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太子朱标之死,吹皱了大明王朝的一池春水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5-12 13:25 已读 2024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在近期播出的历史剧《山河月明》中,我看到了一个多年来在大小屏幕上最好的朱标。尤其是表现朱标之死的那场戏,如果忽略掉与史实不可能相符的桥段,确实具备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6park.com

这部剧大处经常令人喷饭,但很多细节却极其魔鬼,令人不知如何评价 6park.com

当然在真正的历史中,是否打动人心肯定是最没用的东西。但朱标的早死,确实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历史走向。

话说在历朝历代中,开国之君的太子基本都是一副倒霉蛋的德性。始皇帝生前虽未立太子,但临死前遗命长子扶苏接班,结果却被赵高、胡亥和李斯勾结矫诏给弄死了;汉光武帝刘秀的太子刘强一看到生母郭圣通被废掉后位,吓得哭着喊着非得让位给弟弟刘庄不可,这才保住了一条小命;此后隋朝的第一个太子杨勇被弟弟杨广坑死,唐朝首任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李世民宰掉,本应在北宋第一个接班的赵德昭被叔父赵炅夺了位,元世祖忽必烈钦定的皇太子真金早死——在明朝之前的大一统王朝中,能顺利继位的首任太子唯有西汉的刘盈和西晋的司马衷。而前者在位期间始终被他那个强势的母亲压制,最后抑郁而终;后者干脆就是个智障,可以说西晋就是直接挂在了他的手中。

那么朱标能否打破这个历史的魔咒呢?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应天(今江苏南京)南郊即皇帝位,定国号大明,随即便册立朱标为太子。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有了7个儿子,其中老大到老五(朱棣和朱橚有争议)还是马皇后所出的嫡子。虽然朱标排行老大,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天然就是接班人,但皇帝的位置向来是靠抢的,谁的拳头大、谁的手段狠,那张宝座才是谁的,凭什么排行最长就能当太子?

不信的,你去问问胡亥、杨广或者李世民? 6park.com

不管这座玄武门是设在长安还是洛阳,都不妨碍其上铺满了李氏皇族的尸骨 6park.com

而且开国之君从来没有善茬,对权力的占有欲尤为强烈。所以对这个注定要取代自己的太子,那些雄主明君们往往是极为忌惮和防范的,因此父子反目甚至刀兵相向的从来都不少见。

而朱标这个太子,却成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少有的例外。

父亲朱元璋几乎毫无保留的对他予以信任、悉心教导;朱樉、朱棡、朱棣、朱橚等几个年长的弟弟对他非常尊敬,彼此间感情深厚;满朝文武更是对这个性格仁慈宽厚的太子推崇得无以复加,成天盼着他早日承继大统,好摆脱他爹老朱的魔爪……

朱标的太子当得众望所归,放眼天下几乎没一个阻碍,更无一个竞争对手。可以想见,只要不出现意外,大明王朝的第一次帝位交接将会顺畅无比,洪武盛世也将得以延续,这是个对任何人都没有坏处的事情。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这一天。可是人们等到的,却是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因病身故的消息。

于是大明王朝的风,突然间就变了方向。原本恍如平潭静池般的朝野间,顿时泛起了阵阵涟漪。


01

朱标出生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九月五日。在那一年恰逢郭子兴病死,朱元璋成了江淮地区红巾军实际上的领袖,所以忙得一塌糊涂。不过当朱标降生的消息传来时,老朱还是兴奋异常,在山中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以为纪念。 6park.com

朱元璋十分溺爱儿女,而朱标又是他的最爱 6park.com

等到朱标6岁时,老朱又抓来宋濂给他当家教。话说老宋堪称是元末明初时的头号大儒,更被朱元璋推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这就相当于让社科院院长给小学生启蒙,可见老朱对长子的重视和宠爱。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随即立朱标为世子。当4年后小朱又“升职”为太子后,老朱马上就给他组建了个堪称史上最豪华的东宫僚属阵容。

最重要的“太子三少”中,担任少师的是左丞相李善长、少傅是右丞相徐达、少保是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其余职位中,负责日常事务管理的詹事府由右都督冯胜掌总(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任同知詹事院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任左、右率府使负责保卫太子安全,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吴祯、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一同参与保驾护航;同时由御史大夫邓愈、汤和(任谕德)和御史中丞刘基、章溢(任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太子宾客)组成了阵容强大的顾问团队,可以随时为朱标答疑解惑。

