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寒门如何才能出贵子?或许陶侃和他的母亲会给我们很多正面的思考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5-07 17:24 已读 2375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豪门大族对社会核心资源的把控甚至垄断,这是一个极为广见的历史问题。

魏晋时期,国家选士推行了“九品中正制”,使得世家大族基本垄断了国家的官僚系统,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上、中、下三种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除了国家、民族矛盾外,最为主要和广泛的社会矛盾。魏晋那错综复杂的历史,其实主要也就是围绕着复杂的阶级矛盾而展开的。 6park.com

6park.com

公元307年,司马睿和北方高门代表王导奉命南下,在江东艰难立足并慢慢拼凑出偏安一隅的江东政权,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北方高门反客为主,逐渐整合江东各种散装资源的过程。北方高门利用自身的政治品牌优势,在南方圈外士族以及北方流亡群体之间,两头吃差价,逼迫双方都挂靠在自己名下,从而艰难地以空壳公司的本质延续着原本荒诞的晋祚。

但是,随着司马睿和王导组合在江东慢慢站稳脚跟,他们身上的阶级局限性或者叫阶级偏见也逐渐被放大,比如卖命的多是南方贵族,吃肉的却全是北方士族,一度重新把南北冲突上升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

比如在司马睿耍猴般地戏弄死南方贵族代表周玘后,东晋的局势就十分飘摇不定,暗流涌动。史载:时中国亡官失守之士避乱来者,多居显位,驾御吴人,吴人颇怨。 6park.com

6park.com

周玘死后,周玘之子周勰在父亲含冤而死的刺激下,准备武装为父亲报仇,也为南人争一下所谓的公道。他暗自结交吴兴郡功曹徐馥,徐馥也是吴兴豪族,家有部曲。

勰因之欲起兵,潜结吴兴郡功曹徐馥,馥家有部曲

然后,派徐馥打着自己叔父周札的名义去聚合大众,以讨王导、刁协为名。迅速得到了很多不满司马睿政府偏心的豪族以及那些渴望浑水摸鱼的社会不安定分子的响应。孙皓的族人孙弼也起兵于广德响应。

徐馥聚众数千后杀了吴兴太守袁琇,奉周札为主,公然反叛闹了起来。

勰使馥矫称叔父札命以合众,豪侠乐乱者翕然附之,以讨王导、刁协为名。孙皓族人弼亦起兵于广德以应之。馥杀吴兴太守袁琇,有众数千,将奉札为主

周勰为什么不直接联系自己的叔叔造反,而是让徐馥打着他的名号把生米煮成熟饭以成绑架之势呢?因为他叔叔周札是一个贪财好色、只管享乐的怂货,不是一个敢造反的人,只有把他拉下水,断了他的后路,才有希望逼着他跟自己站一块。

札性贪财好色,惟以业产为务

6park.com

但是,周勰显然低估了他叔叔那颗“独善其身”的心,当时正在家养病的周札闻讯便到义兴太守孔侃告密了,说这事跟自己没关系。

时札以疾归家,闻而大惊,乃告乱于义兴太守孔侃

周勰一看他叔叔站开人了,担心没啥胜算,所以也不敢动作了。于是,被周勰推出来当出头鸟的徐馥就处境危险了,那帮跟着徐馥作乱的人一看大佬周家没啥动作,便砍了徐馥给东晋当投名状,自行解散了。跟着起哄的孙弼也被宣城太守陶猷给灭了。

勰知札不同,不敢发兵。馥党惧,攻馥,杀之。孙弼众亦溃,宣城太守陶猷灭之

6park.com

但是,这事还没完,因为周札虽然是个怂包,但他的儿子周续却是一个精神小伙,听到徐馥打着他爹的名义造反后,立马就行动起来了,结果被恰在这不上不下的节骨眼上了。

司马睿和王导接到消息后,王导继续表示要玩阴的,因为咱们现在就这点实力,派兵太少怕打不赢,但要是多派兵,咱们中央估计连个警卫连都凑不出了。周续的族弟周筵跟咱们走得近,让他一个人去杀周续就行了,咱们别脏手了。

王导曰:今少发兵则不足以平寇,多发兵则根本空虚。续族弟黄门侍郎,忠果有谋,请独使往,足以诛续

毫无防备的周续最后果然被周筵所杀。

事后,司马睿政府赶紧对已经擦枪走火的周家进行安利抚慰,任命主动靠近的周札为吴兴太守,继续代表义兴周家恶心吴兴沈家;对幕后主使者周勰也装作毫不知情,继续表示友好。 6park.com

