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唐代的前朝与后宫:从李渊到武则天(十三)
送交者: 连横合纵[♀★★★金嗓俏丽吴姝★★★♀] 于 2017-01-05 8:11 已读 808 次 2 赞  

连横合纵的个人频道

第五章 宗室叛乱 第一节 越王李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之前说过扬州叛乱,如果说当时的武则天已有称帝之心,导致人心不安,于是李敬业等人揭竿而起,这是百分之百的胡扯。可越王李贞等人发动叛乱,确实与太后称帝有关。

  垂拱4年,武则天的称帝举动已经是花骨朵破裂,吐露出内心(芯)的秘密。正月时分,在神都洛阳先是建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座庙,随后又立崇先庙以祭祀武氏祖先。司礼博士请设七室,并将李唐太庙减为五室,以讨好像朝阳一样冉冉升起的新君。春官侍郎贾大隐反对,说:“按照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这是百代不能更改的道理。如今太后临朝,代理国事,理应承受先帝遗托,显扬帝王大道,国家宗庙不应随意变更。”

  太后虽说接受谏言,可阳奉阴违,称帝的决心像沸水一样,依旧不停地冒泡。她想到祥瑞之事,以此宣扬神圣不可侵犯的“君权神授”。侄儿武三思是最得力的帮手,暗地里伪造瑞石,上书:“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再偷偷滴扔进洛河中,随后指使雍州人唐同泰下水捞取,声称无意间得到,上头的文字属于天然。四月的洛阳,草长花开,蜂飞蝶舞,喜气洋洋的唐同泰向朝廷上献瑞石,声称这是天意。此时的皇太后不再是枝头上的凤凰,而是即将腾云驾雾的飞龙,龙颜大悦,大悦,号其石为“宝图”,擢授唐同泰为游击将军。进入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一介女身,敢自称皇帝,这无疑是向男权社会作猛烈的挑战。秋七月,大赦天下,改“宝图”曰“天授圣图”,封洛水神为显圣,还为洛水神立庙。

  

  太后的一系列举动就像一只大黄蜂,蜇得李唐宗室剧烈地疼痛。史书曰:“神皇欲倾李家之社稷,移国祚于武氏”,那么李氏诸王应该是出于自保,起兵造反是正当防卫吧。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父子为首,纠集一帮宗室子弟于垂拱4年9月正式造反。可叹雷声大雨点小,起兵不到一个月就兵败如山倒,李贞父子双双自杀,还连累宗室子弟遭受无情地屠戮,一时间瓜落数离离。

  越王李贞是敢为天下先的壮士,还是害群之马,是英雄,还是狗熊?女皇的粉丝没有发言权,自认太宗子孙的人们更没有发言权。还是让李显、李旦和李隆基等人来回答吧。

  神龙政变以后,张柬之等人认为越王李贞为国献身,感天地,逐日月,泣鬼神,请求恢复生前的一切待遇。可唐中宗李显只恢复他的李姓和族籍,爵位迟迟不肯恢复,据说是遭到武三思和上官婉儿的反对。李显是个孝顺的儿子,对母皇定下的一切规矩,他都努力遵守,说那不是李显本人的意思,哄骗孩子倒还可以。

  唐睿宗李旦上位以后,对越王李贞的身后事还是不闻不问,让他继续充当孤魂野鬼。

  好不容易盼到李隆基上台,李贞的事情总算有眉目。开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将李贞、李冲重新改葬,追谥号为敬,并指派许王李素节之子李琳嗣越王位。可是李贞并没有绝种,幼子李珍的后代还身在酷热难耐、瘴疠横生的岭南,朝廷勒令数世不能归。李素节之子李琳原本就是病瓜,没当几年越王就蹬腿,自己绝种,爵位也跟着消除。

  前后如此敷衍了事,一点诚意都没有,还能有什么意思?对李显等人而言,这越王李贞就是一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打着匡复李唐的旗号,借尸还魂,如果当初造反成功,李显等人不会有好果子吃,只有身首异处的下场。自古以来的皇权争夺战,哪一次不是手足相残、同根相杀?如有和平时期,那就是摄政太后和亲生儿子之间的事情。李贞算老几?他是唐太宗第八子,属于庶出。发配到地方担任刺史的李氏诸王,哪一个不是庶出?重嫡轻庶、立嫡不立长,这历来就是古中华的权利继承法则。

  李贞父子起兵造反的时候,正值武则天临朝听政之际,就算母子之间再怎么争权夺利,终归都是亲骨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怎能容许李贞这等旁系枝蔓来搅和?李显等人始终与武则天是一家人,胳膊要往内拐,怎能容得李贞那些“外人”来搅局?


第二节 李冲造反 毫无水准

  太后的称帝举动到垂拱4年才水落石出。之前她拉拢人心,鼓励天下英才毛遂自荐,还在皇城门口设置“延恩”、“招谏”、“伸冤”、“通玄” 四个铜匦,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与此同时,她也严厉打击异己分子。垂拱2年(686年)10月雍州新丰县发生地震,震后有山体踊出,古人认为这是祥瑞。可江陵人俞文俊抛出阴阳灾异的学说,声称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所以地气受阻,山变为灾。太后大怒,把他流放岭南,后又诛杀。宰相刘祎之曾对谓凤阁舍人贾大隐说:“太后既能废昏立明,何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贾大隐密奏其言,太后不悦,认为他忘恩负义,于垂拱三年5月赐死于家中。最重要的手段还是任用一帮酷吏,对官场实行恐怖统治,虽有效打击图谋不轨者,也造成冤假错案的发生。

  太后的所作所为,身在地方任职的李唐宗室都看在眼里。反正高高在上的皇位就像一条新鲜美味的大鱼,只要是猫咪都想吃。太后剥夺皇帝的权力属于非法行为,这可以作为造反的借口,完美到无懈可击的借口。除了越王李贞父子以外,还有韩王李元嘉父子、鲁王李灵夔父子和霍王李元轨父子,这四对父子早有密谋。李元嘉之子黄国公李譔,曾作一封充满暗语的书信给李贞,说:“内人病渐重,恐须早疗;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宜早下手,仍速相报。”

  如果不联系当时的情况来解释,这可真是一封天书。垂拱4年(687年)2月,毁乾元殿,就其地创造明堂,由白马寺主持薛怀义负责督建。明堂属于礼制建筑,是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太后建造明堂自然是彰显称帝的决心。一旦竣工,太后要举行一次典礼,要求文武百官和宗室子弟参加。所以那份书信的意思就是,局势越来越紧迫,要在冬天以前行动。

  韩王李元嘉在内部声称:“大典之际,神皇势必派人告发我们密谋造反,大行诛戮,皇家子弟可就无遗种。”此话充满煽动性,把大伙都逼到绝路上。他的儿子李譔伪造皇帝李旦的诏书,寄给琅琊王李冲,云:“朕被幽絷,王等宜各救拔我也。”身在博州的李冲也跟着造假,伪造皇帝的诏书,云:“神皇欲倾李家之社稷,移国祚于武氏。”这一句话等于是把李唐子弟全部鼓动起来。于是命令长史萧德琮等召募士卒,分报韩、鲁、霍、越、纪等五王,各令起兵接应,共同发兵神都洛阳。

  可叹那些皇亲,个个耍嘴皮子厉害,可行动起来就歇菜。琅琊王李冲率先发兵时,那些王爷都像乌龟一样,龟缩着脑袋,藏在乌龟壳里,竟然不响应,唯有越王李贞以父子之故,起兵响应。