是不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对,只有太子三少,却未设太子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这大概是因为朱元璋认为麾下臣子中没人有资格当朱标的老师——如果把三师比作教授的话,三少只相当于助教。能担任起教导太子这一重任的,唯有皇帝本人。

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大概从10岁时起,朱标就一直被朱元璋带在身边,无论是征战四方还是治民理政,无论是光明正大的运筹谋划还是黑暗血腥的阴谋诡计,他都没有回避这个让其寄予了厚望的长子和接班人。即便是在老朱最弱项的文化教育方面,他也考虑得非常全面,除了找来了一大堆最顶级的大儒让朱标接受最正统的教育外,又聘请了一批公认的德行高洁的正人君子陪伴在朱标左右。同时不断向其灌输自己身为帝王的经历和心得,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学会用帝王的视角明辨是非,树立坚定的意志。 6park.com

朱元璋为了培养朱标,真是花尽了心思 6park.com

而且朱元璋对朱标是宠爱而非溺爱。只要一有机会,他就毫不犹豫将这位自己钦定的接班人踢到民间或基层,去接触世风民情,去了解民生艰辛,去体验作为一国之君是何等的不易。

老朱肯定没听说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句话。但他在培养太子朱标的过程中,却完美的践行了这一原则。

到了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标已经22岁时,朱元璋认为这个儿子已经具备了承担大任的资格,便下令让其参政——日后一切政事均先交给太子决断,然后再报备皇帝批准。对此,爱操心的老朱还亲口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良苦用心:

“人君治天下,日有万几。一事之得天下蒙其利,一事之失天下受其害。自古以来惟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于人情,周于物理,故处事之际鲜有过,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临政少有不缪者。故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十三·洪武十年六月》)

这一年朱元璋正好50岁,年富力强而且健康状况良好,在未来还将执掌这个帝国长达21年之久。在这样的情况下,敢于放权、而且是心甘情愿的主动放权给太子的,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例子。

像始皇帝始终坚信自己会长生,干脆连接班人的事情都不予考虑,直到临死前才想起来抱佛脚,可以说大秦帝国就是毁于他的自私与权力欲;汉武帝刘彻年纪一大就心慌,一瞅见太子刘据就觉得这娃想弄死自己提前接班,遂有巫蛊之祸;唐太宗李世民英明一世,照样人过中年后就充满了危机感,生怕玄武门之变的那一幕发生在自己头上,干脆把“二桃杀三士”这种手段用在自己的亲生儿子身上;至于后来的康熙皇帝玄烨就更厉害了,干脆整出了“九龙夺嫡”这幕大戏,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6park.com

在至高权力的诱惑下,父子兄弟间的亲情都是奢侈品 6park.com

与上述几位雄君明主相比,朱元璋当皇帝的本事不遑多让,但唯独在对待接班人的问题上表现得截然不同,甚至压根就不像一个视权力重于生命的帝王。

这可能与他的经历有关。

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开国之君,几乎唯有朱元璋出身低微、受过饥寒之苦——在这一点上连汉太祖刘邦都没法比。那些权贵出身的帝王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兄弟除了亲人这个标签外,还是竞逐权力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亲情对他们并非刚需,权力才是。

可朱元璋不同。他出生在一个贫苦但却淳朴的农民家庭,除了父母外,他还有3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可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的一场天灾毁了这个家,父母及大哥先后死于非命,不满16岁的朱元璋被迫当了和尚,甚至一度乞讨为生。到了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朱元璋还在到处流浪时,二姐朱佛女也因病去世了,至此他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儿。

也许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极为重视亲情。比如朱佛女之子李文忠他就亲自收养,视如己出;对大哥朱重四的儿子朱文正也予以重任,哪怕后者一度打算投奔张士诚——若是个外人敢这么干,嫉恶如仇的老朱早将其碎尸万段了。但对于朱文正,朱元璋也只是把他软禁,后来还册封其子朱守谦为靖江王。

对侄子外甥如此,更何况是亲生儿子?

