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56年,周恩来挥手打断工作人员汇报并指示:一定要把杨嘉墀换回来
送交者: 牛员外[♂☆★★★★湖边健走★★★★☆♂] 于 2021-12-22 23:56 已读 16086 次 8 赞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引言

1956年,工作人员在汇报着什么。突然,周恩来挥手打断工作人员的汇报,坚定地表示:“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把杨嘉墀换回来,他是中国宝贵的财富!”

而这个让周总理异常激动的人,便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杨嘉墀(chí)。而正是中国没几个人能念出这个名字的男人,一手缔造了中国关于对太空的幻想。 6park.com

图|获颁“两弹一星”功勋颁奖的杨嘉墀 6park.com

01 杨嘉墀的家庭

1919年,这年是令人震天撼地的一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成为划时代的标志,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杨嘉墀也成为划时代的人物。五四运动竖起“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而杨嘉墀注定是“五四”精神的传承者。

1919年7月16日,杨嘉墀出生于江苏最南端著名的鱼米之乡吴江震泽镇,这里人世代以蚕、桑、丝为业,杨嘉墀便出生于这样一个丝织业的世家。

杨嘉墀的祖父杨文震,积极开办震丰缫丝厂和开弦弓缫丝厂,此后又兴办了“丝业公学”。身为自强不息的创业者,杨文震对孙子抱有很大期望,杨嘉墀这个名字正是他从自己的经历和理想出发,取自于“山泽多藏秀,士风清且嘉”“玄墀釦砌,玉阶彤庭”,寄托了他复兴民族工业的良好愿望。

杨嘉墀启蒙的第一课,不是来自书本亦或是学堂或者书本,而是来自父母的口传心授,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6park.com

图|杨嘉墀手中拿着飞船搭载回种子种出的蔬菜新品种 6park.com

父亲杨澄蔚,在“丝业公学”担任英文教员,后常年在银行担任职员,精通会计、储蓄等业务,为人热诚、谨慎谦和、办事认真,对儿子杨嘉墀抱有很高的期望,对他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母亲名叫沈慧珍,虽然文化程度低,但后来从夫学字,兴趣很浓,也很刻苦,不仅善良、贤惠,又勤俭、能吃苦,对两个孩子的关怀备至,付出了很多心血。

在家中,杨嘉墀排行老二,哥哥杨嘉屏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学担任教员,建国后在教育部的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于1995年去世。

自小,杨嘉墀便目睹了祖父创业的艰难、国际竞争的激烈,丝织业的兴衰,从小便立了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志向。好在他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为中华民族的科技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两弹一星”的大业中充当了一层坚实又不可或缺的“天梯”。

五岁生日这年,杨嘉墀没有收到新衣服,也没有收到金银首饰,而是收到父亲送给他的望远镜。对此,杨嘉墀喜出望外,拿在手中反复把玩,左照右看,晚上对着天空到处寻找牛郎织女、北斗七星,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疑问。 6park.com

图|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 6park.com

随着年纪的增长,杨嘉墀逐渐了解到各种各样的天文知识,那些广袤无垠的星空、美妙的星座,都让他开阔眼界、胸襟开阔,对未知的世界发起不断探索。

1925年秋,杨嘉墀刚满六岁那年上学的年纪,父母将他送到当地最好的丝业小学读书,也在这里打下了西学基础,在学校中,他学习勤奋、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兴趣广泛,非常喜欢动手,凡事喜欢刨根问底,实际操作。

丝业小学不仅是革命的摇篮,更是培育人才的摇篮。1924年,校长杨澄中接纳了中共党员陈味之担任教员,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入校的第一课,他便参加了廖仲恺的追悼大会,这些都在杨嘉墀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升入高小后,杨嘉墀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接触了欧美的文化思想和政治思想,初步接受了民主、自由和科学精神的陶冶,极大激发出他科学救国、反帝爱国的雄心壮志。 6park.com

图|1953年杨嘉墀和他在美国研制的自动快速吸收光谱仪合影 6park.com

1939年前后,中国丝织业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不可避免地衰落了,雄风再难重振,年过花甲的杨澄蔚无法重振危局,1935年便溘然长逝了。
02 从交大到西南联大

杨嘉墀见家乡的丝织发展前景黯淡,便放弃了家业举家搬迁上海。从此,杨嘉墀便跟随父亲离开震泽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中学初中二年级春季班。由于上海中学是省立中学,学费要比私立中学低得多。