  李冲领着五千余兵丁,雄赳赳气昂昂,想要渡河攻打济州,先取武水县。武水县令郭务悌向邻近的魏州请求支援,得来兵丁千七百人,恐力不敌,索性闭门拒守。李充决定火烧县城,乃令积草车上,放火烧南门,拟乘火突入。可天公实在不作美,火之未起,天上正在刮南风,及火已燃,突然改刮北风。这火烧县城南门的计划也就流产,李冲真是沮丧至极。

  当时有个人名叫董玄寂,为李冲负责兵器,想必是被蒙蔽,看到王爷攻打武水县,说:“琅邪王与国家交战,此乃反也。”(《旧唐书》)。琅琊王愤怒之下,把他斩首,想用来祭旗。可事与愿违,兵丁们闻说王爷造反,都吓得四处逃散,到最后只有家奴数十人陪伴左右。这下李冲可就成光杆司令,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逃回博州城,可没料到竟然被守门者所杀。得知越王父子造反,武则天已经任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前往讨伐李冲。可官兵未至,李冲已死,不废吹灰之力就得到他的首级,送往东都。

  想必这李冲,大腿上不长肌肉关长肥肉,脑壳里也没长多少人脑,起兵七日就败得轰轰烈烈。


  第三节 越王李贞:继续做害群之马

  李冲在博州起兵,他的父亲豫州(今河南汝南)刺史、越王李贞举兵于豫州。不久,他攻破上蔡县,可听说儿子兵败,内心充满恐惧,想枷锁自拘,身赴洛阳,负荆请罪。他要是能这么做,就不会给李唐宗室带来血光之灾。

  只要宗室不造反,武则天没必要铲除他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历来就是政治家的手段。宗室不是铁板一块,彼此间各有各的算盘,为何不能利用?说武则天早有屠戮宗室的野心,这是封建史官夸大其词。打从李贞父子造反,她才最终意识到宗室也是威胁。囚犯来俊臣感谢李贞父子造反,让他捞取咸鱼翻身的机会,在女皇谎称早就知晓宗室密谋造反,从此开始酷吏生涯。周兴是屠戮宗室的刽子手,也是在李贞父子兵败以后才开始血刃李唐子孙。在此之前,没有哪个酷吏像猎犬一样,朝宗室子弟乱嗅。

  可惜,负荆请罪的念头只在越王的脑海里一闪而过。当他看到新蔡县令傅延庆有勇士二千余人,终于摁死谢罪的念头,有抵抗之意。儿子李冲明明是兵败地一塌糊涂,可他竟然蒙骗所有人,声称:“琅邪王已破魏、相数州,聚兵至二十万,朝夕即到,尔宜勉之。”

  越王征调兵丁七千人,分为五营。他本人负责统领中营,汝阳县丞裴守德为大将军、内营总管;赵成美为左中郎将,负责左营;闾弘道为右中郎将,负责右营;安摩诃为郎将、后军总管;王孝志为右将军、前军总管。越王似乎以皇帝自居,任命蔡州长史韦庆礼为银青光禄大夫,另外封赏五百余人,都在九品以上。那些官员都是被赶上贼船,本无斗志,唯有汝阳县丞裴守德裴守德与他同心。此人骁勇,善于骑射,李贞为拉拢他,把女儿良乡县主许配给他,委以爪牙心腹之任。 

  为对付李贞造反,太后任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夏官尚书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率兵十万前往讨伐,还令凤阁侍郎张光辅为诸军节度。太后还削除李贞父子的属籍,改姓虺氏,把他们赶出李氏家门。

  当官兵逼近蔡州城东四十里,李贞命幼子李规以及女婿裴守德出城迎战。也许李规等人就是一群饭桶,也许朝廷官兵太厉害,一战下来,鸡蛋破石头,溃败而归。李贞急得火烧眉毛,赶紧关闭城门自守。

  此时正是深秋9月,秋是刑官,秋风秋景愁煞人,难见勃勃生意。当官军进逼州城时,李贞自知大限已到,说:“事已至此,岂能遭受杀戮之辱,应当自我了结。”(事即如此,岂得受戮辱,当须自为计。)于是服毒自杀,黄泉路上自有亲人相陪伴。幼子李规先缢杀母亲,再自杀,真是悲剧。新婚未久的裴守德和妻子良乡县主也上吊自杀,到九泉之下做鸳鸯。被逼上贼船的麹崇裕乘机斩下他们的头颅,向朝廷乞降。他们的人头传到洛阳,被悬首示众。李贞起兵也就持续二十日就大败。

  越王李贞早有称帝之心,为拉拢人心,他曾数次奏请朝廷,请求免除所部赋税。他有家奴千人,骏马数千匹,向外声称用作打猎,可实际上在做军事操练。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些与李贞父子通谋的皇亲国戚很快就被挖出来。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撰、李元轨的儿子江都王李绪、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蔼、驸马都尉赵瑰极其妻子常乐公主等人,属于第一批刀下鬼。他们被带到东都洛阳,由酷吏周兴负责审理,最终一律诛杀。死后被赶出李氏家门,下令改姓“虺”,其家属和党羽或者处死或者流放。

  血淋淋的事情完结之后,太后不觉于心有愧。12月的洛阳天寒地冻,可她内心暖融融,好比冬日里的艳阳。她庄严地祭拜洛水,气宇轩昂地接受“天授圣图”,——那块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瑞石,向天下人宣示自己是代天巡牧。那一场典礼之隆重,前所未有。奇珍异宝陈列于坛前,气势恢宏的仪仗直逼天上流云,铿锵高亢的礼乐响彻天地,皇帝、皇太子都随从,文武百官和蛮夷首领按方位排列整齐。场面宏大壮观,有“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魄。

  不久,金碧辉煌的明堂终于建成,巍峨地不可方物,气势不凡,号称万象神宫。太后设宴赏赐群臣,大赦天下罪人,甚至还准许百姓入内参观。

  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有谁去理会去哭泣那些死去的李唐宗室?人人活在现实,没有人干那种事。


第四节 “平时不烧香”的李氏王爷

  李贞父子起兵反对武则天,竟然得不到时人的支持,后世多少人为此义愤填膺,扼腕长叹。那些被杀的李氏诸王,史书说“皆贤士名家,天下冤之”,又说“在宗室中皆以才行有美名”,正人君子得不到时人的支持,看来当时的人们就是刁官恶民,不以维护李唐正统为己任。成熟于宋朝的“皇权正统论”声称天下乃“一姓之私”,彻底否定篡位者,鼓舞天下人像小兔乖乖一样,一心要做“皇家奴才”。可是,主子若希望奴才效忠,首先要善待奴才,最起码不能虐待奴才。李氏诸王做到吗?

