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历代谋士那么多,为什么唯独三国时期的谋士最出名?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 于 2020-06-08 3:21 已读 1200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三国时期为什么谋士多?是有原因的。

因为三国时期属于东汉末年,是一个天下合久必分的大乱世,人们想要在乱世生存好,就需要拥有各种谋生的本事。

谋士,就这样屡见不鲜又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地出现在了三国的舞台。比之战国时期都不逞多让。

想要混的好,要么凭借出身,比如曹操,四世三公的袁绍,或者有仁慈之名的刘玄德。要么能打仗,比如关羽、张飞、赵云、吕布、董卓、孙坚、孙策。

还有一种,就是能出谋划策的文官,比如郭嘉、孔明、庞统、鲁肃、荀彧、陈宫、陆逊等等。

那为什么三国时期谋士那么多呢?

要说三国谋士多,先说两汉人才选举制度。

两汉的人才选举制度,是察举制。察举也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史称“四科取士”,《后汉书·百官志》注引应劭《汉官仪》说: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察举的标准虽仅有四科,但察举的具体科目却很多,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这些都是功名,有了功名,便可实授官职。

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欲为官者必须由人举荐,而被举荐的先决条件是以孝廉为代表的个人德行,这就逐渐形成了重视德行的社会风气。

孝廉制度为社会阶层的流动建立了一个通道。孝廉制度之前,国家官僚虽非贵族世袭,但贵族集团同时便是官僚集团,仕途为贵族团体所垄断。而孝廉制度所举荐的不再是全部由贵族子弟所组成的内部集团,从理论上把可以被举为孝廉的人员范围扩大到了全国。

但孝廉制度也只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公正,随着舆论评价与仕途沉浮相联系,就很容易被某些有权势、有影响的人物或社会集团所控制、所利用。

东汉末年就出现了大量“选举失实”的现象。

直到曹操审时度势,提出了“惟才是举”的用人原则,才做到了对汉代“选举失实”的刻意纠正。

而三国谋士的大量出现,就是在这样一个东汉末年“选举失实”的情况下诞生的。

想要打天下的大都出自十八路诸侯,都是贵族官僚。既然割据一方,自然需要人来帮他们出谋划策,治理吏治,国计民生。

所以,手握一方军政大权的群雄们开始了广纳人才的策略。各路诸侯招贤纳士,各种人才也纷纷出世,拜入门下。 6park.com

一时间,造成了三国时期谋士无数的局面。

当然,谋士多更重要的是为了打仗,为了夺取汉王室旁落的王权。

这样,就形成了群雄逐鹿,无数谋士璀璨夺目的斗智场面,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武将们耀眼绚烂,谋士们计谋四方。端的是中华数千年,最精彩的计谋年代。

各种闻所未闻的计谋一应俱全,俨然后世的教科书,无数中国武将和兵书将三国研究了不知多少遍。

只因三国一代的计谋,胜过其他朝代。造就了三国最经典的传奇。

结语:其他朝代并非没有谋士,只是三国智谋计策百出,五花缭乱,其他朝代相形见拙罢了。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