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淮海战役领导指挥的决策,粟裕还是邓小平?
送交者: 西班牙火腿[♂★★★仁党党鞭★★★♂] 于 2022-01-28 10:21 已读 3100 次 2 赞  

西班牙火腿的个人频道

转载【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观潮】

在阐述和分析我军对淮海战役领导指挥的决策全过程之前,有必要先做一些说明:为避免主观的结论先行,我既不预设标准也不预设前提,一切结论都产生于对资料分析之后。

另外,讨论这一问题时,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看原始的历史文献和地图,而不能仅以一般流行的报告文学类的文字为准。

关于淮海战役的决策和指挥,网上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焦点就一个,全战役到底是粟裕指挥的还是邓小平指挥的?为阐明全战役的决策全过程,有必要先对这个问题的相关背景做一下介绍和分析。

严格地说,这个问题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因为淮海战役的指挥,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不是某一个具体人独自承担的,如果从最后决策的角度上来看,最后的决策人是军委主席毛泽东(军委总参谋长周恩来等人也是参与指挥者),参战的两大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直接指挥者是代司令代政委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副参谋长张震等人;中原野战军的直接指挥者是司令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司令陈毅等人;战役期间依军委指令,成立了刘陈邓粟谭五人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

在整个战役的指挥决策各个环节上,形成了军委(毛泽东)、总前委(刘陈邓粟谭)、华野(粟谭陈张)、中野(刘陈邓邓张李)四个部分,现在所争论的是谁指挥的问题,真实内涵是上述四个环节的层级关系,和四个环节中的主要人物,对全战役所起的作用都有哪些。弄清楚了这个层级关系和人物的各自作用,对于到底哪些人才是全战役的指挥者就能明了了。

让我们先从淮海战役最初的动议入手。

1948年9月24日,当济南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并告华东局、中原局,建议在济南战役结束后,随即进行淮海战役。这是有关淮海战役的第一份文献。众所周知,此时粟裕所提的淮海战役计划,还是还来所说的“小淮海”,与实际进行的“大淮海”有很大不同,“淮海战役”这个名称,也是由这个“小淮海”而来的(两淮与海州),实际进行的淮海战役,其实并不在这个淮海地区。而计划中的作战部队,也仅限于华野,计划的战役本身,并不涉及中野的部队。

也就是说,这个战役计划是华野范畴内的计划,不是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战役计划中要达成的目标,是向徐州以东地区进攻,切断徐州东翼,威胁江边,迫使敌军以徐州为中心的防御,向淮河一线退却,而不是与敌徐州集团决战。战役计划中的首战目标,也不是后来首战所歼灭的黄百韬兵团,因为此时黄百韬兵团还没有撤回新安镇。

粟裕的这个电报中,有一个细节经常为现在的报告文学作品所有意无意地忽视,就是收报人。这份电报是发给三个方面的:中央军委、华东局和中原局。就我们要讨论的主题而言,这里面就有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了:作为华东野战军范畴的作战计划,电报发给中央军委是正常的,发给华东局也是正常的(此时粟裕在济南战役的打援指挥位置,与饶漱石和华东局不在一起),毕竟华东局是华东野战军的直接上级。但是,为什么要发给中原局?

这就涉及了一个与我们要讨论的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淮海战役时刘陈邓粟谭等人的指挥层级,每个人在这个指挥层级的组织结构中都处在什么位置?

许多靠看报告文学类作品对淮海战役建立印象的人,基本都有一个认识误区:中野和华野是两个平级的野战军,于是华东战场的领导与中原战场的领导也应该都是平级的了。然而,实际的历史中却不是这样。华野和中野,两个野战军是平级单位,但中野司令员刘伯承、中野政委邓小平和中野副司令员陈毅,与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和华野副政委谭震林等人,却不是平级的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在此,就需要暂时离开淮海战役,先说一说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争领导指挥体制和南线战场具体的领导指挥体制了。那种因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是平级的野战军而把粟裕与刘陈邓视为平级的观念,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个体制而产生误解的。

中共当时的战争领导指挥体制,从高到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五大书记负责常务)暨中央军委——各大区中央局暨大军区(直辖二级军区)——各野战军。每个大局暨军区负责一个战略区,下辖野战军(或野战兵团或野战纵队)和二级军区。战争开始时,全国是七大战略区,后随战争形势的变化改为五个。这五大战略区,也就是49年整编后的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也称华北野战军)。


