李如松回国后,晋级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看似荣耀无比,实则都是虚衔,根本不足以酬其功。这回倭军又打回来了,要是让这厮再立下泼天大功,文官再怎么想打压他,又怎么可能压得住?

所以二次援朝总兵官的职务才幸运的落到了麻贵头上。为啥能轮到他?因为老麻跟李如松他老爹李成梁一个德性,那就是成天巴结文官,恨不能认干爹的那种。所以朱翊钧很烦麻贵,但文官很喜欢他。 6park.com

6park.com

更重要的是,文官对这场战争的心态变了。

自打宣德、成化年间以后,但凡遭遇大战,必须由文官出任主帅、武将只能听命打杂已经成了大明朝牢不可破的“潜规则”,无人可以例外。但在第一次援朝抗倭时,因为对前景不看好,所以战前文官有多远躲多远。最后只派了个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朝、蓟、辽、鲁等处防海御倭军务,算是名义上的主帅。实际上军中一切事务都由李如松包办,那意思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仗要是打输了,你自己背锅,跟我们文官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没想到李如松不但打赢了,还赢得酣畅淋漓。这下文官可是后悔死了,而且本着“你行我更行”的心态,把二次抗倭援朝之役当成了捞资本、赚军功的大好机会。

所以别看麻贵取代李如松当上了总兵官,但他这个总兵官的实际职权跟当初的李如松比起来能被甩出八条街——后方有个佥都御史杨镐经略朝军务、算是主帅,前线还蹲着个兵部尚书邢玠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算是前线总指挥。相比之下,麻贵这个总兵官只算是个出苦力的。

总之,干活你来,功劳我领。这还能有个好?所以二次援朝之役最终打成了一场烂仗,不是小日子突然变得能干了,而是明军自己都没想好好打这场仗。

当然这是题外话,在此不表。本是手拿把掐的援朝军主帅毫无道理的让人撸了,李如松肯定不高兴。朱翊钧为了安抚爱将,就想让他出任辽东总兵,一方面算是奖励,衣锦还乡嘛;另一方面也是留个后手——万一那帮文官把援朝之役搞砸了,李如松也能近水楼台,理所当然的接手这个烂摊子。

但文官们不干啊!好不容易把这厮打压下去,哪能放虎归山?于是坚决不同意他上任。


07

很多人对历史的一大误解,就是认为当皇帝的能为所欲为。比如朱翊钧想让李如松当辽东总兵,大臣们可以不同意,但要是前者坚持的话,谁反对都没用。 6park.com

6park.com

事实上除了秦皇汉武、明朝的开国二祖以及清朝以外,几乎没有哪个皇帝享受过这样的“特权”。就像朱翊钧,他对官员的任命只有提名权,李如松能不能当上辽东总兵,必须通过“廷推”才行。啥叫廷推?就是由朝中重臣投票决议重大军政事务,那谁有权投票?通常是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这帮人,内阁辅臣要是没有上述兼职,都没资格投票。

尤其重要的是,皇帝本人也没资格投票。他唯一的特权,就是一旦对廷推推举出的人选不满意,可以否决,要求再次廷推。

朱翊钧要求李如松当辽东总兵,文官坚决不同意,非得廷推出个另外人选,于是朱翊钧坚决否决。如此来回拉锯了三回,朱翊钧终于怒了,干脆下“中旨”诏命李如松立刻上任。

何为中旨?就是未经有关部门签字确认、只有皇帝自己盖了个章的诏书。这种东西,大臣们可以视之为“乱命”、拒绝执行,通常皇帝也没什么办法。但要是接旨的那个家伙官迷心窍,非得拿着这玩意去上任,也没人能拦得住。

但付出的代价必然是巨大的——像在明朝,凡是靠中旨发达的官员,会受到文官的一概抵制和排斥,反正别再想有好日子过,直接在官场中社死。所以对于中旨,一般人都不敢接。 6park.com

6park.com

可李如松却不在乎。反正不管有没有这道中旨,他的靠山都是朱翊钧而非文官,所以就高高兴兴的去上任了。

然后不到一年,李如松就战死沙场了。

而他的死亡,很难说是没有蹊跷的。

在明朝有一个铁打的定律,那就是只要得罪了文官集团,就一定会倒霉,而且有非常大的可能是倒血霉。哪怕贵为皇帝,也好不到哪儿去,比如朱厚照,比如朱由校,更何况个小小的李如松?

关于他的死因,史书记载的似乎没什么异常,就是跟蒙古人作战时被十倍敌军伏击,最终力战而亡。考虑到这厮一上战场就上头,动不动就以寡敌众,还带头冲锋,对面人越多就越兴奋,好像落得个这样的下场也没啥意外的。

但明末火器专家赵士祯在其著作《神器谱》中说了这么件事:

“臣见辽左降虏李平胡者,以朝廷高官厚禄,以宁远两世抚育之恩,毕竟阴泄主帅出塞之期,使李如松身膏草野,暴骨塞外。中国有坠将覆军之辱,伊谁致之?平胡受恩深重者如此,馀可知矣。”(《神器谱·卷一·恭进合机铳疏》)

也就是说李如松可能是被部下出卖才战死的。但问题是李平胡李家的家丁,生死荣誉均系于李家,为何要卖主?说人家是胡人就靠不住更是瞎扯,要知道让李家得以安身立命的辽东铁骑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蒙古、女真内战中家破人亡的胡人。他们深受李家大恩,跟同族又仇深似海,有什么理由背叛? 6park.com

6park.com

所以我以为,李如松之死,很可能是挨了背后砍来的一刀。至于凶手是谁,还用我说?

反正笔杆子握在人家手里,事后想怎么胡诌就怎么胡诌。谁想反驳,拿出证据来呀?

所以即便“某某不死,大明不亡”这个定律存在,也自然会有人免费出手,把这个某某给弄死。

而这个人,肯定不是李自成,也不会姓爱新觉罗。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