  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 官员们宁可流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崖州(今海南琼山)、振州(今海南三亚)、白州(今广西博白),也不伺候江王李元祥、滕王李元婴、蒋王李恽、虢王李凤。千年前的海南和广西属于鸟不拉屎的地方,官员被贬黜到那里,就是粪坑边摔倒——离屎(死)不远。尽管如此,官员们也不愿意侍奉以上四位王爷,可见他们就是人见人怕的魔鬼。

  “四人帮”当中就以滕王李元婴为例,他是李渊第22子,属于史上最荒唐无耻的王爷。他担任金州刺史时,无视夜间的城禁制度,经常开大门,与众多府僚一起欣赏舞乐。他把百姓的疾苦抛到九霄云外,带着一帮人四处飞鹰走狗,兴趣全在打猎上,无视毁坏农田。他还喜欢玩弹弓,纵使遇到农忙时节,也不忘拿农民当靶子,看到农民被打得哭爹叫娘,四处逃窜,他倒是乐得哈哈大笑。永徽年间他和蒋王李恽被点名批评,因为横征暴敛过度,自然有很多孔方兄,所以唐高宗“给麻二车,以为钱贯”(《太平广记》)。后来调到洪州(今江西南昌)任职,狗改不了吃屎,出于歌舞娱乐之需,大兴土木,修建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

  李元婴的好色是史上一绝。《朝野佥载》记录,属下的妻子只要有几分姿色,他就以王妃的名义召唤进府,不管香的臭的,都往床上拉。那些戴绿帽的属下是有苦说不出,自己为朝廷献身也就够了,怎能让老婆也献身?有个小吏叫崔简,妻子郑氏被滕王召唤。郑氏为人聪慧,想出妙计。当她即将被李元婴非礼时,大声喊叫:“滕王怎么会如此下流?一定是家奴!”边说边取下一只鞋,朝他的脑袋猛打,打得头破血流,还用手指抓破他的脸。王妃闻讯赶来,郑氏得以脱身回家。滕王被打后十多天未理公务,等到伤愈时,崔简向他请罪,他羞得颜面扫地,赶紧退回后堂,一个月后才露面。

  以下数位王爷也不是好东西。

  唐太宗第5子李佑,属于最大逆不道的儿子之一。担任齐州刺史期间,也是喜好游猎,毁坏农田,结交奸邪之人,胡作非为。为更好地管教他,唐太宗特地改派权万纪担任他的长史。权万纪见他不守法度,多次犯颜劝谏,还遣散他所纂养的小人。可李祐立即召回他们,更加宠信。彼此间的关系因此剑拔弩张,以至于决心刺杀权万纪,到最后干脆起兵,与老子造反。

  唐太宗第6子李愔,先是授岐州刺史(今陕西宝鸡)。由于游猎无度,毁坏农田,还动手殴打官员,从而遭受弹劾。唐太宗屡次训斥,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愣是不思悔改,于是太宗老爹怒斥:“禽兽还可以被人驯服,像李愔这样的人,还不如禽兽!”不久削去一半封邑,贬为虢州(今河南灵宝)刺史。可他依旧我行我素,经常打猎,不避庄稼,百姓非常怨恨他。有个名叫杨道整的官员勒马劝谏,李愔拉住他而捶打,十分恶劣。

  唐太宗第8子李贞是个文武全才,擅长骑射,又精通文史,有行政能力。可他的品行实在不怎么样,听信小人谗言,正直的官僚因此被贬退。唐高宗死后,他有称帝野心,有家奴千人,骏马数千匹,向外声称用作打猎,可实际上在做军事操练。可叹他不懂收拢人心,总是纵容家奴欺负所部的官民。

  唐太宗第14子李明同样不守法度。担任苏州刺史时,由于恣意妄为,他的长史孔祯时常劝谏。可他却毫不在乎地说:“我是天子的弟弟,怎么会失去王爵!”孔祯再次提醒,如果不守法度,今天这样的荣位,恐怕今后难以保全。李明听后十分不悦,还一度纵容亲信对下人施加暴力,孔祯将其逮捕,用刑杖打死。

  从唐朝起,史官在修史过程中总要戴“有色眼镜”,他们以李唐为正统,维护他们的正面形象,不惜拔高、美化他们,有意掩饰他们的丑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李唐王爷的不良记录,绝对不止以上这些。“骄侈取败,身无令名”,这是《旧唐书》评价李唐王爷的话,骄奢淫逸导致失败。看来王爷们真的平时不烧香,视治下的官民为草芥,仗着自己的皇亲身份,为所欲为。史官虽说笔下不写,可心中最有数。


第五节 百姓为何默认武则天称帝

  武则天为何能拥有天下?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是她的隔代知己,一语道破天机。史密森学会成员指出,“一方面,她对朝廷内部实施恐怖统治;另一方面,她又仁慈地统治着超过五亿(数字有误)黎民百姓”。哪像某些中国人只会乱吼:她要不是灭绝人性之徒,不是一路屠杀儿女至亲,岂能当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

  对当时的老百姓而言,武则天是不可多得的明君、仁君,何以见得?

  古代百姓做牛做马,饭吃不饱,衣穿不暖,还要遭受贪官污吏的压榨和剥削,由于官官相护,有冤无处述。唐朝模仿前代,在御史衙门西边设立登闻鼓,在朝堂东边设置肺石,让百姓参与告官。可由于派兵日夜把守,已经威慑,本想告官的平民一看到官兵就像老鼠见到猫,胆都吓破,多少人还敢告状?平定扬州叛乱后的不久,即垂拱元年(685年)2月,武太后诏令,朝堂设置的登闻鼓和肺石,不必派人防守,有人击鼓或站在石上,御史直接受状处理(“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有挝鼓立石者,令御史受状以闻”)。太后显然了解百姓的心理,做出如此规定,方便民告官。

  5月,太后下令: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都可以向朝廷自我推荐,以求任用。

  毛遂自荐?有人听到这样的话肯定以为是在做梦,使劲掐自己一下,感觉疼,才知道不是梦。要知道,唐朝还是贵族社会,那是“拼爹”“拼祖宗”的年代,祖上有人为官,子孙得到荫庇,可以大摇大摆地到朝廷做官,史称门荫制度。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贵族阶层掌控着历史的走向,门荫一直都最主要的取仕方法。贵族子弟仗着祖上世代公卿的荣耀,总是傲慢不羁,看不起那些祖上没能做官的庶族寒门。如今太后下令招贤,不看出身门第门第,只看真才实学。那些有才能却是郁郁不得志的庶族寒门,终于扬眉吐气,能不激情澎湃,闻风而动?

  太后干脆把惠民政策政策化,垂拱2年(686年)3月铸造四个铜匦,也就是四个意见箱,放置在宫门外。

  东边的意见箱名叫“延恩”,负责收集文章,想做官的人们直接把写好的文章投进去,然后等待朝廷通知。这当然是毛遂自荐的延伸。

  南边的意见箱名叫,谈论朝政得失的人们可将奏表投入。历朝历代,参与朝政主要是中高层官员的权利“招谏”。可武太后打破常规,想要倾听中下层官员和百姓的声音。可不能昧着良心说话,有如此胸襟的皇帝可有第二个?直到女皇晚年,“招谏” 铜匦还发挥作用,若不是她的海量胸襟做舞台,草根学者苏安恒哪可能出名,成为史上最牛气冲天的草根?女皇晚年,离死不远,苏安恒利用“招谏” 铜匦两次上书,要求女皇禅位给太子李显。第二次上书时,言辞激烈,抛出威胁性的话语,甚至是以死相逼。可武则天并没有杀他,毕竟设置“招谏” 铜匦是自己的决定,怎能食言?

