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大英博物馆:变宝为废,我们有一手!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7★★★★♂] 于 2023-12-16 19:46 已读 1738 次  

wwwyu的个人频道

今天有理哥在电视上看到一新闻惊掉下巴:12月16日,央视新闻援引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根据大英博物馆最新发布的审查报告,该馆有2000件藏品被盗或受损,一些藏品的部件甚至被当成废品出售。 6park.com

6park.com

人人都恨不得变废为宝,而大英博物馆直接来了个变宝为废,嗯,这操作果然“骚”!

把藏品当废品卖的消息传来,有理哥就像昨天B站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共同发布了2023年度弹幕——“啊?”一样,惊呆了。 6park.com

6park.com

大英博物馆有多离谱呢?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这些藏品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然而,最近该馆却频繁被曝出将部分藏品当做废品出售、被盗或受损的离谱事件,一次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6park.com

6park.com

BBC于14日报道称,在所有外部审查结束后,大英博物馆副馆长乔纳森·威廉姆斯将辞职离开。 6park.com

6park.com

有理哥注意到,实际上这名副馆长在今年8月,大英博物馆被爆出偷窃丑闻后,就说要自愿辞职,如今过了四个月,“卖废品”丑闻曝出,又说要引咎辞职,真不知道哪次说的是真的?

不管怎样,又一馆长上演一出“逃出大英博物馆”。 6park.com

6park.com

因为四个月前的馆长是真的辞职了,前馆长费舍尔因偷窃丑闻东窗事发,8月25日因对博物馆先前没有充分调查藏品流失事件承担责任,宣布引咎辞职。

费舍尔是德国艺术史学家,1962年12月出生,从小就精通德、法、意、英4种语言。2012年,成为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SKD)馆长,是SKD下属14家世界级博物馆及档案馆的主人。自2016年4月起担任大英博物馆馆长,也是自 1866 年以来第一位领导大英博物馆的非英国籍馆长,本来将于2024年离任。 6park.com

6park.com

本来应该是可以在业界留下一段佳话,万万没想到曝出偷窃丑闻,直接让自己“晚节不保”,由72岁的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前馆长马克·琼斯担任临时馆长。

该馆丢东西有多离谱你能想象吗?

网上随便搜一搜关于该馆失窃的新闻就一大把,丢东西简直是日常操作。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6park.com

6park.com

早在20世纪70年代,大英博物馆就曾发生过一系列钱币和奖章失窃案件。

1993年,价值25万英镑的罗马硬币和珠宝被盗;

1997年,几本波斯书籍被盗;

2002年,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希腊大理石头像被偷走,估价约2.5万英镑;

2004年,15件中国铜镜、盔甲和宝石被盗;

2011年,一枚价值不菲的卡地亚钻石失踪;

2017年,一枚价值75万英镑的卡地亚钻石被曝出在2011年就已经失窃;

2023年,被曝出有约2000件馆藏珍品不翼而飞......

所以,从该博物馆偷东西比你想象的更容易。 6park.com

6park.com

为什么该馆会经常丢东西呢?

第一个原因,安保能力明显不足。

馆内有7.5万平方米,94个展厅,去年有约410万游客。但该馆的财报显示,2023年负责“公众访问与事件”的雇员只有331名,这说明一名安保人员一年要接待1.2万余名游客,就算一年365天不休息,一天一人也要接待32名游客,而且平均每个展厅只能安排3到4个人,累都累死,难怪频频失窃。

谁偷的呢?

游客吗?外来小偷吗?

都不是。

《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推测,内部人员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

也就是说,内部人员监守自盗。 6park.com

6park.com

第二个原因,登记制度有问题。

据英国《卫报》报道,大英博物馆12日公布的审查报告显示,在出现问题的2000件藏品中,约3/4的藏品被盗或丢失。盗贼的主要目标是希腊和罗马文物馆“未登记在册”的珠宝。报告还称,另有350件藏品的部件被当成废品出售,此外有140件藏品遭到工具损坏。截至目前,在1500件被盗或丢失的藏品中,有351件被归还给博物馆,其余藏品仍不知去向。

报道有五个字值得注意:“未登记在册”。

这实际上又是大英博物馆离谱的制度之一,据《纽约时报》报道,大英博物馆馆藏的800万件藏品当中,仅有450万件在电子数据库中做了数据编目,约占藏品总数的一半。

大英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奥斯本承认,并非所有藏品都进行了“恰当的编目和登记”。

所以说,文物丢了,大英博物馆自己都不知道,甚至出现在网上售卖都毫不知情。 6park.com

6park.com

第三个原因,东西丢了没地方看监控。

《独立报》曾援引大英博物馆的一位前策展人的话称,该馆的安全措施“极其糟糕”。其编目非常混乱,许多藏品都是存放在同一间藏室里的。藏室有报警系统,但是没有其它监控。数十名管理员、专家和研究人员可能会在同一周甚至同一天内进入任何一个藏室。

如果东西丢了,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查监控,但在大英博物馆东西丢了根本没地方看监控。

这些失窃的文物去哪了呢?

