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在中国,哪些城市才是名副其实的“古都”?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4-15 15:58 已读 1669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南宋时有个学者叫郑樵,写了本纪传体中国通史,名为《通志》。在这本书里,他第一次提出了“大古都”的概念,当时他是这么说的:

“自成周以来,河南之都,惟长安与洛阳,或逾河而居邺者,非长久计也。自汉、晋以来,江南之都,惟有建业,或据上流而居江陵、武昌者,亦非长久计也。是故定都之君,惟此三都是定,议都之臣,亦惟此三都是议。”(《通志·卷四十一·都邑略》)

也就是说郑樵认为中国有三大古都,即长安、洛阳和建业(今江苏南京)。 6park.com

6park.com

不过两宋之后,北京异军突起。所以到明中期时学者陈建就认为“古今天下大都有四:曰长安,曰洛阳,曰汴,曰燕”(《建都论》)——等于是在郑樵的“三大”里边开除了南京,又添上了开封和北京。

到了近代,梁启超就觉得甭管是郑氏“三大”还是陈氏“四大”都有失偏颇,干脆把他们捏在一起凑出个中国五大古都才足够完美;后来曾在浙江大学任教的历史学家张其昀又把杭州加进了榜单,于是“五大”又变成了“六大”;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殷墟考古的重大进展,历史学家谭其骧建议将安阳列为大古都,于是“六大”摇身一变再成了“七大”。

差不多在同期,成立了一个叫中国古都学会的组织,开始搞古都认证工作。1988年的时候,该组织正式确认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为中国七大古都;2004年郑州入围,“七大”变“八大”;2010年大同上榜,“八大”变“九大”;2016年成都中选,便有了如今的“中国十大古都”。

怎么评价这件事?我个人的想法是四个字——越来越水。 6park.com

6park.com

比如郑州,号称五朝古都,分别为夏、商、管、郑、韩。问题是夏商那阵子的国都跟闹着玩似的,仅史书记载中夏朝就至少有14个都城,商朝有7个,郑州仅各占其一。同时又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史料缺失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基本以失败告终,导致这两朝是在什么时间建都于郑州、又持续了多少年,根本没人说得清。就算有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数字,也没有任何的权威性。

至于管国、郑国、韩国,这又是什么玩意?不就是东西两周下边的诸侯国嘛。要知道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诸侯国与秦汉的郡、魏晋至隋唐的州、两宋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承宣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一样,都是一级行政区划的性质。所以甭管是管国、郑国还是韩国,虽然名义上叫国,实际上就相当于今天的省。至于郑州这个国都嘛,当然就是省城喽。

要不然,难道历史上还有管朝、郑朝、韩朝不成?

再如大同,在历史上实打实的给北魏当了96年的国都,后来还迁走了。再就是给辽、金、元等朝当过陪都——陪都这种东西,懂的都懂。就像我们都知道北宋的国都是开封,但实际上北宋有四京,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除了开封,其余都类似今天直辖市般的存在,你总不能说上海、天津、重庆也算首都吧? 6park.com

6park.com

其实我们不能否认像郑州、大同等城市的历史之悠久、文明之璀璨,但问题在这里拼的是古都啊!起码要按数量论,甘肃武威曾是实打实的四朝古都(前、后、南、北凉),辽宁朝阳有三朝(前、后、北燕),太原也有两朝(前秦、北汉),似乎更有资格当选。

当然要是跟西安和洛阳比,大家还是都洗洗睡吧。


01

冷知识——西汉的都城在哪?可能有人张口就来说是长安。但事实上在刘邦称帝时,最初定下的国都是洛阳。而且大家伙都在那住好几个月了,才有个叫娄敬(后被赐姓刘,也称刘敬)的人建议迁都关中。而且这货还因此惹了众怒,被群起而攻之。 6park.com

6park.com

毕竟刘邦麾下的大臣们多数都是关东人,对搬家去关西都不怎么感冒。

一时间刘邦也拿不定主意。不过不要紧,刘邦最大的能耐不是做决断,而是擅用人。既然“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那就问问张良是什么意见呗。

张良是这么说的:

“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啥意思呢?张良是说洛阳虽然四面环山、六水并流,有八关都邑之险,但却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在战略地理上天然不利。而关中北有萧关、西有散关、南有武关、东有函谷关——四关一闭,万夫莫开,那小日子过的得有多安心?再者关中地势高,雄踞山东(指崤山以东)之上,可以借此震慑天下。同时关中不但有良田沃土,更有有漕运之利,堪称天府之国,是建都的完美之地。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刘邦一听,二话不说就要迁都关中。不过秦咸阳早被项羽祸害得不成样子了,根本没法住人,只能令人在渭河南岸的长安乡另筑新城。虽然筑城需要时间,可刘邦却一天也不想再在洛阳呆下去了,直接下令先迁往秦国旧都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暂居了一年多,直到汉高帝七年(前200年)二月新城始具规模,才正式迁都长安。

所以按照皇帝蹲在哪儿、哪就是都城的原则,西汉最早的都城是洛阳,然后是栎阳,最后才是长安。

如今西安和洛阳都说自己是十三朝古都,但好像谁都没提西汉初都洛阳这一茬。但事实上在刘邦称帝立国的头几个月里,大汉朝有且仅有的一个都城,就是洛阳,这是谁都没法否认的。所以要算上这码事,那么洛阳就是十四朝古都了。

当然还有人(好像是百家讲坛的某专家)宣称西安是十七朝古都,后加上的那4个分别是新朝末年的玄汉(刘玄)、赤眉汉(刘盆子),晚唐的黄齐(黄巢)以及明末的大顺(李自成)——要是这么扯淡的都算,那么刘玄家的那个玄汉(先都宛城,再都洛阳,最后才迁去长安),王世充整出来的郑国以及安禄山弄出来的燕国都城还都在洛阳呢,这不也十七朝了?

正统不够反贼凑,这么玩就是太没意思了。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02

关于长安和洛阳谁更适合做国都这码事,历来吵得很厉害。其实这样的争吵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两座城市中谁更适合做国都,是由时势来决定的。简单来说就是从先秦到两汉,长安相比洛阳优势明显;而从魏晋到隋唐,洛阳后来居上并让长安越发黯淡无光;但自两宋之后,甭管长安和洛阳,就都不再适合做国都了。 6park.com

6park.com

下面具体说下理由。

前文说过,夏商两朝的国都就跟闹着玩似的,三天两头的搬,为啥?因为这两朝的文明程度还不高,生产力不行,技术水平也不行,人口更是少得可怜,反正就是啥啥都不行。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夏商两朝能够实际控制的地盘非常有限,主要就是黄河流经今天的“山河四省”的沿岸地区,又以河南为主。而这一带基本都是平原,无险可守不说,还经常闹水灾。所以一旦闹灾了,粮食减产了或是四周的夷狄打过来了,那就赶紧打起小包袱搬家跑路吧。反正那时候都穷,也没啥值钱玩意,国都被弃了、抢了、毁了也不心疼。

此外,这两朝一旦要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了,通常也要迁都,而且还是往哪边打就往哪边迁。像夏朝的帝杼准备收拾东夷的时候,就把国都从原(今河南济源)东迁至老丘(今河南开封);商汤决定灭夏以后,也把国都从商迁到了亳——别看这俩地方在今天都属于商丘,而且相隔不过几十里地,但这个距离在当时已经足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了。

为啥?因为以当时的人口水平,打这种规模的仗,基本就意味着将国内、起码是国都的青壮抽调一空了,就剩下老弱病残留守。要是不全打包带走,万一前边打得正欢,后边家被偷了可咋整?

别以为这是在危言耸听,武王伐纣是怎么赢的?不就是趁商朝主力大军正在跟东夷人玩命偷了一波家嘛。最后逼得帝辛不得不武装奴隶仓促应战,这才兵败灭国了,跟所谓的善恶忠奸、人心向背哪有半毛钱的关系? 6park.com

6park.com

而周朝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没比夏商强到哪儿去,但在享国近800年间却很少迁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关中的地理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四关一闭,就谁都打不进来,而且被圈起来的那块地方又足够大、土地足够肥沃,养活当时的那点人口绰绰有余。而周天子一旦要出门跟别人干仗,也不必再有后顾之忧,成天操心家被偷了。

既然自保无虞,还能肆无忌惮的出门撩闲,所以不但周天子的小日子过得美滋滋,还让那些有着子履、姬发同样野心的家伙彻底没了念想。这就是以关中为都最大的好处,只要自己不作死,看上去似乎就永远不会死。