  西边的名叫“伸冤”,有冤屈的人可将奏表投入。百姓要是有冤屈,如果地方官无法解决,或是想要告官,那就上京告御状。武则天执政期间,发生过蔚为壮观的上访潮。不论农民、樵夫或是渔民,在上访的途中,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要上京城告御状。”无需担忧有刺客在屁股后面追杀,女主规定:有上访者,臣下不得过问;不必为盘缠忧愁,原本用来接待官员的馆驿,如今免费居住,还享受着五品官员的饭菜;不用担心路途遥远,驿馆里的马匹可以乘坐。出生卑贱的人们,也许一辈子都没有享受过如此待遇,这可真是奇特而又惬意的旅行。来到洛阳以后,见到为民做主的太后,纵使说错话也没关系,太后并不怪罪。既然太后为苦命人撑腰,向她老人家告御状的人当然很多。当然也有人乘机占小便宜,或是恶意报复某些官员。

  北边的名叫“通玄”,讲天象灾异和军机秘计的人可将奏表投入。在唐朝,只有官方的专业人员才可研究天象,太后让民间人士谈论天象灾异,自然是想乘机招揽他们。连军机秘计都不耻于向中下层官员和百姓询问,女皇可真是博采众长。

  武则天做出一系列惠民政策,可封建史官不以为然。宋朝史官一味强调“伸冤” 铜匦的告密功能,与酷吏政治划上等号,忽略其为民做主的一面,把参与告官的百姓都写成刁民,说他们助纣为虐,“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资治通鉴》卷203)。不止一次说过,官方史学从唐朝起就是老糊涂鬼记下的一本糊涂账,一塌糊涂。




第六节 那些站错队伍的外戚

  在李唐宗室密谋造反的事件中,个别外戚也出现其中,最终也死得很难看。

  首推唐高祖李渊的幼女常乐公主,及其驸马赵瑰,时任寿州(今安徽淮南)刺史。当初,越王李贞起兵前,曾作书信给驸马,期望他支持自己起兵。赵瑰欢天喜地地回复,答应率兵相应。妻子常乐公主捎口信给越王的来使,说:“为我谢王,与其进,不与其退。若诸王皆丈夫,不应掩久至是。我闻杨氏篡周,尉迟迥乃周出,犹能连突厥,使天下响震,况诸王国懿亲,宗社所托,不舍生取义,尚何须邪?人臣同国患为忠,不同为逆,王等勉之”(《旧唐书》)。好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说,初闻,热血能不为之沸腾?尉迟迥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宣帝宇文贇死后,杨坚独揽天下兵马事,图谋篡位,尉迟迥起兵讨伐,兵败被杀。常乐公主自比尉迟迥,视死如生,只许前进,不许退缩,以此鼓励诸王士气,真是女中豪杰。唐朝统治者拥有游牧民族的血统,内心刚毅、胆大敢冒险的女汉子是比比皆是。首推李世民正妻长孙氏,她敢出现在危机四伏的玄武门,参与人头滚滚的兵变,如此女汉子,千年只能等一回。所以常乐公主会说那些气壮山河的话,完全符合那个雄风凛冽的年代。

  宋朝史官历来说谎不脸红,声称常乐公主支持王爷造反,是向武则天讨还血债。这又是一出似是而非的宫廷绯闻,主角之一是唐中宗李显的原配赵氏,也是常乐公主的女儿。《新唐书》极力渲染“高宗於公主恩尤隆”,声称李治在世时,和姑姑关系如何之好,好得一塌糊涂。武皇后因此吃姑姑的醋,内心不痛快,拿儿媳妇赵氏当出气筒,活活幽闭致死。可怜的赵氏,关押在内侍省,形同牲畜,一日三餐尽是饲料,还让她自己做饭。娇生惯养的官家小姐要是会做饭,母猪都能上树。负责看管她的太监,一连数天不见炊烟升起,往里头一看,才发现她早已饿死多日,尸体都腐烂。

  

  总之,小说家笔下的宫廷绯闻何等妙趣横生。可终究是猫咪的臭粑粑,能掩盖到何时?

  首先,《旧唐书》只说罪在常乐公主,因为犯罪而让女儿遭受牵连,被废黜王妃之位,关押在内侍省。公主所犯之罪不小,驸马赵瑰也受牵连,从定州(今河北定州)刺史贬为括州(今浙江丽水)刺史。

  其次,驸马赵瑰的身份是寿州(今安徽淮南)刺史。寿州?懂军事的人们对这个地名是如雷贯耳。它是军事重镇,地处淮河和长江之间,有江南咽喉之称,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有“守江必守淮”之说。三国时期,袁术称帝,诸侯群起而攻之,最终落荒而逃,主战场就是寿州。晋武帝司马炎一举灭吴国,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国、元朝灭亡南宋政权、20世纪国共内战期间的渡江作战等,都率先攻破淮河流域。由此可见,地处淮河边的寿州,担负着何等艰巨的军事大任。

  越王李贞父子造反发生于垂拱4年(688年)九月,离唐高宗去世已4年有余。在唐朝前期,刺史的任期一般就是三、四年,所以赵瑰最早于垂拱元年就任寿州,当然是由摄政太后武氏委派。如果儿媳妇赵氏真被自己残忍饿死,雄才女皇会愚蠢到让冤家负责驻守军事重镇?都说宋朝人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爱写情诗艳词的宋祁、欧阳修等先生是上不了战场的秀才,根本不懂军事,所以才会编出牛头不对马嘴的宫廷绯闻。现代人还要继续迷信吗?

  其三,如果女儿真是被武则天一手迫害致死,常乐公主当然对武则天恨之入骨,铁定跟随李氏王爷们造反。可后来越王李贞发兵起事,公主和驸马竟然和其他王爷们一样,像缩头乌龟一样,龟缩在乌龟壳里,愣是不出来响应,怎么看也不像有深仇大恨。

  所以说,还是《旧唐书》可信,唐中宗李显的原配赵氏因常乐公主犯罪,而被幽闭在内侍省致死。当时的武媚娘不过依法办事,遵循唐高宗的旨意,常乐公主如有怨恨,也只能恨唐高宗狠心。唐高宗去世后,武媚娘安抚旧亲家,让驸马赵瑰负责驻守军事重镇,可见替夫补过之心,何等之深。可叹赵瑰夫妇,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有心密谋造反,大耍嘴皮子,可关键时刻,畏惧不前,到最后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吕雉和刘氏的恶劣关系都是刘邦这个无赖一手造成,如果他能善待她,何至于如此。吕雉也就杀了三、四个刘氏王爷,却被后世史家恶意夸大。可男性君王的杀人数量远远超过她,汉武帝刘彻为了推行推恩令,杀了多少刘氏王爷?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又有多少手足被残杀??李世民有兄弟20多人,又有多少人死在他的手里??

