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被关了54年,张学良给周总理写过两封密信,信里写了什么?
送交者: Michaelliu888[♂☆★★铁面钟馗★★☆♂] 于 2022-12-20 19:07 已读 765 次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从1936年底被蒋介石软禁,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一直到1990年张学良才恢复了人身自由。这漫长的50多年之间,张学良给周总理写过两封密信,周总理也曾经托人给张学良了一封只有16个字的密信,这些信里都写了什么呢?

随着历史资料的逐步解密,今天的我们也终于有机会透过这些泛黄的信件去了解曾经的历史。





八天九夜



张学良和周恩来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敬爱的周总理的伟大无需过多赘述,而张学良也可以说深重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他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甚至被历史学家称为“扭转中国历史,改变世界历史的杀手锏”

而实际上,从1936年4月9日张学良和周恩来第一次见面开始,到“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周恩来应邀前往西安为止,张学良和周恩来总共只相处了8天9夜。

而正是这短短的8天9夜,让两人相见恨晚,彼此欣赏。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秘密访问延安。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总理,而这一次会谈也奠定了两人日后贯穿时光的友情。




多年以后,张学良回忆起这次会面,对周总理的评价相当之高。他是这样说的

“他肯定是个相当高明的人物,反应快,对事情的理解很深,对谈话的反应极其敏感。他话不多,但却常能一语中的,见识非常广。因此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很对脾气,像老朋友一样彼此敞开了胸怀”

而周总理也对这次会面非常看好,周总理说“想不到张学良是这样爽朗的人,是这样有决心有勇气的人,出乎意料!出乎意料!”会谈后,周总理托刘鼎转交张学良的信中有“座谈竟夜,快慰平生”的字句,更是可见周总理对张学良的欣赏。

张学良在会谈后和身边心腹也说道:“我太满意了,比我想象中好得太多了。我结识了最好的朋友,真是一见如故。”

多年之后,张学良仍旧坚持认为自己最佩服的现代人物是周恩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因为对蒋介石心怀愧疚之前,不顾杨虎城和部下的劝阻,执意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张学良深知周总理必然也是反对,所以他干脆没有和周总理商量。

当周总理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急忙赶往飞机场,希望能够把张学良留在西安。然而事与愿违,当周总理赶到机场之时,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座机早已升空,只留下空荡荡的机场,让人好生叹息。

这一去,也拉开了张学良长达54年之久的软禁生涯。多年之后,每当周总理谈及此事时,总是自责地说自己没有保护好张学良。

但是在张学良失去自由的这50多年里,张学良给周总理写过两封密信,周总理也曾经在60年代托人给在台湾的张学良寄去信件。







张学良的第一封密信



1937年张学良的部下何柱国受顾祝同的邀请,到溪口看望张学良。张学良除了让何柱国带回给东北军下属的公开信之外,还躲开看守刘乙光等人的监视,让何柱国给周总理带去第一封密信。

这封密信写了什么呢?

后世资料里记录了张学良这封密信的大致内容

柱国兄来谈,悉兄一本初衷,以大无畏精神绥此危局,犹对东北同人十分维护,弟闻之甚感。红军同人种种举措,使人更加钦佩。

弟目下闲居读书,一切甚得,请勿远念。凡有利于国者,弟一本初衷,决不顾及个人利害。如有密便,盼有教我。并请代为向诸同仁致敬意。

在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学良字里行间对周总理和红军都是大为赞赏的。那为什么张学良会在这封密信里花大篇幅去赞扬周总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

张学良跟着蒋介石回了南京,蒋介石把他扣留。蒋介石仍不解恨,于1937年初集结重兵压向西安。要求东北军和杨虎城所部必须从西安撤军换防到指定的地点,如有不从就是要大举进攻西安。

而此时的东北军在张学良被软禁之后,失去了主心骨。面对蒋介石的大兵压境,东北军内部发生了分化。有的高级将领主张接受蒋的方案,和平解决此事;而部分少壮派军官则激烈地要求先释放张学良,不释放张学良则东北军不会撤军,唯有和中央军决一死战。




当时日寇的铁蹄正在步步急逼,联合抗日才初现曙光,如果西安这边处理不当,则很有可能导致内战重新爆发,对抗日大局是极为不利的。

考虑到这一层,张学良多次传信给部下要以大局为重,要求东北军撤军。身处西安的周总理,也多方斡旋,从抗日大局出发,呼吁各方以大局为重,先行撤兵,然后再设法营救张学良。

然而群情激奋之下,少壮派的声音明显压过了元老派的声音。而此后头脑发昏的少壮派竟然在2月2日发动兵变,枪杀了王以哲等东北军将领,还隐隐将矛头指向红军,认为红军“背叛朋友”。

王以哲是东北军的元老,更是张家父子的心腹。他的遇害,东北军上下报仇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这个时候几乎不用蒋介石打,东北军就要自己打自己了,西安城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在危急混乱的时刻之中,周总理不顾自身安危,亲自去王以哲家中吊唁。到了王家,周总理亲自动手帮着王家人布置灵堂。

红军的大人物,如此的举动,让王以哲家属和东北军将领非常感动。

同时为了避免东北军陷入自相残杀,周总理严厉谴责了少壮派的行为,想尽办法各方走动,劝说为王以哲复仇的军人平息怒气。

周总理苦口婆心地多方劝说,指出眼下最大的危险来自日本帝国主义,这是亡国灭种的危险。此时此刻,国家民族的利益要重于个人、团体乃至阶级的感情,现在更应该识大体,顾大局,相忍为国。