那万一要是作死了呢?周幽王姬宫湦说我想试试,然后试试就逝世了。

他儿子周平王姬宜臼即位后,眼瞅着镐京被拆得稀巴烂,犬戎人还三天两头的来打家劫舍,觉得这个家实在是没法住了,就搬去了洛邑。

而随着国都的变迁,西周也随着变成了东周。那么东周与西周最大的区别在哪儿?孔老夫子早就给出了答案——后者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前者则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白了就是礼崩乐坏了。

当然造成西周盛而东周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简单粗暴的将其归纳为国都的变迁,似乎也不是说不通。

为啥? 6park.com

6park.com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但凡定都于长安的王朝,几乎无一不强势、张扬且拉风。比如秦(西)汉、隋唐,个个都是一副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的拽相——这可不是贬义啊,无论是六国、匈奴还是突厥、高句骊、西域,在这几朝的眼中都跟老弱病残无异。而且大可嚣张无比的对着他们说出星爷电影里那句狂拽炫酷吊炸天的台词:

“不是……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电影《破坏之王》)

就算在乱成一锅粥的五胡时期,唯一一个能一统北方的,也唯有以长安为都的前秦。

反过来要是把都城放到了洛阳呢?结果看起来就是天壤之别。

东周就不用提了,惨到了让人很难相信他们跟西周共享的是一个祖宗。东汉的强盛确实能把东周甩出至少八条街,但要是跟一脉相承的西汉比起来,那就显得有点拉胯了。

别的不说,西汉自开国的近150年里疯狂的开疆拓土,疆域面积一度超过了660万平方公里。而到了东汉,我能查到的对外扩张只有一次,即永平十二年(69年)因哀牢内附而在其地所置的永昌郡(今云南西部)。剩下的,不是乐浪、玄菟二郡逐渐被从半岛撵回了辽东,就是初元三年(前46年)放弃珠崖郡、儋耳郡而彻底失去海南,再不就是永和二年(137年)的时候日南郡的象林县被林邑抢跑了……要不是突然冒出个神仙般的班超,“横行诸国,取其君,欲杀则杀,欲禽则禽”(《读通鉴论·卷七·明帝》),几乎就是以一人之力收复西域的话,那么东汉的版图简直就让人没眼看了。 6park.com

6park.com

不光是外交水,内治也一塌糊涂。除了刘秀和明章二帝,剩下的11个东汉皇帝的作为用乏善可陈来形容都有过誉之嫌,根本就镇不住场子。于是乎外戚跋扈,阉宦乱政,士人结党,神棍作乱,军阀割据,“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凡一个王朝能踩到的坑,东汉一个都没落下。能撑到快200年才咽气,真不知道是上辈子积了多大的德。

就这副熊样,东汉仍是以洛阳为都的所有王朝中最靓的那个崽。

曹魏走的是东汉的老路,在文明二帝后就沦为了司马家的玩物;司马家玩完了曹家,又开始自己玩自己,直到把江山玩残废为止;北魏都于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平城(今山西大同)时俨然北方霸主,大有吞并天下之势。可一朝迁都洛阳,就因汉化的问题而分裂,继而内讧不休,仅仅40年后就寿终正寝;隋炀帝杨广把都城从大兴(即长安)迁往洛阳,13年后便国破人亡。唐朝也照猫画虎过,但浅尝辄止,很快又把都城迁回了长安;五代时的后梁和后晋也曾在洛阳建都,但最终都迁去了开封。

洛阳,看上去像是历朝建都的“黑洞”。


03

建都在洛阳的王朝混得都不咋地,原因有天灾,也有人祸。 6park.com

6park.com

所谓天灾,是指洛阳虽为形胜之地,却只胜在一城,而不像长安那样连带着巨大的纵深都有四塞之险。因此从战略地理上看,洛阳还是个四战之地。外敌就算攻不下洛阳,但只要在其外围一封一堵,这就是个死地。

所以建都在洛阳的王朝往往都很没有安全感,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秦到唐,长期或始终建都在长安的大一统王朝有5个,其中两个国祚超过了200年,而在洛阳的只有东汉和西晋,熬的时间最长的东汉在这里也只存在了165年。