  诛杀功臣原本就是刘邦本人的主意,吕雉当然同意,夫妻是穿一条裤子,更何况儿子刘盈还是未来的接班人。可惜刘盈太不争气,年纪轻轻就死了,是开国功臣张良和陈平等人出力,建议让吕氏子弟成王,以安天下。广封诸吕,后世父系至上的权力继承法则,只会把一切责任推到吕雉头上,浑然忽略张良等人的“罪恶”。

  最后说一句,《吕后本纪》是司马迁的《史记》当中最糟糕的篇目,彰显司马迁的历史局限性,根本不提到吕雉身为政治家的一面,反倒是在《后汉书》中,吕后才被当成政治家来写。可恶,宋朝以后的说书先生把人家说得臭气冲天。




  第六章 男宠薛怀义 第一节 没有贞洁烈女的年代

  从垂拱元年(685年)开始,武则天开始包养男宠,薛怀义是第一个。她的艳事被后世小说家写得污水横流,臭不可闻,说她的私生活何等糜烂,还以此否定人家的丰功伟绩。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认为,中国自古强调贞洁烈女的观念,以此指责武则天不守妇道。可事实并非如此,在宋朝以前女人包养男宠,比比皆是。

  秦始皇嬴政的高祖母宣太后,在摄政期间义渠国国王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太后舍身为国,与他私通,还生下两个儿子,情人关系维持30多年。晚年病笃,还想着死后继续风流,叫情夫魏丑夫(别望文生义,此人乃绝色美男)陪葬。魏丑夫当然不愿意,多亏朋友充当说客,促使太后放弃让魏丑夫殉葬的旨令。

  汉武帝刘彻的首任岳母刘嫖,丈夫过世后她迷恋长相俊美的家仆董偃。奴仆与主母通奸毕竟不合法,为防止被惩办,刘嫖献出自家的长门园给皇帝做离宫。刘彻非常高兴,还到对方家做客。乘宴会期间,刘嫖拉着面首共同谢罪,皇帝依旧乐呵呵,董偃因此更受尊崇。

  北魏冯太后同样享受男色美餐。文成帝死后,她难耐寂寞,臣子李弈长得一表人才,深得宠爱,经常入宫侍寝。这引起献文帝的不满,导致李弈被杀。可冯氏另有新欢,出身太原的王睿因姿貌伟丽深得宠幸,被越级擢升。出身陇西的李冲风度不凡,也被冯太后看中,赏赐无数,清贫的李冲因此为富室。

  在斑斓多姿的男色世界中,鼎鼎大名的玩家还有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北魏的胡充华太后,唐朝女诗人鱼玄机,等等。一言而避之,在宋朝以前,女人也有过春意盎然的时候。既然如此,那就客观评说。

  

  薛怀义到武则天手里时,已经是三手货。他原名冯小宝,本是洛阳城中的小货郎,靠卖野药为生。身材魁梧,相貌英俊,又能说会道,被一家豪宅的侍女看上,成为她的情人。侍女的主人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千金公主,彼此的幽会被主人发现。千金公主起初大怒,可看冯小宝一表人才,心旌荡漾之下,予以没收,占为己有。经过一番调教以后,公主把冯小宝献出,以讨好武太后。

  太后见到冯小宝,自然心旌荡漾,这可真是迟来的情感滋润。唐高宗在世时,一副林黛玉的体质,风吹即倒,长期嗑药,还服用道士炼制的丹药,以及富含鸦片成分的域外名药“底也迦”。守着这样病怏怏的男人,精力充沛的她只有守活寡的命,有十数年之多。如今看到冯小宝,身强力壮,满心欢喜,自然留在宫中私通。为便于出入宫禁,令小宝削发为僧。考虑到情人出身卑贱,把他挂在河东薛氏的族谱下,与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为一族。冯小宝从此改姓薛,取名怀义,太后还令薛绍认小宝为叔父。就这样,原本一颗不起眼的野草,摇身一变,成为一颗名贵的良木。自古以来,吃青春饭的人们都是如此。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称帝,薛怀义也是功不可没,主要负责佛教宣传方面,有以下若干贡献。

  1《大云经》中有女人为王的典故,薛怀义负责为《大云经》做注解,编出《大云经疏》;

  2《宝雨经》中有女主诞生于支那(中华)的典故,女皇下令和尚们翻译《宝雨经》,由薛怀义负责监督;

  3修建白马寺,这佛教历史上的一件超级大事,当时就是由薛怀义负责。

  4修建明堂,彰显武周政权的合法性,还是由薛怀义负责。

  看来薛怀义确实是很有本事的人,特别是能够监督翻译佛经一事,可见他的文化水平也是很高。一个会读书写字的人,何必到街头当货郎担呢?可史书却大吹特吹人家的出身如何卑贱不堪,就像说酷吏来俊臣一样,可来俊臣能写出《罗织经》,可见他还是有法学知识的。

  在唐朝出家人确实经常出入宫廷,与帝王的宗教信仰有关。唐高祖到唐高宗时期主要是一大堆道士,也有少量的和尚,既然武则天信仰佛教,让和尚入宫也就正常。

  唐朝出家人的戒律森严,剃了头发只能算是沙弥,受到长期的大戒以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僧人,获得文凭(称为度牒),享受国家政策。少数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度牒,比如金钱买卖等,薛怀义极有可能就是这等类型,出于政治投机和利益需求,答应去做非法的和尚。

  薛怀义的主要角色是功臣,可史书一味说他就是男宠,还说她恃宠而骄,胡作非为,没有那么糟糕吧。果真如此,唐高宗时期的道士也同样胡作非为,不是省油的灯,可史官都故意戴上老花镜,某些太出格的家伙,比如郭行真,还说人家就是武后党,记得吗??

契丹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一时崛起,根本不代表他们成气候,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才开始崛起,到宋代时期进入全盛,建立起鼎鼎大名的辽国,出现了鼎鼎大名的萧太后,带着她的儿子耶律隆绪把宋朝打得割地又赔款。那些宋粉还敢拿武则天时期的契丹说事,以此鄙夷武则天,恬不知耻。

  当时的辽国,母子同心,萧太后到死为止把持朝政,他的儿子耶律隆绪何时发出不满的声音??耶律隆绪乖得就像李旦和李显,毕竟母亲很了不起,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是母亲保护着自己。

  相比之下,宋朝的宋仁宗倒是对自己的养母刘太后很有意见,以至于后世以此为凭,炮制出子虚乌有的“狸猫换太子'"的惨案。我的天啦,这刘太后到底是为谁守护江山??全线妖魔化武则天就是在宋仁宗期间完成,以此表达对养母强烈的不满。后来的宋哲宗还想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想要追废自己的奶奶高太后为庶人,真不怕担负不孝的罪名。

  中国男人就是从宋朝开始,心胸格外狭隘,对女人意气用事,越往后就是明清时期的病态摧残。

  萧太后母子和刘太后母子,是发生在同一时期,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第二节 薛怀义:男宠不是他的主角

  史书声称,为避免外人察知自己和薛怀义通奸,便于出入宫禁,太后让男宠削发为僧。从此,薛怀义领着洛阳僧人法明、处一等人在宫内诵经。他享受着人上人的待遇,乘坐厩马出入宫廷,身旁还有专人侍从。武三思和武承嗣像哈巴狗一样,大献殷勤,亲自为他鞍前马后;朝官看见他,也有人以礼相让。

  当时,他集太后的三千宠爱于一身,飘飘乎羽化登仙,开始恃宠而骄,不守法度。在担任白马寺主持期间,他胡乱为他人剃度,名为僧人,实为喽啰。既然做和尚,可他每天不在寺里敲钟念佛,而是跑到街上耍威风。他骑着高头大马,在洛阳城里像螃蟹一样横行霸道,行人若是躲闪不及时,会被打得头破血流,扔在路边,扬长而去。一看到道士,他就像长着斗鸡的脑袋,气血上涌,非啄死对方不可。把道士抓过来,剃光头发,强迫人家当和尚。当时有一位著名的道士叫做候尊,有一次被他撞见,拉进寺里,当了好几年的和尚,直到薛怀义死后,这才重新蓄发当道士。