其中的西北野战军,在整编前,其上级大军区是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习仲勋);东北野战军在48年以前,是东北局领导下军区野战军合一体制的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林彪),48年成立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林彪,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华北局华北军区在48年成立之前,是晋察冀局和晋察冀第一、第二野战军(成立华北局后野战军一级撤销,军区直辖各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48年晋察冀局和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局和华北军区;中原方面,在1947年挺进中原之前,是晋冀鲁豫局、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后,晋冀鲁豫局和留下的部队,与晋察冀局和晋察冀野战军合并,成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解放区即华北解放区,由华北局和华北军区领导,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委薄一波;挺进中原的部队,随后改为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军区司令员兼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军区副司令员陈毅,军区政委兼野战军政委邓小平。

华东方面的军事体制变更最大,放到下面再做详细说明。

在各个大军区和二级军区,大局书记和分局书记、区党委书记,是必然的军区政委,这是个刚性的职务特征,即便该区的书记可能不是军事干部,也必须担任军区的政委。彭真任东北局书记,就是必然的东北民主联军政委,林彪只是在担任了东北局书记之后,才能兼任民主联军政委和后来东北军区政委;饶漱石和薄一波的军事能力明显不如陈毅和聂荣臻,但他们却是必然的华东军区政委和华北军区政委;三军挺进中原时,粟裕所率部队建立豫皖苏根据地,粟裕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而政委就必然是豫皖苏区委书记宋任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粟裕“一让司令”:粟裕担任华中野战军司令(政委谭震林),谦让老资格的张鼎丞担任其上级华中军区司令。司令可以让,政委谁让啊?不能让的,就必须是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担任。

从上述例证可以看出,大局书记任大军区政委,这在当时的共产党军事领导体制中,是党指挥枪的特征。在这个体制之下,晋冀鲁豫局和中原局的书记邓小平,就必然是晋冀鲁豫军区政委和中原军区政委。

在五大战略区中,华东方面的军事领导指挥体制,三年间变化最大。战争开始时,华东部队的名称是新四军暨山东军区,最高领导是华东局,下辖华中分局,军事体制为下辖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47年主力撤出华中解放区后,撤销了华中分局和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统一整编成立由华东局领导的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47年出击外线,华东野战军分为了三部分:东兵团、西兵团和苏北军区。东兵团先后称东线兵团、内线兵团和山东兵团,西兵团先后称西线兵团、外线兵团和粟裕兵团,苏北军区后成立苏北兵团。东兵团和苏北兵团(后称)归华东局节制,西兵团(粟裕直接指挥的部分),先后划归过晋冀鲁豫建制和中原建制。

刘邓挺进中原后,原晋冀鲁豫局由滕代远、薄一波、徐向前等人负责,毛泽东曾代表军委明令陈粟要“请示徐滕薄。”;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成立后,陈毅调中原局,粟裕兵团也划归中原军区节制,粟裕本人也担任了中原局委员;苏北军区部队归华东局节制,中央曾一度准备恢复华中军区,后将苏北军区和其两个野战纵队,还是划归粟裕指挥,受中原军区节制;东兵团在济南战役前,一直由华东局直接节制,中央还曾一度准备由东兵团接替华东野战军建制(西兵团划归中原军区节制时);直到济南战役时,原华东野战军的各个兵团,才重新由粟裕直接指挥。

而中原野战军的建制则与华东野战军有所不同,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是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南进军团改组,军区领导和机关,兼领野战军的领导和机关。而华东野战军与华东军区,军区和野战军的指挥机构则是分开的。也就是说,身兼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三职的中原领导人,在军事领导指挥的层级和职责上,都要高于的华东野战军领导人。

说到此,肯定还不能说服那些认为粟裕和华东野战军不低于中原领导层的人,毕竟华东野战军人多装备好,大仗打得多……可共产党的军队不是军阀队伍,不是靠人数装备的多少优劣来决定组织结构的。所以,还是有必要进一步说明当时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担负的职责,与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有什么不同,才能最终说明这个领导指挥层级的问题。看看,仅仅是淮海战役的第一份电报的一个收报人问题,就涉及这么复杂的历史了。

喜欢西班牙火腿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西班牙火腿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