在某种程度上,哪怕朱元璋成了九五至尊,但本质上还是个农民。那么对一个传统的农民来说最大的念想是什么?当然是传宗接代,是子承父业。因此老朱可能从来都没有过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他就是一心一意的想让自己的儿女们过上好日子,别再遭自己曾遭过的罪,当然能把老朱家的家业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就更好了。 6park.com

越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越懂得亲情的宝贵 6park.com

所以他才会大开历史倒车搞起了分封制。话说当上了皇帝以后的老朱文化素养并不低,肯定知道汉晋时那些藩王搞出来的破事,更不会没听说过为了防止宗藩乱政,唐时曾大建“十王宅”、“百孙院”将龙子凤孙当囚徒一样豢养,宋时更是将宗室当贼一样提防,关在京城中哪儿都不许去。可这种事情朱元璋干不出来,他宁愿相信自己可以设计出一套完美的制度,既让子孙永葆富贵,还可以让老朱家的种遍地开花,又能彼此相安。


02

史书都是士大夫写的,而士大夫对于朱元璋的感情又是极其复杂的,可以称之为又爱又恨。像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阐述“明祖以不嗜杀得天下”这个论点时,最终却心情纠结的给出了如下的结论: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廿二史札记·卷三十六·明史》)

为啥老朱会让士大夫如此纠结? 6park.com

身为一个帝王的作为,朱元璋让人感觉非常纠结 6park.com

因为在得天下之前的朱元璋,仁慈、内敛、重儒还礼贤下士,简直就是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帝王,这才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投效。可是在登上帝位之后,朱元璋日趋严酷、苛刻且狠辣。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被他一把撸了,通过洪武四大案把全国官员几乎都割了把韭菜,开国时的功臣良将几乎被一网打尽。至于对“国之大贤”更是不吝羞辱,就差像刘邦那样往他们的帽子里撒尿了。比如对当时的儒林领袖宋濂和刘基,老朱后来的态度近乎于不屑一顾:

“(桂彦良)迁晋王府右傅。帝亲为文赐之。彦良入谢。帝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对曰:‘臣不如宋濂、刘基。’帝曰‘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明史·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

朱元璋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自有其通盘考量。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的身后事做打算,比如说替太子朱标铺路。

像胡惟庸、李善长这样野心勃勃的臣子以及凭借开国之功得以封公、封侯的那些骄兵悍将们,只要老朱一瞪眼,保证个个乖得跟灰孙子似的。可以说只要朱元璋健在,大明朝廷之中别说有人拉杆子造反,试问哪个不开眼的货色的脑袋里敢冒出这么个大胆的想法?

老朱在时是没人敢,可朱标接班以后呢?

哪怕这帮家伙依然有九成八的可能还是不会反,可为了大明朝的长治久安、为了老朱家永坐江山,朱元璋决不允许给子孙留下任何的隐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胡惟庸是否谋反就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了——老朱说他反了,他就必须得反。

于是堂堂大明宰相在“案发”当日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火速处死。此后朱元璋又藉辞穷追其友好亲故,先后斩杀3万余人。那么谁跟胡惟庸关系最好、嫌疑最大?当然是让老朱觉得心里不踏实的“潜在谋反对象”或是功高势大、可能在朱标接班后飞扬跋扈的“权臣种子选手”,比如李善长、邓镇(邓愈长子)、唐胜宗、陆仲亨、陈德、郭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祯、赵庸、俞通源、杨璟、叶升……反正通过倒霉的胡惟庸,朱元璋清洗了近半的公侯勋贵,凡是他看不顺眼的统统被摘了脑袋。 6park.com

与其说胡惟庸谋反,不如说是老朱想借他的脑袋震慑下天下 6park.com

当然朱元璋也不傻,不会把有能力的臣子都杀光,否则将来谁给朱标保驾护航?尽管深思熟虑和精挑细选,老朱比较看好蓝玉。

为啥是蓝玉?一则这家伙是自徐达、常遇春之后大明朝涌现出的新一代军方领袖,不但功勋卓著而且颇具威望,军中的那些骄兵悍将对他都比较服气、能镇得住场子。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蓝玉不仅与朱标交情深厚,而且还有亲戚关系——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朱标则是常遇春的女婿,所以后者可以管前者叫一声“舅父”。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蓝玉对朱标非常维护,也让朱元璋非常放心。