后来,杨嘉墀回忆:

“当时上海中学一学期十块大洋,私立中学只要七八十块。

刚到上海省立中学时,杨嘉墀在很多地方不适应,学习成绩一度跌入谷底。好在奋起直追,刻苦顽强,终于后来者居上,毕业时还受到学校嘉奖,确定为保送上海中学高中部工科班的学生。 6park.com

图杨嘉墀旧照 6park.com

对于这段时期的学习生活,杨嘉墀回忆父亲杨扶岑时说:

“他非常重视后代的教育。我进初中后,一家四口搬到上海居住,父亲租了一间厢房,一分为二,一边父母亲做睡房,一边放我和哥哥的床两张书桌和一个方桌。父亲规定每天晚上7时至9时为我们兄弟俩的晚自习时间,他就在吃饭的方桌旁读书看报陪着我们。星期天有时带我们去看当时进步文艺界拍摄的电影,有时去看足球比赛。当时上海是半殖民地时代的国际都市,所以参赛球队来自各个国家,足球比赛成为国际球赛。回忆起来,父亲对我的影响,除要勤奋学习外,还有爱国思想。”

到了高中时,杨嘉墀选读了机械工科,学校众多工科教材和设施设备,进一步激发了他“科技救国”的抱负和理想,这也为他后来从事科技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7月7日,杨嘉墀满怀信心投考了著名的交通大学。当时,交大的门槛很高,考题一般在两小时之内是做不完的。当天,正当杨嘉墀正在考场上挥汗如雨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著名的“卢沟桥事件”。从此,这也就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考试结束后,杨嘉墀听说此事,心中顿时燃起了愤恨之情。8月12日,杨嘉墀正在参加同济大学的考试,来校人员通知他们日本人马上要打过来了。在上海无处躲藏,杨嘉墀只能跟随家人回到老家避难。 6park.com

图|杨嘉墀旧照 6park.com

9月12日,杨嘉墀收到被交通大学录取的通告,他赶紧马不停蹄地赶到学校报到。抱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杨嘉墀在交通大学度过了四年求学时光。在学校,杨嘉墀和同学一起组建并成立了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科普杂志并担任《科学大众》编辑。

思念艰苦的生活,他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多次荣获奖学金。无论是在学业还是思想上,杨嘉墀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肆意屠杀中国人并在城市上空肆意盘旋、叫嚣时,杨嘉墀暗自立下誓言:中国一定要造出自己的火车、飞机以及自己的军舰,要用先进的工业改变被外国人瞧不起、国土被外族占领的状况。

1941年,杨嘉墀从学校正式毕业。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杨嘉墀不愿意留在敌人管辖区工作。很快,他收到西南联大电机系来这里担任助教的邀请。杨嘉墀提出这个想法后,很快得到父母的支持。 6park.com

图|杨嘉墀毕业照片 6park.com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杨嘉墀便带上450元的旅费,携带简单的行李,从上海乘船去香港抵达昆明,跟随同学踏上了前往大后方的征程。
03 从西南联大到哈佛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教育部为了维持抗战时期的教育事业,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合并成立的的医学学校。

虽然条件比较艰苦,所幸云集了一大批一流学者和教授,也让其成为近代史上高等学府一颗璀璨的明珠。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杨嘉墀感到非常荣幸。

由于他担任的是助教职务,主要任务是跟教授随堂听课、答疑辅导、指导实验、批改作业,在这样自由开放的宽松环境中,他读书的机会更多了。

由于学校教育经费紧张、仪器设备非常缺乏,杨嘉墀还与同学手动研制了一部业余无线电台。很快,他在电子学方面的才华便吸引了电机系主任倪俊的注意。 6park.com

图|1956年,杨嘉墀院士回国后探访亲人 6park.com

1942年夏天,西南联大电机系主任倪俊考虑到学校测试设备和学校科研经费不足,很难开展研究工作,便介绍他来到中央电工器材厂工作。

黄修青对他委以重任,让杨嘉墀担任工作员,主要负责质量管理,协助留德工程师徐德纪从事载波电话的研制工作。很快,杨嘉墀便在徐德纪的领导下开始了单路载波电话机的研制工作。