在西安城中多方奔走,周总理自始至终都在努力避免东北军的进一步分裂。

在这个时候,不少东北军下层官兵自愿要求加入红军,当时周总理请示中央之后,婉拒了这些官兵。周总理表示,红军不能在友军困难时候来吸收友军,以扩大自己。

这事的结果就是红军没有要东北军的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而这些事情被张学良得知之后,非常感动,这也才有了他在信中对周总理和红军的大加赞扬。 6park.com




张学良的第二封密信

历经14年的艰难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结束之后,饱受战争痛苦的中国人民热切地渴望和平。抗战胜利之后,我党为了实现国内的和平,派周总理等人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多轮谈判,周总理和国民党代表张群签署了停战协定。


在积极推动实现和平的同时,周总理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朋友张学良。周总理公开呼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人在1936年挽救了“国家民族一大危机”,使得全国军民能够上下一心,团结抗战。如今抗战胜利了,要是把“张、杨两先生放了,西北与东北父老乃至全国人民,谁不欢欣?......对国家只有好处”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张学良通过东北旧部莫德惠给周总理带去第二封密信。莫德惠早年做过奉天省省长,和多方都有联系。1946年4月,蒋介石派莫德惠到贵州去探望张学良。张学良让莫德惠带出两封公开信,一封给蒋,一封给自己的旧部。也趁这个机会,莫德惠带出了张学良给周总理的第二封密信。张学良出于谨慎,这封信上没有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称谓,这封信同样也是隐秘了50多年。信中大意如下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当有同感。现日寇已驱出,实为最快心之事。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做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视想也。近日友人惨死,数难闻之,为之一痛,只心吊而已。良一切尚好,勿念,余不尽一张学良的这封信寥寥数十字,如果放回到当时当日的历史时空之下,更能见到写信人的复杂情感。第一层情感是喜悦。抗战十四年,终将日寇赶走,张学良曾经说过,他的一生,他的祖国,几乎都被日本毁掉了。在张学良心中,对日寇是有刻骨仇恨。之所以发动西安事变,根本出发点也就是为了抗日。此时,终于迎来胜利日,当然是其最快意之事了。

第二层情感是希望。张学良虽然失去自由多年,但也深知中国人民多年饱受战争之苦,他也衷心希望不要再有战争,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为此他对周总理积极奔走促进和平抱有很大的希望。因为他认为“周恩来是极有才能和大胆的人”,他希望周总理和我党能为这个苦难深重的国家带来和平。第三层则是悲伤。张学良信中所提及的“友人惨死”则是指包括因飞机失事在内而遇难的王若飞、叶挺等人,也包括了“一二一惨案”、“较场口事件”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害的爱国志士。凡此种种,又让他对和平的前景充满悲伤和痛苦。而更让张学良“心吊”的则是蒋介石在美国帮助下整军备张,全国各地尤其东北危机重重。喜悦、希望和悲伤交织在一起,张学良的内心忐忑,而这些情绪也不能轻易对旁人提起,也只有在给故人的信件中才能透露一二吧。后来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而张学良、杨虎城也终究没有被释放,杨虎城一家更是被蒋介石下令,残忍杀害了。


周总理的16字密信




时光荏苒,随着蒋介石反动集团败退台湾,中国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张学良被蒋介石从大陆带到了台湾,继续过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幽禁生涯。这么多年来,周总理也时刻关注着张学良的情况。他深知蒋介石对张学良的仇恨很深,杨虎城一家的遇害就是明证。为了顾及张学良的人身安全,周总理多次嘱咐工作人员在宣传的时候掌握分寸,不要对张学良进行太直接的赞扬,避免刺激蒋介石的敏感神经。

虽然没有明面上的赞扬,但是并不代表周总理不关心张学良。周总理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张学良的情况。当他听说张学良眼睛有失明风险时,还想方设法让人查明情况,看看能不能帮忙做点什么。这件事情也让张学良感叹“这样知我重我者,天下能有几人?”1961年,周总理托人给张学良带了一封信,这封信只有16个字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这只有16个字的信,却是费尽周折才抵达张学良的手里。这封信为了张学良的安全,也是有意没有写收信人名讳和落款。而这封信是怎么到张学良的手上呢?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由张学良亲信,做过宋子文秘书的朱光沐夫人朱湄筠转交;另一种说法则是由原十七路军参议郭增恺夫人转交。而在后一种说法之中,郭夫人在台湾盘桓多日,都没找到机会将信送出。直到后来郭夫人利用张学良夫妇去教堂做礼拜之际,才把周总理的密信混在一个糖果盒中(也有说法是口红之中)交给赵一荻,最终才到了张学良手上。

周总理在信中殷殷期望的“后会可期”最终也没有实现,周总理去世之前仍然挂念远在台湾的张学良。他对当时负责对台工作的罗青长说“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而这个老朋友也正包含了张学良。1976年1月一代伟人周总理逝世,张学良远在台湾听到这个消息。连着数日都难以从悲痛之中走出来,张学良对赵一荻说:“中国失去了一个伟人,我失去了一位终生难忘的故友”后来邓颖超去世时,张学良又从美国委托自己侄女前往北京,为邓大姐灵前献上一个花圈。虽然周总理和张学良全部聚首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过短短的8天9夜,但是人生苦短,能在这漫漫人生之路上遇到一个知己,一个良师益友,一个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时时牵挂自己的朋友,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啊。时间的车轮滚滚而过,很多人和事物都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这份珍贵的友情却能一直流传于后世,激荡着后人的心灵。全文完

6park.com

喜欢Michaelliu88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