所谓人祸,是指洛阳身处关东最核心之地,有着非常浓重且顽固的贵族传统,风气向来保守,与以长安为代表的关西截然不同。从夏商周的诸侯世卿,到秦汉的勋贵世家,再到魏晋南北朝的士族门阀,一直到唐宋以后的士大夫,都是关东这旮旯的土特产,洛阳就是他们的大本营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

甭管哪朝哪代建都洛阳,都会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土地是人家贵族的,人口是人家贵族的,钱财是人家贵族的,甚至没准连军队都听人家贵族使唤。问题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皇帝,都想金口玉牙,都想说一不二,都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正就是啥啥都是朕的,谁也别想抢。 6park.com

6park.com

所以两者的利益必然冲突。可洛阳是谁的主场?当皇帝的实际上就是个外来户和暴发户,在那些传家数百甚至上千年的世家眼中,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哪怕英明神武如光武帝刘秀,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在度田事件中就赚到了个可怜的面子,却把里子丢了个精光。连刘秀都不行,还有谁行?所以终东汉一朝,皇权始终不振,被各方势力欺负得死去活来,并最终沦为了那面用来“以令诸侯”的破烂招牌。

东汉都不行,还有谁行?

相反要是换成刘彻是刘秀去处置度田事件,还搞什么恩威并施、分化瓦解?直接抡出四十米长的大砍刀把所有闹事的都砍了,问题不就解决了?

而刘彻之所以这么有底气,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都城在长安。而关中这旮旯,贵族世家什么的从来就没成过气候——谁都知道商鞅变法让秦国富国强兵,为啥关东六国就不跟着学?因为根本就没法学。

没法学的原因是关西的贵族就是帮啥也不是的乡巴佬,所以嬴渠梁和公孙鞅的变法才能所向披靡。而关东六国就是建立在贵族传统之上的,要变法就是让他们自己抹脖子上吊,这谁能干?

像在西汉的时候,最高爵彻(列)侯的封地只能在关东,次一级的关内(即关中)侯则只有爵号而无封地。为啥?因为整个关中都是皇帝的私产,寸土都不能让与他人。 6park.com

6park.com

所以关中被山带河的四塞之固、金城千里之险,防的可不光是外敌,更有家贼——大家可知西汉的“海关”设在哪?答案就是潼关。那时候关东人要是想去关中,必须手持朝廷发给的通行证才能通过潼关,否则一律禁行。而从全国各地征收来的税赋、粮食、财帛以及各种物资,也正是通过潼关源源不断的输入关中。至于输出?以关中为起点发往全国的“土特产”往往只有一种,那就是统统由精壮的关中汉子组成的汉军。

忠诚可靠,装备精良,斗志旺盛,任何敌人在他们的眼中都跟土鸡瓦狗没有任何区别。

唐朝也差不多。唐初时全国共设633个折冲府,总兵力近70万。其中关内道就设置了289府,再加上河东道和陇右道的整个关西地区就有488个折冲府,而且都是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被征调出战最频繁的精锐。

这意味着不但80%的兵力都被集中在了关中,同时无论是统一全国还是开疆拓土,李渊和李世民父子靠的基本都是自己的力量,而无须假借他人之手。

以天下填关中,再以关中慑天下——这就是秦(西)汉、隋唐等以长安为都的王朝,无论对外还是对内都非常强势,且明君雄主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


04

既然长安这么好,那么为啥还有那么多朝代非要把都城建在洛阳?尤其两晋南北朝以后这一趋势越发明显——隋朝干脆把都城从长安搬到了洛阳,终唐一朝始终在建都长安还是洛阳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唐朝之后干脆再无一朝建都长安了。 6park.com

6park.com

答案是长安什么都好,就是太穷。

其实长安本来一点都不穷,人家关中是最早的天府之国嘛。不过自秦汉以来长安长期作为天下中枢,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土地早早开发殆尽,无奈之下只能毁林造田。像在西汉时还广阔无边,地跨如今西安市的长安、鄠邑、咸阳、周至、蓝田五区县境,可以容纳千乘万骑,包罗了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即所谓的“八水绕长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到东汉时就差不多被砍伐光了,遍布着农田和民居。