徐德纪由于还要负责生产装备的领导工作,对杨嘉墀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他放手去做。杨嘉墀从原理分析性能指标的确定、电路设计电路试验到整机的设计、结构布局、器件的选择、生产装配调试。

他整整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于1945年做出了中国第一套单路载波电话的样机在昆明工业展览会上展出。他还凭借和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的老关系,利用那里的测试仪器,测量了一些部件的性能,均达到设计的要求。

中央电工器材三厂设有机械加工表面处理、整机装配、质量检验等技术部门。杨嘉墀曾受聘负责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6park.com

图|国家领导为杨嘉墀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证书 6park.com

由于工厂引进的德国生产设备附有一大批生产质量管理资料,长期无人整理,他利用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第二门外语德语的优势加班加点地对大部分资料进行翻译整理,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检验把住质量关口使工厂批量生产的电话机质量优上得到用户的好评。

由于在工厂成绩突出,1944年春季杨嘉墀被中央电工器材三厂保送参加经济部举办的“租借法案”留美实习生考试。中央电工器材三厂参加考试的还有陆崇真、朱琪昌、杨沁尘等六人,考试发榜都被录取,待联系美国实习工厂后就可办理出国手续。

1944年7月,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访问重庆考察中国军事工业生产现状,了解到中国政府要派工厂技术人员去美国实习。他指出:现在战争这么紧张,军事工业生产需要技术人员,劝告国民党政府暂停派遣技术人员去美国培训。

国民党政府调整了技术人员出国计划,讲明凡已经联系好在美国工厂学习要继续执行,但本人要到重庆参加军训。这样,在已经录取的约400名学生中留下100余人暂缓出国参加战时生产。 6park.com

图|杨嘉墀和家人合照 6park.com

中央电工器材三厂也考虑到生产任务的需要决定保留一些骨干技术人员。杨嘉墀在厂长黄修青再三挽留下服从大局,暂缓出国,接替朱琪昌的工作,担任了研制组组长。

当时进口元器件很困难,杨嘉墀对生产线上的电话机进行设计,采用国产元器件代替。由于电路设计先进,产品性能指标有了很大的提高。期间,他还研制了扬声器,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普通电话机的电子化,用户可以不用手持话筒打电话。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嘉墀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公费赴美留学。然而,蒋介石很快发起内战,尽管费尽周折,他还是滞留了一年多才于1947年来到美国哈佛大学。
04 冲破阻力回到祖国

在哈佛这所世界高等学府,杨嘉墀尽情投入到这片知识沃土中,尽情地吸收着丰富的科学养分。在同学眼中,他是一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杨”。在短短七个月时间内,他便获得硕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博士学位。 6park.com

图|杨嘉墀晚年照片 6park.com

杨嘉墀在发表了博士论文《复式变换计算装置及应用》后,在美国信号处理和网络设计领域引起很大反响。大名鼎鼎的钱斯教授在从头到尾读了他的三遍论文后,立刻提出要亲自见见杨嘉墀,还主动提出聘请他到自己这里工作。

两人见面后,钱斯教授用商量的口吻说道:“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光谱记录仪快速自动化问题,把这个课题交给你行吗?”“行!”杨嘉墀斩钉截铁地说道。

“需要多长时间,三四年怎么样?”“不用,三年足够了!”对于这个课题,杨嘉墀很感兴趣,因此他的回答信心十足。

没想到,杨嘉墀仅用了两年时间便研制出了快速自动光谱仪,美国专家将其命名为“杨氏仪器”,从此便结束了光谱仪手动的历史,还获得了美国专利。

在美国,杨嘉墀还组织留美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建立”科学工作者协会“。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杨嘉墀仿佛听到来自祖国的呼唤。 6park.com

图|杨嘉墀照片 6park.com

这些海外的学子们聚集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眼见新中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大家的心。但由于美国帝国主义采取阻挠爱国知识分子回国政策,杨嘉墀只能将一腔热忱埋在心底。

当时,他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人人艳羡的科学家。住豪宅、开豪车,可以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妻儿圆满,可以说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但花园洋房、高官厚禄都抵挡不住他对祖国深深地思念。

于是,杨嘉墀多次要求回国。即便是被威胁,被恐吓,他都不曾动摇,但他的请求却一次次遭到美国政府的一再阻挠。

1956年,美国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让战俘交换科学家,不得不允许华裔离开境内。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后,一向沉默寡言的杨嘉墀流泪对妻子说:“我们该回去了!”

