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自私的乾隆帝:宁愿让关外老乡饿着,也不能让他们沾染汉习学种田
送交者: yyykc[☆★★★声望勋衔15★★★☆] 于 2024-03-24 2:07 已读 1571 次  

yyykc的个人频道

转发自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6park.com

关外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也是为了给自己留有后路,清朝曾经长期对关外地区进行封锁,不仅不允许关内人随意迁徙到关外,更不允许关外人进来。

而关外之中,呼伦贝尔又是其中比较特殊的地方,这里属于黑龙江将军辖区最西边,靠着沙俄的外贝加尔边区,是东三省一线命脉所在。

因而从雍正时期开始,清朝就在关外组建了索伦两翼八旗、额鲁特一翼一旗、新巴尔虎两翼八旗进行驻守,他们被合称为呼伦贝尔八旗。 6park.com

雅克萨之战里的索伦部 6park.com

但和关内八旗逍遥自在不同,关外的八旗们依旧们过着渔猎的生活,每日骑射,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的苦寒之地求得生存,靠天吃饭,这日子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仅能温饱而已。

乾隆二十年(1755年),呼伦贝尔总管瑚尔起应朝廷的征召带领索伦健儿出征,在天山南北和准噶尔、大小和卓征战了五年后回到了呼伦贝尔。

结果发现当地的八旗日子过得十分的凄惨,这几年又是干旱又是雪灾的,很多人没了牲畜,只能靠乞讨维生,于心不忍的他立马给乾隆上了个折子:

此次奴才护送兵丁到呼伦贝尔地方看得,索伦、巴尔虎兵丁生计,较前甚属凋敝,或无牲畜,靠捕渔为生,或乞讨度日。遂经询访得知,近几年干旱,粮食无获,加之冬天雪大成灾,牲畜倒毙甚多。今虽存留少许牛羊,但驼马甚少,尚不敷当差乘骑。查呼伦贝尔地方,距俄罗斯边界不足二百里,远离于山,地处旷野。以往数年,因干旱无雨,粮食歉收,且狩猎处所相距甚远,无法与布特哈地方相比.

一句话,实在太惨了。 6park.com

黑山白雪 6park.com

但光提出问题也不行,纳瑚尔起还提出了解决办法,就是农耕。

呼伦贝尔虽然是草原,但泉水也不少,有水就可以农耕,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大家有饭吃,总比每天游猎强。

只不过索伦人游猎惯了,不会耕田怎么办?很简单,找人教就行了。

眼下最会农耕的自然非汉人莫属,但关外作为大清龙兴之地,万万不能让汉人过去的,选来选去只有天山那边的塔里雅沁回子,他们也是非常擅长种地的。

塔里雅沁回子就是维吾尔人,他们到内地种田也是有先例的,比如雍正时期就有不少人前往瓜州种田,在瓜州二十三年时间里,居然开垦了二十万亩农田,可见他们也是种田能手。

对于瑚尔起建议,乾隆没有立即表态,反而交给军机处处理,其中军机大臣傅恒提供了看法:

伊等本系按蒙古方式生活之人,若酌量赏给牲畜孳生,数年之后,即可自行宽裕,庶与伊等生计有益。今若委派回子,教习伊等种田,不仅不能即可获益,且索伦等皆沾染汉习后,抛弃其原维生之道,亦在所难免。

说实话傅恒也很矛盾,索伦人之所以战斗强悍,就是保持了游猎的本色,一旦学会种地,那就是沾染汉习,放弃游猎。 6park.com

晚清时期的关外 6park.com

如果不让他们种地,但索伦人的确日子不好过,虽然可以赏赐一些牲畜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但这些牲畜吃光了依旧还是走穷困的老路。

最终傅恒提议派遣少数人试试,先看看效果如何,而对于这个看法,乾隆也表示认同,任命瑚尔起负责这件事。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精心挑选的一百名塔里雅沁回子带着他们的家眷共计二百口到了呼伦贝尔。