毁林造田,必然造成自然环境破坏,然后就是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的产出越来越少。更要命的是从秦汉到隋唐,朝廷机构越来越臃肿、军队越来越庞大,要靠关中的土地养活的非农业人口就越来越多。

粮产愈少,吃粮的人愈多,所以粮食肯定就不够吃了,那么只能靠从外地调运。

但问题是关中有四塞之险,就意味着陆路交通不行,运量根本没法保证。那就只能仰仗水路漕运,而关中漕运又只能以黄河为根本——黄河嘛,中国人哪有不知道的?挑水浇浇地还行,要指望在这条河上跑航运,早晚得把底裤赔掉。

粮食的问题解决不了,长安就失去了建都的一切前提。这也是自唐朝之后再无一朝建都长安的根本原因所在。 6park.com

6park.com

就算唐朝也是一直在死撑。可再怎么死撑,人总不能不吃饭,所以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都喜欢巡幸东都。当然所谓巡幸不过是卖狗肉时挂起来的那个羊头,否则为啥每次出巡他们都把老婆孩子、文武大臣以及驻京大军,少则十几万人,多则几十万人统统带到洛阳去?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去洛阳要饭,尽量减少几张在长安吃饭的嘴。

这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史家还专门为此发明了个词汇叫“移都就食”。而那些装模作样的李家皇帝们,则被后人嘲弄为“逐粮天子”,连他们自己也心知肚明:

“是岁,关中饥,米斗百钱。运山东、江、淮谷输京师,牛死什八九。群臣多请车驾复幸东都,韦后家本杜陵,不乐东迁,乃使巫觋彭君卿等说上(唐中宗李显)云:‘今岁不利东行。’后复有言者,上怒曰:‘岂有逐粮天子邪!’乃止。”(《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唐纪第二十五》)

而洛阳虽是四战之地,在安全保障上天然不利。但四战之地就意味着交通发达、便利,素有十省通衢之称。就算本地粮产不足,从外地调运也成本低、效率高,根本不愁没饭吃。 6park.com

6park.com

也正是因为有饭吃,洛阳逐渐取代了无论是战略地理还是人文条件都更优越的长安,逐渐成为各朝建都的首选。可也正是因为吃饭的问题,又使得洛阳的辉煌昙花一现,很快又被开封所取代。

其实开封的战略位置极差,跟洛阳没法比。洛阳虽然无法像长安那样踞一城而获一地(关中)之险,但起码据城而守是没问题的。而开封连守都没法守——明末时李自成攻开封,死伤惨重也无法破城,一怒之下干脆掘开黄河大堤,把这座千年古城以及30余万军民统统淹没在了涛涛黄浪之中。至今,那座真正的古城、八朝古都还被埋在开封城下十几米处。

这个巨大的危险难道除了后唐之外的五代以及(北)宋金等朝不清楚,还非得把都城建在那里等着去喂鱼?这当然不可能,不过也没办法,因为毕竟人是要恰饭的呀!

而且这事要怪,还得怪到隋炀帝杨广头上。

杨广当初开凿大运河,实际上是以自然河流以及历代前朝开凿的小型运河为基础,彼此连通而成的。所以对于运河的走势、沿岸重要中转枢纽的设置,他也没有太多调整的余地,只能水流到哪儿算哪儿。

而开封,是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的交汇点,惠济河、马家河、汴河、贾鲁河、涡河等遍布境内,水运极其发达,是大运河西段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当然杨广之所以要修西段大运河,就是为了保障东都洛阳的物资供需。可问题是开封在前,洛阳在后,一旦被外敌或内贼抢占了开封,洛阳城再怎么易守难攻,断了粮也是块死地。 6park.com

6park.com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再退一步回长安,要么再进一步都开封,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所以当初宋太祖赵匡胤想迁都洛阳时,就遭到了朝中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其中时任富州团练使的李怀忠的谏言,直接让老赵就此打消了迁都的念头:

“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禁卫数十万人仰给于此,帑藏重兵皆在焉。根本安固已久,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宋史·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

但开封的地理位置实在太糟糕了,一旦被围城几乎必死无疑。所以开封作为都城的辉煌与荣耀其实非常短暂,也就是五代到北宋的200来年,算是个过度性的选择。 6park.com