6park.com

这件事虽然被东晋朝廷这么混过去了,但是广大江东豪族却从中看到了一丝不对劲。周家谋反,朝廷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说明朝廷的实力也就那样,没能力真正拿咱们这些地头蛇怎么样。只要咱们不像周家那样内部不团结,东晋朝廷根本拿我们没办法。所以,大家以后踏踏实实当土皇帝吧,朝廷的事就不要掺和了,周家就是前车之鉴。

也正是在这种貌合神离的心理下,东晋的统治与管理其实根本就落地不了。这就跟现在很多分包商集团对总包商不感冒,总包商怎么画大饼都没啥用。所以,东晋朝廷要想打破这一僵局,必须要另辟蹊径,而且这种破局是举步维艰的。 6park.com

6park.com

从事实结果来看,司马睿政府的主要应对策略其实就是忽悠和争取北方的流民军和南方的寒门军阀,这也在无形之中给“九品中正制”送了一道口子,让“寒门无贵子”出现了“漏网之鱼”。比如本文的主人公陶侃先生。这位陶侃,就是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也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那位主的曾祖父。

陶侃家原来是鄱阳豪族(今鄱阳县),其父陶丹为吴国的扬武将军,但由于死的早又赶上了亡国,陶家开始没落。

吴国灭亡后,陶侃家开始迁徙到了庐江郡的寻阳(今黄梅县西南)。为啥呢?因为司马炎为了打散东吴的旧势力、旧格局,给了南人北迁免税二十年的好政策。只要你们背井离乡了,咱就方便同化、驯化你们。只要你们脱离了你们的固有朋友圈,拿捏你们的阻力就会小很多。那些喜欢到处乱闯的朋友,好好思考一下吧。

孙氏大将战亡之家徙于寿阳,将吏渡江复十年,百姓及百工复二十年

6park.com

陶侃家属于没落家庭,不然也不会为了那点免税政策就心甘情愿去闯淮南了。

按照常理,像陶侃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尤其是不能指望他能在一衣带水的仕途上有啥重大突破了。因为你是一个破落户,基础不好,又碰到特别讲品牌效应的年代,路径也不好。但陶侃还是非常幸运,因为他有一个相当有见识、有魄力的母亲。

陶侃的爹官至扬武将军,娶的媳妇应该也不可能是啥普通人家的姑娘,否则,大家知道的,他妈是不可能有后续那么高光的见识和表现的。比如我们一个祖祖辈辈都穷怕了的母亲是不可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轻钱财重义气的。 6park.com

6park.com

某年某天,天寒地冻,老家鄱阳郡的孝廉范逵路过陶侃家,陶侃她妈看准了机会,剪掉了自己的头发卖钱去招待了范逵,而且不仅范逵喝的非常嗨,连他的仆人都得到了这辈子没体验过的招待。

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

等范逵告别时,陶侃又相送了百余里,给范逵感动坏了,终于问出了那句:“你想到郡中任职吗?”

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

6park.com

陶侃心想,这还有啥不想的?不想,我妈能把受之于父母的头发剪了来换好酒好菜招待你?不想,我能冒着严寒跟着你走上一百多里路?于是,陶侃坦承,想是想,就是苦于一直没有引路人。

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

事情至此,其实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了。

范逵随后拜见了庐江太守张夔,在张夔面前把陶侃使劲地夸了一番,然后问张夔要了一个招聘名额。

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

张夔为了照顾范逵的面子,随后召陶侃为督邮、领枞阳令。陶侃因此走上仕途。 6park.com

6park.com

陶侃从无到有这人生最为关键的一步,主要要感谢谁呢?自然是他那个见识非凡的母亲。

我们不要用今天的视角去看待这件事,而应该站在那个特殊环境去审视这一切。

陶侃母亲当时啥情况?丈夫去世多年,家道中落,自己一个寡妇带着儿子移民到异地他乡讨生活,日子能好过到哪里去?要是他们家的日子真的还过得去,她也不至于剪头发来换钱招待请客,因为古代女子对一头秀发视之如命,陶侃他妈这一行为相当于从自己身上割肉下来招待客人,跟佛祖割肉喂鹰的典故差不多。

而且,自古以来,穷人思维之中处处可见的三个字是什么?“舍不得”。我们自己都过得苦巴巴的,怎么愿意去慷慨呢?仓廪实而知礼节嘛。比如现在很多手头极其紧张的生意人,即便是想做某个生意,但是你要他先倾家荡产来请客吃饭,有多少人愿意? 6park.com

6park.com

陶侃他妈在见识和认知上,其实超越了同时代绝大多数的人。她不像我们今天很多父母,在自身过得很不如意的情况下,只会翻来覆去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勤劳节约、要踏实真诚,不要羡慕虚荣、不要急于求成。尽管这些朴素的价值观都是对的,但真正依靠这些最基本的价值观去突破阶级壁垒往往是希望渺茫的。陶侃他妈深知,人生命运的谱写,贵人领上路,修行靠个人。