  由于他多行不义,右台御史冯思勖多次依法惩办他。薛怀义怀恨在心,唆使随从,在宫外的路上,把人家打成重伤,差点打死。可他也有摔得狗啃泥的时候。垂拱二年(686年),有一回他进宫,放着北门不走,偏要走南门,不巧遇到宰相苏良嗣。薛怀义傲慢不行礼,根本不把宰相放在眼里。苏良嗣勃然大怒,当即命令随从拽住他,打耳光数十下。受委屈的男宠像猫咪一样,滚到太后怀里撒娇、哭诉,期望主人替自己出气。可没想到太后不那么做,还说:“阿师应当从北门出入,南牙是宰相往来之地,不要去触犯。”

  垂拱四年太后就让他在宫中搞建筑。有个名叫王求礼的臣子上表说:“太宗时,有个叫罗黑黑的人善于弹琵琶,太宗将他阉割后充当内侍,使教宫女弹琵琶。陛下若认为怀义心性灵巧,想在宫中使用,请阉割他,以免扰乱后宫。”阉割宝贝男宠,这怎么能行呢?奏表被武则天搁置起来,不予答复。

  史书里头的薛怀义就是被惯坏的宠物,恣意妄为。当时的武媚娘已经五、六十岁,男人到这把年纪都已经是老黄瓜一根——蔫了一大半,更何况她还是工作狂,称帝前后狠抓稳定大局,能有多少精力沉溺男色?

  男宠,这可不是薛怀义的主角。

  平定扬州叛乱以后,武媚娘已有称帝决心,想方设法地拉拢人心,包括广大的佛教徒。由于李唐王朝信奉道教,给于道教各种优惠政策,佛教长期处于相对冷清的境地。垂拱元年,她下令重修白马寺,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寺庙,有佛教“祖庭”之称。重建白马寺期间,会有多少僧侣和佛教徒心生感动,从而博得他们的支持。具体事务由薛怀义负责,他也因此一跃成为白马寺的寺主,还另外修建佛授记寺等,以此作为太后登基的前沿阵地。

  当初太后利用本土的预言、图谶之说为称帝造势,伪造祥瑞,号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为表示自己承受天命,她下令修建一些礼仪性的建筑,以示庄严。薛怀义是个心灵手巧的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垂拱四年,太后命拆乾元殿,在原地上修建气势恢宏的明堂。薛怀义充当督工,征调民夫数万人,日夜奋战若干个月。明堂竣工以后,他又奉命修建天堂,规模次于明堂,于其年十一月完工,由于劳苦功高,薛怀义被拜为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

  垂拱四年的后半年,宗室叛乱爆发,尽管被成功剿灭,可也再次提醒太后身为女身的残酷现实,这回成为别人造反的完美借口。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怎么能够当皇帝?自汉朝以来,董仲舒的伪儒学成为主流,该学说鼓吹自然灾害是“阴乘阳”的不祥之兆,延伸到现实政治,或妇人乱政,或大臣阴谋,这可真是可怕的理论。太后怎能不想起垂拱2年的事情?当时雍州新丰县发生地震,震后有山体踊出,这原本是祥瑞。正当朝廷上下皆大欢喜时,江陵人俞文俊上书声称:“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所以地气受阻,山变为灾”,要求太后退居幕后,“不然,殃祸至矣!”尽管俞文俊事后被诛杀,可那套言论始终阴魂不散。

  为难的时候,还是薛怀义发挥作用。他带领着一帮和尚,日夜翻阅佛经,在浩如烟海的佛经中找到《大云经》,中有“有一天女,名曰净光。……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的记载。这就为太后称帝提供理论武器,对抗着男尊女卑的世俗思想。为普及《大云经》,薛怀义带领众和尚,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晦涩的经文,作成《大云经疏》,声称太后就是佛教中的转轮王下凡,代替天命和佛命来统治国家。

  这可真是激动人心的理论依据。为向天下人宣布女人可以当皇帝,进入载初元年(689年),太后诏令天下各州都要建造一座大云寺,以用来供奉《大云经》。同时派遣一大帮和尚前往各州各县,开坛讲解《大云经》,充当政治宣传员。在此期间,薛怀义当然也是劳心劳神,为主奔波。

  武则天登基以前,是薛怀义最为忙碌的时候,哪有闲工夫骑着高头大马,跑到洛阳街头惹是生非?登基以前,武则天努力为自己加分,可薛怀义在努力为她减分,这可能吗?应该是史官在写小说,但是武则天称帝以后,再说他作恶多端,这倒是合理。

 
第六章 称帝前奏 第一节 河图洛书

  后妃不得与臣民直接面对,这是自古以来的宫廷规矩。所以二圣临朝期间,每逢上朝,武媚娘坐在龙椅之后,眼前隔着一道帘幕;泰山封禅期间,当她领着一帮命妇行亚献之礼,宦官执着帷幕以隔绝臣民的视线;晋升摄政太后,她直接指挥臣子,共同处理天下大事,眼前还是隔着帘幕。如果一直以后妃的身份出现,就得墨守成规。如今,她决心打破规矩,不愿躲躲闪闪。因为要称帝,就应该走出帷幕,像男性君王一样直接面对臣民,一展帝王的傲世风采。

  垂拱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雪后天晴,天空如洗,仿佛为盛典做准备。这一天,武太后率皇帝李旦、皇太子李宪,在重重护卫的保护下,前往洛河。朝廷百官、周边部落酋长、邻国使者皆伴驾随行,看来这可真是一出亚洲峰会,彰显中华国威。唐高宗在世时,武媚娘是“三千宠爱集一身”,如今升级为“万国衣冠拜冕旒”,千古佳人,仅此一例。。一路上,仪仗恢宏,雅乐喧天。到达目的地,她终于迈出激动人心的一步,从辇车上下来,不用任何的帷幕,在众侍臣的簇拥下,向道路两盘的百姓挥手致意,神采飞扬。一时间百姓兴奋,欢声如同雷响,响遏行云。

  这一天,她要举行一场规模空前的拜洛受图仪式。在天下苍生面前,举行如此隆重的仪式,那就意味着自己秉承天命,替天治国。祭坛之下,文武百官和仪仗队,依照方位而立,祭坛前摆满各种奇珍异宝,洛河边更是站满围观的百姓。坛上祥云舒卷,坛下旌旗烈烈,远处嵩山,银装素裹,近处洛河,蜿蜒如带,天地间,一副宏大壮观的画卷。