可是等到朱标突然病故以后,老朱看待蓝玉的眼神也随之变了。

为啥?且不提朱元璋在朱标之后选定的接班人是吕氏所出的皇孙朱允炆,跟蓝玉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即便老朱选择了常氏所出的嫡孙朱允熥,蓝玉依然不是个合格的“顾命大臣”人选。

毕竟跟蓝玉交情深厚的是朱标,而非朱允熥。况且朱标早已人到中年,继位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威望压制蓝玉,可朱允熥一介黄口孺子,凭什么能让深得军心人心的蓝玉心服口服?

更何况朱元璋选定的皇太孙是朱允炆而非朱允熥,谁敢保证蓝玉没有怨言?

所以从朱标病亡的那一刻起,蓝玉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跟胡惟庸一样,他不反也得“反”了。

通过蓝玉谋逆案,老朱顺手还干掉了开国公常升(常遇春之子)、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宣宁侯曹良臣、永平侯谢成、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全宁侯孙恪、东平侯韩政、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舳舻侯朱寿……可以说在当时还活着的、日后可能对朱允炆炸毛的大明朝开国功臣宿将,几乎都被朱元璋借机砍死了。 6park.com

若非朱标早死,蓝玉何须“谋逆”? 6park.com

以至于日后朱棣开始靖难时,朱允炆遍数朝野上下能上战场比划两下的就剩下了耿炳文、郭英和大草包李景隆(李文忠之子)这几条“漏网之鱼”,这仗让他还怎么打?

这算是朱元璋的失算吗?其实也不能算是。

自从对蓝玉起了杀心之后,朱元璋便立即着手给自己的大孙子安排下一批打手,即“塞王”——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起,老朱就将一些年长或有为的儿子由内地陆续移藩至西北边地,连同原本就藩在边境的诸王一起,形成了“十三塞王”戍边的格局。后来大明王朝用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九边重镇,就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

每个塞王都直辖3个护卫指挥使司、两个围子手所和1个仪卫司,共约有万余人,都是从全国军队中挑选出来的精锐部队。他们在边事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不但负责维护藩国的安全,还可以自行任命王府官吏、插手民政;战时还可以调动地方军队,主动出塞对入寇之敌进行反击,在某种程度上形同独立王国。 6park.com

老朱给大孙子铺的最后一条路,没想到是条绝路 6park.com

对外臣满心猜忌的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却非常放心。在他看来,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最靠谱的就是父子兵——也许在老朱的心目中,汉时的七王之乱或晋时的八王之乱,是只会发生在那些权贵家族的糟乱事。祖祖辈辈都是清清白白的农家子弟的老朱家,生不出那样的花花肠子。

就像我们的那些性情固执的父祖辈,他们有他们认准的理儿,还都是经过几十年时间积累出的、被他们视作颠扑不破的真理,谁也甭想让他们改弦易辙。

而朱允炆则像是我们这些充满了逆反心理、在外面的世界有过几天见识就自以为是,觉得老一辈的见识统统过了时的子孙辈。在朱允炆的眼里,他的那些叔父们跟刘濞、司马亮都是一路货色,早晚是个威胁和祸害,必须尽早铲除。

当然朱允炆不敢在朱元璋面前袒露自己的想法。但老朱不能长生不老,小朱总有接班的一天,所以老朱埋下的这颗雷迟早得爆。


03

如果朱标不死,甭管朱允炆多有想法也是白想,就算朱棣有再多的花花肠子也得憋着。 6park.com

朱标之死,才是朱棣野心勃发的起点 6park.com

朱标病故的时候只有38岁,而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65岁高龄,还能执掌他的帝国6年出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朱标不死,接班时的年纪在45岁上下,正是一个男人心智最成熟,也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他也想削藩,朱棣又有什么办法?装疯卖傻?那是只能蒙骗小孩子的把戏。悍然起兵?难道他会觉得蓝玉也是李景隆那样的大草包?

明朝皇帝的寿命普遍不太长(终明16帝的平均寿命是43.1岁)。但只要朱标能在位个10年左右,哪怕只有3、5年后再传位给儿子——无论是朱允炆也好,朱允熥也罢,那么大明朝的历史走向将会截然不同。

毕竟相较于爷传孙,父死子继是更正统的帝位交接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再想夺位连借口都找不到。更重要的是,如果朱标能继统,哪还会给他那些亲爱的兄弟们留下这样的机会?