咱们陶家已经没落了,正常情况下已经没有啥贵人了,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近邻嘛,况且我们还是背井离乡的外地人。所以,遇到高能量的老乡,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搭上关系,感动老乡也就是感动了自己。

我剪发沽酒接待你,但不提任何要求,不让你们觉得这就是利益交换,而是纯粹的老乡之情,你不要有啥心理负担;我明明有求于你,但我就是不开口,因为我担心你会不会为难,我让儿子送行上百里,彻底感动你,如果你还是不愿意主动开口,说明你确实有难为情之处,咱不怪你。但只要你感动之余主动提出要助一臂之力,这就是我最好的回报。 6park.com

6park.com

朋友们,人之一生的发展与成就,什么是关键?赛道和起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圈层。我们现在很多人被“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等口号所裹挟,为他人交智商税,这其实是很悲哀的。很多人确实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不管我们当下或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圈外人永远玩不过圈内人。如果我们真的想把某个职业做好,努力把自己混成是圈内人,是重中之重。

陶侃为什么最后能成为彪炳史册的名臣、名将?固然与他自身过硬的能力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她妈抓住机会让他入圈了。否则,陶侃的人生极限顶多也就是陈敏、石冰那个样子。

啥叫启蒙人?陶侃他妈就是陶侃最好的启蒙人。 6park.com

6park.com

陶侃进入仕途之后,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很快就因工作成绩十分优异而迁任主簿,并在后面的一次人情世故中,引发了本文的第二个主题——破圈。

后来,太守张夔的夫人生病了,需要到几百里之外去请医生。恰好又是大雪天寒,所有同志们都懒得去,只有陶侃表态:领导如爹妈,咱们做下级的就是做子女一样,爹妈生病,必须要尽孝,请医生这种事情交给我就行了。

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独曰:"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乃请行

6park.com

这事一弄,据说大家都佩服了陶侃的仁义。

众咸服其义

但这种事情在职场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你陶侃使劲地拍领导马屁,领导自然是对你满意了,但是同事们呢?你陶侃成了领导的乖儿子,我们却连孙子都当不好了。以后的同事关系会比较容易尴尬的。

聪明如陶侃,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但他为何还要这么做呢?因为他和他妈一样,是一个相当精明且理性的任,他知道这是个高能量维度决定一切的时代,身边人的拥护并不能给你雪中送炭,只能是锦上添花,所以,他必须暂时对同志们的反应不当一回事。 6park.com

6park.com

陶侃拿郡守当爹的“感动晋朝”事迹一经传开,结合晋朝“以孝治国”的根本,陶侃立马就成为当时的政治流量明星了。比如长沙太守万嗣有一次路过庐江时,就专门会见了这位小陶。表达了你将来一定会名扬天下的,随后还让儿子和陶侃认识了一下结为朋友。

长沙太守万嗣过庐江,见侃,虚心敬悦,曰:"君终当有大名。"命其子与之结友而去

一个正厅级的干部,出差的时候专门会见你一个地方小干部,还夸你前途无量,主动让他儿子跟你交朋友,这在正常情况下,大家敢想象吗?因为大家不了解长沙太守万嗣的逻辑心理,他这么做,其实也是在打造自己的人设,自己就是坚决拥护国家方针,因此对于恪守孝道的陶侃同志评价很高。同时也是做给自己的长沙下属看的,希望以后你们也要把我当爹看。 6park.com

6park.com

后来,陶侃被张夔举荐为了孝廉(魏晋高级官员入场券),并得到了前往京师洛阳发展的机会。举孝廉、进首都,这些是同志们投票能投出来的结果吗?还不是那个被你当爹的太守一句话的事情。

陶侃去了洛阳之后,多次去拜会大名鼎鼎的张华,但张华作为正当权得势的中央大领导,根本不搭理陶侃这个地方小屁孩。

至洛阳,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

6park.com

中央那么大领导,陶侃为什么单独去抱张华的大腿呢?因为张华和他的出身相近,也是寒门出身,是因为娶了刘放的闺女才进了圈子,即便如此仍然这些年受尽了打压和排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张华是最愿意给寒门子弟机会的大领导。

华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

所以,中央看起来大树很多,但陶侃能靠着乘凉的大树其实也就张华这一棵。所以甭管张华不搭理自己,陶侃永远都是积极主动去靠近,并最终打动了张华,得到跟张华汇报的机会,用自己的才华和气概惊艳了张华,随后进步为了郎中。

侃每往,神无忤色。华后与语,异之。除郎中

6park.com

但不管如何,陶侃的人事档案摆在那里,再怎么说你也是个东吴遗民,所以差不多就得了。伏波将军孙秀是吴国的宗室,中原士族都看不起不愿意去他那上班,后来陶侃去那当了舍人。