6park.com


05

就在此时,一个重大事件的爆发影响了此后近千年历代王朝的建都选择,那就是蒙古人的崛起以及入主中原。 6park.com

6park.com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下诏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并将中都改称大都,于次年由开平(今内蒙锡林郭勒盟上都镇)迁都于此。

当然,我们都知道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

北京的历史非常悠久,曾是周朝时燕国的国都。但在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除了五胡时的前燕以及金朝曾短暂在此建都外,始终默默无闻。跟长安、洛阳、开封这样当时的顶级大都市相比,北京撑死了也就能算是个三线城市。

为啥?因为太偏、太穷,更因为离那些凶神恶煞的游牧民族太近,就隔了座燕山。一旦这道防线被攻破,北京就是万劫不复之地——哪个开国之君除非脑子进水了,才会跑到这种是非之地上玩心跳。

但对忽必烈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

北京确实离中原腹心之地太远,但要是把广阔的塞北、东北加进来,不就成了天下中枢?至于穷就更不是问题了,杨广修的大运河还有个北段呢。甭管北京缺啥,朕就勒令富庶的中原和江南运来啥。汉唐能以天下填关中,朕就不能以天下填北京了? 6park.com

6park.com

更重要的是,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在文明和文化上的差距更是难以道里计。因此尽管蒙古人表面上凶神恶煞,还把汉人列为了低等人,但越是如此,才越显出他们的心虚。可能从一开始,蒙古人就不认为他们能长久的占据中原。既然迟早要被撵走,那何不挑个容易开溜的地方当老巢,省得到时候像女真人那样被人家堵在中原出不来,然后一勺烩了?

要从这个角度看,北京就太合适了。什么长安、洛阳、开封、南京之类的打包加一块,也比不上北京。更何况蒙古人喜寒畏热,别看他们在十三世纪武力值爆表,几乎把欧亚大陆打了几个对穿,但实际上其所向无敌的表现统统发生在北温带。一旦出了这个舒适区,什么安南、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那些战五渣们都能打得蒙古人全军覆没,就连没那么热的南宋,他们也花了足足46年才啃下来——这个工夫,都够蒙古人把欧亚大陆打通关好几回了。

不但在炎热的南方打仗不行,身体也受不了。比如大汗蒙哥,无论是蒙古人写的《史集》还是汉人的《续资治通鉴》、《钓鱼城记》,都认为他是因为水土不服感染疾病才死掉的。

北京离塞外不过咫尺之遥,气候、饮食以及风俗也相差不大,又是北方少有的大城、重镇。蒙古人选择此地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6park.com

6park.com

而步蒙古人之后尘第二个入主中原的满洲人,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从塞外或关外来的异族青睐北京可以理解,那么明朝呢?


06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给子孙后代选择的都城,本是南京。他也一度考虑过长安和洛阳,但在打发太子朱标实地考察过一圈后,就彻底断了这个念想,开始一心一意的经营南京。 6park.com

6park.com

实事求是的讲,在长安、洛阳相继失去建都条件,开封地理位置又太差的情况下,南京其实是最好的建都选择。为啥?首先,南京与长安、洛阳的地理位置差不多(只偏南了不到两个纬度),都居天下之中,只有东西之分;其次南京的地理条件非常好,北临长江,其余三面群山环绕,素有“龙盘虎踞”之称,易守难攻。同时历朝外敌不是从北方南下,就是从西北东进,与南京间有着极为宽大的纵深。如此一来坐镇南京既可层层布防、逐级抵抗,又可以从容布置反攻,在军事上的选择权和容错度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自唐宋以来,江南就成了历朝历代最重要的钱箱子、米袋子,韩愈在《送陆员外出刺歙州诗序》甚至认为“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而南京本身就可被视为江南的一份子,以此为都实际上就意味着可以全盘控制财政——要知道从秦到清,绝大多数王朝最终不是亡于外敌与内贼之手,而是倒在了自身财政崩溃的困境中。

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朱元璋要是地下有知,会不会气得恨不能将那个逆子重新塞回娘胎里去? 6park.com

6park.com

那么朱棣为啥非得迁都北京?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搞的那出靖难大戏,彻底得罪了士人、特别是江南士人集团。尤其是在杀了方孝孺之后,这种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可以说在永乐十八年(1421年)迁都北京之前,朱棣在南京的每一天都过得不舒服,甚至经常憋一肚子气。毕竟南京可以算是江南士人的地盘,即便是暴脾气如永乐大帝,天天“打客场”的日子也不好过。

相反对于北京,那相当于朱棣真正的家乡,是他用生命和鲜血保卫过的地方,是一个无论士庶都爱戴他的地方,是一个哪怕想想都会感到温暖和眷恋的地方。更何况朱棣一辈子最大的念想,就是挥戈北伐、去蒙古人的地盘上拆家。从南京整军出发,哪比得上北京方便?