就像朱元璋为了子孙的江山永固而提前引爆潜在的隐患一样,朱标也不会坐视自己的儿子将来会被一帮叔父欺负。

有人可能会不认同。因为史书上说朱标温文尔雅,仁慈善良,极具儒者风范,怎么可能比他老爹还粗暴,干出这种手足相残的恶事?

作为太子的朱标性情宽仁温和可能不假,可谁敢保证当了皇帝后的朱标还会如此?朱允炆比朱标还儒吧,收拾起叔父来还不是如宰鸡杀狗?更何况在“治尚严峻”的朱元璋身边耳濡目染、浸淫帝王心术近30年的朱标? 6park.com

一个仁慈的太子,不一定就是个仁慈的帝王 6park.com

皇帝这种生物,无论是创业之君还是守成之主,无不是踏着皑皑白骨才能步上权力的最巅峰的,根本就不可能跟仁慈二字发生任何关系。就像当太子时的朱高炽简直慈眉善目的像个活菩萨,对士大夫好得像亲生儿子一样。可是即位后仅仅因为翰林侍读李时勉劝他“节制欲望”(朱贪吃好色),朱高炽就下令让武士以金瓜痛殴,打断了李时勉的3根肋骨,又将其投入锦衣卫大牢。

要不是朱高炽过几天就死了,李时勉肯定得走在他前头——就这样,史书还赞颂他“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明史·卷八·本纪第八》)。

所以只要朱标能熬成皇帝,就是朱棣等一众亲兄弟倒霉的时候,起码兵权肯定保不住,再想“靖难”还有什么资本?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朱元璋称帝立国以后,越来越表现出对于儒家和士大夫的极度厌恶的情绪和浓重的杀意。仅是洪武四大案,老朱就杀掉了10万人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士大夫出身的官员——话说明初时全国的官员加一块也不到3万人,等于被他至少割光了两轮韭菜。

在洪武年间当官是如此高危,以至于士大夫宁可逃到乡下或是躲进深山都不肯出来做官。于是老朱又不高兴了,下诏规定不肯听话出来做官的也是死罪: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御制大诰三编·苏州人材第十三》)

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依然按部就班的让朱标以及朱允炆接受最正统的儒家教育。

之所以会如此,老朱一方面也是无奈,毕竟除了儒家,当时他也没别的可选。但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可能有着更深层的考虑。 6park.com

老朱觉得自己已经把大明朝的未来安排得明明白白了,子孙无须操心 6park.com

朱元璋一辈子都是个爱操心的命,他最奇葩的操作就是用了20多年的时间、经过多次改版终于编成了一部鸿篇巨作《皇明祖训》。在这部书中,老朱总结了自己当了一辈子皇帝的心得与经验,觉得可为“万世之法”,子孙后代只须照章办事即可,决不允许自作主张:

“复为《祖训》一编,立为家法……今令翰林编辑成书,礼部刊印以传永久。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负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将孚佑於无穷矣!呜呼,其敬戒之哉!”(《皇明祖训·序》)

既然已经解决了子孙后代如何做皇帝的问题,老朱觉得大明朝剩下唯一的隐患恐怕就是君臣关系比较紧张。尤其是士大夫虽然讨厌,但作为大明王朝社会稳定的根基,其作用和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要是处理不好彼此间的关系,迟早会形成隐患。

所以朱元璋安排自己的嫡子长孙安安分分的学起了儒家,然后自己杀起士大夫来杀得更利索了。

这并不矛盾,反而很好理解——老朱杀人杀得越狠,士大夫就越怨恨。可是等到子孙接班以后再搞一搞所谓的“德化之治”,士大夫就会立刻欢欣鼓舞起来,欢呼和支持起“圣君”和“治世”起来。