  皇太后头戴冕旒,身穿兖袍,容光焕发,气宇轩昂。为这神圣庄严的一颗,太后亲自撰写《大享拜洛乐》,有十四首之多,具体如下。

  一:菲躬承睿顾,薄德忝坤仪。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

  二:夕惕同龙契,晨兢当凤扆。崇儒习旧规,偃伯循先旨。绝懹飞冠盖,遐区丽山水。幸承三圣馀,忻属千年始。

  三:调云阕兮神座兴,骖云驾兮俨将升。腾绛霄兮垂景祜,翘丹恳兮荷休征。

  四:宫旋云洞兮蹑烟涂,永宁中宇兮安下都。包涵动植兮顺荣枯,长贻宝贶兮赞璇图。

  五:兰俎既升,蘋羞可荐。金石载设,咸英已变。林泽斯总,山川是遍。敢用敷诚,实惟忘倦。

  六:祇荷坤德,钦若乾灵。惭惕罔置,兴居匪宁。恭崇礼则,肃奉仪形。惟凭展敬,敢荐非馨。

  七:沉潜演贶分三极,广大凝祯总万方。既荐羽旌文化启,还呈干戚武威扬。

  八:皇皇灵眷,穆穆神心。暂动凝质,还归积阴。功玄枢纽,理寂高深。衔思佩德,耸志翘襟。

  九:坎泽祠荣备举,坤坛祭典爰申。娄春遥行秘躅,嘉贶荐委殊珍。肃礼恭禋载展,翘襟邈志逾殷,方期交际悬应,(下句佚)。

  十:顾德有惭虚菲,明祇屡降祯符。汜水初呈秘象,温洛荐表昌图。玄泽流恩载洽,丹襟荷渥增愉。

  十一:百礼崇容,千官肃事。灵降舞兆,神凝有粹。莫享咸周,威仪毕备。奏夏登列,歌雍撤肆。

  十二:九玄眷命,三圣基隆。奉成先旨,明台毕功。宗祀展敬,冀表深衷。永昌帝业,式播淳风。

  十三:舒云致养,合大资生。德已恒固,功由永贞。升歌荐序,垂币翘诚。虹开玉照,风引金声。

  十四: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字兮孕八荒。天符既出兮帝业昌,愿临明祀兮降祯祥。

  祭祀专用的诗歌,哪怕请来一流的诗人,也写不出什么新花样。因为它有固定的格式,内容也是千篇一律,感谢上天厚爱、授之君权,一定不辜负上天的信任,表示继承先人基业,奋发有为,励精图治。

  丝竹声动,钟磬音响,太常高歌《大享拜洛乐》,曲调高亢。唱到第三首结束,皇太后离开御座,缓步走上祭坛。在祭司的引导下,她先是祭拜洛水,上香完毕,三拜九叩,庄严郑重。接着进行受图仪式,同样是在高亢激扬的乐声中进行。祭司双手举着托盘,上用五彩织锦铺设,那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静静地躺在其中。皇太后接过盛放瑞石的托盘,毕恭毕敬,高举着走向祭坛的最高处,又是一番神圣的祭拜。

  仪式完毕之后,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地走下祭坛,当天就摆驾回宫。


第二节 大享明堂

  同样是垂拱四年十二月末尾,有司奏报明堂竣工,这是件欢欣鼓舞的事情。虽说眼下天寒地冻,阴风怒吼,可太后的心已是阳春三月。明堂不仅是处理政务的宫殿,还是祭祀先祖和神灵的场所,是帝王与上天沟通的最神圣的宫殿,最能体现君权神授。关于明堂,古代典籍多有记载,但它到底长什么模样,谁也不知道。最初儒生和臣子们一筹莫展,太后当机立断,让白马寺住持薛怀义全程负责设计、施工。

  太后率领群臣前往参观,仿佛平地上起风雷,眼前出现一座气势恢宏的高楼,无人不为之惊叹再三。它金碧辉煌,高二百九十四尺,宽三百尺,有三层,象征着天、地、人。顶层圆盖,象征上天,有九条龙缠绕着,顶点处立着一丈多高的铁凤,用黄金涂饰,金光闪闪,展翅欲飞,直上云霄;中层法时辰,为十二室十二时辰;底层法四季,各随四时之色。最下层的基础部分修筑铁渠,以通雨雪之水。

  明堂修建地如此恢宏,薛怀义是劳苦功高。他不仅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设计能力,还有高超的艺术鉴赏能力。那只跃跃欲飞的凤凰更是出自非凡的想象力,让人联想到佛经中的涅槃凤凰,飞到世间,在九龙的捧护之下,即将升腾为九五之尊。太后看得兴奋不已,为明堂赐名为“万象神宫”。她还做一件破天荒的行为,允许老百姓进入明堂,做免费的参观。自古以来,皇城禁地,形同雷池,岂能容许卑贱的百姓涉足入内,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无不闻风而动,排队进入宫城。在赶往明堂的途中,一睹仿佛天上宫阙的皇城。太后的恩德比天还大、比地还厚,所有百姓的内心都会如此念叨着。

  皆大欢喜的时候也有不和谐的音律,侍御史王求礼充当着“唱歌走调、不如狗叫”的角色。此人还真像一个惹事精,当初薛怀义奉命入宫搞建筑时,他跳出来说话,声称贞观时期有个胡人名叫罗黑黑,擅长弹琵琶,太宗把他阉割后留在宫里,以教宫女弹琵琶,希望太后阉割薛怀义。太后不予批复,他的奏章被搁置起来。如今,他公开上书说:“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砍。今者饰以珠玉,涂以丹青,铁 入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资治通鉴》卷204)。他是嫌弃明堂太富丽堂皇,违反古制,还公然提到上古的暴君兼亡国之君:商纣和夏桀,这不是在指桑骂槐诅咒太后吗?王求礼所为无疑是粪坑边摔倒——找屎(死),换了其他帝王,早就脑袋搬家。可武则天只是给予冷处理,可见一千多年后的毛主席说得没错,她很有容人之量。毕竟明堂不符古制,事后当然要承受非议,更可况侍御史有向皇帝进谏的职责,并非裴炎之流的图谋不轨者。

  明堂落成是年末,盛大的典礼只能等到开春进行。正月初一就像曹操,说到就到,太后依旧是帝王的装扮。这一回,她的腰上佩着三尺长的大圭,手执二寸长的镇圭,两块玉石是祭天必需的法器。在文武百官、皇帝太子等人的陪伴下,她再次奔向明堂。显然,她在群臣面前已经是帝王,祭天时持圭行初献礼,皇帝李旦行亚献礼,太子李宪行终献礼。祭完昊天上帝,接着祭拜高祖、太宗、高宗,再祭魏王武士彟,最后祭五方大帝。祭祀过程中所用的诗歌,比如十二首《享昊天乐》,十一首《明堂乐章》以及一首《武氏享先庙乐章》,都出自太后之手。

  看着太后向皇位做最后的冲击,还是小屁孩的太子当然不会有看法,可业已成年的李旦会有何想法?他的眼前应该浮现着大漠草原的荒凉,祖上曾在草原上翻腾过,那里遵循着强者为王的法则,强者是领头羊,领着羊群走过春夏秋冬,所有羊儿都只能服从。如今领头羊是母亲,李旦只能乖巧地服从,在十几年的岁月中,他都乖巧得像母亲怀里的宠物,百依百顺。后来,兄长李显从房州回京,一样服从着领头羊,以至于参与神龙政变时,被病怏怏的母亲轻轻一喊,他与参与政变的士兵一道,都吓得要退缩。

  这让人联想到300年后的耶律隆绪,弯弓能射雕,下马能射虎,好一个猛男。可一旦走进母亲的帐篷,他就乖得就像一只温顺的猫咪。母亲萧太后是草原上的领头羊,是她让辽国走向强盛,纵使她长期摄政,直到临死前才还政,他也一声不吭。与此同时,军事疲软的宋朝,对女人意气用事倒是不疲软。宋仁宗不满养母刘太后摄政,管她于国于己有多大的功劳,后世炮制出“狸猫换太子”的乌龙剧,丑化刘太后。宋哲宗愤恨祖母高太后摄政,祖母死后还想着追废她为庶人,似乎忘记是谁扶他上皇位。皇帝这么做,臣民跟着瞎凑热闹,这套大男子沙文主义到明清时期发展成“绝对禁止后宫干政”的极端和专横,毒害后世不浅,以致于后世认为唐朝也是如此意气用事。