不过呼伦贝尔毕竟是草原,在这里种田并非一件容易得事情,因而第一年的工作大部分就是疏通旧河渠,开挖新河渠,然后教授着驻防八旗中的索伦人、巴尔虎蒙古、额鲁特蒙古一起种地。

至于种的基本都是比较耐旱的小麦和大麦等等,或许第一年大家都比较生疏,全年的收成扣除口粮后连来年籽种都不够。

第二年也是如此,不过比之前有些经验,大家居然能够存下了一点点余粮,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有了前两年的经验,呼伦贝尔的农垦居然发展了不错,当年居然是个丰收年。

瑚尔起非常开心,立马在上报乾隆的奏折里陈述耕作成果,并希望可以进京当面报喜,告诉乾隆这些年的变化。 6park.com

乾隆反对其他人沾染汉习,自己却经常在宫内cos汉服 6park.com

乾隆准许他前来奏报,瑚尔起非常开心,本以为自己辛辛苦苦三年的边疆农垦运动,可以获得乾隆的嘉奖,殊不知他的开垦计划马上就要被停止了。

原来还没动瑚尔起进京,曾经就不太赞同农垦的傅恒就上奏乾隆,说几年耕种下,索伦人居然放弃了游猎,这不是个好现象,于国不益,应该予以废除:

臣等伏思,索伦等向赖狩猎养蓄为生,并不务农,自幼即行习猎,及至成年技艺娴熟者甚众。今若令唯勤于农,索伦等只图眼前利益,从习汉俗,日久之后,忘其旧习,弃其技艺,于边界地方甚属无益。尚将塔里雅沁回子等撤回,令索伦、巴尔虎等仍照旧习狩猎养蓄,似属有益。唯此事系属瑚尔起奏准施行之事,故不必问彼。

对于傅恒的上奏,乾隆深表赞同,于是要求瑚尔起立即停止开垦种田,至于已经来的塔里雅沁回子们则立即迁回原籍。 6park.com

骑射才是根本 6park.com

就这样呼伦贝尔三年农垦计划就此结束。

那么问题来了,乾隆和傅恒为何宁愿让关外老乡饿着,也不能让他们沾染汉习学种田,自力更生呢?

原来在他们眼里关外八旗只配打仗罢了,早在三藩之乱的时候,康熙就看到关外八旗,尤其是索伦兵的强悍战斗力,为了保持他们战斗力,康熙表示可以免除关外各部的赋税,但他们必须永远驻守关外。 6park.com

索伦兵 6park.com

也是从康熙开始,清朝就不断征调关外的索伦兵,长期下来,索伦等部已经不堪征调,加上索伦兵作战凶猛,战损极高,能回来的很少。

而他们保持战斗凶猛的秘密就是故意让他们保持落后的生活方式,也用了很多手段防止索伦人沾染汉习,避免他们走上关内八旗武备松弛的老路。

比如禁止索伦部迁移,耕田种地、住瓦房这些都是汉俗,也是不准搞的,更绝的是禁止索伦人穿棉衣棉裤。

要知道关外那种寒冷的地方,冬天没有棉衣棉裤是非常难熬的,但为了保持索伦人凶悍的战斗力,只能穿原始的兽皮衣等等,也只能住原始的草棚地窨子等等。

一句话,舒服的日子不能过,要过只能过最原始的游猎生活,只有半饥半饱的索伦人才是最强悍的八旗兵。 6park.com

长期游猎才能保持战斗力 6park.com

说实话这些手段的确让呼伦贝尔等地的索伦兵长期维持了较强的战斗力,但长期的征调加上关外的苦寒天气,大部分索伦人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很多人不得不乞讨为生。

但即便这样,乾隆也不愿意做出改变,哪怕是派人教他们耕作,但又担心他们习惯于农耕而放弃游猎,难以保证日后的战斗力,为了一己私利,宁愿让他们饿着,也不愿意好好活着。

可以说乾隆恢复他们游猎,就是想永远奴役他们,至于他们族群的生死和未来,这些都是他考虑的事情。

就在下令停止农耕的一年后,乾隆又征调了索伦前去戍边,其自私展现的淋漓尽致。

喜欢yyykc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yyykc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