所以他几乎想都没想就要迁都,谁反对都没用。至于后世明粉们为了解释迁都而发明的那个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纯属扯淡。在朱棣的眼里,他不杀上门去蒙古人都该跪地叩谢“天恩浩荡”,哪里用得着守国门,还死社稷,开什么玩笑?

至于财政问题,应该从来不在朱棣的考虑范围之内。毕竟只要他缺钱了,就找夏原吉去印大明宝钞,然后就万事大吉。至于把宝钞增发成一张废纸这码事,他从不关心,更不认为是什么大事——大不了把大明宝钞改个名,继续印呗。

所以你还能指望朱棣什么? 6park.com

6park.com

从成化年间起,明廷规定江南每年漕运400万石粮食,以供应京城及北方边军所需。但实际到了崇祯年间,年漕运量已不足百万石。当时江南确实受到了水灾和瘟疫的影响导致粮产下降,但也没到无法承担漕运所需的程度。事实上江南漕运也不是突然间跌到这个数量的,而是从嘉靖年间就开始逐年递减,这说明了什么?

从抗税、走私、倭乱、减漕,到甚至冒出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意味着江南这个大明朝的钱箱子、米袋子起码已经在经济上闹独立了,逐渐脱离了朝廷的管控。而远在北京的朱家皇帝,对此束手无策。

当曾经无敌于天下的大明官兵沦落成“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的乞丐大军,当李自成即将兵围北京而朱由检连募兵御敌的20万两军费都借不到时,想当初朱棣迁都所产生的恶果就已经暴露无遗了。


07

如今我们有了所谓的十大古都,没准过段时间还会冒出个十一大、十二大来。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懂的都懂。 6park.com

6park.com

西安和洛阳,无疑是古都界无与伦比的两颗明珠——除非非得搞出个“一大古都”来挑事,否则甭管弄出几个“大”来,这两座城市都无可或缺,更无法超越,除非有人豁出去就不要脸了。

紧随其后的,应该是开封、南京和北京。北京就不用说了,大一统王朝在此建都的数量,都能跟西安、洛阳比了,尤其是时间越近影响力越大。至于开封和南京,建都于此的大一统王朝少得可怜,但其他还算正统的割据政权数量却颇为可观,各自八朝古都的称号可谓是实至名归。

安阳本应可与上述3座城市同列,但其号称的七朝古都实在是有点水。水在哪儿呢?一个是我们都知道曹丕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篡汉代魏,然后就把洛阳定为国都。而终曹魏46年,有且仅有洛阳这么一个国都,可为啥安阳自称的“七朝”里边有个曹魏呢?

原来在建安十七年(212年)的时候,汉献帝刘协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而国都就定在了邺城——在文章的一开篇咱们就说过,汉朝的封国其实跟现在的省一样,就是个一级行政区,所谓的国都就相当于省城,哪能算得上是一朝古都?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再有就是这个邺城也值得商榷。安阳的七朝古都中,除了殷墟以外,统统指的是这个邺城。可无论是根据史籍记载还是考古发现,都认为邺城地跨安阳和河北省临漳县两地。尤其是已经挖掘出来的邺城遗址,主体都位于临漳境内。而这座古城与安阳最大的联系,发生在隋初杨坚刚篡位那阵子。因为相州总管尉迟迥忠于北周,所以发兵讨杨,结果失败。事后杨坚非常恼火,就把一肚子怨气发泄到了邺城(相州的治所)身上,下令将邺城百姓连同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一律南迁至45里外的安阳,然后将邺城彻底摧毁。

所以您说安阳这个七朝古都,算怎么回事?

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只有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这五大古都名实相符。剩下的要么影响力不够,要么名过其实,要么干脆就是凑数的。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