反正士大夫都是贱皮子,老朱早就明察秋毫,而且他也不在意替子孙背个黑锅。

只是他没想到士大夫一旦得势后的破坏力会如此强大,更没想到自己看好的大孙子会白痴到那种程度。

当然,他还没想到自家的四小子胆子居然那么肥。


04

朱棣无疑是个雄心勃勃的人物——如果把雄心二字换成野心,也依然很恰当。

不过要是老爹挂了以后,在那个位置上坐着的是大哥而非大侄子,朱老四心中所有的,恐怕连个雄心都剩不下,而且弄不好连委屈都不敢委屈。 6park.com

朱棣在雄才大略上是最像朱元璋的,但在对待亲情上又是最不像的 6park.com

这也是没办法。自古藩王想“升职”成皇帝的例子倒是不少,可无一例成功,凭啥你朱老四就得是个例外?再者要是朱老大接了朱老爹的位置,不但名正言顺而且众望所归,朱老四就算被搓扁揉圆也没地方说理去,更别提搞事情了,连个借口都找不到。

终明一朝共出现过两次小宗继大宗。其一就是朱棣系取代了朱标系,结果就是除了朱瞻基和朱佑樘这两个异类外,朱棣的嫡系子孙个个都是犟种,跟士大夫斗得不可开交;其二就是朱祐杬系取代了朱佑樘系,这位“睿宗献皇帝”的后代普遍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还一身的小家子气,最终直接将大明朝拽进了阴沟。

可要是没发生过这两次意外呢?当然这种假设的前提就是朱标没有早死。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朱标能登基即位,那大明朝野上下定然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保证就没人会不高兴,当然朱标的兄弟们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毕竟杀人如麻的朱大魔王终于挂了,以后上个朝也不用弄得跟生离死别似的,谁会不开心呢?

其次朱标肯定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表明自己会施行“仁政”,以确保自己的帝位以及执政基本盘的稳定,起码在他即位之初会如此。

此外朱标会以比较隐晦、和缓的方式解决各大藩王手中的兵权问题,毕竟对他而言这是当时最大的隐患。不过有蓝玉等一干精兵强将坐镇,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不会太大,起码借朱老四几个胆子,恐怕他也没兴趣去搞什么靖难。

非不为也,实不能尔。

然后就是最大的一个疑问,朱标最终会怎样对待士大夫?尤其是怎么处理后者孜孜以求的想重现两宋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诉求? 6park.com

无论是朱标还是朱棣,最难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处理与士大夫的关系 6park.com

在历史上,朱允炆对士大夫几乎是有求必应,而靖难之后的朱棣则直接诛了方孝孺的“十族”(当然这种说法有争议),让士大夫的这个理想在整个大明朝都只能是个幻想。

那么朱标会怎么做?

我个人的看法是他最终的态度可能会比朱棣柔和,但在本质上不会有什么差别。

因为无论哪朝哪代的哪个皇帝,都是真正的权力动物,根本无法容忍任何人染指自己手中的权力。所谓的两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及所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勒石三戒,更是如假包换的政治谎言。

北宋开国的赵匡胤和赵炅这哥俩在位的近40年间,一口气杀了100多号大小官员。到了两宋交替时,赵桓和赵构这哥俩更是一遇到危机就杀人立威,直杀得朝堂里血流成河,即便真有所谓的“祖训”又能怎样?所谓的“共治天下”就更是个笑话了。就拿看上去最怂的宋仁宗赵祯来说,别看他成天被大臣们喷得体无完肤,但人家在位42年间可是换了23任宰相啊。这意味着啥?甭管那些权臣在皇帝面前蹦跶得有多欢,统统可以“片纸中出而夜就缚”,想怎么弄你就怎么弄你。

所以人家赵祯不是不敢对喷,而是没必要,更犯不上、嫌掉价,还能落得个仁君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所以士大夫幻想的“圣天子垂拱以治天下”、把权力统统交到他们手中的青天大梦,注定不可能成为现实。在宋朝他们是被赵家皇帝忽悠得团团转,到了明朝更是不可能——就算朱标表现得再“仁慈”,别忘了他可是朱元璋的种!

即便是朱允炆,如果他能顺利的干掉自己的叔父们,然后随着年纪渐长、品透了权力的美味以后,他还会继续对方孝孺们百依百顺?

只不过以朱标父子的正统地位,犯不上像朱老四那样非得挥舞起屠刀和廷杖罢了。毕竟他们可以选择的手段更多,但在结果上却不会有什么区别。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