于是,杨嘉墀婉拒了高薪工作,急忙打点行装,变卖了家中所有的电器、钢琴、小汽车,购买了国内需要的振荡器、示波器、真空管电压表等仪器设备,终于在1956年回到祖国的怀抱中来。 6park.com

图|杨嘉墀和宇航员在一起 6park.com

杨嘉墀回到祖国后,正好赶上新中国宣传“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很快,一个个“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在中华大地上正式兴起。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快开展了包括自动化、半导体、电子学、计算机在内的科学工作“四项经济措施”,迅速调集全国可以集中的科技力量,进行集体攻关。

身为国内外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身为国内外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还参与了筹建中科院自动化所、建立自动化技术工具研究室工作并担任副所长兼任主任的重任。

自从1957年和1958年相继发射人造卫星后,毛泽东于1958年向全党发起“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中国便开始了向宇宙空间的挑战。

很快,中科院便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581小组”,专门从事研究关于人造卫星的相关问题。身为自动控制专家的杨嘉墀,很快成为小组的重要组成成员。
05 太阳系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杨嘉墀星”

1958年10月,中科院专门派出6人组成的代表团来到苏联考察卫星技术,杨嘉墀便是其中之一。然而苏联对航天技术高度保密,常常借故拖延,导致代表团在苏联滞留两个多月都没能参观卫星研制部门以及相关地面实验设备。 6park.com

图|左起屠守锷、杨嘉墀、黄伟禄、任新民、王希季、孙家栋六位院士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6park.com

回到中国后,杨嘉墀和考察团的其他科学家很快联名向上级写了一份相关报告:卫星研制应该重点立足国内,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鉴于我国目前的工业和科技状况,卫星工程上马的条件还未成熟,应该首先从探索火箭搞起来。

此后,杨嘉墀领导的研究室和研究小组成功完成了用于热力加温加载测试、火箭发动机仪器仪表和核爆炸测试等科研项目,这些都为我国的火箭技术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1963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杨嘉墀被紧急召到原子弹研究行列,主要负责研制冲击波压力测量仪、地面震动测量仪、原子弹爆炸实验配套仪器火球温度测量仪等仪器的应用和研制,为我国进行核试验立下了大功。

接着,他又先后完成了地下核试验火球超高温测量仪以及火球光电光谱仪的研制工作,并成功运用于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和首枚氢弹试验。

1965年,卫星计划重新启动,我国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工作提上日程,杨嘉墀参与了《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的规划方案》的论证和起草工作,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总体工作组五个人员之一。

虽然杨嘉墀被取消了接触机密资料的资格,和他一起参加的工作的同事都来到酒泉发射基地进行探索空间发射试验去了,只有他一个人在不断思考、论证。很快,他便想到一件事:只要在红外地平以信息处理电路中增加一个自动增益控制线路就行了! 6park.com

图|杨嘉墀照片 6park.com

很快,他的实验便取得成功。果然,这个试验很成功,我国完全不需要搞太多探空试验,也大大节约了研制工作进程,这在国际航天史上还是第一次。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飞到外太空,杨嘉墀研制的姿态控制系统也完满完成了卫星监控。虽然他未能亲自来到发射现场看到这一盛况,但他还是为祖国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由衷感到无比自豪、

1972年,中科院组织中国科学技术代表团访问日本。周恩来听说杨嘉墀在困境中,亲自指示并点名:让杨嘉墀担任团长。

听说这个消息,杨嘉墀不由得万分激动:祖国没有忘记我!此次访日之行,他成功打开中日高科技交流的大门,全身心投入到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中。

1986年,杨嘉墀和陈芳允、王大衍等人一起向中共中央建议,跟踪世界高技术研究。很快,他便一手促进了“863”计划的出台。 6park.com

图|杨嘉墀照片 6park.com

此外,他还长期致力于开拓高新计划的实施、开拓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工程的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科学领域的接班人。

为了表彰杨嘉墀在科学领域作出的伟大成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特地将在太阳系的一颗天文台,将太阳系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杨嘉墀星”。

但让人非常惋惜的事,这位“两弹一星”功臣杨嘉墀因病于2006年6月11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

喜欢牛员外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牛员外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