  完成祭祀以后,太后登上则天门,神情飞扬,容光焕发,向天下人宣布改年号为“永昌”,大赦天下,翌日接受百官朝贺。大年初三,她在明堂布政维新,颁布永昌新政,最后不忘宴请大臣,让他们吃得嘴软为止。


第三节 女人为何能称帝

  洛水受典搞得风风光光,明堂朝贺也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太后是以天子的身份出席,文武百官和藩臣使者也当她是天可汗。可她终究是一介女身,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女人到底能不能当皇帝?这个问题就像散不开的阴云,一直缠绕在心中,直到去世为止,还没能散开。

  华夏社会从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以来正式进入男权社会,女人不能以公务员的身份参与朝政,更甭提充当最高领导人。诸子百家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哪一家会支持女人称王。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更是讽刺女人当政乃母鸡打鸣。

  最终,宣称“众生平等”的释迦牟尼佛帮了她大忙。武媚娘出生于佛教家庭,从小跟随父母出入寺庙,潜心礼佛,或在家中佛堂,学习佛经。菩提树早就在她心中生根发芽。青年时期一度削发为尼,为打发落寞时光,曾在青灯下研读佛典,夜以继日。她隐隐约约地记得,某一部佛经谈到女人成王的故事。可佛经浩如烟海,她怎么也想不起到底是哪一部。她召集白马寺住持薛怀义入宫,把内心的想法告诉他,要他奉命翻阅佛经,找到那部宣称女人可以成王的佛典。

  薛怀义赶紧回到白马寺,组织一批最有学问的高僧,共同查找佛典。佛教的典籍实在是多如牛毛,他们不分昼夜地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大云经》中发现女人成王的典故。其中一处位于第四卷,说是有个国王名曰火精进龙王,王有夫人名曰护法;佛祖告诉净光天女,王的夫人就是你的前世;你听过《大涅槃经》才成为天女,又学到很多佛法,转世为王,得转轮王四分之一的国土;尽管你是女身,但已是菩萨,可以称王。

  另一处位于第六卷,说是南天竺有个叫无明的小国,国王叫等乘,公主叫增长,聪明美丽,一心侍佛,受到世人的尊重。正因为有增长的礼佛,国家才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国王死后,人民拥载增长为国王。佛祖对净光天女说,这增长女王就是你的身,你数度轮回得到最上乘的佛法,故让你以女身成王。

  

  薛怀义抱着经书的相关章节,赶紧入宫向太后上报喜讯。武则天当然满心欢喜,比当初重回后宫、晋升后位还兴奋。谁说女人不能当皇帝呢?她的心里肯定这么想。从辅政皇后当摄政太后,她为国殚精竭虑二十多年,政绩何等傲人,天下安稳全在她的运筹帷幄之中。可那帮自以为是的男人,秉持着性别优势,还炮轰她是引起上天降灾的妖物,真是气死我也。

  太后怎能不想起垂拱2年的事情?当时雍州新丰县发生地震,震后有山体踊出,这原本是祥瑞。正当朝廷上下皆大欢喜时,江陵人俞文俊闭不上自己的乌鸦嘴,上书声称:“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所以地气受阻,山变为灾”,要求太后退居幕后,“不然,殃祸至矣!”(《资治通鉴》203卷)。这可真叫岂有此理,唐高宗在世时,各种自然灾害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下,无休无止,怎么就没人说七说八?如今自己才当两年多的太后,有人就拿地震做文章指责自己,好事说成坏事,活人骂成死人。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性别的原因。在汉朝,董仲舒把孔孟之言和阴阳五行融合一起,搞出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学说,把自然灾害视为“阴乘阳”的不祥之兆。延伸到现实政治,或妇人乱政,或大臣阴谋,这可真是可怕的理论。自从汉朝以来,董仲舒的伪儒学大行其道,摄政太后武媚娘能不吃亏吗?

  可是《大云经》本身太难懂,脑瓜灵活的薛怀义再次带领众和尚,花费一番精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晦涩的经文,作成《大云经疏》,声称太后就是佛教中的转轮王下凡,代替天命和佛命来统治国家。参与注疏的和尚事后都有赏赐,皆赐县公爵位,赐尊贵的紫袍袈裟。


第四节 改唐为周:宗法制度下的必然

  岁月如火,一天天地燃烧而过,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神皇下诏改年号为载初。她还废黜夏历,改用周历,把夏历的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原来的正月为一月。当时人们恐怕脑壳要疼一阵子,因为纪年有点混乱。就像20世纪的中国人,原本用农历,后来用西历,一时不习惯。武则天出生于十一月,以十一月作为一年的开始,以表万象更新。

  她还以“瞾”为名,这是堂外甥宗秦客的主意。此人担任凤阁侍郎,有点小聪明。为制造改朝换代的新感觉,他一口气改造十多个汉字,比如如:天、地、日、月、星、君、臣、人、年等。他造“瞾”字,音同“照”,有日月凌空之意,建议姨妈取新名为“武瞾”。武则天当然拍案叫绝,这个名字不但霸气有加,还祥瑞十足。它让人联想到夏日清晨,东方的太阳冉冉上升,有时西方的地平线上还有沉沉的斜月,这日月同辉,能不吉祥吗?

  薛怀义所负责编撰的《大云经疏》也大功告成。虽说是为《大云经》做注解,里头也出现道教的谶语,杂糅着阴阳五行学说,内容与武则天称帝有关。比如,“火德王,王在止戈”,武周政权在五行属“火德”,止与戈合起来就是“武”。既然佛教认为女人可以做皇帝,那就向天下人宣传吧。载初元年(690年)七月,武则天把《大云经》颁行天下,诏令东都洛阳、西京长安以及天下各州都要建造寺庙,用来供奉《大云经》。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忙,都为修建大云寺,还有一大帮和尚前往各州各县,不厌其烦地开坛讲解《大云经》,充当政治宣传员。神皇武瞾受佛主派遣,应天、应佛之命,来到世间做皇帝。一时间,这个政治神话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天涯海角。

  也看着要进入攻坚阶段,那就是神皇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在多少个日日夜夜中,因为更改国号一事,武媚娘的内心有过激烈的震荡,就像世间的百千万劫,集中在一刻爆发。个中说法,是对是错,她到死为止也不能说清楚。

  如果时空可以穿越,连同生死和阴阳,后世的中国女人会对女皇说:“你一更改国号,就置自身于不利,成为别人眼中的天生野心家,说你早就窃弄丈夫的权柄,最终革李唐王朝的命,落下篡位的骂名。”

  西方历史上的十几位女王也来集体凑热闹,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带头发言:“你真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在西方,以媳妇的身份晋升王位者不乏其人,可谁也没想到改国号。我是德国人,嫁入俄国皇室,杀昏君丈夫,踏着他的尸体登上皇位,可后世承认我是正统沙皇。”

  武媚娘一声叹息,说:“你们以为我乐意?我何尝不愿做李唐王朝的第四代皇帝?可宗法制完全否定我的身份。中华的权力继承法称为宗法制,强调父系至上,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匮,天下是一姓之私。排斥媳妇及其亲族,因为他们是异姓。它还允许男人一妻多妾,如果嫡子全死掉,庶子可以上位。就算庶子也死光,必须择亲兄弟之子,不会选择任何女儿。总之,女人永远没份。这套法则源远流长,教我如何绕开?中华特别重视“名”,常说“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我能不为自己的“名”发愁吗?我只能另辟蹊径,改国号为周,也知道会因此骂名滚滚来,所以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连横合纵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