黑市、地下市场等等,最离谱的是在网上也可以买得到。 6park.com

6park.com

丹麦古董经销商格拉德尔表示,他经常在线上拍卖及购物网站eBay上购买艺术品。2014年以来他已经从一个网名叫“苏丹1966”的卖家手里买了70多件艺术品,大多数单价不到200英镑,而且其中许多真的是从大英博物馆流出的文物。

200英镑才相当于人民币1805元,这么“贱卖”该馆藏文物实在是“废品价”。 6park.com

6park.com

英国议会跨党派非洲赔款小组主席贝尔·里比罗认为,有人把馆藏文物挂在电商网站上,大英博物馆却认为文物所属国无法照顾好文物,这种不归还文物的理由“十分侮辱人”。

所以,最新这起失窃丑闻被英国《泰晤士报》形容为“国家耻辱”。

更让人震惊的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在大英博物馆的800万件藏品中,只有被展出的那1%是引人瞩目的。

失窃事件发生后,尼日利亚、希腊等多国也纷纷发出呼吁,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本国文物。

大英博物馆不如直接改名为“赃物博物馆”。 6park.com

6park.com

因为其藏品,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超10万件,来自中东地区的超33万件,来自中国的近3万件。

难怪都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要么偷的,要么抢的,反正都是“赃物”。 6park.com

6park.com

这也是为什么大英博物馆不愿公开失窃丑闻的原因之一,因为它本身也是偷抢而来的,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

但英国政府的态度却十分傲慢无礼。

上个月26日,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访英,接受BBC采访表示要跟英国首相苏纳克讨论有关“大英博物馆归还希腊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的问题。 6park.com

6park.com

消息一出,苏纳克炸毛,毫不退让,直接“放鸽子”取消了与米佐塔基斯的会晤,两国陷入外交争端。

为什么英国政府拒不归还文物,还这么具有“无礼的底气”呢? 6park.com

6park.com

首先,得益于1963年英国议会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

该法规定,大英博物馆无需返还任何藏品,除非这些藏品是复制品或“不适合保留”。然后就成了该馆的法律保护伞,几十年来,许多国家与英国交涉,都被以该法为由拒绝归还文物。

其次,利益,还是利益。

英国历史上抢来偷来的这些文物可为英国创造非常多的收入,上述就提到,一年有高达410万左右的游客观赏。不仅仅门票,还有纪念品、出版物等周边产品,还可以带动附近住宿、餐饮业等发展,这可都是money都是英镑呀! 6park.com

6park.com

并且,也英国政府用于外交的重要手段,包括通过展览、借展、交换、合作等和其他国家、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还可以促进英国文化和教育发展等等,好处多多。

在我们国内,前段时间,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火爆全网,影片采取拟人手法,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在遇到中国记者后,请求他带自己回家的文物出逃寻乡故事。 6park.com

6park.com

同时,《环球时报》发出社评,正式向大英博物馆提出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6park.com

6park.com

就像中国记者徐德智在联合国犀利提问那样:大英博物馆被曝丢了2000多件文物,既然管不好,那是否应该还给文物来源国? 6park.com

6park.com

是啊,既然大英博物馆自身保管不好,而且还被当做废品卖,如此失职,正如法国大文豪雨果说的英国是“强盗”。 6park.com

6park.com

而且《泰晤士报》报道称,据统计,从英国的博物馆中丢失或被盗走的文物中,有90%以上最终都无法被找回。

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英国还一直用莫须有的法案拒绝归还文物,这是简直是对文物来源国的侮辱,也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破坏和危害。

实在是可恶。

对此,英国下议院议员贝尔·里贝罗·阿迪忍不住表示,这说明大英博物馆以安全为由拒绝将有争议文物归还原籍国的说法是“侮辱性的荒谬”。 6park.com

6park.com

朋友们可能要问,例如《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主角中华缠枝薄胎玉壶为代表的很多文物,至今还流落在大英博物馆,怎么办呢?

不用太担心,其实,我国早就开始了文物追讨工作。

近些年,随着我国的发展强大,在世界舞台上也具有重要地位。经过努力,我们已经和美国、意大利等24个国家达成协定,并逐步形成了外交谈判、国际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捐赠、商业回购、第三方斡旋等工作模式。至今,已有流失于美国、瑞士、德国等国的部分中国文物成功追回。 6park.com

6park.com

所以,要幻想着大英博物馆整改安保,管好文物是不可能的,把无价之宝被当“废品”,大英博物馆有什么资格继续保管了? 6park.com

6park.com

英国与其被世人追讨文物所困,不如像“国际艺术品追回组织”创始人克里斯多夫·马里涅罗支的一招:英国可以主动归还某些来自中国或希腊的文化遗产。如果从法律层面无法归还文物,那就从道义上(主动归还),这是正确的做法。这样也能增加更多的文化交流,在两国之间分享中英文化。

文物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还承载着国家文化和传承,文物的交涉是持久的抗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流失海外的文物都会回家! 6park.com

6park.com

图片源自网络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