在张华和孙秀的背书下,当时陶侃已经慢慢的在洛阳开始混出点了小名气,并得到了士族大佬(九品中正制的专家委员会成员)杨晫“忠诚吃苦能干事”的高级评价。

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侃州里也,为乡论所归。侃诣之,晫曰:《易》称“贞固足以干事”,陶士行是也

6park.com

得到杨晫的高级评价之后,杨晫又把陶侃引荐给了江南首望顾荣,顾荣也看上了这小伙子。当时的吏部郎温雅比较疑惑的问杨晫为啥和那么低贱的人乘车呢?杨晫说这小子是潜力股。

与同乘见中书郎顾荣,荣甚奇之。吏部郎温雅谓晫曰:奈何与小人共载?晫曰:此人非凡器也

得到江南首望顾荣的认可之后,陶侃算是真正融入了南方士族的小圈子,从而在自己的关系网中得到了更多发展的机会。比如张昌之乱时,镇荆州的司马歆被弄死了,刘弘代镇荆州,便喊来了陶侃为自己的南蛮长史,作为先锋去襄阳讨贼。这个刘弘曾深得张华器重。 6park.com

6park.com

陶侃顺利赶跑张昌拿下襄阳后,刘弘来到了前线对陶侃说:过去我的老领导羊祜曾说我他的接班人,现亦如此,你将来是我的接班人啦!

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

得到了领导鼓励的陶侃随后多次击败张昌,彻底平定了张昌的荆州之乱。陶侃也因此被封东乡侯,邑千户。后来陈敏之乱时,刘弘又以陶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陶侃至此才算真正混出名堂来了,魏晋时期,太守级别是国家核心干部的守门员。 6park.com

6park.com

回顾一下陶侃走出寒门的全过程,不知诸君有何领悟,但总的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可以给大家一些思考的。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咱以一个公司为例,看看如何才能从一个公司底层甚至外人混成公司的中高层。

第一、顺势应变;大的形势和环境往往是难以依靠个人能力去改变的,一个公司的中高层如果不是出现某种变故或者调整,诞生了相应的需求缺口,外人或者底层人基本上是没啥机会的。比如陶侃,他确实赶上了司马睿和北方高门镇不住场子的时机了,否则他的人生道路不能这么顺利。

第二、伺机入圈;这个其实没啥好解释的,比如你要想当娱乐明星,就得先进入娱乐行业。关键就是大家怎么去入圈?其实陶侃他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那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拿下一个领路人。咱们可以发现,社会上很多场所,没有引荐人,大家基本上是进不去的。其实职场也是如此。很多大公司,入职的关键其实是介绍人,背后的门道咱就展开说了。大家记住陶侃他妈那一番操作堪称神来之笔就行了。 6park.com

6park.com

第三、强力破圈;你入圈了并不代表你就能在那个圈子里混出名堂,正常情况下,你这个外来者、新来者就是一个边缘人物。圈子之中又有小圈子,你要找到那些能说得上话、使得上劲的核心人物,并跟他们建立某种联系。一般地,“同乡、同学、同爱好、同奋斗经历、曾经共同阶级”等容易共情的对象,是大家主打的方向。具体大家可以去参考陶侃的打法。

第四、证明自我;证明自我,才能形成逻辑闭环,不然就会变成“机会给你了,但你自己不顶用”的笑话。大家看看陶侃,在枞阳令的岗位上,证明了自己的执政能力;在对待太守张夔一事上,证明了自己的职场情商;在与张华谈话要机会中,证明了自己的见识水平和沟通能力;在混迹南方士族的过程中,证明了自己人见人爱的人缘;在平定张昌之乱的过程中,证明了自己无师自通的军事能力。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6park.com

6park.com

但是,上述问题是一个人生发展的系统问题,咱不可能解释得面面俱到,也不一定每一个人都具备面面俱到的好条件。作为底层人来讲,更有通俗意义和普世价值的思考其实还是“尽人力,知天命”这一句。

我们要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是说努力去争夺甚至抢夺什么,而是让自己处于一个更好的人生状态。只有自己的状态好,愿意帮扶自己的贵人才会多,才会更有含金量,而机会一当来临的时候,自己才有能力去抓住它。

老话说“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三分能耐”能自己耕耘,“一分扶持”能精准规划,“六分运气”靠耐心等待。人生是长跑,没必要过于焦虑和苦恼。陶侃的一生,其实也是得益他妈那一次神助攻,把他带到了一个全新的赛道,并发号令其冲锋,他才会拥有他传奇的一生的。咱们没那样的妈,但说不定会等到另一个这样的他或者她呢?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